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螳螂與黃雀(四)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2      字數:2825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相較陳凱和蘇利,黃應傑隻是個局外人,切身的利益並不在此,靈活度也自然而然的就會更高許多。隻是此刻,他還在路上,但是明軍針對惠來縣城的圍攻卻已經開始了。

  惠來縣設縣於明嘉靖三年十月,乃是析潮陽縣之惠來、酉頭、大坭三都以及隆井都的一部分,加上海陽縣的龍溪都合置而成。設縣的第二年,開始修築城池,曆經兩載而成。城周近五裏,開東南西北四門,由於城池位於葵嶺東南,故又稱葵陽。

  嘉靖四年,迄今已經有一百二十餘年的曆史了。累有擴建,更是修建了一條環城的護城河,寬八米有餘,兩岸砌石。原本城池堅固,奈何自修建未久便屢遭山賊、海盜攻陷,更兼有萬曆年間的地震破壞,以致城牆多有裂痕。而對於這座從明軍手中奪取的縣城,蘇利本身也沒有精力大肆修繕,而是將更多的資源用在了擴軍和征戰之上。直到如今,被明軍困厄於此,卻也為時已晚。

  陳斌的援兵入城,明軍順勢收了東麵的口子。這幾日,明軍在與蘇利進行對抗的同時,也沒有忘了打造攻城器械的事情。

  待到陳斌入城的第二天一早,明軍直薄城下,城北、城東隻有少量監視和堵截城門的部隊,大軍集結於城南,顯然是打算將這裏作為突破口。

  一眼望去,高聳的望台平視城牆,甚至是更有些已經達到了居高臨下的高度,上麵站滿了明軍的射手,有的是步弓手,有的則是火銃手,分別站在不同的望台上,無有半分雜亂;望台之下,衝車的數量也為數不少,似乎是有心撞塌城牆的;相對這兩種,明軍並沒有在雲梯和其他的那些攻城器械上下太多的功夫,看樣子,那撞塌城牆的心思根本就不是什麽似乎。

  “陳斌,當年國姓待你恩重如山……

  在城下,明軍的鐵皮喇叭對著城上就是一頓嘴炮。隻不過,這一次雖說是主要對手為蘇利,但是城下的嘴炮卻顯得對其人沒有哪怕半分興趣,全部專注在陳斌的上麵。從他以一個小鄉勇頭領去投奔開始算起,再到陳斌突然降清,打亂了明軍的戰略布局,如今要他幡然悔悟,隻要拿著蘇力的腦袋出城,便可以既往不咎雲雲。

  這一切,看上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明軍用的既不是官話,也不是陳斌所部大多說的潮州話,用的則是閩南話,而蘇利的部下多來自於海陸豐和惠來縣,大多說的恰恰正是那閩南話。

  這,擺明了就是挑撥離間!

  如果真的要讓陳斌作為內應的話,那麽暗地裏接觸才是正途,哪有這般明目張膽的。陳斌對此表現得很憤怒,要帶兵出城與明軍一戰,卻立刻被蘇利攔了下來。勸解了幾句,便勸回了駐地繼續休整。

  陳斌的部隊是客軍,按照兵法上說,客軍行不至前,列不置中,因為缺乏保衛鄉土、家人的勇氣,所以不值得信任。蘇利不識字,但是領兵多年,這點兒道理還是明白的。

  守衛惠來縣城,關鍵還是要靠他自己的部隊,而陳斌的部隊則更多的是作為危急關頭的應變之兵,僅此而已。更何況,現在陳斌的部隊剛剛趕到,尚且是一支疲兵,與其讓憤怒的陳斌出城無謂的消耗兵力,不如留到關鍵的時候。畢竟,他們的目的是要等待黃應傑的援兵抵達,而非獨自殺敗明軍。

  勸說未果,粵東總製陳凱的大旗前壓,戰鼓如雷鳴般轟隆隆的敲響,被驅趕著的大批輔兵和民夫紛紛扛著土包、沙袋向著護城河的方向跑去。更有大批的明軍手持著斧子,顯然是要砍伐城外的那些梅花樁。

  清理梅花樁和設法填平護城河是攻城的第一步,梅花樁不提,本就隻是臨時性的阻滯,八米寬的護城河,這卻是需要下不小功夫的。

  明軍派出輔兵和民夫去填護城河,守城的清軍待他們抵近百步也展開了射擊,不時有輔兵和民夫倒下,但是沒過多久,明軍的攻城器械卻也紛紛抵近到一百五六十步,尤其是那些望台更是直抵百步,與城頭的清軍展開了對射。

  這樣的距離,明軍稱得上是明目張膽。奈何蘇利本就隻是個土寇,不具備火炮生產能力,手裏的火炮本就繼承自蘇成以及從惠來等地繳獲的,口徑不大不少,還多是些舊式的虎蹲炮,其中不少還都是放在了他的老巢碣石衛。甚至就算是都在這裏,且口徑足夠威脅到明軍的攻城器械也沒有什麽用,因為城牆的開裂嚴重,火炮射擊時的後坐力之巨大,甚至用不著明軍攻城,這城牆弄不好就已經被震塌了。

  明軍就這麽明目張膽的與清軍對射,突出了一個肆無忌憚,顯然是對惠來縣城以及他這支部隊的情況有所了解。雙方都是老對手了,這倒也無需奇怪,蘇利指揮著部下們竭力抵抗。奈何明軍的射手實在不少,而且訓練和武器上都要更勝一籌,此刻在城池之上,反倒是占不到絲毫便宜,僅僅是無謂的對耗著。

  城牆與望台之間,箭矢、鉛彈你來我往,但是下麵的明軍輔兵和民夫們卻安全了許多,扛著土包、沙袋便是一個來回奔忙。

  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著,護城河的邊緣,漸漸的開始有土包、沙袋的部分露出水麵。蘇利很清楚,這意味護城河用不了多久就能夠填出來足夠攻城器械抵近城牆的通路來。

  到現在為止,雖然已經過去了半日,但是明軍的攻城行動井然有序,全無半分忙亂,顯然是經過了長期的訓練。此刻欺他缺乏火炮,更是不受任何打擾,一切按部就班,估計用不了多久,護城河填出通途,衝車抵近城牆,本已多有裂隙的城牆在一次次猛烈的撞擊下轟然倒塌,隨即明軍呐喊著殺入城中,肆意砍殺潰兵,他也就剩下死路一條了。

  一場教科書式的古代攻城戰,蘇利並不打算成為那個用來給明軍提升作戰經驗的“怪物。敢死隊在城門內側集結,蘇利下了城牆,對著這群精挑細選出來的勇士一陣咆哮,無非是完成任務,分錢、分糧、分娘們的那老一套,隨後一碗水酒,那些積年的賊寇們便抵近到城門洞子裏待命。

  轉瞬之後,吊橋落下,城門轟然打開,敢死隊呐喊著衝了出來。他們的任務是焚毀明軍的望台,殺戮明軍的輔兵和民夫,盡可能的鈍化明軍的攻勢。待到他們衝過了吊橋,城門關閉,吊橋重新拉起,至於他們能不能回來,卻也已經是不重要的了。

  退無可退,這些凶殘成性的賊寇們呐喊著殺來,當即便有些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的民夫和輔兵被他們砍倒在地。但是沒等他們抵近望台,明軍卻早已嚴陣以待,牆一般的陣型更是堵住了通往望台的去路。

  拚殺展開,頓時間便是血肉橫飛,蘇利調集了更多的射手上前,試圖盡可能多的殺傷明軍。奈何明軍早有準備,迅速的殺光了衝出城來的清軍,並且趁勢派出了衝車,大隊的明軍旋即跟在衝車背後,向著城牆殺來。

  戰鬥即將進入到最關鍵的時刻,蘇利萬萬沒有想到,明軍的攻勢竟會如此凶猛。遙望著遠處,就在明軍的陣型之後,似乎真的有一個巨大的身影正在冷漠俯視著這座小小的城池。

  顧不上其他了,蘇利連忙抽調城內等待輪換的部隊,隨時準備做出更多的應對。部隊迅速的集結著,很多清軍都知道,蘇利當初得到惠來縣城就是從這支明軍手裏奪取的,殺了明軍的知縣和守將,最是一個仇深似海。

  整個城池裏忙得一團糟,城東那邊還在休整的友軍就更是顧不上了。可也就在這時,陳斌在左臂上係了一條紅布條,向身邊的一個親兵模樣打扮的漢子點了點頭,旋即舉起了他賴以成名的大斧,向麾下那些同樣係著紅布條的將士們喝道:

  “咱們是大明王師,殺蘇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