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底定
作者:摩碣      更新:2021-08-18 23:09      字數:2353
  淩雲翼與毛利輝元在川棚溫泉談話時,在京都的羽柴秀吉卻陷入了極度的糾結中。

  光明寺之會後,黑田孝高從近江趕赴京都,對羽柴秀吉被德川家康忽悠,戴上盟主的高帽子痛心疾首。

  黑田官兵衛指出,大明此番派出大軍來日本,所求必多。否則傳旨僅欽差數人足矣,若天皇不受,再興兵不遲。

  以大兵臨小國,說明大明所謀者大且急。羽柴家在沒有摸清淩雲翼戰略意圖之前,寧可藏拙,不能挑頭。而且明軍先到九州更是匪夷所思,若真如淩雲翼放給朝廷的風聲,大軍直赴京都不是更快、更方便?

  在沒有得到更多消息的情況下,黑田官兵衛推斷,淩雲翼此來所謀者大,很可能一戰而定日本百年局麵——看他在九州做什麽就知道了。

  雖然把羽柴秀吉批評了一通,但自家主公已經鑽入了德川家康的圈套,黑田孝高隻能在已經被動的情況下爭取主動,建議以天皇名義發出檄文,同時期盼淩雲翼被檄文激怒,連出昏招。

  檄文發出去之後,局勢很快明朗,淩雲翼突然發兵,攻打大友宗麟,黑田孝高對羽柴秀吉道:“大明有征服日本之意。第一步就是將九州與本州割裂,若長宗我部元親能領會淩雲翼不殺之意,四國也將不保了。”

  羽柴秀吉作為最有可能統一日本的人,站位已經超出普通大名,具有相當的“天下人”視野——對淩雲翼淩厲的出招感受的比較深刻。

  淩雲翼的大軍如果在本州登岸,直接攻略京都,征服日本的難度將翻上好幾番。那時候天皇勤王詔書一發,淩雲翼縱然有十萬大軍,也將疲於奔命。

  而即便他打垮了全日本的大名,羽柴秀吉也有信心,作為武家之首,在占據大義的情況下,總有一天他會將明軍驅逐出去。而作為重整山河的自己——或自己的後人,甚至可以完成帝係更替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敵人不會露出這麽大的破綻。反而是羽柴秀吉自己,在德川家康突然投誠的刺激下,以為一統日本良機就在眼前,答應了二條昭良所許的盟主之位,結果現在陷入了尷尬之地。

  立花山城的合戰結果傳入京都,羽柴家從秀吉到足輕都陷入了恐慌。而天皇拜表被發布,更讓羽柴秀吉怒發如狂。

  說實在的,羽柴秀吉看到拜表之後,沒有帶兵入宮宰了正親町,還是一眾謀臣苦苦拉住的結果——太政大臣二條昭良如今在京都消失無蹤,臨失蹤前還給羽柴秀吉寫信,讓他對自己的家人下手輕點。

  是獨撐大局與明軍死磕,還是偃旗息鼓成為笑談,羽柴秀吉麵臨著重大選擇,而他的決斷時間也不多了。淩雲翼已經率軍進入本州,毛利家如果不抵抗,與毛利相鄰的羽柴很快就能和明軍碰麵,到時候是戰還是降?

  黑田官兵衛孝高在此情況下,仍為羽柴秀吉點出要害:明軍一萬,足矣當羽柴軍五萬。就算羽柴軍傾巢而出與明軍放對,淩雲翼還有一萬大軍在船上——可以在羽柴領地選擇任意地點登陸,到時候前後夾擊,羽柴家隻有大敗一途。而且,淩雲翼已獲重大先手,島津家已成忠狗,毛利家若再助紂為虐,羽柴家亡無日也。

  黑田官兵衛盯著羽柴秀吉的眼睛道:“如今局麵,隻有一個忍字,稍有行差踏錯,就是萬劫不複!”

  ......

  萬曆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比叡山和嵐山上已經覆蓋了皚皚白雪,鴨川和大堰川上也結了厚厚的冰。從應仁之亂之後,曆經百年戰亂,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京都終於迎來了它的最新一任主人。

  大明上國欽差行轅所在的天龍寺內,在寒冷的冬月裏照樣川流不息。如今這座足利尊氏為了祭奠後醍醐天皇在天之靈而創建的寺院,是正親町天皇的主心骨,天下武家隻能仰望的神聖之地。

  說來可笑,淩雲翼在日本就打了一戰,就成功上洛了,而且他的上洛還是日本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正親町天皇拜表邀請,以毛利、島津為核心的武家奔走聯絡,織田信長留下的兒子和家臣也無人反對,一切都顯得那麽的順理成章。

  所有的人都很滿意,除了從近畿撤出的羽柴秀吉,但是形勢比人強,既然沒有孤注一擲的膽量,那最好的結果就是被大勢裹挾著前進。

  淩雲翼進入京都前,在前來迎候的公卿麵前發表了重要講話:一、大政奉還。取消幕府這一權臣宰執天下的體製,禍亂日本的根由,一切大政均奉還國主;二、止兵息戈。自淩雲翼進入京都之日開始,天下大名不得再互相攻伐,違者一體誅滅;三、永續家名。天下武家所有之地,與其家名世代相繼,任何人不得剝奪。

  淩雲翼所講三條,其實也是毛利家聯絡天下武家時的主要觀點,這三條除了讓有誌於上洛的武家,主要是羽柴秀吉——覺得不爽之外,凡與之相比處於弱勢的武家無不歡欣鼓舞。

  至於普通百姓——去問問白雪覆蓋下的餓殍,蓬頭垢麵的妓女,嗷嗷待哺的幼兒吧。在他們產出的每一粒糧食、每一個銅板都被投入到無休止戰爭機器的時代,淩雲翼的止兵息戈一條,就足以讓民心歸附。

  最後剩下的隻有堅持“義理”的知識分子了。然而,一個來宣旨的欽差能有什麽壞心眼呢?一切發展的太快,而一切都沒有先例,利用外虜軍隊來維護自家國主的權威——在曆史上好像沒遇到過啊。那就再觀望一段時間好了。

  說欽差沒有壞心眼的絕對是沒見過淩雲翼。此際在天龍寺的欽差大人,正在對二條昭良提出一大堆要求——正親町需要正式拜表,削天皇尊號,大明將以一等郡王製頒賜金印袍服等;

  升薩摩為明藩,地位與日本國主同。年軍費二百六十萬兩,以石見銀山為抵押;大明將租借長崎和江戶兩城一部為大明商人聚居之地,駐軍,捕盜等治政由明人自為之。

  另外,作為對皇帝扶持日本國主奪回政權的回報,日本須奉蝦夷為謝。

  淩雲翼說一條,二條昭良答應一條,待淩雲翼說要蝦夷地,二條昭良吃驚道:“皇帝陛下要蝦夷地何用?此不毛之地也,隻有些野人在彼。”

  淩雲翼歎道:“祖訓不可違也。雖然說這地現如今隻有鬆前氏數百人在,但皇上還是要我跟國主說清楚——也請國王陛下在給皇上的拜表中把這件事也說清楚。”

  二條昭良滿眼含淚:“上國對陛下恩同再造,卻隻取荒野為謝!下國感恩戴德!”

  淩雲翼也歎道:“唉,沒辦法。日本為不征之國,皇上又喜歡開疆擴土,沒辦法隻好要點荒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