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3      字數:2701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陳凱的慷慨陳詞,響徹會議大廳的每一個角落。接下來的五天裏,根據這一宗旨,天地會內部進行製度的相應調整和增補。

  這並不困難,因為很多類似的工作在粵海商業同盟、在廣東谘議局裏都已經進行過了,有權利投票的會員基本上都與這兩個組織有著或深或淺的關聯,他們不斷地提議,不斷的討論,不斷的表決、投票,一項項製度便飛快的在會議大廳中產生,並寫入天地會的製度之中。

  天地會的宗旨是每一個會員都能倒背如流的,對於抗清,這些會員也都有著最基本的認同,如今天下大勢,仍舊是滿清的實力處於壓倒性的狀況,他們想要成事自然是要拚盡全力的。而更加看得深遠的會員,他們自然明白,天地會的實力越強,他們自然也可以水漲船高。一旦滿清覆滅,大明中興,天地會在這一過程中貢獻越大,實力越強,日後在大明的政治版圖中的分量就越重,這些都是可以直接與他們的未來息息相關的。

  無論是忠義,還是利益,天地會的強大對於會員們都是必要的。當垂直管理的製度逐步完善的同時,來自於各府縣的會員們也在私下裏相互串聯,謀求他們在縣分堂、府堂、省分舵、乃至是總壇的新位置,一個個忙得腳不沾地,連睡覺都成了多餘的事情。

  相較之下,陳凱是吃得飽、睡得香,該幹嘛幹嘛。對於工作,他早已拜托了事必躬親的處世態度——抓著所有權利不放,無論大小,這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很小家子氣的,更不利於凝聚力量。如今,他隻要把大方向把住了,其他的任由發散即可。在官府是如此,在粵海商業同盟是如此,在谘議局是如此,在這天地會亦是如此。

  無論是官府的下屬,粵海商業同盟的商賈,還是谘議局的議員,亦或是這些天地會的會員,他們對於陳凱的態度都很是欣賞,因為這樣他們才會有展現能力的機會。

  會場、居所、酒樓、別院,香港島上以紅花亭和從小漁村迅速發展起來的灣仔鎮為中心,天地會的會員們頻繁的串聯、活動,就連鎮子上的百姓,以及島上的駐軍都是看得人人側目,實在不明白他們到底是從哪裏來得那麽大的精力。

  第二天的會議結束,陳凱一邊把控著大方向,一邊分出了部分心思到這香港島上麵。記得他當年第一次抵達此地時,這裏還隻是一個小漁村罷了,明軍利用這裏作為跳板,而後更是以此作為插在珠江口的釘子,借此扼住了尚耿兩藩的喉嚨。

  接下來的日子,隨著廣州收複,一些政治、軍事上的作用開始轉移,但是此間的發展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滯下來——失地的收複為香港帶來了更多的貨源和傾銷地,這裏作為海洋貿易中心和進出口貨物中轉站的作用便更為巨大了起來。如今的島上,正對著九龍的鎮子變得越來越大,可能再過幾年這裏就要擴建為縣城也說不定了。

  “香港能有今日,江帥和聶副將是有大功的。

  “全憑撫軍運籌帷幄,我等不過是做些本分事罷了,算不得什麽。

  眺望著港口那裏的船隻往來,兩個駐軍的指揮官——珠江水師總兵江美鼇和香港島守備隊副將聶一娘侍立在側。說起來,香港的發展源於經濟,尤其是粵海商業同盟的出現,廣東的產出激增,帶動商業發展,這是根本。但是,若無公平、安定的環境,島上強買強賣、海上殺人劫財,香港也決計不可能有今天的氣象。而這,江美鼇和聶一娘在其中的努力陳凱自然是看在眼裏的。

  “周侯爺已經準備好啟程出發了,珠江水師在接下來會進行擴編。總兵一時半刻的升不上去,倒是爵位我倒可以找個恰當的時機……

  “香港在未來幾年會從新安縣剝離出來,獨立建製,你肩上的擔子會更重。另外,你的弟弟我已經送去府學了,那是個懂事的孩子,日後為官一任,想來也是可以造福一方的。

  對於下屬的獎勵,陳凱從來都是毫不吝嗇的。當年在軍器工坊如斯,現在在這裏亦是如此。至於具體的,聶一娘的家人自是最好安排的,就算是許給江美鼇的爵位,在當下這個時局其實並非是什麽太過稀罕的事情。尤其是在於,現在已經是永曆十二年了。

  天上掉下來了餡餅,二人自是謝過了一番。倒是,聶一娘看了一眼尚且沉浸在賜爵美夢的江美鼇,她思量了片刻,才向陳凱問起了心中的不解。

  “撫軍,末將有些不明白。天地會發展迅猛,南贛收複更是出力良多。既然有了天地會,為何還要建立谘議局?

  這個問題在聶一娘的腦海中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始終沒有機會當麵問出口來。這一次,倒是問了出口,直引得江美鼇都不住側目。其實,同樣的心思江美鼇也不是沒有,隻是對他而言,陳凱所做必有所指,他隻是一個武人,執行好陳凱交付下來的軍事任務就足夠了,反倒是沒有對仕途本就無所謂的聶一娘那麽隨性。

  問題脫口而出,陳凱仔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這位副將。軍官的軍服都是量身剪裁的,得體的軍服、甲胄將小麥色的皮膚包裹得嚴嚴實實。從軍多年,英氣已經成為了她的氣質的主體,一舉手、一投足,盡是武人的氣概。

  她與初見的時候已經判若兩人了,但陳凱仍記得那個在天字碼頭上慨然請命的身影。稍一恍惚,旋即便回到了此間,既然聶一娘問出口了,而且還當著他的另一個親信的麵兒,陳凱自然沒有避而不答的必要。

  “國朝近三百載,黨爭愈演愈烈,到了後來更是出現了東林與閹黨之間的你死我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進而引出不同的派係。黨爭是杜絕不了的,哪怕是烈皇登基後的東林一家獨大,其內部的派係鬥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天地會的未來同樣免不了。所以,與其重蹈東林和閹黨的覆轍,不如事先構建起一個框架,將黨爭的爆裂限製在框架之內。利用製度,來化不利為有利。

  如何化不利為有利,這個陳凱一時半刻也說不清楚,就算說了,他們也未必能夠明白。道理,擺在了這裏,他們同樣需要時間去消化,而陳凱恰恰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因為他從未打算把幾百年的事情放在他有生之年餘下的那幾十年裏全都做完了。

  會議在接下來的時間繼續進行,等到完結的那一日,根據陳凱的眼線匯報,別的府還好說,倒是廣州府這邊各縣會員的串聯也基本上結束了,包括常務理事的人員大多也都角逐了出來。

  變數,還是會有的,因為廣州本地還有不少的會員並沒有前來旁聽,其中不乏有在地方上有著較強影響力的。不過,他們的效率已經讓陳凱哭笑不得了——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些家夥,是有上進心呢,還是一群官兒迷。

  製度在不斷完善,有了粵海商業同盟和谘議局的那些經過了磨合的相關製度做底,天地會這邊就相對要順遂許多。

  具體的,還需要會員們回到各縣才能逐步展開。不過,會期結束,他們卻並沒有急著回去,而是在稍作休息後便前往省城。

  在那裏,數日之後,谘議局的擴大會議將會正式召開,具體的議題,便是關於陳凱曾經在谘議局草創之時提及過的,關於試驗期滿後建立府一級谘議局作為省谘議局補充。

  也可以說是,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