第三百七十一章:喜憂參半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2 11:16      字數:2503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肖、劉兩位大帥已經動用全部兵力增援冬欄堡,卻遭遇了寂滅軍殘部的頑強抵抗,而涼州將軍馮常勝已經早一步被黑旗軍擊敗,率領殘部退出戰場。

  眼下的涼州正以冬欄堡為中心四處烽火,冬欄堡雖然暫時還未告破,但武陵親軍攻勢如潮,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了。”

  林紹東沉聲讀著朝廷的邸報,南朝大軍退出戰場之後,被封鎖近兩個月的聯絡渠道終於打通,朝廷的邸報第一次送到了西川,但邸報上說的卻不是一個好消息。

  “大帥,肅王危在旦夕,肖、劉兩位大帥都在邸報之後附了私信,想請您製定一個解圍的章法。”

  讀完邸報之後,林紹東又小聲地對徐銳說了一句。

  徐銳搖了搖頭,一臉陰沉地說:“若是天啟衛在附近或許還能有所作為,相隔這麽遠,我又能拿出什麽章法?

  肅王被圍,作為摯友我恨不得立刻前往增援,可是理智告訴我,這一劫,隻有靠他自己強撐過去。”

  林紹東愕然道:“大帥,肅王麾下僅有數千人馬,麵對的又是數萬武陵親軍,實際上若不是那場決戰令武陵親軍元氣大傷,咱們又轟掉了他們所有的回回炮,恐怕肅王根本不可能守到現在。”

  徐銳道:“你說得這些我都明白,但對於大局來說冬欄堡之戰簡直不值一提,而且隻要他們再堅持最多五日,南朝大軍自然會不戰自退。”

  “什麽?”

  林紹東詫異道:“南朝大軍已經狗急跳牆,如何可能不戰自退?”

  “因為他們著急!”

  徐銳道:“他們急著回國,所以才會選擇冬欄堡那條路,他們急著回國,才會放棄圍點打援的策略,不惜一切代價猛攻冬欄堡,也是因為他們著急回國,才不可能在冬欄堡下久拖不決。

  你想想,原本有了東南戰線的牽扯,肖、劉兩位大帥不敢放開手腳追擊,這才讓他們有機會從容回國。

  可是他們不知道肅王就在冬欄堡,一頭撞了上去,讓兩位大帥不得不再度全力與他們展開決戰,這可是與他們的初衷大相近庭的。

  最多再有五日,肖、劉兩位大帥的大軍就會部署完畢,屆時武陵親軍便會被徹底拖在冬欄堡下。

  以敵軍統帥的智謀絕不可能看不出這等大勢,所以我推測最多還有五日,若再攻不下冬欄堡,武陵親軍就會被迫去走更為艱險的山路,哪怕付出更多的人命,也比被留在北國要強。”

  聽完徐銳的解釋,林紹東這才恍然,可是他的臉色卻沒有好上多少,不確定地問:“話雖如此,可肅王真的還能堅守五日嗎?”

  徐銳歎了口氣:“我也不知道,眼下誰也救不了他,隻能是他自己救自己了。”

  林紹東沉默下來,兩人就這般在對麵而坐,大眼瞪著小眼。

  不多時,遠處的親衛門讓開一條通道,安歌騎著快馬飛奔而來。

  一見安歌,徐銳豁然起身,迎上幾步,不等安歌下馬便問:“消息拿到了嗎?”

  安歌一個翻身從馬上跳了下來,點了點頭道:“拿到了,南朝果然出了大事!”

  “什麽?”

  此言一出,徐銳眉頭一皺,林紹東卻是從石頭上跳了起來,急不可耐地問:“南朝出了何等大事?”

  安歌朝徐銳望了一眼,見徐銳點了點頭,便道:“半個月前,南朝隆皇帝不滿武陵王專權,暗中聯絡南朝京城諸多將領,以及反對武陵王的文武百官發動政變。

  政變意外得到了武陵王心腹,南朝九門提督洪驍的支持,因此發動得十分突然,僅僅一個時辰便將武陵王的留守將軍拿下,武陵黨羽一萬三千多人盡數被隆皇帝誅殺。

  此後為了全麵消除武陵王的力量,隆皇帝接連數日高舉屠刀,允許朝臣風聞奏事,文武百官相互檢舉,凡有和武陵王繼續暗通款曲嫌疑者一律滿門抄斬。

  聽說南朝京城接連數日血流成河,文武百官人人自危,整個南朝陷入了一片混亂!”

  “竟有此事?!”

  林紹東大驚道:“那皇帝就不怕武陵王回師之後將他五馬分屍麽?”

  安歌搖了搖頭:“這次隆皇帝乃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那位九門提督洪驍的兄長,武陵王的另一位心腹,南朝前線大軍副帥洪遠在政變當晚也發動了兵變,帶領本部人馬突襲武陵王的中軍大營。

  咱們沒有收到這場政變的確切情報,但據傳武陵王身受重傷,生死不知,南朝前線大軍亂作一團,已經有了分崩離析之象。”

  “真的?怪不得武陵親軍不惜付出如此代價也要著急回國,原來是他們老巢著火了!”

  林紹東聽聞武陵王遭此大劫,差點高興地跳了起來。

  可是一旁的徐銳卻是眉頭一皺,好似正在擔憂著什麽。

  林紹東瞟見徐銳的模樣,頓時明白事情恐怕沒有這麽簡單,立刻冷靜下來,問道:“大帥,難道此事還有蹊蹺?”

  徐銳搖了搖頭:“隆皇帝今年不到三十,卻已經登基將近十年,這十年他恐怕一直在臥薪嚐膽,才會有這般轟轟烈烈的政變。

  這次的政變規模如此之大,範圍如此之廣,就連武陵王的兩個重要心腹都反了水,足可見隆皇帝下的功夫之深。

  隻是功夫越深,範圍越廣,暴露的可能性便越大,你們覺得真的有人能在武陵王的眼皮子底下謀劃十年之久而完全不被發覺麽?”

  “這……”

  林紹東和安歌對視一眼,都不免露出了沉思之色。

  “還有……”

  徐銳站起身來走了幾步,沉吟道:“前麵的消息都很實在,唯獨最關鍵的軍中兵變卻用了據傳二字,這件事便很值得推敲了。

  你們忘了我曾說過的,謊言的最高境界便是九真一假,前麵所有的情報都有可能是真的,但隻要藏在其中的這句謊言也被我們相信,那武陵王的陰謀便得逞了。”

  “您是說軍中政變是假的?”

  林紹東難以置信地問。

  “不!”

  徐銳搖了搖頭:“軍中政變可能是真的,但所謂武陵王生死不知卻一定是假的,要麽武陵王已死,他的部下故意放出假消息混淆視聽,要麽便是武陵王打算利用這場政變謀求更大的利益!”

  林紹東忽然想到兩年前的涇陽之戰,當時武陵王正帶著南朝大軍在千裏之外大戰,南朝看似空虛,可當北朝主力進入涇陽之後,卻又突然神兵天降。

  既然這等匪夷所思之事都能發生,那麽若是北朝大軍借此機會向南朝發動猛攻,武陵王再死而複生,也不是沒有可能!

  或許這便是武陵王打的算盤,一舉解決隆和宏威兩位皇帝,徹底統一天下!

  想到這裏,林紹東隻覺通體發寒,愣愣地望向徐銳。

  “大帥……”

  徐銳苦笑一聲,歎息道:“這一切都是我的猜測,判斷未必準確,但眼下的確到了一個命運的拐點,大魏的未來就看聖上如何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