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大事件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2 11:16      字數:2741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這麽說南朝主力偷偷繞過了我軍的監視,突襲了冬欄堡,將肅王圍困在內了?”

  最新消息送到的時候,天啟衛正朝著百裏開外的新長安緩緩進發,舒適的馬車廂裏,徐銳皺著眉頭問風塵仆仆的安歌。

  在收到先前戰報,得知肅王被圍困的第一時間,徐銳便派安歌聯絡錦衣衛的秘密渠道,打探消息,僅僅一晚上,安歌便拿到了更詳細的情報。

  “正如少爺所言,戰敗之後武陵親軍殘存主力故意做出南撤的姿態,利用東南戰線數十萬南朝大軍隨時可能發動突襲,肖、劉兩位大帥不敢全力圍剿他們的形勢,迅速脫離我軍監視,然後在廣寧府一帶故布疑陣,演了一出空城計。

  開始的時候,肖、劉兩位大帥以為他們賊心不死,是要配合東南戰線的南朝大軍繼續對我軍發動進攻,但連續數日不見他們的動靜,引起了我軍的懷疑。

  兩位大帥隨後派遣斥候深入探查,這才發現廣寧府已經成了一座空城,而數萬武陵親軍早已不知去向。

  就在這時,涼州狼煙四起,傳來了冬欄堡被圍的消息。”

  徐銳又問:“肅王被圍了幾日?情況如何?還有,東南戰線的那數十萬南朝精銳有動作麽?”

  安歌道:“消息上說肅王已經被圍了兩日,但消息本身就是三天前的,算起來至少已經有五六日了,現在還不清楚冬欄堡的情況,至於東南戰線的那數十萬南朝精銳,目前還沒有情報。”

  聞言,徐銳點了點頭:“既然東南戰線的數十萬南朝精銳沒有行動,便代表本帥先前的判斷沒有錯,武陵王故意虛晃一槍不是真的想打,隻是為了策應武陵親軍盡快回國。”

  說著,他的目光落在地圖上,眉頭又皺了起來:“可是這就怪了,既然我沒有算錯,那武陵親軍為何不老老實實地返回西川,而是殺了個回馬槍,又繞到涼州去了?”

  安歌撓了撓頭皮道:“我也想不通,按說返回南朝的話走西川經海路風險最小,若是經過冬欄堡,便要進入十萬大山,快是快些,但那路可不好走,聽說就和冬季的流青山一般,得死不少人。”

  徐銳微微一愣,腦海中仿佛突然閃過一道閃電,驚道:“你說得對,走十萬大山至少能比西川這條路快上半個月,他們要爭取的就是這半個月!”

  安歌愕然道:“少爺,武陵親軍人數有限,個個都是寶貝,他們舍得用人命來換時間?再說就算他們走西川這條路,肖、劉兩位大帥也拿他們束手無策,難道是他們早就知道咱們會在背後陰這一手?”

  徐銳搖了搖頭,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冷笑道:“我軍人數有限,就算迅速平定了西川,也不可能真的把武陵親軍全部留下,相比起來,恐怕走十萬大山這條路死的人會多上數倍。

  他們不是顧及咱們這個小小的天啟衛,也不是因為擔心被肖、劉兩位大帥圍剿,他們有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

  “不是擔心咱們,也不是擔心肖、劉兩位大帥,那他們到底為什麽要這麽做?”

  安歌不解地問。

  徐銳半躺在軟軟的靠背上,沉吟道:“山穀大戰結束之後我曾做過一次作戰分析,發現這次指揮武陵親軍的統帥與上次涇陽之戰與我交手的統帥極為相似,很可能就是同一個人。

  此人作戰迅猛,極善於利用敵我優劣,出其不意地發動突襲,而一旦被他盯上便很難擺脫,但此人也有一大特點,那便是頭腦冷靜,用兵太穩,極少行險。

  可是這一次不同,他們選擇走十萬大山這條路線本就是極度行險,與他一貫的用兵策略大相近庭,說起來倒更像是迫不得已的狗急跳牆!”

  “究竟是什麽事,竟能逼得他們狗急跳牆?”

  安歌大為好奇。

  徐銳冷笑道:“隻有一種可能,那便是他們內部,大概是南朝出了大事,讓他們就算付出再大的犧牲也要盡快回國,這種事藏不住的,你盡快利用秘密渠道通知肖、劉兩位大帥,讓他們速速查清此事。”

  安歌一愣:“既然是南朝內部的事,肖、劉兩位大帥有辦法查清麽?”

  徐銳笑道:“你也太小看這兩位長輩了,他們一個是兵部尚書,一個是五軍都督府的右大都督,手上掌握著難以想象的資源,就算咱們沒有暗棋,但聖上在南朝會連一個細作都沒有麽?”

  安歌恍然道:“我明白了,既然咱們在南朝也有細作,那麽說不定肖、劉兩位大帥現在已經拿到了相關的情報!”

  徐銳點了點頭:“就是這個意思,我就是想讓他們把情報給我看看,這樣才能判斷出南朝的真正動向。”

  安歌點了點頭,又道:“可肅王那邊該如何是好,他們隻有數千人馬,能頂得住南朝數萬大軍的猛攻麽?”

  徐銳歎了口氣道:“肅王被圍,不僅涼州,恐怕肖、劉兩位將軍都會盡起大軍全力救援,咱們鞭長莫及,就是想管也管不了,現在我真正擔心的不是這件事。”

  說著,徐銳的眉頭又一次皺了起來,喃喃道:“這些年來我朝一直被南朝壓製,武陵親軍這次狗急跳牆釋放的信號太強,假如南朝真的出了大事,說不得就是聖上一統天下的最好時機!”

  “這不是很好嗎,少爺還在擔心什麽?”

  安歌詫異地問。

  徐銳搖頭道:“就是因為他們釋放的信號太強烈了,反而好像故意演出來的一樣,怕就怕這又是武陵王的一個陷阱。

  這幾個月連番大戰,不但剛剛恢複一些元氣的京師十二衛再度被打得奄奄一息,而且各省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國庫為了支撐這場大戰想必也快要被掏空了。

  我朝對比南朝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國力,可這場仗卻大大損耗了大魏的國力,即便我們在戰場上打贏了,但在策略層麵卻還是慘敗,而且是直指要害的慘敗。

  所以現在必須盡快結束戰爭,平息動亂,恢複生產,這才是最根本的當務之急,與南朝相比,拖不起的反而變成了我們。

  可眼下若是真出現了能夠統一天下的機會,我真擔心憋了這麽多年的聖上會忍不住押上所有籌碼,一旦落入武陵王的圈套,那麽大魏便離滅國不遠了。

  何況就算退一步講,南朝真的發生了大事,給了咱們一統天下的機會,但隻要戰事久拖不決,大魏的國力便會進一步被消耗,南朝在軍事方麵的優勢反而會進一步體現,到最後先被拖垮的還是我們。”

  “不對啊少爺,兩國交戰不是各有損耗麽,為何繼續打下去反而先被拖垮的會是咱們?”

  “很簡單,因為咱們準備不足啊,離京之前我提出與南朝打消耗戰,但前提是堅壁清野,拉長南朝的補給線,擊垮他們薄弱的後勤供應。

  可是這一戰咱們並沒能做到堅壁清野,南朝在我國腹地予取予求,以戰養戰,到頭來他們除了損失幾萬人馬之外便再無付出,這便是我說的軍事優勢。

  反觀我國,不但折損了十餘萬兵馬,而且近十省百姓遭受兵災,流離失所,各地存糧更是被南朝大軍搜刮一空,真正的傷經動骨啊。

  這就像個惡性循環,越往後,我軍的損失便會越大,國力再強悍也難以支撐,而南朝的軍事優勢反而會越來越明顯,結果還不顯而易見麽?”

  一番長長的交談過後,安歌終於帶著徐銳的命令,急匆匆地走了,而徐銳卻盯著地圖久久不語,過了好一陣才搖了搖頭,將地圖收了起來,然後對著空無一人的馬車淡淡地說了一句。

  “出來吧,這一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