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貪婪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2      字數:2928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殘陽如血,暮風如歌。

  戰鬥早已結束,然而,中左所北城牆外,焚毀的衝車、倒塌的望台、似有似無的苦痛哀嚎、隨意丟棄的殘肢斷臂以及屍骸燒焦的惡臭卻無不是在訴說著戰鬥的慘烈。

  清軍猛攻半日,直到下午始終沒有能從明軍手中奪取城牆的控製權,最終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丟下了遍地的屍骸和傷兵,退回到了安營紮寨的所在。

  這一遭,由於清軍從船上運來的火炮在射程上較之明軍城頭的火炮要稍勝一籌,炮擊始終沒有辦法被壓製下來。雖然火炮數量很少,炮擊頻率也不高,造成的實際殺傷很低,但是對於明軍的幹擾卻還是不小,而每一次的幹擾,都可能意味著的將會以傷亡為代價方可換來對城牆的恢複控製。

  月城的存在,身在城門樓子前擊鼓的陳凱倒是並沒有受到什麽幹擾,戰鼓聲振奮著士氣,就像是後世做著戰前動員的政委,這已經是一個文官在城守戰中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待到此時,戰鬥終以明軍獲勝宣告結束。城頭上的傷員都已經被民夫們抬下城,送往傷病所救治。屍骸也大多送下了城,對於這些屍骸,城下自有軍官和吏員按照軍民分類統計、造冊,也好在一切結束後進行必要的獎挹和撫恤。

  那些沉默的民夫們陸陸續續的搬運著,搬運著殘破的屍骸、搬運著打爛的守具、也在搬運著那些不知道是清軍打上來還是明軍未來得及打下去的炮彈和箭矢。到了此時,他們反倒是最忙碌的一群人了。

  城上的明軍多是倚在、坐在、躺在靠近各自守位的所在,他們之中有援剿後鎮的將士,也不乏漳泉分巡道標營的軍官士卒,拋開那些還在幹嘔著些什麽的,其餘的多是在默默的看著民夫清理著城牆上的破敗。隻可惜,屍骸、傷員以及破爛的守具都可以快速的運下城去,但破損的垛口以及噴濺各處,早已凝固、氧化,從鮮紅漸變為黑色的血跡,卻並非是那麽容易清理幹淨的。

  此時此刻,城門樓子前的戰鼓處,已經沒有了陳凱的身影。拖著兩條好像已經不是自己了的胳膊,他下了城,振作了一番士氣,便直接來到了傷病所。

  這裏,其實根本不需要他親自管理,沈佺期在後世被譽為台灣醫祖,是鄭成功複台之後在台灣社會享有崇高聲望的人物,而他的聲望則俱是來源於他懸壺濟世的救人之心和對治病救人的努力。有沈佺期在此,負傷的將士、民夫們自會得到盡心盡力的照料。

  這時候,沈佺期還在醫治一個傷兵,根本顧不上與陳凱說些什麽,陳凱自也不會那麽不分輕重,便自行巡視起了傷病所。

  然而,這裏早已是忙得腳後跟不著地了,城裏的郎中、學徒乃至是接生婆都被抓來了也完全照顧不過來。饒是沈佺期在醫術上頗有些造詣,也有這一刻治病救人的心思,可有時候就有心無力卻也正是為他們準備的。

  目視著一個傷兵被抬了出去,那是一個尚顯得有些稚嫩的麵龐,此刻睜著眼睛,卻已然沒有了任何神采。

  民夫抬著屍首自是要將其送出去埋葬的,陳凱示意那兩個民夫停下,伸出手,將那雙眼睛合上,才重新目送著民夫走向院外。

  “是我低估了虜師這一次的攻勢之猛烈。

  前日,清軍攻城,烈度完全沒有辦法和這一次相提並論。清軍損失兵員數量少之又少,明軍就更是如此,與今日這般比起,簡直就像是小孩子掐架一般。

  突如其來的傷亡,讓沈佺期有些措手不及,這裏麵的傷員中的很多人可能根本等不到救治的那一刻便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必須做些什麽才行。

  於醫學,於戰場救治,陳凱也是一竅不通。但是有些道理卻是相通的,也是醫學門外漢們可以理解的,陳凱仔細的觀察了一番周遭的情況,幹脆派了隨從去找盧若騰,叫他再調一批民夫過來。

  “是不是同個坊巷的都無所謂,隻要肯聽話,吃苦耐勞就行!

  ………………

  明軍的傷患,尚且有城內的傷病所可以醫治,清軍那邊相對的治療條件,相對的就要差上許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清軍突襲中左所,本就是打著一鼓作氣拿下城池的打算。他們瞧不起明軍的陸師,尤其是在前衝鎮和右衝鎮不戰而逃之後,就更是如此了,甚至馬得功一度認定了中左所城可以不攻自破,於郎中和藥材上麵的準備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沒辦法自行逃回的,基本上都遺棄在了戰場上,這是慣例,畢竟絕少人願意冒著被明軍殺死的風險去營救他人。能夠逃回來的,基本上都是輕傷,帶著的軍醫和擄來的郎中雖說是依舊不夠用吧,但起碼這些人也可以拖上更長的時間,不至沒有立刻得到醫治就會很快死去。

  也不知道該說是幸運,還是悲哀,這方麵的麻煩反倒是不算很大,可是兵員損失卻還是讓馬得功和馮君瑞肉疼不已。他們作為攻擊的一方,比之守軍傷亡更大,而且還沒有民夫來分擔部分死傷,這一天的攻勢就損失了五六百士卒,對於這隻有四千餘兵馬的清軍而言,接下來已經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再發動哪怕一次類似規模的攻勢了。

  “一個援剿後鎮,一個巡道標營,還是剛剛建立不久的,怎麽好像城裏麵不隻有這麽點兒兵馬啊!

  馮君瑞的牢騷,馬得功隻得在心裏麵報之以鄙夷。他是能夠理解的,明軍守城,城內的行政體係此番是超水平運作,說是一千五百明軍,但那些民夫的存在也給予了明軍太大的支持。文官在這場城防攻守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像是當年的江陰城守,閻應元等人不過是群典吏、教諭罷了,卻同樣能扛得住清軍那般凶猛的攻勢。

  城池守禦,關鍵不在士卒多寡,在於的,還是人心向背和主事者的心誌堅定與否!

  “這城,怕是攻不下來了,咱們是時候準備退路了。

  馬得功如是說來,胸中已有成算,奈何馮君瑞似乎還是對中左所城有些戀戀不舍。隻是沒有等到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發生爭執,五通碼頭那邊就已經傳來了福建巡撫張學聖和興泉道黃澍登島的消息。

  二人此來為何,馬得功和馮君瑞心知肚明,說白了無非就是按捺不住心中的貪欲,急不可耐的想要見到鄭家積累多年的財寶,將其據為己有,並且唯恐這兩個武將會將其私吞。可是現在城池始終拿不下來,清軍也無力再戰,有些事情已經不是想象中的那麽容易的了。

  連忙啟程趕往五通寨,張學聖和黃澍聞聽城池久攻不克,很是不滿,但是聽說陳凱在城裏主持戰守大局,而非那個鄭芝莞,立刻又沉默了下來。

  上一次王邦俊身死,張學聖在朝中可是沒少被彈劾,花費的銀錢,數量不匪。不過單純就麵子而言,現在也沒有原來那麽恨得牙根癢癢了,畢竟就連狡詐多智的平南王爺都吃過虧,他一個小小的巡撫,能讓陳凱冒那麽大的危險,說句不要臉的,沒準還能算是與有榮焉呢。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人物存在,中左所的分量也得到了加重。奪取中左所,發財是肯定的,升官卻並非一定,可若是能夠生擒或是擊殺陳凱這樣的人物,今年的考績,朝中乃至是皇上和攝政王那邊的評價,總能好看一些,於仕途終究是有利的。

  “陳凱,確非是什麽善茬。連鄭芝莞都敢殺,這等人物,留著於朝廷終究是個禍害!

  話雖如此,但陳凱畢竟不是個好相與的角色,強攻已然不成,他們大多也打了退堂鼓,準備在島上劫掠一番,就啟程返回,起碼不好賠了本錢。隻是貪念既生,再想壓製下去卻絕非易事,四人對沒有能夠襲取中左所城無不是憤憤不已,但是沒過多久,其中的一個卻似乎想到了什麽可以扭轉乾坤的辦法來。

  “撫軍老大人所言甚是,絕不能容著那廝繼續囂張下去。下官思前想後,倒是有一計,或可破中左所城。即便不成,也絕不會叫那姓陳的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