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落子無悔(七)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3      字數:4264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萬勝!

  歡呼聲在明軍中響起,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帥旗之下,緋色官袍繡著錦雞補子的文官策馬越眾而出,柯宸樞和黃山更是如拱月般分據左右。

  英德縣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洪承疇玩得,陳凱一樣玩得。對於絕大多數的明清將士而言,他們是不知道其中細節的,甚至就連一些支離破碎的線索也全然無知。但是,陳凱突然出現在戰場之上,並且拿出了另一個絲毫不遜於擲彈兵的殺手鐧,輕而易舉的擊潰了驕橫的滿洲八旗,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結合部的破綻,原本就是陳凱的刻意為之,為的就是引出蘇克薩哈的滿洲八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更夾雜著一份挽狂瀾於既倒的振奮。

  城外,明軍大捷抵定,昂揚的士氣早已衝破了雲霄。時值正午,大軍未有就此收兵回營,反倒是在城頭清軍,以及那些仍舊被拋棄在城外的清軍們的注視之下重新恢複因追擊而混亂的建製,顯然是並沒有打算就此罷休。

  午飯由輔兵從連營的方向不斷送抵,明軍在城外大模大樣的用起了午飯。原本,大戰過後,吃飯的興致因為那些同類之間的殺戮、因為那些殘肢碎肉、因為戰後精神和生理上的疲憊勢必會出現厭膩的狀況,這都屬於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倒是這一遭,就在贛州府城的城外,明軍挾大勝之餘威,席地而坐,吃得反倒是暢快得多——擺明了,就是在吃給城內的清軍看的!

  城外的明軍在吃飯,城內的清軍則在忙著驅使民夫加固城防。內外都是忙得不可開交,倒是那些被困城外的清軍卻是顯得尷尬得無地自容。

  激戰的破憊已經將那些清軍絕大多數的都拖垮了,此間坐倒、躺倒在地上,已經顧不上別的了,全然是一副聽天由命的架勢。這樣一來,倒是使得落水漸漸恢複到了偶然性事件的概率,可是護城河裏此間已經飄滿了屍首,有限的一些靠著踩著袍澤活下來的大多也都遊到了對岸,城裏的清軍不敢開門,卻是拋下了繩索、吊籃什麽的將他們弄了上去,以盡可能的加強一些城守的力量。

  已經顧不得回到總鎮府那樣衙署來發號施令了,城門通往城內中心區域的大道上,出戰的各鎮還在忙著搜羅潰兵。在這一片灰藍色的海洋當中,基本上都是出自兩白旗的滿洲八旗從來都是最顯眼兒的。此時此刻,眾將還在手忙腳亂的時候,蘇克薩哈已經將逃入城的八旗軍盡數搜羅了起來,並且很快就確定了大致的損失數字。

  “主子,衝在最前麵的那幾個牛錄隻有十來個奴才活著逃回來了。其他的牛錄,損傷有多有少,少的大概損失十來個奴才,多的……多的不比那幾個牛錄好得到哪裏去了……

  話說著,一個甲喇章京涕淚橫流,將臉上的灰土衝得一道一道的。聽的這話,蘇克薩哈自覺著是胸口陣痛,喉嚨處一片腥甜,險些就吐出了口去。

  在場的眾人聽到此話亦是心有戚戚,因為他們很清楚,清軍在湖廣的八旗軍,就滿洲八旗而言主要是來自於正紅旗、兩藍旗和兩白旗,這些部隊分別對應著正藍旗固山額真阿爾津、鑲藍旗固山額真藍拜、正紅旗固山額真濟席哈和出身兩白旗的巴牙喇纛章京蘇克薩哈。其他各旗還都跟著各自的主子鎮守湖廣,這一次帶來的自然都是兩白旗的人馬,尤其是衝在最前麵的那幾個牛錄可都是蘇克薩哈所在的正白旗的牛錄,一戰下來基本上都被明軍砍成了碎塊了,這叫他如何能不心痛欲死。

  仔細算了算,一個牛錄是三百戰兵,這一次帶來了八個牛錄,也就是兩千四百餘滿洲武士,現在逃入城的就隻有一千出個頭兒,傷亡超過了百分之六十!

  率先攻入明軍的結合部,滿洲八旗較之綠營在忍受傷亡的能力上也要更勝一籌,但是這勇猛二字,在鐵人軍麵前卻反倒是成了傷亡比例更大的最直接原因。這裏麵,當場戰死的數量便頗為不小,受傷的估摸著反倒是要少之又少,大概是因為鐵人軍的殺傷力之下已經沒有了受傷的概念了。城外的潰兵裏應該也還很有些幸存者,但是明軍絲毫沒有退兵的意思,清軍也沒辦法將那些流落城外的清軍放進來,就隻能這麽幹看著。

  處於對滿洲八旗戰鬥力的驕傲,蘇克薩哈這一次根本就沒有帶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來。如此,傷亡便勢必皆由滿洲八旗一家承擔下來,這對於隻有萬餘旗丁的兩白旗而言可謂是傷筋動骨般的損失。

  八旗是清廷的根基,現在兵員的損失還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野地浪戰,滿洲武士竟然被隻有他們幾分之一規模的明軍一舉擊潰,傷亡過半。如此,當置八旗軍戰無不勝的赫赫威名於何地?

  滿清能夠以小族臨大國,統治如此幅員遼闊的國度,首先憑的就是八旗軍的威名。憑借著那一句“滿萬不可敵,滿洲八旗可以震懾住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同時整個八旗軍更可以震懾住綠營,依靠綠營在各地駐防來鎮壓抗清運動。

  這是一環套著一環的,可是此間損兵折將的卻是滿洲八旗,這無疑是比尼堪授首還要令人震撼的事情。因為,尼堪的死還可以說是輕敵冒進而中伏身亡,可他的失敗卻是堂堂正正的被明軍擊敗的,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辯駁的空間!

  此時此刻,蘇克薩哈已經顧不上什麽城池守禦之類的小事兒了,滿腦子都是這些八旗軍的傷亡。然而,殘破無地的當下,不光是這些八旗軍灰心喪膽,甚至就連遠處的那些綠營兵看向八旗軍的目光也越加的複雜了起來。

  這一戰,說到底是綠營硬扛著明軍的攻擊為八旗軍的中央突破爭取時間和空間,他們在牽製對手的任務上完成得很好,可謂是無可挑剔。豈料,原本被寄予了厚望的滿洲八旗在沒有進入戰場後多久就被明軍一舉擊破了,就連潰敗也是八旗軍先行爆出來的,哪怕有初入戰陣時的突破,但是那虎頭蛇尾也實在是讓人跌破了眼鏡。

  不過,綠營那邊的混亂遠在八旗軍之上,守城的那些部隊在戰戰兢兢的守衛著城牆,渾身顫抖的眺望著明軍在城外吃午飯。而那些出戰的各鎮,被殺死在戰場上的數量肯定比八旗軍要多,但是比例上卻是大有不如。可問題在於,八旗軍是人人有戰馬,所以一旦兵敗,能夠逃到陣後的都上馬跑了,可是綠營兵那邊步兵就是純粹的步兵,現在城外的那些潰兵基本上都是各鎮的綠營,這使得城內的各鎮無不是處於一個損兵折將嚴重化的狀態。

  放城外的潰兵入城,他們是決計不敢的,可是手裏的本錢就剩下那麽多了,明軍是挾大勝之威抵近城下,陳凱看樣子也是不打算就此撤兵的。攻城戰勢必將會在接下來爆發,就憑著這些所剩無幾,他們又當如何守住這座城池?

  忙亂之中,胡有升們還在抓緊一切時間搜羅殘兵,恢複建製,倒是與蘇克薩哈同來的劉光弼和齊升二人卻湊在了一起,看了看視線所及的八旗軍和綠營兵們的現狀,隻是一個對視就將彼此的心意看得個通透了。

  然而,二人不光是客軍,更重要的他們還並非是援軍的主帥,此間有心,也隻得去尋蘇克薩哈,須得有個個高兒的頂住將要塌下來的天,他們才能在間隙中繼續苟活。

  硬著頭皮的尋了過去,結果蘇克薩哈正愁著沒有撒氣的地方,一頓皮鞭就將他們打得是一個滿地亂爬。綠營兵們見得此景更是越加複雜,很快的,這些就傳到了胡有升的耳朵裏,聽得此事,這位為滿清鎮守南贛地區多年的綠營名將亦隻是苦笑了一番,連句話都說出來。

  清軍慘敗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城池尚且控製在清軍的手裏麵,城內的巡撫衙門和府縣衙門的官吏們也依舊在竭盡全力的為守軍提供食物、守具和民夫等相關的補充,就連那些百姓們也不敢造次,因為誰也不能確定這城池明軍到底攻不攻的進來。

  被迫屈服,不代表城內不會人心惶惶,官吏、綠營、士紳、百姓,城內的一應人等,甚至就連貓狗老鼠都顯得頗為不安,仿佛是預感到了大難將至似的。

  城外的明軍在吃午飯,城內的清軍很快也拿到了官府為他們準備的飯食。隻不過,到了這樣的時候,有的清軍是甩開了腮幫子,有的則一口都吃不下去,完全是兩個極端。這樣的局麵一直持續到城外的明軍用過了午飯,城頭上的觀察哨一陣驚呼,胡有升等將連忙奔上城頭,所見者卻是明軍的紅夷炮隊又一次出現在了城外。

  “合著,這功夫陳凱是調他的紅夷炮隊去了!

  麵對這等利器,他們現在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辦法。如此,倒是把他們後悔的空間給擠壓了個幹淨,省了這份心思下來,可問題在於,現在城牆已經是有著多處裂痕了,隻怕這城牆很難在接下來的炮擊之下撐住多久了。

  沒過多久,炮擊如期響起,開戰前已經轟了幾天了,各個炮組對於瞄準的把控基本上都可以用駕輕就熟來形容了。倒是這一次,他們是難得的距離城牆近了一次,而非是在大老遠的地方開炮,以避免遭到清軍的襲擊,實在是一個明目張膽。

  距離更近了,目標自然也就更容易射中了。不需要什麽試射,隻待號炮聲響起,明軍的炮組依次開炮,那些沉重的炮彈就在城牆上打開了花,飛濺起的磚石、土塊將成為那些倒屍似的清軍潰兵打得是一個狼狽不堪。

  腳下的震動傳來,胡有升隻覺得不同尋常,暗道不妙,連忙奔下了城牆。這時候,他已經顧不得什麽皮鞭了,連忙找到蘇克薩哈。所幸這時候蘇克薩哈的火氣也已經撒了不少了,劉光弼和齊升也早已沒了蹤影,聽得了胡有升的匯報,很快就分析出了當下的情狀,並且對其人的看法做出了肯定的答複。

  守軍的主帥與援軍的主帥達成了默契,雙方立刻就行動了起來。蘇克薩哈的八旗軍、劉光弼的江西提標、齊升的九江鎮標,以及胡有升挑選過的一些較為精銳的部隊開始悄無聲息的向城內轉進。隻可惜,他們剛剛走了沒有一會兒的功夫,第三輪的射擊的同時,南門附近的一片城牆轟然倒塌,飛濺的磚石、土塊這一次已經不分城內城外的清軍,將左近的一切都打得是一個麵目全非。

  煙塵升騰,明軍的歡呼聲再度響起。胡有升轉過頭望去,已然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麽,連忙帶著親兵趕去控製碼頭。片刻之後,蘇克薩哈的八旗軍也匆匆趕到了碼頭,這時候能夠逃來的綠營也到此了不少,八旗軍反倒是成為了少數。

  “讓開,都讓開,讓八旗軍先走!

  胡有升指揮著本部兵馬為蘇克薩哈開路,換來的更多的是綠營兵們的憤怒。而此時,喊殺聲似乎是已經進入到城內了,明軍攻入城中,死亡的威脅臨頭,這時候他們也顧不上什麽旁的什麽了,尖叫著一股腦兒的往各條船上衝了過去,城外的下餃子場麵在碼頭上便再度上演……

  明軍攻入城池,首先俘獲的就是那些城外的潰兵,在恐懼和饑餓的交織之下,他們對於投降是最沒有心理負擔的,反倒是視作為一種解脫。唯獨是那些流落城外的八旗軍們反倒是一些異類,可卻也很快就淹沒在了綠營潰兵們的海洋之中——把這些家夥當做送給明軍的投名狀,這可比幹巴巴的投降活命的機會更大。

  各鎮按部就班的湧入贛州府城,按照計劃鎮壓清軍的抵抗、控製各處要點,捷報不斷的送回到陳凱那裏,大局已定這四個字漸漸的在他的腦海中生成。接下來,是宜將剩勇追窮寇,直搗南昌,還是回師粵北,先把滿清在長江以南的那根定海神針給拔了。陳凱覺得,到了現在的這個份上,選擇的權利已經在他的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