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戰天鬥地,種糧備荒
作者:勝年      更新:2020-10-28 18:02      字數:2181
  “老爺,種地……種地這種事兒……”

  “怎麽?覺得大材小用了?”

  路霄看看一路上欲言又止、忍到家門口才把話問出口的王德發,隻是一臉的好笑。

  “你以為我要種多少地?”

  問題一出,聽的王德發莫名其妙。

  “這個……以姥爺您的身家和前程,怎麽不得有個幾十頃?可那麽些地的收益,也怎都比不上咱們茶樓啊?”

  話說的相當委婉,拐彎抹角,但翻譯過來其實還是一句話:“老爺,您大材小用了。”

  路霄笑了,封建地主的思維限製了他的想象力,這也不能怪他。

  “我之前已經和府尹大人有過交談,這次是第一批,準備先開他個千頃荒地出來,這事兒別人去辦我不放心,還是交給你來做最穩妥。萬一有些看得眼饞的人想伸手,就去太爺營裏叫人,給他們留下點教訓,別弄出人命就行。”

  王德發一臉錯愕,顯然對這個數字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腦子有些短路。

  千頃地,在北方或許不算什麽,但在山多地少的南方,那是頂尖豪富才能坐擁的土地!

  “茶樓那邊現在已經成了定例,有婷婷盯著綽綽有餘,如果有問題我會囑咐她過來請教。我要常年在外奔走,家裏的事兒就交給你了。”

  路霄的交代顯然還不止這些,一次一萬塊實在是太坑了,至少短期內他不可能經常進來,所以有些事還是要提前講清楚。

  說完正事兒,他還不忘調侃道:“婷婷被我慣的脾氣不太好,你少惹她,否則挨揍了我也沒法給你找回場子。

  可惜王德發的心思顯然沒在如何討好主母這件事兒上,而是滿臉疑惑的問道:“這……老爺,您要那麽多田幹嘛啊?”

  “要田幹嘛?當然是種地,對了或許還要養魚,這事兒開了地慢慢再說。”

  路霄當然不會把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事情要一步一步來,急切不得。

  他說的種田,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還是田地上的人。

  以商補農,以農養民……

  這才是路霄“反清計劃”的第一步。

  …………

  乾隆時期是康乾盛世的鼎盛時期,然而眾所周知,曆史中的盛世頂峰,一般也就意味著一個王朝正在步入下坡路了。

  這是以後人史觀的視角來觀察,所得出的必然結論。

  然而就算是盛世頂峰,乾隆年間也並不太平,光是黃河地段,就發生了多次大洪水。

  路霄記憶中,乾隆年間有兩次大災,一次是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親自主持的救濟災情,對當時平定叛亂的戰爭走向影響極大,引發了多場地區衝突和叛亂。而另一次,則是乾隆後期,由和珅主持的賑災,彼時官場風氣依然敗壞,所以這次老百姓就倒了血黴了。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句,路霄認為他大清不能亡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很多蒙疆藏的後世版圖在此時還沒正式納入疆域。這也是乾隆這好大喜功的老小子,幹過為數不多的好事,也算是明確的曆史定位,必須讓他做完了再說。

  而他現在之所以想大力發展南部沿海的農業和海上運輸,就是想從這第一次大洪水中獲取足夠的人脈,夯實立足南方的基礎。

  他記得其實沒有錯,乾隆二十年,確實發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過後,就是一場蝗災。

  而大災之後必是大疫。

  此後,乾隆二十一年爆發了大規模的鼠疫,整個江南地區都卷入了瘟疫之中。

  “大災過後,必有大疫”,這似乎有點絕對,但在古代,有很多事實可以佐證。

  事實上,古代的瘟疫來自大災,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的情況。

  一場包括了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以及湖南部分區域的大規模水災還沒有處理完畢,又發生了蝗災。

  “淫雨損麥,蝗蝻生,大水傷禾……”

  本來水災導致的莊稼毀壞不算特別的嚴重,被蟲災這麽一鬧,徹底饑荒了。

  水災和蝗災加在一起,糧食的產量幾乎歸零,各地米價紛紛飆升,兩月之間連番數倍。

  穀賤傷農,穀貴亦傷農。

  糧價的上漲,對普通百姓來說就是災難。麵對饑荒,乾隆也作出了相應的措施,可免除江浙地區的丁稅、讓地方官員發放口糧籽種、鼓勵農民耕作、設立粥廠,這些都治標不治本。

  而且以當時的國力和效率,在缺少科學的抗疫方法之下,很難有效抑製災情蔓延。

  雖然乾隆做出了行動,但是江南地區的糧荒仍然沒有解決,史書記載“二十一年春,湖州大疫,蘇州大疫,婁縣大疫,崇明大疫,武進大疫,泰州大疫。夏,通州大疫。十一月,鳳陽大疫。”

  一場瘟疫席卷南北,徹底攪亂了底層百姓的生活。

  災死者傳播疫病,疫病又加深了災情,一場惡性循環就這樣拉開了大幕。

  “死者無算、病疫者甚重、家無不病。”

  很多家庭因此而被從世間徹底抹去,短短幾句話,就是人間慘劇的真實寫照。

  與社遊戲中簡單的數字不同,現實是極為殘酷的。

  而路霄要做的,就是盡力挽回人命。

  這就是他的第一次機會,也是這個世界中百姓的一次機會,不能錯過。

  …………

  半月之後,乾清宮禦書房。

  “真沒想到,這海商,還真是油水豐厚。一城之地、短短兩月收益,就夠養我大軍半月之久!”

  正值年富力強的乾隆皇帝看過八百裏加急呈上的賬冊,紅光滿麵,聲音都高了不少。

  手上這薄薄的賬冊沒什麽緊要,但隨後押解上京的百萬兩紋銀,才是題中的重點!

  此時朝廷規矩已定,文治之上他短期之內難有作為,隻能在他們祖宗最擅長的征伐之中尋找功業。

  然而,打仗打的是什麽?現代人會說是後勤,而對古人來說,就是一個字:錢!

  路霄恰恰就是那個給他送錢來的散財童子!

  紅花會什麽的,疥癬之疾而已,這手賺錢的本事,才是乾隆最為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