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2      字數:2696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局勢瞬息萬變,而且顯然是還在不斷的朝著惡化的方向而去。

  時不我待,軍令下達,各縣出丁、庫房裏的糧草亦是不斷的搬運到船上。不過這還僅僅是為後續作戰準備的,不過數日,作為大軍先鋒的右先鋒鎮便先期出發,他們的目標也並不是韓江上遊的三河壩,而是饒平縣的縣城。

  後世饒平縣的縣城位於黃岡堡,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在弦歌都的下饒堡,也就是三饒鎮。明成化十三年饒平設縣,在此修有土城,以為治所。至如今,已為當地土豪所據,立場不明不清,一味抗拒輸征。

  勸說,已經被證明是不管用的了,可是等到右先鋒鎮的大軍突然出現在城下,擺出了一副攻城的架勢,內裏的態度立刻就軟了下來。不光是要歸附鄭成功旗下,對於出丁出糧也沒有絲毫的怨言,唯一的條件就是依舊駐守此地,結果楊才和從黃岡趕來的郭泰也沒有猶豫,大炮轟塌了城牆,僅僅是一個衝鋒就把一座縣城給拿了下來,原本的土豪則綁送潮州,交給鄭成功處置。

  郭泰負責饒平縣地方事已經有些時日了,卻始終蹲在黃岡,而不得入駐縣城,這本就是一大怨念,哪怕駐軍黃岡也有為分水關後勁的意圖在,但也是免不了的。楊才和郭泰本就是軍中袍澤,關係不錯,自是要給老兄弟出這口惡氣。至於那個土豪,也隻能自認倒黴,沒有別的什麽辦法。

  饒平縣城入手,鄭成功所部的控製權就算是深入到了中部地區,並且開始威脅到北麵的大埔縣以及大埔縣的重鎮三河壩。郭泰負責此間防務,任務卻也不輕,不光有土客問題,縣治西南的鳳凰山還是佘族的祖上。

  不過這個時代,很多後世的南方少數民族其實與漢人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反倒是土客矛盾的問題更為顯眼,這也形成了客家人的一些特有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特點,比如客家圍屋。

  郭泰所部抵達後,便開始控扼周邊村鎮。而右先鋒鎮,則返回到韓江東岸,作為大軍的側翼等待戎旗鎮和左先鋒鎮北上的步伐。

  無需楊才等候多久,這兩支重兵便大舉出動,順著韓江北上,其目標自是三河壩。與此同時,忠匡伯張進也率領親丁鎮、中衝鎮、左衝鎮、右衝鎮以及新組建的前衝鎮緊隨其後,計劃順著韓江——梅溪航線抵近到程鄉縣,為大軍掩護側翼。

  張進所部且不提,無非是掩護和隔絕的任務,由鄭成功率領的這支五千戰兵規模的大軍,才是整場戰役的關鍵,因為他們要鏟除掉潮州北部最強大的土豪吳六奇,明軍才有可能恢複潮州北部的統治。

  吳六奇所在的三河壩,顧名思義,即是梅溪、汀江和清遠河三條河流合為韓江的交匯之處。其戰略意義重要,明時便修有磚石結構的城池,比之饒平縣城的土城要堅固良多,後世南昌起義,起義軍轉進廣東時也曾在此打過一場很有名的阻擊戰,在數十年後還被拍成了電影。

  三河壩城牆長1547米,高4.5米,上寬2.4米,下寬3.3米。整座城牆設有垛蝶918個,開4門,本是一座不易攻取的所在。奈何吳六奇所部雖然戰鬥力不俗,但是數量有限,兩千左右的兵馬實在沒辦法與鄭成功麾下動輒數千、上萬的大軍相比。故此,上一次鄭成功營救施琅,他便選擇也退避三舍,而這一次當明軍再度襲來,他也不敢死守此處要衝,幹脆退到了大埔縣城,與當地土豪江龍共同禦敵。

  與饒平縣一樣,這個時代的大埔縣城也不在後世的湖寮鎮,而是在三河壩汀江順流而上的茶陽鎮。與三河壩一般,同樣是嘉靖年間修築的城池,規模與三河壩相差無幾,“因地取舍,依山築城,坐南朝北,有茶山為屏障,鶴頂高峰為犄角,雖偏僻良多,但卻更顯易守難攻。

  吳六奇與江龍,原本還有些齷齪,奈何鄭成功大軍席卷潮州的勢頭不可逆轉,他們這些土豪也就隻能抱團取暖,否則如許龍、楊虎那般,更隻能被各個擊破。

  “江兄,汀州的官軍怎麽樣了?

  大埔縣城毗鄰福建汀州府的永定縣,早在潮州府城那邊的細作發現了鄭成功有意北上,他們就連忙向汀州府的清軍求援。鄭成功將會在三河壩分兵兩路,這是他們所不知道的,但無論是分兵前的萬餘大軍,還是分兵後的五千大軍,都是他們難以抵擋的。奈何吳六奇大軍已經退到了大埔縣城,分營別寨而立,卻依舊沒有看到半個清軍的影子,自也免不了焦急萬分。

  然而,吳六奇如此,江龍卻也是一副苦相,聽到吳六奇焦急的問話,更是由衷的歎了一口大氣,才把那個殘酷的現實和盤托出。

  “永定縣的官軍說了,咱們不在他們的轄區範圍之內,也不歸南贛巡撫衙門管理。若是官軍,不可擅離信地,更不可私闖他們的防區,否則就直接當做流寇剿滅,絕不姑息。

  “什,什麽?

  聽到這話,饒是心誌堅定如他,也免不了眼前一黑,險些便沒能站穩。吳六奇很清楚這話的涵義,汀州府屬南贛巡撫衙門管轄,他們不承認吳六奇所謂的清軍身份。更不願意為了他們這些“黑戶引火燒身。

  其實這也難怪,從根底上吳六奇就是李成棟和佟養甲入粵時暫時承認下來的本地勢力,還沒有歸建到清軍的綠營體係之中。現在李成棟和佟養甲都反正了,他們就更是連“介紹人都沒有了,誰還信得過他們清軍的身份。再兼著如今鄭成功實力不匪,南贛巡撫衙門的所在地贛州則在前不久還處於李成棟的威脅之中,對於轄區各地也都是嚴令死守,誰又敢平白無故的去招惹鄭成功呢。

  “那,那漳州的官軍呢

  “鑒伯,愚兄說句不當的,咱們指望不上漳州的官軍。他們去年就在分水關被朱成功算計了一回,現在南麵是朱成功,東麵是鄭彩,自顧尚且不暇,更別說是來幫咱們了。

  江龍說的是實話,吳六奇焉能不明白這其中道理。奈何鄭成功來勢洶洶,他們憑自身實力是絕難抵擋的,現在又沒了援兵,早前如施琅那般的處境,現在便落在了他們這些“清軍的頭上。

  “不行,咱們就降了吧。國姓能重用大巴掌,你我兄弟不比那莽夫強,還能差到哪去?

  “你瘋了嗎?!

  麵對江龍的勸說,吳六奇當即便是騰的站了起來。接下來,諸如滿洲八旗天下無敵,現在降了明軍再降回去就難了之類的說辭,一如當初許龍說服許氏宗親那般,出了吳六奇的口,便要為我大清再顯神威。可惜的是,許龍是族長,於許氏宗親是有極大的威信,但吳六奇與江龍之間的關係僅僅是盟友而已,最後誰也沒能說服得了誰,便隻得互相妥協,打算看看後麵的風色再說。

  所幸對於江龍他還是有所了解的,這就是個一心想做本地土皇帝的家夥,沒有什麽大誌向,吳六奇用打贏了,甚至是堅守幾日,拖疲了明軍便可以交換據守此處的條件,最多每年給些糧草銀錢了事,倒也說得江龍動了些心思出來。

  隻是回到了城外的大營,吳六奇的心已是一片冰冷——強敵即將到來,外無援軍,內裏的盟友也有了異誌,這仗確實已經沒辦法打了,但是他又不像是許龍那般,還可以揚帆逃竄,現如今流竄無門,更可謂是陷入到了死地一般。

  “想不到,我吳六奇就要死在此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