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加速(九)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3      字數:2908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由衷的歎了口氣,雷躍龍仍舊是無力為之。遷都的事情暫緩,最起碼也要等李定國從永昌回來,君臣二人把事情說開了,確切的說是永曆解開了李定國的心結,並且說服他對遷都一人做出認可才行。隻是這一遷延,卻又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十一月的遷都就這麽擱置了下來,朝廷繼續在昆明運轉,李定國那邊則沒有回昆明養病,而是繼續在永昌府一邊養病,一邊進剿王尚禮所部。與此同時,劉文秀在貴州則是將逃入貴州的犯闕叛軍加以改編整肅的同時,也在極力安撫那些原本隸屬於孫可望,此番並沒有隨軍進入雲南,而是留守貴州的秦藩將帥。

  從追入貴州開始,劉文秀便沒有閑著,前前後後已經收斂、改編了三萬餘眾的叛軍,並且將貴州的軍心安撫甚佳。這時候,原本駐紮貴州的部隊自是不宜輕動,所以劉文秀計劃將那三萬經過了改編的叛軍調往湖廣前線,用以與清軍抗衡。當然,這項工作也是要等到改編的事宜全部結束之後,否則一旦有個偏差,軍心動蕩的後果怕是不堪設想了。

  劉文秀想得明白,事情做得亦是一個按部就班。就這麽,一直到了正月裏,從昆明前後腳的傳來了兩個消息,一個說是朝廷封賞這一次平叛戰事中的有功將士,同時對一些黨附孫可望的將帥進行了處罰;而另一個,則是朝廷決定取消遷都之議。

  前者,是征求過劉文秀的意見的,劉文秀比較傾向於隻賞不罰,哪怕是懲罰也就隻是針對孫可望的一些死忠,比如張虎、關有才那樣的家夥。顯然,朝廷並沒有遵循他的建議行事,而是在大敵當前之際,以內訌中的“功罪大申賞罰。

  “白文選、馬進忠、馮雙禮晉封郡王,馬惟興封國公,靳統武、祁三升封侯,其餘眾將也各有封賞。而狄三品、王會、張光翠等人則以黨附孫可望為由降爵,關有才和張虎則被處死。朝廷這樣做事,有欠妥當啊。

  對著兒子,劉文秀發了一番牢騷,但也僅限於此。這不僅僅是在於聖旨已經下達,他已經無從改變,更重要的是取消遷都的決定更讓他無法理解。

  “父王,孩兒在昆明所見,雖然李伯父還沒回來,可是一力推動此事的都是晉王府的人馬。而且,李伯父先是告病自請解除兵權,現在又請罷川楚守邊各鎮回雲南駐防。隻怕不光是對遷都有異議,更有衝著父王來的心思……

  平叛戰事結束後,李定國的本部兵馬基本上都在雲南,而在貴州、四川和湖廣的部隊則不是劉文秀的本部兵馬,就是他在極力安撫、改編的原秦藩部隊。若說告病請解兵權是耍小性子來表達不滿的話,那麽請罷川楚守邊各鎮回雲南駐防那就顯然是在扯劉文秀的後腿了。

  “這話,你對誰說過?!

  “孩兒隻是這麽想過,也隻與父王言及,從未與旁人說起過。

  劉文秀的反應激烈,直嚇了劉震一跳。聽罷了解釋,他才沉下心思,細細思量著李定國的舉動其背後的深意,直到良久之後才表示會在軍務不甚繁忙時回一趟雲南,與李定國好好談談,以便於解除這裏麵可能存在著的誤會。

  沒過幾日,劉震便回了昆明城,而劉文秀則仍舊將精力全部撲在了安撫和改編的工作上麵。由於孫可望的降清,內在的威脅消弭的同時,外在的威脅卻急劇膨脹,這使得湖廣的防務擔子更加沉重了起來,也使得他更無暇去理會其他的事情。

  一轉眼的功夫,便進入了三月,湖廣的平靜讓劉文秀感到了更大的不安。所幸,改編的工作即將完成,隻要有了那三萬餘眾原本便是駕前軍的精銳部隊堵在湖廣,清軍便是想要有所企圖,隻怕也未必能落得了好。

  工作即將完成,劉文秀仍舊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可恰恰就在這時候,聖旨下達,卻是要他返回昆明,卻生生的打亂了他近半年來的全盤計劃。

  “孫可望降虜,韃子用不了多久必會大局來襲。你這時候請天子將我召回,到底是何用意?!

  抗旨,劉文秀是從沒有這樣的心思的,眼見於此便隻能將貴州的軍務暫且擱下,輕車簡從的趕回了昆明。

  所幸,兩地相去不算太遠,劉文秀也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便趕了回來。但是,如今的形勢,哪怕耽誤了一天,甚至是一個時辰,未來很可能都會出現更大的危機。此間李定國的恣意妄為讓他這一路上便沒有個好氣兒,一旦陛見完畢,從皇宮出來後他便直奔了李定國的府邸,指著後者的鼻子便大聲的質問出口。

  閑雜人等早已揮退,此間隻剩下了李定國和劉文秀他們這雙義兄弟在麵對著麵。劉文秀勃然大怒,李定國卻並沒有任何解釋的打算,反倒是一拍桌子,指著劉文秀便大聲反問道:“你攛掇天子遷都貴陽,可是要做孫可望第二?!

  劉文秀的憤怒,源於無端端的掣肘。可是此時此刻,李定國所表現出的憤怒卻更勝一籌,尤其是那句“孫可望第二,更是將劉文秀原本的憤怒震得煙消雲散,直愣愣的看著那雙早已噴薄而出的怒火,一時間竟突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或者說是,他根本就沒有弄明白李定國到底是怎麽下的這樣的定論來。

  “好,好,好,到現在了你還在與我裝傻。那我便問你,你上疏遷都之時,可曾與我商議過?

  “你是親王,我也是親王,我為何要與你商議!

  按照體製,二人皆是親王的爵位,各自掌握著兵權,並不存在著上下級的關係。劉文秀有想法、有建議,於是上疏天子,是公對公的事情,確實本就沒有與李定國商量的道理在。但是,此間劉文秀話趕話的作出了這樣的回答,腦海中卻猛然想起了什麽。隻是這份模糊的記憶尚未全部展開,李定國那邊的憤怒頃刻間就將記憶的帷幕撕成了粉碎。

  “當年,你我共同護衛天子入主雲南。那時候,你與我說:我輩為貪官汙吏所逼,因而造反,將朝廷社稷傾覆,實我等有負於國家,國家無負於我等。即今上是烈皇帝嫡派之弟,不若同心共保,倘得藉滇黔以恢複中原,那時封妻蔭子,榮歸故裏,也得個青史留芳。如隻跟秦王胡亂作為,雖稱王稱公,到底不得歸正。但我輩今日以秦王為董卓,恐董卓之後又換一個曹操。於是,你我二人指天發誓,日後但凡有大事,自當相商,以免再如孫可望之於你我這般。現如今,遷都如此大事,你竟然瞞著我便偷偷的做了,不是想做孫可望第二,又是什麽?!

  平叛之役過後,李定國坐鎮雲南,在雲南的部隊自然是由其負責節製。這裏麵,有他的本部兵馬,也有大戰後收斂的秦藩大軍。而貴州那邊,以及川南、湖廣西南部的地區,則是由劉文秀來負責。如果單單是從地圖上看的話,劉文秀已然是一個弱化版的孫可望,無非是有沒有這份心思罷了。而一旦朝廷遷都貴陽,那麽劉文秀的政治地位自然得到提升,距離孫可望,便是越來越近了。

  此時此刻,李定國已然是怒不可遏,若非是身居高位日久,隻怕早已是老拳相向了。然而,他的對麵,劉文秀卻仍舊是愣在了那裏,剛剛他說出的那番話,幾乎便是劉文秀的原話,而此時,劉文秀顯然也已經想起了這些來,但卻是幾欲開口,卻始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我,並無此心。

  “但是你已經這麽做了,又要我如何信你真的沒有這樣的企圖?

  軍國大事,關乎的是千萬人的生死存亡,絕非是什麽“我忘了,下回注意就可以說得過去了的。劉文秀道出了此言,麵對盛怒之下的李定國,二人仍舊是一個話不投機。

  靜室之中,止餘沉重的呼吸聲,仿佛是在發泄心中的怨怒。如此,良久之後,仍舊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劉文秀幹脆便自行離開了李定國的府邸。隻是,商談無果,哪怕已經明白了李定國到底作何想法,他仍舊無法將誤會澄清,反倒是這條裂痕越加的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