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底牌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3      字數:4589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如浙江有上八府、下三府之別,各省皆有區域之分。之於廣東,此間素來是以廣州為中心,廣州以東的潮、惠是為粵東、廣東以西的肇慶及羅定州是為粵西,而那高廉雷瓊則是更加遙遠的所在。除此之外,便是粵北地區,按照當下的行政劃分,便是韶州府、南雄府以及廣州府最北麵的連山、連州、陽山三縣,這些地區構成了廣州這個笠盔似的省份的盔殼兒。

  素來,欲大舉入粵,福建走閩粵分水關、湖廣跨連陽、廣西下西江、而江西則要翻越梅嶺南下。南雄、韶州兩府,正處於梅嶺一線,得此二地,便可以直撲南康府,乃至是南贛地區的核心所在——贛州府城,當年李成棟兩次進攻江西就都是自此而進的。

  五月中旬,陳凱返回香港便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惠州府城。那裏,素來是惠州府的菁華所在,有著大片的平原可以用於耕種,否則偌大的惠州府也不會選擇在這麽個不利於統治的西南角設置府城。

  經過了幾個月的鎮守,郝尚久已經站穩了腳跟,雖說地方上有文官衙署,軍中也多了些監營、監紀,但是這些人奉了陳凱的命令,對於郝尚久所部管控得都比較鬆,不似鄭氏集團的嫡係部隊那樣的嚴謹。土皇帝三個字稱不上,但那小日子也越加的愜意起來,尤其是新近獲得的這片區域論起富庶遠勝於程鄉、興寧、長樂那些偏僻所在,更讓郝尚久滿意於與陳凱之間的合作。

  陳凱抵達惠州府時,郝尚久這邊經過了幾個月的休整,大軍也已經得到了充足的恢複。隨後,隻是半個時辰的密議過後,郝尚久便留下了必要的城守部隊留守城池,帶著其他的近三千戰兵隨陳凱出發。

  這一遭的目標,是為當初劃分給郝尚久,但是後者始終沒有餘力發動進攻的那處長寧縣。那裏是惠州府的西北部,不過陳凱和郝尚久並不打算繞道河源縣,而是一路北上,從廣州府東北部的龍門縣過境,直撲長寧縣城。

  此戰,隨同出征的不僅僅是一個惠州鎮而已,陳凱在前往惠州府城的同時也向從化、東莞、增城、新安等縣的明軍下達調令,包括後衝鎮、護衛中鎮、護衛左鎮、護衛右鎮、護衛前鎮、護衛後鎮以及隨後趕到的鐵騎鎮等大批明軍沿著增江水道趕往龍門縣,與坐鎮在那裏的中權鎮匯合。

  大軍齊聚,沒有浪費任何時間,立刻就啟程出發,直撲長寧縣城。清軍原本的惠州鎮已經覆沒,甚至廣東的清軍也已經剩不下什麽了,此間留守在長寧縣城的無非就是一些本地的守卒,隻待明軍一露麵兒,立刻就剪了辮子向明軍投誠。

  長寧縣不戰而下,大軍穿城而過,直奔翁源縣城那裏。這時的翁源縣治所在並非是後世的九仙鎮,而是滃溪以北、九仙鎮以西的翁城鎮。明軍大舉出動,當地清軍自然是不敢攔截,隻得退守城池。

  翁源縣城始建於明天順六年,此後曆代多有加築,至此時周圍四百六十七丈,高二丈二尺;開三門,東曰施化、西曰通韶、南曰阜民,三門均修有月城及城門樓,另建有子城;全城建有敵樓二十一座,串樓四百二十三個;護城河深二丈,寬一丈。這些在崇禎十一年時由當時的知縣朱景運重新修葺過,倒也不存在年久失修的問題。

  這城池,已然是頗為堅固的了。奈何,空有堅固城池,本地綠營兵力薄弱,且士氣低下,當近兩萬的明軍直抵城下,強弱懸殊對比差距過大,幾乎沒費什麽力氣這座城池宣告易手了。

  從來,再堅固的堡壘沒有堅定的守禦者也隻如同是空殼子一般,而擁有堅定守衛者的所在,哪怕是通衢大道也會變成血肉磨坊。清軍之中,綠營本就隻是八旗的附庸,用來震懾地方尚且遊刃有餘,對上了尋常明軍也有一戰之力。可是當麵對上那些前不久剛剛擊敗了八旗軍和藩兵的明軍的時候,膽氣先就喪了大半,人數還處於絕對的劣勢,這仗打不打也就兩說著了。

  拿下了翁源,大軍稍作休整便順流而下。滃溪自東向西,匯入一條名為湞水的所在,而這所謂的湞水,其實就是匯入珠江的北江,隻是在韶州府城到英德一帶的河道如是稱呼罷了。

  順流而下,就是英德縣城,這裏是韶州府最南端的城池,滃溪和發源於連州的湟水在此匯入湞水,三江交匯之處,一如那梧州,素來是交通要道的所在。

  陳凱率領大軍直撲英德縣城,士氣本就不高的韶州綠營亦是龜縮城內,全然不敢出城攔截。大軍渡過湞水,將城池團團圍困,根據打探的情報顯示,此間倒是集結了上千的綠營兵,比之翁源那裏隻有三四百人的規模已經要強上幾倍了。但是,這一處城池比之翁源卻大有不如,規模更小、城牆的高度也不及,另外諸如敵樓、城門樓、月城之類的防禦設施也少了不知道多少倍,若非同樣是崇禎十一年進行過修繕的話,隻怕是那些綠營連龜縮入城的膽量都沒有了。

  “去,到城外吼一嗓子,問問裏麵的綠營兵,他們打得過打不過尚可喜、耿繼茂,打得過打不過朱馬喇嗎?

  大喇喇的打了個哈欠,從惠州府城到龍門縣,再從龍門縣到長寧縣,緊接著又從龍門縣經翁源趕到這英德縣城城下,一路上就沒休整幾日,仗沒怎麽打,精神兒都用在行軍上麵了,於陳凱而言,實在無聊得打緊。

  話說出去了,言下之意也很是顯而易見的——綠營肯定自問是打不過藩兵和八旗軍的,但是陳凱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那些家夥:他!打!得!過!

  明軍的騎士策馬直奔城下,舉起那鐵皮喇叭對著城頭的清軍就是一通趾高氣昂。對此,城頭的清軍漠然以對,不光是沒有做出回答,就連慣例似的射箭驅逐都沒有做,若非是透過望遠鏡能夠看到城頭的那些清軍的話,隻怕是還會以為那不過是一座空城罷了。

  過了好一會兒的功夫,陳凱的耐心也耗得差不多了,在遠處,英德縣城的城門吱呀呀的洞開,一眾城內的綠營軍官和本縣的官吏自縛著列隊走了出來,向著明軍帥旗的方向就跪倒在了地上。

  “早這樣多好,省得費那麽多口水了。

  一揮手,護衛中鎮總兵官陳堯策便率眾直入城池。那些官吏將校們被押了過來,陳凱也不親自上前解開繩索,依舊隻是一揮手,便有下麵的人為他們鬆綁。隨後,語氣略帶傲慢的知會了他們可以選擇歸順明軍或是回鄉隱居,也不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就押解了下去。

  “把這封書信給西寧王殿下送過去,快馬加鞭。

  “卑職遵命!

  書信,陳凱早早就寫好了,隻等著英德縣城入手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把信送過去。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靠著廣州城裏的那些百姓的民意來決定李定國的抉擇,不光是因為這還是一個封建社會,民意能夠決定的東西微乎其微,更重要的還是單純的政治鬥爭,陳凱自問也未必是郭之奇那樣的官場老油條的對手。

  既然如此了,又何必在人家擅長的領域裏與其相爭,擺明了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那是非常不智的選擇。陳凱自問從來不是個傻子,既然這上麵未必鬥得過,那麽就換個玩法,換個戰場,亦或者是直接把桌子掀了,看誰的底牌更硬氣!

  從一開始陳凱就很清楚,他是文官,粵西文官集團也是文官,但是他的對手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於軍隊的控製能力很弱,這是廣東抗清戰局多年下來所積累的結果。

  而在這一方麵上,他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智取潮州開始,陳凱就經常性的與其他武將一起戰鬥在第一線,在軍中,在鄭氏集團的軍官士卒的心目中,他是絕對可以仰賴的統帥,也就是比鄭成功差點兒有限,但是比其他人卻還是更加能得軍心的。除此之外,廣東的眾將之中,大多是與他有舊的,有的是並肩作戰的交情,有的則是鄭鴻逵那邊的過來的情分,如臂使指,絕不是說著玩的。

  軍隊,是他對比粵西文官集團最大的優勢所在。而此時此刻,他也正是在憑借著這些優勢來向李定國證明他有著保全廣東一省大好局麵,以及繼續收複失地的能力。這一點,才是李定國最重視的東西,隻有確保了廣東的穩定,此去安龍救駕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後方。

  “事實勝於雄辯,無論你有千般手段,隻要我拿下了這英德縣城,就足夠掀翻一切了。

  隔著官服,陳凱撫摸著貼身藏好的一封書信,那是他向鄭成功要的,內容無非是以鄭成功的名義向李定國建議向朝廷舉薦陳凱為廣東巡撫的家書。這是他最後的殺手鐧,因為李定國不可能不重視鄭成功這個最重要盟友的意見。不過現在看來,卻已經不需要了。

  收複英德,並不是這一戰的結束,陳凱的計劃是拿下韶州府城,確定了他能夠威脅到清廷的梅嶺防線,那樣就可以確保後方關於後李定國時代廣東的控製權了。至於再進一步,收複南贛,以著他現在的力量還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在於那個叫做洪承疇的家夥就在長沙坐觀風雲的情況下。

  軍情的加急報告從英德縣出發,並沒有走鄭氏集團控製的從化縣,而是沿著北江,過清遠縣,而後直奔廣州府城城西的李定國大營。

  書信送到,李定國拊掌而讚,書信到了郭之奇的手上,督師飛速的看過了全文,對於陳凱的計劃、意圖便是了然於胸,一旦想明白了這些,郭之奇也當即就意識到了他的敗局已定。隨即,再度抬起頭來,麵上流露出了與李定國一般無二的興奮神色。

  “陳竟成其人,確實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國朝有此人物,中興有望矣。

  話出口,郭之奇的麵上也流露出了些許欣慰之色。此一幕看在李定國的眼中,對於眼前的這位督師大學士的心胸就更感敬佩,於郭之奇的感歎亦是隨聲附和。

  “原本,老夫是打算請朝廷加了連如白以廣東巡撫的職務,也算是恢複祖製。不過現在看來,陳竟成已經殺入了韶州府,老夫以為,糧餉上還是要走北江的水道,這樣前線的大軍才能確保衣食無憂。所以老夫想來,不如啟奏天子,改陳凱漳泉潮惠四府巡撫為廣東巡撫,這樣也能名正言順一些。

  “督師所言,恰巧和本王想到一塊兒去了。

  陳凱證明了實力,更是證明了他絕非是那等隻盯著自己人下手的小人。就李定國看來,陳凱從南澳回來就全身心的撲到了收複失地上麵,顯然早前對於廣州請願潮的判斷上,他是對陳凱有所誤解的。畢竟,從時間上,陳凱是絕計沒有功夫同時組織這兩件大事的。

  此番,陳凱收複了長寧、翁源、英德三縣,廣州就有了更大的戰略縱深,相對也更加安全了一些。更何況,陳凱進攻的腳步也並沒有停止下來,而是在收複英德之後繼續向北發動進攻,按照陳凱的說法,韶州府城是必爭之地,但他也不會繼續殺入南贛地區,以免牽扯太大的精力,導致李定國無法啟程救駕。

  就著郭之奇的說法,李定國坦明了想法。於是乎,李定國派人請來了金維新,由金維新為二人代筆,直接寫了一封奏疏派人送往安龍行在。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同時又是個一石二鳥,陳凱啊陳凱,好手段啊。

  離開了李定國的大帳,郭之奇乘上了趕往肇慶的馬車。從一開始確定了陳凱收複英德縣的消息開始,他就把一切看得分明。誠如其對李定國所言的那般,韶州府的守禦,勢必要確保北江的控製,陳凱占了先機,李定國就一定會把包括廣州府城、清遠縣城、三水縣城在內的區域全部劃分給陳凱,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明軍在韶州府的物資、人員輸送。而若是廣州控製在他們手上,無論是李定國,還是陳凱都會懷疑他們有否截斷糧道的可能。

  會否造成更加激烈的政治鬥爭,這一點郭之奇並不在意,但是他卻從不是何騰蛟那等為了一己私利而敗壞國事的人物。

  陳凱在新會,他可以相忍為國,而這一次他也最是清楚,如果陳凱沒有奪占韶州府,那麽就是粵西明軍和陳凱聯手守衛清遠、從化一線,他們需要承擔的守禦重任就會少上很多。可是現在,既然陳凱控製了韶州府,假設他們再行把陳凱排擠走了,那麽清軍一旦南下,就憑著那些粵西明軍他也很難守得住廣州。屆時遭受破壞的就是整個廣東的大局了,很可能會導致這些年的努力全部都前功盡棄了。

  “相忍為國,老夫從未忘記初衷。這一遭便到此為止,但老夫絕不會就這麽放任爾等藩鎮肆意做大,有機會危害到大明江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