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得多少錢啊
作者:三崛不      更新:2020-05-13 21:59      字數:2247
  陸新工作室,排練室。

  馮軍正在排練一首新的伴奏,總譜和樂器譜都是現成的,排練起來並不算難。

  “行了,休息一會,雷子,把你錄下來的放出來聽聽。”

  排練幾遍之後,馮軍笑著說道。

  李雷點點頭,打開錄好的聲音。

  頓時,一段輕盈優美的旋律便在房中響起,這些樂器的聲音,正是由他們演奏出來的,幾個人自然十分熟悉。

  很快,幾分鍾後,伴奏放完,馮軍鬆了口氣,聽起來還不錯。

  如果之前來這裏,他還隻是抱著以後陸新會幫他們寫歌的目的的話,現在他已經完全不那麽想了。

  當然,陸新的歌還是要期待的,但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們其實也學到了很多。

  包括萬雅這個製作人,在對他們的伴奏監聽時,也讓他們了解到許多他們以前不了解的東西。

  作為現場表演的樂隊,馮軍他們固然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也有著自己的長處。

  但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在短短時間的伴奏工作中,他們幾個人都在彌補著這些不足。

  當然,最讓馮軍驚訝的,還是陸新。

  詞曲就不說了,他已經是最頂尖的。

  就像他們前麵錄的兒歌,不管是《采蘑菇的小姑娘》還是《蟲兒飛》,都是極好的作品。

  有些人覺得兒歌簡單,但馮軍卻不那麽想,能把兒歌寫好的人,才是厲害。

  起碼他是不可能寫好的,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還有今天錄的這個《讓我們蕩起雙槳》,雖然馮軍還沒有看到歌詞,但從旋律來看,無疑又是一首很好聽的兒歌。

  除此之外,無論是樂器的搭配,還是陸新編曲的方式,也都讓馮軍受益匪淺。

  聯想到自己寫的那些歌,不管是作為骨骼的詞曲,還是充作血肉的編曲,都顯得有些不成熟。

  能有這樣的機會,與陸新近距離接觸學習,這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所以馮軍早就不急了,安心伴奏,至於幫他們寫歌,陸新說什麽時候就什麽時候吧。

  “軍哥,陸老師果然牛皮啊!”

  這時,鼓手小龍本來在看手機,忽然抬頭興奮地說道。

  馮軍問:“怎麽了?”

  其他幾個人也朝他看過去。

  “那兩首兒歌呀,就咱們錄的,前幾天才上架。”

  小龍興奮地舉了舉手機,上麵是靜聽音樂的頁麵,“50萬,每首歌都有差不多50萬個購買,這才三天呀!”

  馮軍幾個人湊過去一看,果然,《采蘑菇的小姑娘》有四十九萬多次付款購買記錄,而《蟲兒飛》已經超過五十萬,達到五十一萬。

  一個購買是兩塊錢,這加一起得有上百萬次的購買,就是兩百萬塊錢。

  隻是兩首兒歌,三天時間,就賣這麽多錢。

  一周呢?一個月呢?

  剩下的兒歌也上架了呢?

  那得多少銷量,得多少錢啊!

  在馮軍他們眼中,那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數目。

  陸新也沒想到,銷量會這麽火爆。

  第一天,兩首歌就各自產生十三萬個購買。

  第二天十六萬個,到了第三天直接超過二十萬。

  僅靠靜聽音樂平台的用戶,是肯定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數據的。

  顯然,還是微博這邊宣傳以及購買者自發轉介紹的效果。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與當時的《記事本》一樣,歌少,總價低,一共就四塊錢,可能大多數人隨手就買了。

  更重要的是,隻要讓家長滿意,他們給孩子買東西是舍得花錢的,更不要說僅僅幾塊錢。

  這麽看來,一張專輯十首歌分開來發行,應該不會影響它最終的銷售額,甚至反而有可能會更多些。

  看著靜聽音樂的數據,陸新笑了笑。

  這一點對他來說很重要,收到佩德羅那邊的三百萬之後,現在工作室賬戶上也隻有七八百萬,而他已經不是隻需要顧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了。

  加上麻雀舌頭他們幾個,再加上很快就可以簽約的淩雪和方曼,工作室算是有了不到十個簽約歌手。

  這些人員的衣食住行,總是要花錢的,淩雪和方曼還有張佳琪就不說了,平時不用支付她們其他錢。

  而馮軍他們五個人,還有萬雅、張燕和人在上京的孔福源,光拿工作室工資的人,就有八個。

  再加上一些其他費用,不能保持收入是肯定不行的。

  既然這麽發歌可行,也不少賣,陸新決定以後按照每周一首的速度發行。

  等到十首兒歌發完,也差不多兩個月了,也正好配合靜聽音樂的兒歌童謠熱度。

  想到這裏,他拿起電話又撥了出去。

  他要問問盧老,那版歌手合唱的《明天會更好》什麽時候會麵世。

  等那版公布於眾之後,他這邊的兒歌版再發行。

  這個肯定是沒問題的,版權在他手裏,他想錄製多少個版本都可以。

  隻是那邊畢竟是先錄,又有一些公益方麵的因素在裏麵,還是等等為好。

  “您好,您在8號車廂252座。”

  “好的,謝謝。”

  上京火車站,一輛火車車門前,王濤剛剛檢票後登車。

  這列車去往南方,經過他的目的地北蒙市。

  找到座位坐下後,王濤看著窗外的人群陷入沉思。

  他在kk音樂平台,做了三年周懷勇的副手,深知平台最重要的永遠是內容。

  尤其是優質內容。

  歌壇發展到現在,光是國內發行過的歌曲數量,就是以數百萬計。

  而且每年還在高速增長中。

  但這麽多歌中,真正受到大眾關注的,平時聽的最多的,隻不過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甚至隻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間。

  這一部分歌曲,就是優質內容。

  四大唱片公司占據目前國內八成的歌曲版權,以往的優質歌曲中,占據的比例也不小,這都沒錯。

  但不可否認的是,最近半年多時間,新發行的歌中,擁有精品歌曲最多的是陸新。

  甚至,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幾乎每首歌都是精品。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的時刻,音樂平台用戶大量增加,而幾個平台又在競爭,陸新一定是那個最應該拉攏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