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技驚四座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2 11:14      字數:4096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裕王三人對視一眼,臉色頓時有些難看,那小書生身份特殊,不知道他究竟意欲何為,裕王本能地不想讓徐銳卷進這件事裏,張了張嘴就要替徐銳說話。

  可還不等他真的說出什麽,那小書生卻笑道:“怎麽,徐大人是嫌我等學識低微,不願與我等為伍,還是不願為我北朝學子正名?”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逼視徐銳,見徐銳麵帶猶豫立刻就信了三分,眼神更加不善。

  如此一來,徐銳便已成騎虎之勢,裕王含在口中的話怎麽說都是錯,便再也說不出來。

  被這一激,徐銳渾身一震,清醒過來,看那小書生似笑非笑,身邊幾人神色古怪,如何還不知道其中有鬼。

  那小書生怕是衝著自己來的,不知她背後究竟是誰,又有什麽目的?

  想到這裏,徐銳頓時心中一凜,警鈴大作。

  “徐大人乃是我北國第一才俊,由他出題,你家小姐不會不同意吧?”

  正猶豫的時候,那小書生又朝白筱晗的婢女問了一句。

  婢女冷哼一聲道:“什麽第一才俊我家小姐見得多了,隻要他敢出題,我家小姐自然會對得完完整整,就怕你們這個所謂的聖人之像名不副實,不敢出題啊。”

  二人一唱一和,圍觀之人頓時議論紛紛,徹底將徐銳逼入了死角。

  人是社會動物,自打來到這個世界,徐銳一直在努力融入周遭,最近他鋒芒太露,已經有點木秀於林的意思,若是再因這麽點小事與北朝士子割裂,說不定會惹來更多的麻煩事。

  罷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管背後算計自己的是誰,總要崩下他幾顆門牙!

  一瞬間徐銳便將厲害想得清清楚楚,心中頓時生出一股豪邁之氣。

  他豁然起身,朗聲笑道:“東籬先生厚愛,晚生愧不敢當,不過承蒙諸位賞臉,讓晚生出題,那麽晚生便當仁不讓!”

  徐銳的事跡傳說已久,但真正見過他施展才華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他這番當仁不讓頓時引起了眾人一陣歡呼。

  那小書生臉上掛起一抹得逞的笑意,死死盯著徐銳,緊握的手心裏卻已經冒出一層白毛汗,似乎心中十分緊張。

  徐銳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裏,心中冷笑一聲,說道:“聽好了,晚生出的上聯是:煙鎖池塘柳!”

  “煙鎖池塘柳?這是什麽題?”

  眾人聞言登時不明所以,露出一絲沉吟之色,隻有那小書生咀嚼片刻,第一個反應過來,瞳孔猛地一縮。

  緊接著黃正元也似是發現了端倪,渾身一震,駭然地望向徐銳。

  再後來裕王和肅王也讀出了其中的奧妙,撫掌大笑。

  最後在場的大多數人終於慢慢體味到其中真諦,“轟”的一聲炸開了鍋。

  所謂越短越難,像對對子這種事,字數多了反倒好對,字數太少的本就極難。

  而且“煙鎖池塘柳”不過短短五個字,可這五個字的偏旁卻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意思更是組成了一副完整的畫麵,並沒有半點強行拚湊的痕跡。

  想要對出此句,不僅意境不能差得太遠,而且五個字的偏旁必須與上聯呼應,要麽從五行入手,要麽另找一個與五行相當的立意破局。

  可煙鎖池塘柳五行俱全,已經形成閉環,破無可破,五行本身又是文化裏的至高循環,想要找出與其相同的立意何其艱難?

  其實此句並不是徐銳原創,而是明朝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所錄,後來被乾隆皇帝拿來做了殿試的題目。

  一位考生看到這個對聯之後扭頭就走了,另一位思考了一陣子之後搖頭歎息也走了,乾隆皇帝欽點第一位考生為狀元,各位大臣百思不得其解。

  乾隆解釋說,這個上聯是絕對,第一個考生立刻就走,說明的他的學識深厚,才思敏捷,故而取為狀元。

  光是最先看出門道便可取為狀元,由此可見此聯之難。

  此後的幾百年裏,這五個字更是時常被人拿出來考較,甚至曾向全球華人征集下聯,卻仍舊無人能夠對出,是真真正正的千古絕對!

  徐銳出完這一聯,原本熱鬧非凡的問天閣頓時鴉雀無聲。

  那小書生皺著眉頭仔細思索,卻完全抓不到頭緒。

  黃正元用手沾上水酒,在桌麵上寫寫畫畫,可是沒寫幾個字又用手一抹,推到重來。

  一樓的那個小婢女臉色陰沉,不住地朝四樓望去,可四樓上除了剛剛掛出的那隻燈籠,竟然再無任何反應。

  至於裕王和肅王,二人已經和大多數人一樣放棄了掙紮。

  足足一盞茶的功夫,還是沒人對出,那小書生突然哀歎一聲道:“恕晚生才疏學淺,思考多時仍沒有思路,不知可有哪位能指點一二?”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搖頭,那小婢女不知何時已經來到三樓,站在兩個雅間中間,也無奈地搖了搖頭:“我家小姐也沒對出來。”

  徐銳微微一笑,說道:“既然如此,這一題便是我勝了?”

  那婢女咬了咬牙,點頭道:“的確是公子勝了,不過公子別高興得太早,下一題該我小姐出了,公子恐怕未必對得上來!”

  徐銳不過是當了一回文抄公,哪會真的對什麽對聯,聽到此話頓時心中一緊,快速思考著對策,麵上卻是淡淡道:“在下洗耳恭聽。”

  “且慢!”

  就在婢女即將出題時,那小書生又一次出言打斷,眾人頓時朝他望去,隻見他死死盯著徐銳,滿臉不服氣的模樣。

  “方才那聯堪稱千古絕對,的確令晚生大開眼界,不過晚生好奇得緊,徐大人您對的下聯究竟是什麽?”

  被他這麽一說,眾人也都好奇起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麽?”

  徐銳心下了然,卻沒有絲毫隱瞞,訕訕道:“此題重在不讓他人對出,實話實說,在下也對不上來。”

  此話一出,眾人頓時大失所望,那小書生眼中同樣閃過一絲失望,不過更多的卻是竊喜。

  徐銳看他的模樣,突然福至心靈,想出一條不必接招的妙計,當即笑道:“方才隻說讓在下出題,沒說讓在下自己對出來,所以在下才想出這個千古絕對。

  不過小兄弟既然提出異議,那在下便再出一聯,隻要有人對得上來便算在下輸了,如何?”

  “此話當真?!”

  小書生微微一愣,驚喜地問,仿佛已被激起了與徐銳一決高下的心思。

  徐銳點頭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在座諸位皆是見證!”

  眾人都被徐銳方才那個千古絕對驚得合不攏嘴,現在見他還要出題,頓時來了興趣,竟是將白筱晗的那位婢女晾在了一邊。

  徐銳自然不會去管那位婢女,他沉吟片刻,開口道:“在下的上聯是:北雁南飛,雙翅東西分上下。”

  聽到這個句子,包括黃正元與那小書生在內,眾人當即皺起了眉頭。

  這句上聯不僅生動描繪了北雁南飛之景,而且其中蘊含“東西南北上下”六個方位,就算不是方才那樣的千古絕對,也差不了太多。

  問天閣內又沉默了整整一炷香的光景,黃正元長歎一聲,朝徐銳抱拳道:“在下想出了幾個對子,但都不算工整,就不獻醜了,徐兄果然才高八鬥,在下佩服。”

  徐銳朝黃正元微微點頭,然後笑眯眯地望向了小書生。

  小書生臉色一變,硬著頭皮道:“古書今讀,一本春秋翻前後。”

  他這句還算工整,古今、春秋和前後也勉強能對東西南北上下,卻不似上聯那般渾然天成,終是落了下乘。

  小書生自己也知隻是勉強對上,下意識望向了白筱晗的那個婢女,婢女咬了咬牙,道:“我家小姐對:南轅北轍,輪分西東走高低。”

  這一句用“南北西東高低”對應上聯的“東西南北上下”,雖比小書生的稍稍好些,但卻與上聯重複,而且輪分西東中的分是動詞,對應的雙翅東西中的翅卻是名詞,並未嚴格對仗,還是落了下乘。

  眾人失望搖頭,目光漸漸聚焦到徐銳身上。

  “不知道徐大人自己對的如何?”

  小書生問到。

  “在下獻醜。”

  徐銳淡淡一笑,胸有成竹地說:“上聯北雁南飛,雙翅東西分上下,在下對的下聯是:前車後轍,兩輪左右走高低!”

  “秒啊……”

  北雁南飛對前車後轍,雙翅東西對兩輪左右,上下對高低,此聯不但嚴絲合縫,工整對仗,而且兩聯意境相似堪稱最佳組合。

  “好!不愧是我北國的聖人之像,徐兄果然大才!”

  裕王大叫一聲好,帶頭喝彩鼓掌,在場眾人這才反應過來,瞬間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那小書生張大了嘴巴,震驚地望著徐銳,失魂落魄地坐了下來,雙手竟跟著圍觀眾人的節奏,不由自主地拍了起來。

  徐銳滿麵笑容,眼神卻往那婢女掃去,隻見她麵色鐵青,似乎正與身邊的幾個常隨商量著什麽。

  徐銳心中一凜,暗道若是再讓他們出題,自己好不容易蒙混過關的局麵豈不是要露餡?

  想到這裏,他當即不再猶豫,徑直朝那婢女走去。

  婢女見他大步流星,微微一愣,不知道他想幹嘛,與其他人一樣不明就裏地望著他。

  徐銳走到婢女身前,笑道:“小姑娘,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家小姐想拿對對子這等小道考較我北朝學子,未免也太托大了些。”

  這是要為北國學子出頭了,聽得徐銳此話,眾人頓時精神一震,那婢女卻是臉色一變正要反駁。

  可徐銳卻先一步開口道:“既然你家小姐不知天高地厚,那在下就讓他見識見識什麽叫學問正宗,在下隨意出題隨意對,隻要其中一句你家小姐對得比在下好,在下便輸了,如何?”

  羞辱,這是裸的羞辱!

  望著徐銳得意的模樣,以及圍觀之人不壞好意的笑容,婢女的臉色早已難看至極。

  徐銳卻不等她反應,自顧自道:“聽好了,上聯: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我對: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上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我對: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上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我對: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上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無分南北;我對: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上聯:天為棋盤,星為子,何人能下?我對: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

  上聯:其人其德其才,與曆史長存不朽,斯為世仰;我對:乃父乃兄乃弟,本家學淵源有自,故爾風高!”

  “好!”

  徐銳一口氣出了六個上聯,無一不是內涵乾坤的絕難之句,而他一口氣對出來的更是對仗工整,立意相符的千古名對。

  眾人隻覺耳中如雷鳴般轟然炸響,應接不暇,等他說完之時腦袋早已麻木,一聲叫“好”的喝彩脫口而出,雷鳴般的掌聲又一次響徹四座。

  裕王三人大張著嘴,木訥鼓掌,特別是黃正元好似第一次見徐銳一般,驚得說不出話來。

  小小的婢女愣愣望著徐銳,仿佛眼前站著的不是一個少年。

  雅間裏的小書生同樣望著徐銳,目中眼波流轉,異彩連連,臉上泛起一抹興奮的紅暈,仿佛正心念急轉,不知道又在琢磨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