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朝會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2 11:13      字數:4050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就在徐銳探訪戎揚胡同的時候,朝堂之上風起雲湧,正在進行一場看不見的角逐。

  北武衛歸營,四品以上將官太和殿覲見,這個消息如同一個風暴迅速席卷大魏官場,一場醞釀了一月之久的風波終於迎來了決戰時刻。

  太和殿外,六位內閣閣老,除兵部之外的六部堂官,左右都禦史,五軍都督府指揮同知全都不請自來,幾乎所有大佬悉數到齊,等待著皇帝的召見。

  一眾文臣之前,年近七旬的百官之首,內閣首輔黃庭之端坐在一個蒲團之上,半眯著眼睛假寐。

  由於其年事已高,皇帝特準賜座等待,這是百官之中唯一獲此殊榮者,標誌著聖眷不衰,地位尊崇,實際意義遠不是一個坐字能夠體現。

  “恩師。”

  年逾五旬的戶部尚書杜若剛剛趕到,立刻上前向黃庭之見禮。

  黃庭之抬了抬眼皮。

  杜若微不可查地衝他點了點頭。

  黃庭之昏花的老眼中一道厲芒一閃而逝,隨即微微合眼。

  兩人從始至終都沒有對話,但該交流的消息已然送到了對方的心上。

  杜若回到班列中站好,吏部尚書湯懷信立刻湊了過來,小聲問道:“閣老可有諭令?”

  杜若小聲道:“恩師準了,一切按計劃行事,此番決不能讓那些兵痞討得好去。”

  湯懷信點了點頭,朝其他幾位同僚遞著眼色。

  涇陽之戰大敗,京師十二衛三十萬精銳損失殆盡,讓文官集團找到了打壓武將勢力的絕佳機會。

  如今兵部一眾官員(魏國兵部由武將主事),五軍都督府數位大佬都已經回家待參,武將集團隻剩小貓兩三隻,正是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時機。

  雖然由於宏威皇帝態度曖昧,文官集團的攻勢一度放緩,但這些滿頭銀發的老頭子戰鬥意誌極為旺盛,都躍躍欲試地等著在北武衛歸營的這天,為武將集團的墳頭蓋上最後一捧黃土。

  太和殿變成了文武兩股勢力決戰的戰場,等候皇帝召見的臣子自動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列,氣氛異常緊張。

  烈日之下,一個小黃門從太和殿內快步走出,朗聲道:“傳聖上口諭:既然眾位愛卿不請自來,便一起進來聽聽吧!”

  以劉異為首的北武衛將官聞言都是一驚,一眾文官大佬卻紛紛麵露笑意。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是瞎子都知道文官們想幹什麽,這個時候傳文官一同覲見不是等於給了他們攻訐北武衛的機會?

  聖上終究還是對鐵板一塊的武將集團失去了耐心!

  黃庭之豁然睜眼,從蒲團之上緩緩起身,邁開大步朝太和殿走去,哪有半分老態?一眾文官大佬神采飛揚,緊隨其後,個個精神抖擻。

  劉異心中不安,臉色鐵青,卻不敢耽擱,拍了拍猶自愣神的肖進武,領著眾將匆忙入殿。

  大殿之內,宏威皇帝高高坐在上首,龍冠上的珠簾擋住了他的臉,看不清臉上的表情。

  文武兩班分列左右站定,吏部尚書湯懷信望向身邊的杜若,杜若沒有回頭卻向他點了點頭。

  按照之前的計劃,等到皇帝挑開話題,杜若便會第一個出班啟奏,彈劾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一眾將官玩忽職守,導致魏軍慘敗,以及北武衛擅自退兵,令收複涇陽的計劃徹底擱淺。

  之後五部尚書、左右都禦史都會出班附議,打壓有敢反駁的武將,再之後便是閣老們接連出馬施壓,引導輿論,最後內閣首輔黃庭之總結陳詞,一錘定音。

  仿佛一切都已經注定,久經“戰陣”的杜若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他懷裏揣著彈劾的奏折,死死盯住龍椅旁的小黃門,隻要他念完“有事起奏”的開場白,便輪到自己表演。

  可左等右等,那小黃門竟然依舊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遲遲沒有念白。

  在場的大佬們都是官場中打熬多年的人精,小黃門的異常立刻引起了異樣的氣氛。

  杜若心裏咯噔一下,莫名地有些不安,偷偷朝前麵的恩師黃庭之看了一眼,隻見恩師自巋然不動,穩如泰山,杜若心裏稍安。

  就在這時,宏威皇帝突然衝那小黃門點了點頭,小黃門連忙躬身,深吸了一口氣,準備說話。

  多慮了,該來的還是要來!

  杜若鬆了口氣,把提著的心重新放回了肚子裏,默默調整著自己的狀態,準備把頭炮打響。

  “聖上口諭,涇陽一戰北武衛雖身陷重圍,卻仍舊力戰不止,曆時一月有餘,轉戰南朝一千餘裏,以數萬殘兵大破武陵黑旗、犀角兩支親軍,其勇可嘉,其謀可歎,當為全軍楷模。

  著兵部草擬有功將領名單,報內閣裁定,依律恩賞,以彰其功,北武衛副帥劉異、指揮僉事肖進武南書房見駕,欽此!”

  一語言畢,大殿上頓時一片嘩然。

  杜若大張著嘴,呆若木雞。

  不對,事情不該是這樣!

  事前文官集團有過商議,眾人一致認為聖上為平息涇陽慘敗的影響,必然不會對北武衛鬆口,最多也就是個功過相抵的結果,怎麽今天一上來就給北武衛定了全軍楷模的調子?

  不對,事情有蹊蹺!

  杜若回過神來,心念急轉。

  既然聖上已經下了聖旨,再反對便是公然抗旨,北武衛是碰不得了,但涇陽慘敗必須有人負責,事情還是可以爭取的。

  突然被宏威皇帝打亂了計劃,一眾文官頓時有些手足無措,但機會稍縱即逝,由不得半點猶豫,是以杜若雖心中不安,卻還是硬著頭皮出班啟奏。

  “啟奏聖上,臣彈劾兵部、五軍都督府一百三十七位官員玩忽職守,屍位素餐,以至涇陽大敗,京師十二衛,三十萬精銳損失殆盡!”

  杜若雙手舉著彈劾奏折跪伏在地,渾厚的聲音響徹大殿,一字一句清晰入耳,振聾發聵。

  劉異和肖進武聞言都是心中一緊,文官們終於還是發難了,北武衛最後會不會被拖下水還很難說。

  刹那間,亂哄哄的大殿迅速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高坐龍椅之上的宏威皇帝。

  宏威皇帝身子微微前傾,龍冠上的珠簾頓時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

  “杜卿平身,今日不是早朝,隻談北武衛,不談其他,奏折遞到內閣去吧。”

  宏威皇帝淡淡地說,似乎完全沒把他的彈劾當一回事。

  什麽?!

  這次不僅是杜若,除了幾個閣老之外,一眾文官全都目瞪口呆。

  皇帝此話便是公然偏袒武將集團,難道他真的打算自己背下這場敗仗的黑鍋?

  “陛下治國、治軍曆來賞罰分明,怎可隻談功,不談過?臣也彈劾兵部、五軍都督府玩忽職守,屍位素餐,以至涇陽大敗,請聖上決斷!”

  眼看形勢不妙,吏部尚書湯懷信連忙出班幫腔。

  他一開口,又接連有幾位重量級的大佬出班彈劾,一眾文官齊齊拜倒,高舉彈劾的奏章,附議之聲此起彼伏,群情激憤地要求皇帝治罪。

  可無論文臣們叫得有多凶,龍椅之上就是沒有絲毫回應,等拜倒在地的文臣抬起頭,才發現龍椅上竟空空蕩蕩,皇帝早已離開。

  站在最前列的黃庭之是唯一一個沒有出班附和的文臣,他目送著宏威皇帝頭也不回地離開太和殿,長長地歎了口氣,轉身向殿外走去,步子又小又慢,老態龍鍾。

  “黃閣老,黃閣老!”

  眼見黃庭之離開,一眾大佬連忙圍了上來。

  “黃閣老,聖上今日如此行事,究竟是何用意?”

  湯懷業急不可耐地問。

  黃庭之瞥了他一眼,緩緩道:“還能是何用意?聖上不想說話,也不想讓咱們說話,走吧。”

  說完,他搖了搖頭,繼續向大殿之外走去。

  “不想說話?”

  湯懷業細細咀嚼一翻,還是不明白這話究竟是什麽意思,一把拉住準備離開的杜若問道:“杜尚書,聖上究竟何意?”

  杜若臉色鐵青,四顧一周,見無人注意,壓低聲音道:“我不知聖上究竟是何用意,但有一點我敢肯定。”

  “你敢肯定何事?”

  湯懷信詫異地問。

  杜若道:“聖上若要為北武衛表功,一早便可下旨,何必等到現在?”

  湯懷信臉色一變:“你是說聖上原本不想輕易放過北武衛,是臨時改了主意?”

  杜若咬牙道:“正是!我雖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但依聖上的性子,應該是剛剛才改變了主意,隻要仔細打聽打聽他見過什麽人便見分曉!”

  說完,杜若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剩下的文臣也都麵帶怒色,極不甘心。

  一場精心準備的總攻竟然就這樣被化解於無形,一眾文臣就好像用盡全力打出一拳,卻是打到了棉花上,既憋屈,又悲憤。

  南書房外,劉異和肖進武並排跪在石階上,下午毒辣的日頭烤得二人滿頭大汗,幾個當值的宦官遠遠看著他們,誰也不敢靠近。

  一直到日頭漸漸西斜,兩人被烤得口幹舌燥,汗水浸透棉袍又被寒風凍住,身上硬邦邦的就好像穿了一副鎧甲,要不是二人出身軍旅,身強體壯,說不定此刻早已虛脫。

  此時,終於有個小宦官從南書房裏鑽了出來,緩緩走到二人身前。

  “二位將軍,奴婢代聖上問話,還請如實作答。”

  劉異和肖進武活動著已經麻木的手腳,叩首道:“臣等不敢欺瞞聖上。”

  小宦官道:“聖上口諭,去問問他們,有什麽話想對朕說的?”

  劉異和肖進武對視一眼,叩首道:“涇陽一戰臣等損兵折將,愧對聖上,無話可說,請聖上治罪!”

  小宦官道:“聖上口諭,他們要是請功,便讓他們滾出朕的南書房,要是請罪便告訴他們,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如今國朝大敗,正需安穩軍心、民心,北武衛必須有功無過,戰敗的黑鍋朕給他們背了,讓他們趕緊回去把敗掉的東西弄回來,三年之內,朕要一個新的京師十二衛,若有半點差池,提頭來見!”

  說完,那小宦官朝二人作了個揖,轉身朝南書房走去。

  劉異與肖進武對望一眼,心知北武衛終於算是過了最難的一關,不禁鬆了口氣,叩首謝恩。

  和他們的解脫不同,此時此刻,曹公公正跪在皇帝麵前冷汗直流。

  “告訴朕,楊渭元究竟是怎麽死的?朕的錦衣衛為何會全軍覆沒?還有,流青山一戰徐銳到底有沒有施展仙法,請下天雷?!”

  皇帝隻問了他一句話,但這三個問題全都切中要害,而且都跟徐銳有關,聖上很少無的放矢,難道是對徐銳起了疑,還是已經掌握了什麽證據?

  曹公公抬眼一瞟,隻見汪順站在宏威皇帝身邊,麵無表情地盯著自己。

  汪順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名副其實的內廷之首,他手裏掌握著東廠,極有可能也在北武衛,甚至錦衣衛裏安插了內應,難道是他發現了什麽端倪?

  徐銳對付王滿的手段看似滴水不漏,但隻要有個熟悉內情的人存在,便很容易發現他和暗棋的關係非同一般。

  若聖上已經掌握什麽線索,隻要自己一句話沒說對,就很有可能和徐銳一起死!

  曹公公越想越是心驚,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