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家族會餐
作者:九色錦      更新:2020-09-02 16:24      字數:3215
  這次來的賓客都是沒有親戚關係的村民跟同個生產隊的隊員,不成想,家裏三個小孩每個人都收到了紅包,還全都是對於老門山腳村目前來說算是巨額的一毛錢的大額紅包。

  所有人都給這個數額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家事先商量好的。

  朱立勤跟葉有華是看著孩子們被給紅包的,這會也早把人情賬給記上了,“一會咱們上門拜年就把人情賬給還了吧。”

  這是自然的,朱嬌嬌又從櫃子裏掏出來一把大紅包,都是紅紙糊的紅包袋,袋上寫有吉祥話,這把紅包每個紅包都是一毛錢。

  留著於敏喬守家,一家人迎著風雪也出門給村民們拜年去了。

  整個老門山腳村一共有八個生產隊,合計有兩百多戶,算得上是一個大村子了。

  除了進村那邊的方向有兩條路走進村來,,老門山腳村往裏盡頭走就進了老門山,往兩邊走也是各種小山坡,不管哪個方向都得翻過好幾道山坡才能到達另外一個村子。

  不管是人口數量還是占地麵積,老門山腳村都是在橋灣鎮橋南鄉排名前幾的。

  但老門山腳村一直以來發展的並不算很好,靠近深山,真的是太偏僻了。

  當然了,整個楚南縣差不多都是這樣,擁有各種曆史悠久名頭的風景名勝古跡多的很,可惜從來沒碰到個發展旅遊業的頭頭。

  倒是多的是破壞王。好好兒的一座曆史古城給整得不倫不類。

  這是孫女每每談起來都很激憤的事情。

  朱嬌嬌看著大地白茫茫的一大片,院裏的柚子樹上結滿了冰垢,屋簷底下也是墜滿了一隻隻倒掛的冰錐。

  前輩們辛辛苦苦創下的大好歲月山河,難道我們不應該過上更好的日子嗎?

  應該吧?應該吧!應該啊!

  朱嬌嬌提起勁,領著孩子們跟著父親和丈夫一家一家的進門拜年,說著吉祥話,喝了糖水抓把瓜子花生糖果就告別出來再往下一家。

  明明生活這樣美好啊。

  老門山腳村有句歌謠是這麽唱的,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姨娘。

  意思是說,初一是做兒子上門的給父母拜年。

  老門山腳村一般的莊戶人家隻要孩子大了成家了就會分家,哪怕沒有另起屋還是住在同一屋簷下,也是要分灶的,過年也是分成兩家,除夕宴跟新春宴都是分開的,並不講究那種幾世同堂的喜慶,而拜年也是得初一上門去給父母拜年,這種時候是不能走平時的捷徑的,非得從大道繞進父母家去拜年,所以才有初一崽一說。

  初二郎就是做女婿的領著妻兒上門給嶽父嶽母拜年,女婿在老門山腳村這邊的哩語又叫做郎巴公,女兒家沒嫁出去之前一般喊妹子、姑娘,出嫁的女兒家尊稱姑娘子,所以這些女婿們平時的尊稱是姑爺。

  初三初四拜姨娘的指的就是這些兄弟姐妹們去這些出嫁的姊妹連襟家裏互相拜年,一般來說兄弟姐妹間每年都會選定其中一家作為聚餐點,其他家隻是打個場麵。

  除了這三個特定的日子,還會有一些堂親、表親之類的,這些人也會約定日子上門拜年,所以那個時候的過年氣氛是很足也很熱鬧的,平時忙於勞作不怎麽常聚一會兒的親朋好友就趁著過年期間歡聚一堂,這些酒席宴席幾乎是不斷的。

  但朱嬌嬌家卻隻需要在村裏轉悠一圈就夠了,自家女婿住家裏呢,他們家也沒有什麽姨姊妹了,隻有兄弟還都在村裏,一天就轉完了,至於家族會餐也是定在了初三的。

  因而待到初二村民們各自或是回嶽母家拜年或是來嶽母家拜年,未出初五也不好開工搭閣樓,於是朱嬌嬌家便念起書來了。

  自從決定讓葉素珊插班入學之後,家裏就借了課本回來教葉素珊。

  在家裏臨時上任擔當老師一職的就是朱立勤,其他人手頭上沒有什麽特別的事要在外頭做,一起窩在火櫃裏聽著講課。

  葉有華手裏練著毛筆大字,作為生產隊長,他有時候需要出些告示,這些年在嶽父的指點下那筆毛筆字也寫的有模有樣了。

  朱嬌嬌把手上給葉成忠做的小衣裳收工了之後也跟母親在一塊糊鞋底,莊戶人家穿的都是千層底布鞋,布鞋經不起磨損,經常容易鞋底磨出洞來,家裏就需要經常做鞋底,這種鞋底就是用照著尺寸用舊衣服剪好的碎布以及一些做衣服剩餘的碎布頭,一層一層的用漿糊糊上。

  也有不少腦子靈活的想了不少的辦法往鞋底做文章,釘木頭底是最常見的,但木頭一則很重二則木頭容易打滑摔跤三則容易掉底,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釘木頭底了。

  後來她家的孫輩上學的時候還嚐試過釘皮子底,在修鞋攤上,讓修鞋匠釘上一層厚底塑料皮子,這種皮子選擇專門有圖案的那種相當於是做了防滑,而且比之木頭又輕了很多,當時風靡一時,它也有個缺點,這種鞋子不能穿著烤火,濕掉了也隻能脫下來倒扣著烤幹,否則皮子烤一烤就得融化掉。

  平時大家大多還是配著雨套靴出門,進了屋再換布鞋,那時候雨套靴也不便宜,一雙雨套靴穿不了多久經常會有磨損,大家都是縫縫補補地再穿幾年。

  千層底布鞋保暖的效果是極好的,穿著腳冷時跺一跺腳也就暖起來了。

  就算是後來有了很多五花八門也很便宜的各種鞋子,她還是喜歡穿千層底布鞋,她上輩子直到過世前都一直還在穿著呢。

  千層底做起來是很麻煩的,糊底要糊的高高的,然後晾著等漿糊幹掉,這時候就要用錘子什麽的重物敲打鞋底,直到鞋底變得緊實梆硬,高高的鞋底就會縮成不到之前的五六分之一的厚度,確認這個厚度再也無法縮減了,就可以開始納鞋底了。

  需要配著一種鑽子一起來,先用鑽子在鞋底鑽洞,再用針線穿過,線一定要拉的緊緊的,否則容易在鞋底有磨損的時候整個鞋底的線鬆了。

  光這個納鞋底的工程就需要好些天,主婦們都是瞅著空子做的這針線活,所以,一般很久才能出活。

  鞋底納好了就是上鞋麵了,鞋麵不是力氣活,比鞋底好做,老門山腳村流行的鞋麵都是寬寬扁扁的那種鞋麵,看起來很醜,這種鞋子春夏秋冬都穿的,估計大家也不願意費心思了。

  朱嬌嬌會做另一種鞋麵,兩半拚一起的,鞋麵中間拱起似山坡頂,兩邊似緩緩的下山坡。

  同樣大小的尺寸,這種款式看起來就沒有那麽粗笨,很是精致,按朱嬌嬌那個孫女的話說的,比起城裏的那些不費勁不費神的工業鞋自家這種千層底布鞋既精致好看又實際經用要好多啦。

  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嬌嬌家人天性就有聰明好學的遺傳,葉素珊學字學得很快,隻要朱立勤講過一遍的內容,很快就融會貫通能夠舉一反三,就是一邊跟著學的三歲小娃娃葉素瓔也學得蠻好的。

  朱立勤這會倒是有些後悔,“嬌嬌,早知道當年也送你去學堂裏上學了。”

  朱嬌嬌抿唇一笑,“那個時候又哪裏知道這樣多的事呢。”當年還是舊社會,楚南是個小縣城,講究女子不出門,上學堂念書這事她也去不了,平時父親也忙,沒得空教她,所以她並不識字。

  以至於做父親的朱立勤常常引以為憾,雖然後來閑時有空也經常教教朱嬌嬌,到底不如孩提起學起那麽順暢。

  一家人窩在火櫃裏過完初二,下了兩天的雪也已經停住了,初三就到本家的二爺爺家進行整個大家族的大會餐。

  這種家族會餐也不記得到底是什麽時候什麽樣的原因流傳下來的了,總之,每年初三都有這麽一回。

  此時朱氏家族的人口還遠沒有達到巔峰狀態,所有人加在一起包括小孩子也不過坐了六七桌席麵。

  朱嬌嬌記得在她上輩子的記憶中,家族人口達到巔峰狀態的時候能擺十幾二十來桌席麵。

  如果不是她的兒輩和孫輩們都結婚結得晚,估計會更多。

  老門山腳村,應該說整個橋灣鎮的席麵其實都差不大離,冬天的時候會比平時多一道熏臘合蒸熱盤,其他的差不多,豆豉紅燒肉,血醬鴨,黃花菜豬肚絲燉雞肉,蛋肉卷糯米豬肉丸子湯,粉絲水煮帶皮羊肉片,豆腐蘿卜絲水煮鯉魚塊,油煎豆腐辣椒炒肉,清炒白菜,油炒花生。

  不是冬天的時候熏臘合蒸熱盤的會改成另外一道菜,大都是湊成十道菜。

  當然這是後來大家都奔小康的時候的日子,這會老門山腳村基本上擺不出這樣的席麵,誰家能擺出來那真的是很富貴的日子了。

  之前葉成忠過三朝的時候,朱嬌嬌家原本定的就是這樣的菜單,後來被朱嬌嬌一番勸說給改成了六道菜。

  這一次的家族會餐,也是素菜多過葷菜的菜,熏臘合蒸熱盤,黃花菜燉雞肉,豆腐水煮鯉魚塊,油煎豆腐炒辣椒,酸菜炒粉絲,剁椒蒸芋頭,炒蘿卜絲,炒蘑菇,炒白菜,油炒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