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駱駝與稻草(五)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10-03 03:54      字數:3323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是他陳凱拿不動刀了,還是你佟國器飄了!

  聽聞此言,這些軍官無不是認定了佟國器瘋了,需要給這個思想出了問題的家夥好好講解一下軍事到底是個怎麽回事兒。

  潰兵、時間太短士卒不附之類的問題可以暫且不提,最最是擺在明麵兒上的,武器裝備一事,明軍肯定是武裝到了牙齒,陳凱作為從軍器製造出道的文官最是重視的一環;而他們,也就佟國器的那些家丁、親兵和家奴們有刀,其他的軍官、士卒多是在路上撿了根不甚直的木棍作為長槍,不光是**時間和精力削尖了,就連尺寸上也從三尺到六尺不等,與其說是長槍,不如說是拐棍。至於戰馬、甲胄和弓矢,更是一概全無!

  這樣的武器裝備差距之下,他們就算是有兩倍的兵力,難不成還能讓士卒們拿牙去咬明軍的鐵甲?估摸著到時候他們連下嘴的機會都**,衝鋒的路上就被明軍的弓箭、火銃打成了刺蝟和篩子。

  嘛叫送人頭兒?這就是最典型的送人頭兒!

  他們完全沒辦法理解此前還在算無遺策的佟國器的腦子是怎麽突然就抽筋了,但是這些天下來,其人也確實積累了一些威望。畢竟,如果不是他,他們現在可能已經被運到瓊州給蔡大魔王壯陽去了。

  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在聽聞明軍追上來了的噩耗時才**撇下佟國器一哄而散。可是,這份忠誠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迅速的流逝。說白了,前麵就是廣信府,誰也不想跟著這麽個瘋子死在黎明前的那一瞬間。

  然而,此時此刻的佟國器卻仍舊是那副智珠在握的模樣。他一如此番從新城縣出逃以來的作風,與他們細細的講解了起來,而非是以上官的姿態壓人。

  根據佟國器的分析,廣信府那裏有兩千綠營,而且衢州那邊更是鄭親王濟度的大軍所在。如果明軍隻是一支小部隊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敢邁入廣信府的地界,犯不上為了一群潰兵去招惹八旗軍。可現在卻不一樣,明軍有一千兵馬,雖說不多吧,但是以著粵贛督標的水準,正麵擊潰廣信府綠營的信心還是有的,想來他們也相信能夠在八旗軍抵達前解決掉他們。如此一來,僅僅是翻過了那座山,邁過了界碑,是絕對不夠的。而廣信府那邊,大概也不敢去招惹上千的明軍精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都明白的道理,沒理由到了廣信府就不奏效了。

  這樣的話,他們能夠依靠的就隻剩下這兩千潰卒來自救了。否則的話,他們的命運就隻能終結於在精疲力竭的翻過山後,被追上來的明軍一個個的殺死在山下,或是山林之中。

  “當然,本官也明白以我軍當前的狀態,野地浪戰是全無勝算的。說了一句眾人心中的廢話,可“但是二字旋即就便重新凝聚了軍心。

  一個多時辰左右,一支千人左右的明軍旗幟招展的尾隨至此。這裏是一處山坳,兩側的小山林木茂盛。從軍事的角度看,這裏正是設伏的好地方,但是明軍卻顯得極為驕橫,連探馬都**派出便大搖大擺的行進其間。

  對比早前發現的潰兵,他們確是有驕橫的理由。而且,翻過了遠處的那座山,就進入了廣信府的地界,連廣信府的綠營他們都**放在眼裏,更別說是那些殘兵敗將了。

  明軍大搖大擺的行進著,也不知是哪個烏鴉嘴嘟囔了一句“這種地形須得小心埋伏的話來,觸動了墨菲定律,突然間,隻見得遠處呼啦啦的衝出一隊清軍,同時兩側的山林也冒出了大量的旗幟,“大清和碩鄭親王殿下率領八旗軍在此,來者速速投降的呐喊更是響徹其間。

  雖然,前麵殺出的那隊清軍最多也就是群穿了綠營軍服的步卒,無有旗鼓,也不見騎兵,兩側的旗幟仔細看去好像形狀和旗杆的高度也不太對。但八旗軍畢竟是八旗軍,滿*不可敵的赫赫聲威仍舊不是說著玩的。此間,隻見得那些驕橫的明軍幾乎是一瞬間便調轉了隊伍,一邊大喊著“中伏了、“真韃子來了,一邊丟下武器、旗幟,揚長而退。

  一切發生的實在太快了,這些底層出身的福建撫標軍官們如他們的部下們那般,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實在太過順利了。不過,比起這些沒見識的貨色,勝不驕敗不餒的巡撫大人仍舊派出了一支由他的原親兵隊長率領的清軍,每人舉著一根用木棍係著綠營號坎做成的簡易旗幟,繼續向著明軍逃離的方向大張旗鼓的“追了過去。

  “快,讓下麵的士卒都別磨蹭,趕緊打掃戰場,把武器和旗幟都拿上。賊寇隻是被突然出現的八旗軍驚到了,等他們反應過來肯定還會追上來的,我們的時間不多,快!

  佟國器的一聲喝令,直如那古刹晨鍾般,一旦撞入了他們的耳中,便使得他們似醍醐灌頂一般,當即便反應了過來。經過了這些天的磨合,軍官們已經漸漸的可以熟練驅策士卒了,他們迅速的將明軍丟下的旗幟和武器都收了起來。隻可惜,這群明軍的鞋子大概都是用魚鰾膠粘在腳上,竟然一隻鞋子也**遺落下來。

  這,是一樁怪事。還有一樁怪事就是明軍丟下的旗幟和武器竟然都是清軍的,確切的說是福建提標的,其中不光是**陳凱的督標使用的那種一丈五尺的長矛和新式火銃,也**其他部隊慣用的藤牌。至於柳葉刀和柳葉槍,這些東西明軍和清軍用的都是一個款式的,區別也不是**,但是現在也沒人有這個閑心。

  “本官以為,定是賊寇準備在殲滅我部之後,換上綠營的旗鼓、號坎和武器去騙廣信府城,定是如此!

  “撫軍老大人神機妙算,我等佩服之至啊。

  又是一陣恭維聲中,佟國器謙遜了兩軍,旋即又大加讚頌了一番麾下軍官和士卒們的表現。正是由於他們精湛的演技,才嚇退了這支追兵,是他們用行動解除了這場危機。並且,他還表示會上書朝廷,請求對他們的嘉獎雲雲。

  明軍逃竄,**的威脅得以解除,如今更有了進一步升官發財的可能,眾軍官自是欣喜若狂。當然,他們也**忘記眼前這位智比諸葛的巡撫老大人,紛紛表示願意在佟國器麾下戰鬥一輩子都願意。

  上下一團和氣,不過沒過去多久,強強打掃完戰場,佟國器派出的那一隊清軍便趕了回來。用老親兵隊長的話說,他們追了一段,唬得明軍不輕。但是,到了後麵,明軍逃亡的速度開始逐漸減緩,他們懷疑明軍之中已經有人從最初的驚駭之中反應了過來,所以連忙退了回來。

  “既然如此,趁著賊寇尚未徹底反應過來,我軍當趕快脫離險地。輕撫著頜下長須,佟國器越加的感受到一把羽扇在崇拜者們的目光中的重要性了。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翻過了大山,出現在瀘溪之畔,在左近搜羅了一些漁船,又砍伐了大量的竹子編成竹筏便借用水力的便利順流而下。這可比他們步行要來得快上太多,很快的,他們便轉入白塔河,並進入到安仁縣的地界。

  這裏是饒州府的地界,所幸現任的安仁知縣以前曾在福建任職過,見過佟國器,便送上了一些糧草。不過,這裏並非是佟國器的目的地,他此行是要趕赴廣信府的,根據陳凱的分析隻有去了那裏他才有一條活路。隨後,隻是休整了幾日,大軍便沿著信江溯流而上。

  他們的下一站是貴溪縣,那裏位於廣信府的西端,而府城則位於這一府的中部偏東,需要沿著信江依次穿過貴溪、弋陽,以及後來成為鉛山縣治所的河口鎮,在繼續向東才能抵達廣信府城。

  然而,到了貴溪縣,他們便被當地官府給攔了下來。雖說這些福建綠營的官兵很不舒服,但佟國器卻表現了理解的態度。畢竟,這裏是廣信府,南麵的建昌府已經落入明軍之手,東麵的衢州府則有八旗重兵集團,放任一支連編製都是臨時的潰兵一路流竄,本地的文武**們需要承擔的責任實在不小。

  貴溪縣已經做出了會向廣信府衙和江西巡撫衙門上報的保證,但是佟國器從來沒打算把性命交給那些早前還齷齪不斷的江西文武。於是乎,一邊表示了理解,並帶領部下們在城外新建的軍營裏暫且安置下來,一邊他立刻派出了親信向衢州的鄭親王投書、向滿**廷上折子請罪,以及向京城的族人們寫信求援。

  這些,說起來真正能夠決定他的生死的並不是朝廷和族人,而是那個才二十五歲的鄭親王殿下——他確是有新城縣失守的罪責,但是也能帶著一支兩千餘人的綠營逃回清軍控製區。功和過,他都是有的,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關鍵是在清廷眼裏他還有**用。而一線統帥的意見基本上可以決定這一切。甚至哪怕是有過無功,隻要一線統帥覺得他還有用,便有了戴罪立功的機會。

  書信的內容是他在路上就已經想好的,無非是強調他的撫標可以協防廣信府,暗示其可以起到掩護濟度側翼的作用。但是......

  “陳凱肯定是在利用我,以達到最大化戰果的目的。不能全都聽他的,全聽他的我肯定還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