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喵曲網
作者:三崛不      更新:2020-02-29 22:05      字數:2083
  陸新自然不會拒絕,兩人又交談幾句,才同時離開教室。

  音樂課其實並不都是在音樂教室上的,接下來,張若惜就要去普通教室上課。

  而陸新則直接回了辦公室,下午他還有一節課,是三年級1班的。

  他需要抓緊時間,把三年級的音樂課本熟悉一下。

  三年級的課就不像一年級那麽簡易,除了學唱歌曲之外,還會有一些簡單的發聲和識譜練習。

  陸新雖然沒有這方麵的教學經驗,但以他的音樂素養,照著課本內容去做自然不會有任何問題。

  放學前程校長專門來到辦公室,對這次的抽查講課提出表揚,就這樣,陸新順利度過穿越後第一天的老師生涯。

  ……

  夏天的傍晚天黑的很晚,外麵還是大亮,陸新一動不動躺在床上,眼睛卻睜得大大的。

  從下班回來,他就一直是這個姿勢,連飯都沒吃。

  今天當了半天小學老師,陸新的感覺還不錯,接下來的時間,他也不準備毀約辭職。

  當然,他很窮,也沒有錢交毀約金。

  至於家裏,父母都在下麵的小縣城,已經下崗兩年了。

  開個小飯店賺錢供他上學,再多的錢財是拿不出來的。

  所以,工作是肯定要繼續的,陸新也不排斥做音樂老師。

  但他知道自己的心思,他想要把腦子裏那些歌曲、影視,全都展現出來。

  讓它們躺在記憶裏沉睡,實在是太可惜。

  影視暫且不說,如果要做些什麽,從音樂開始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

  不過穿越過來多半天後,陸新解封了更多腦子裏的記憶。

  他發現,這個時空的音樂行業更成熟,卻也意味著歌手受到唱片公司的約束更多。

  像原時空那樣,不通過唱片公司,自己錄製歌曲發到網絡上,幾乎是做不到的事情。

  就算能做到,也沒有意義。

  因為會引來唱片公司的抵觸,得不到任何宣傳。

  不說其他,就連KK華夏音樂網,這個網上唯一的音樂專輯銷售平台,也受到四大唱片公司的控製。

  上麵根本就沒有個人發歌的地方。

  直播網站倒是個選擇,不過陸新暫時不準備拋頭露麵,而且就算真的去直播唱歌,他也不覺得能有什麽效果。

  當下要想成為歌手,唯一的選擇就是加入唱片公司。

  張若惜下午還問他,為什麽不把《蝸牛與黃鸝鳥》投給唱片公司,雖然是首兒歌,也應該是有地方收的。

  說不定對方滿意了,連人都會簽下。

  陸新當時隻是笑了笑,沒有回答,隻是他的內心明白,唱片公司哪是那麽好進,進去就會被死死綁住。

  擁有無數作品資源的他,不可能踏入那個深坑。

  這就有些難辦了。

  陸新站起來走進書房,打開電腦。

  KK華夏音樂網上,試聽熱歌榜有些變化,有兩首排名上升的歌曲,他聽了聽又關掉了。

  至於昨天嗓音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淩雪,陸新翻到第三頁也沒找到,顯然名次掉落不少。

  他皺了皺眉,忽然心情異常地煩躁起來。

  坐了片刻,陸新又打開另一個網站——喵曲網。

  喵曲網是個音樂愛好者論壇,後來成為一個歌曲交易平台。

  真正有本事的作曲和作詞人,早就被各個唱片公司招攬。

  音樂圈也有極少數厲害的自由創作者,那都是混了半輩子的大佬,隻要有作品,根本不愁出手,直接就會進入各唱片公司的樂庫。

  因此平台交易量並不大,大多是音樂愛好者自娛自樂。

  不過,三年前有個叫做李欣然的新人女歌手,倒是在喵曲網淘到過一首好歌。

  並且用那首歌《女人不哭》做了單曲,賣出20萬張的銷量。

  那還是傳統唱片時代,單曲賣出20萬張,對新人來說已經是很了不得的成就。

  至於歌曲的創作人李科,更是因此進入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宇達唱片,到如今,已經成為知名音樂製作人。

  這帶動了許多人的熱情,紛紛在喵曲網上發表作品,就連原來的陸新,也發了兩首歌的demo。

  可惜三年過去了,再也沒有出現過有影響力的交易。

  憑著記憶,陸新登上喵曲網賬號,果然看到當初發布的兩個demo。

  他點開聽了一下,一般般,不過兩三年過去,才各有5次試聽記錄,也實在太少了些。

  “總要做些什麽,試試吧。”

  陸新想了想,回到臥室把吉他拿了過來。

  不多時,屋裏便響起優美的吉他聲。

  此時,距離光明小區一千多米的幸福佳苑小區,張若惜剛剛洗完澡,散著濕濕的頭發出了衛生間。

  粉紅色的睡衣隻遮到膝蓋下麵,露出雪白的小腿和腳麵。

  待頭發稍幹,她來到一個房間,在鋼琴前坐下。

  每天她都要練最少半小時的琴,隻是今天無論如何狀態都不太對。

  平日裏很熟悉的曲子,也彈得無法讓她滿意。

  幾分鍾後,張若惜停了下來,嫣然一笑手下已換了旋律。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

  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

  …………”

  張若惜雖然沒有學過作曲,但也知道越是簡單的旋律,越難寫出好歌來。

  這曲子很簡單,卻是好歌,尤其是作為兒歌,配上歌詞可以算是精品之作。

  對陸新,她是極為佩服。

  彈完一曲,歌也唱完,心情都好了許多。

  她卻沒有繼續練琴,而是想了想撥了個電話出去。

  “小惜,怎麽了?”

  電話響了一會才接通,裏麵傳出個好聽的聲音。

  張若惜問道:“姐你在忙嗎?要不要我一會再打來?”

  “沒事,剛才在練歌,你說吧。”

  張若惜嘻嘻笑了笑,才說道:“我有個同事寫了首兒歌特別好聽,想問問你知道不知道,一般什麽公司會收兒歌。”

  “兒歌?”

  話筒那頭的聲音明顯一滯,有些哭笑不得,“兒歌能有多好聽?”

  “也不是好聽,就是……就是很適合,我覺得是個很好的兒歌,應該讓所有小朋友都能聽到。”

  張若惜是真的這麽覺得,小學課本上的兒歌雖然也不錯,但大多數教育痕跡太重,像什麽《愛學習的小朋友》啊,《小豬愛勞動》啊。

  而像《蝸牛與黃鸝鳥》這樣歡快又好聽的歌,卻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