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袁紹掛孝
作者:浙東匹夫      更新:2021-01-18 13:15      字數:4467
  多年以後,李素想起興平四年六月十二日這天,一連傳來的兩條重磅消息,而且都是鎮守一方的諸侯豪傑突然暴斃/重傷,依然會感慨:曆史總是喜歡讓很多大事件紮堆地發生。

  第一條是遼東太守糜竺派劉曄帶來的,第二條則是江東軍的快馬使者召回周瑜時帶來的——雖然這第二條李素當時並不知道,江東軍封鎖得很好,他是隔了半個多月後才聽說的。

  糜竺和劉曄的事兒且放一放,先看周瑜黃蓋從孫堅的信使朱治那兒,聽到了什麽噩耗。

  周瑜急匆匆回到船上,把船隊纜繩都放開,順江東下確保遠離了甘寧的巴丘水軍後,才招來朱治問個明白:“朱郡丞,主公攻打丹陽、吳郡如此順利,王朗也已龜縮回山陰,怎麽會出現意外的呢?主公傷勢如何?”

  黃蓋:“就是!主公武藝高強,怎麽會受重傷!這不可能!”

  朱治悲痛地說:“主公武藝高強,遇敵則先,這當然是天下皆知,可壞就壞在主公憐恤士卒、每戰親冒矢石。”

  周瑜:“那就是因為親自督戰攻打秣陵城,為流矢所傷?”

  朱治:“不是,沒那麽簡單。”

  黃蓋:“讓君理說!公瑾你別打岔!”

  周瑜惱怒地白了黃蓋一眼,但也不說,隻是抬手示意朱治繼續。

  朱治:“是這樣的,主公因為久攻秣陵不下,故而焦躁,每日親自督戰。不過張長史和程德謀都是老成持重之人,都會派足夠的長牌手掩護主公,等閑也不會因為城頭守軍矢石所傷。

  關鍵是五月中旬的時候,公瑾你走後不久,主公因為計點士卒傷亡過大,而吳郡又已平定,他就開始想辦法募集吳郡新兵擔任攻城,還多用許貢、嚴白虎麾下被俘的俘虜,以長槍硬弩逼著他們在先攻打……”

  聽到這兒,周瑜也不覺得有什麽問題,軍閥嘛,愛惜自己嫡係的、有經驗的老兵的生命,讓新附軍魚腩去當炮灰,都是正常操作。

  聽說漢中王劉備四五年前奉旨討伐反賊張魯,不也是讓當時剛投降關羽不久的白波賊,擔任蟻附攻打陽平關的炮灰任務?好保全命更值錢的幽州軍嫡係精銳。

  孫堅這麽做貌似也沒問題啊。

  周瑜:“那怎麽就會受傷呢?快說重點!”

  朱治:“主公抓新附軍蟻附,一時吳郡戰俘多有怨言。可就在這時,有一些之前逃散的吳郡散兵遊勇,受幾個吳郡鄉間土豪帶領,說是看重主公開出的賞格,願意主動擔任攻城的任務,主公大喜,就接受了這些人的投效。

  誰知,那些吳郡遊勇被編入攻城部隊後,就畏戰不前,一開始跟督戰者發生了衝突,因為人多,主公也不好全部嚴行軍法,帶隊的軍官還解釋說,是被督戰將校排擠刁難,才不肯死戰,說如若主公肯親自督戰、見證他們的勇武立功,有功必賞許諾必信,他們才願奮死搏殺,先登拿下秣陵城。

  你們都知道的,主公這人向來就喜歡親冒矢石激勵士卒,那些吳郡遊勇喊冤要主公親自督戰見證,主公怎會不允?就帶著百十親衛盾手,親臨城下來到這部吳郡遊勇之中督戰。

  誰知,那天攻城開戰之後不久,那些吳郡遊勇就突然臨陣倒戈,還口中大喊‘我等乃吳郡太守許貢門客,今日為主報仇!’,還有什麽‘我等乃吳郡陸康族人,為家主報仇!’,一齊蜂擁掩殺主公。

  主公附近僅有數十人嫡係心腹親衛,其餘友軍、督戰隊一時救援不及,半炷香後才徹底殺散那兩隊近千人的吳郡遊勇,斬殺數百賊。可主公就因為一時寡不敵眾,身中兩刀。

  而且當時原本是在督戰蟻附攻城,主公身邊的牌手都以長盾遮蔽城頭箭雨。城下亂兵廝殺中,牌手全部被衝亂,死者無數,城頭箭雨沒了遮蔽,主公也身中數箭,雖有鐵甲護身,依然傷勢頗重。”

  周瑜聽完,這才驚呆了地跌坐在甲板上。

  孫堅竟然是因為連殺吳郡第一大族陸氏的要人、廬江太守陸康,以及吳郡本地的太守許貢,結果被陸康的族人和許貢的門客聯手拚死臥底報仇,刺殺成重傷。

  不過周瑜並不知道曆史,他也就不知道孫堅這是把原本會反噬孫家的仇人勢力的仇恨值都拉過去了。如果他們不刺殺孫堅的話,將來說不定也會刺殺孫策的。

  孫堅因為蝴蝶效應沒跟劉表搶地盤,躲過了黃祖的矢石如雨,卻沒躲過秣陵城下的內外夾攻。

  隻能說孫堅孫策父子性格如此,都喜歡冒險激勵士氣,就算他們贏了死神幾十次,死神隻要贏他們一次就夠了。正如後來郭嘉的評價:“匹夫之勇,性急少謀,輕而無備,必死於小人之手”。

  周瑜緩了很久的神,又問朱治孫策的情況如何、前線是否有穩住。但朱治也不知道,他隻能說他來報信的時候情況還沒出現變化。

  周瑜便下令船隊加速,再加速,飛速順江而下往回趕。

  六天之後,周瑜就帆槳並用、依風順水,狂奔回丹陽郡地界,在當塗上岸。

  不過幸好,周瑜回來的時候,看到的是表情悲戚的孫策、頭戴白布前來迎接。

  “伯符,戰況如何?主公這是……”

  “先父已經傷重不治了……”孫策悲痛地說,“不過好在我也攻下了秣陵,告慰了先父在天之靈,還殺了周昕和許貢全族,還有陸康留在吳縣老家那些親戚,算是報仇了。”

  周瑜鬆了口氣:“怎麽就反而攻下了秣陵城呢?局勢都穩住了麽?”

  孫策痛哭著說:“也怪周昕狂妄,他當時知道許貢已死、王朗已退,困守秣陵孤城再久也不太會有援兵,所以那天在城頭,周昕看到先父中箭受傷、中軍大纛也被叛軍砍倒,就以為有機會,想殊死一搏。

  周昕便打開秣陵城南門,想出城趁亂截殺先父所在的中軍陣。幸好程老將軍和韓老將軍以及張長史用命彈壓軍紀,沒有讓大軍因為先父的猝然重傷而亂,反而在軍中擁立我為主,重新豎旗號令,臨陣反擊。

  周昕沒料到我軍喪失主帥的情況下,居然還能保持指揮,被我親自殺敗、裹挾著敗兵追進秣陵南門,這才徹底破城。這秣陵城等於是先父親自誘敵拿命換來的呀。我寧可再圍上一年半載才能破城!”

  周瑜聽完,也是扼腕歎息不已:“罷了罷了,好在先主公所立基業,並未因他身故而不穩。諸將能一心扶持伯符,凝聚人心,總歸沒有白白犧牲。為今當務之急,是要立刻鞏固已經奪下的四郡地盤,徹底穩住,不能有絲毫閃失,這才是真正告慰先主公在天之靈。哪怕是王朗,也先放一放吧,不急著殺。”

  孫策擦了擦眼淚,追問道:“如今我還封鎖著消息,不讓先父死訊傳過江,可是瞞不住多久了,若是曹操、袁術聽聞,可會來攻?”

  周瑜臉色鐵青地想了想:“曹操、袁術也都有內患,不可能有實力渡過長江來攻。不過江北的九江、廬江二郡,恐怕……最壞的情況,不如假裝示弱,說江南尚未平定,孫氏無處可歸,祈求袁術留下廬江郡之地依然授予孫氏。

  實在不行的時候,九江郡隻有暫時讓給袁術了。袁術納了一個郡,麵子有了,又割斷了我軍與曹操接壤的區域,可以為我們擋住曹操的野心,慢慢安心治理江東新附之地。”

  周瑜這套騙術的核心,就是要讓袁術暫時覺得“孫堅在江東其實也沒撈到多少地盤,可能加起來連一整個郡都不到,而且都是持續戰亂被打爛了的地。如果沒有廬江郡,孫策連繼續為袁術效力的根據地也沒了”。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隻要九江郡,也就是壽春周邊交出去,滿足了袁術的野心和麵子,再裝作對袁術重新恭敬的樣子,穩住那個塚中枯骨一兩年還是可以的。

  孫堅等於是拿了自己一條命,打下來三個郡後,又吐出去了一個郡,實際上隻淨賺了兩個郡的地盤。不過誰讓孫家人出身寒微呢,暴發戶在漢末受到的反噬就是這麽猛烈。

  當然了,要是最後能把王朗打下來,孫策的淨賺能擴大到三個郡。而且不管怎麽說,這一世孫策創業的起點已經比曆史同期高了不少,老爹之死至少給他留了三四個完整的郡地盤。

  ……

  周瑜帶著船隊瘋狂回趕的同時,巴丘城裏,李素誠懇地接待了老相識劉曄。

  劉曄此人,當初是李素帶著關羽、周泰征募丹陽兵時,從丹陽豪帥鄭寶的賊巢裏救出來的。當然劉曄也算是文武雙全,最後關頭是他親自斬殺了鄭寶反正。

  後來接替李素當幽州別駕,又跟著糜竺交情不錯,還幫糜竺一起演戲籠絡徐榮、搞定公孫度,算是幽州的州級副官裏跟糜竺關係最好的了。

  不過李素也知道,劉曄的主公一貫是幽州牧劉虞——去年年底開始,更是應該改叫燕王劉虞了。劉曄跟糜竺交情再好、糜竺這幾年花來籠絡人心的錢財再多,也不至於讓劉曄直接投奔糜竺吧?

  這個問題,李素當然得問:“劉別駕,你既是燕王的屬吏,為何會出現在糜府君的商隊船中?莫非北方有什麽大變?”

  劉曄悲憫地歎息了一聲:“燕王不聽我勸,因為這兩年奮武將軍一直截殺他派去籠絡歸附草原上流散烏桓部落的使者、劫其財物、屠戮部族,所以想褫奪奮武將軍兵權,將其拿下。

  我一再說,燕王不諳兵事,隻知仁義招撫,嫡係部隊恐怕不是奮武將軍對手,讓他不要輕舉妄動,可他不聽,還是讓手下幾名都尉,帶著數千人馬,以王命入漁陽城,猝然動手抓捕奮武將軍。

  偏偏動手之後,他還束手束腳,要求不許縱火焚燒民宅、不許縱兵劫掠。結果被奮武將軍據塢死守,主動放火焚城、製造大亂然後趁亂脫出。

  奮武將軍逃出城後,立刻糾集嫡係精銳騎兵,返身突襲燕王駐地薊縣,薊縣守軍並未得到戰情示警,不知有戰事發生,竟被奮武將軍奪門成功,直入王府擒挾了燕王。

  最初數日,奮武將軍還不敢動手,隻是封鎖消息,可後來他勾結李傕郭汜、假借長安朝廷之名,抓了個在幽冀附近持節的長安使者,脅迫詐稱天使之意,斬殺了燕王!罪名是袁紹曾經試圖擁立燕王,而燕王拒絕得不夠徹底,而且沒有因為袁紹的逆議而問罪袁紹,所以汙蔑燕王說袁紹的擁立其實是燕王暗中授意的!燕王就這樣慘遭毒手了!”

  李素聽完這句話,驚得如同五雷轟頂。

  他的大恩人劉虞死了!劉備的大恩人劉虞死了!劉虞可是當年授意舉劉備孝廉、舉李素茂才的,這種恩德是要記一輩子的。

  竟然,最後還是死在了公孫瓚的弑主之下。

  當然了,也怪劉虞跟公孫瓚的矛盾積累到了這個程度,劉虞也非要拿下公孫瓚,而公孫瓚肯定不肯坐以待斃,算是被逼急了反殺。

  隻不過,這一世公孫瓚殺劉虞時套的罪名,似乎跟原本的曆史上又有所不同,說服力也差了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劉虞這一世的槽點黑點更少,公孫瓚想抓把柄也不好抓。

  最後竟然是以“袁紹當年勸你稱帝,你隻是拒絕,但沒有問罪追究袁紹。你當上燕王之後、名義上統領關東六州,也沒有降王命要求殺袁紹問罪,可見袁紹擁立你是你安排的,你是個嘴上說不要暗地裏讓人勸進的偽君子反賊”。

  但別說,公孫瓚這個誣陷還是有一點欺騙力的。畢竟誰都知道很多“勸進”行為有可能就是受益者授意的——後來華歆勸進曹丕,不就是這種戲碼麽?

  隻不過,劉虞知道他沒有權力殺袁紹,也不可能因為幾句倡議就殺一方諸侯,結果落下了一個不是把柄的把柄。

  李素歎息了一會兒之後,也回過神來,意識到劉虞之死肯定會造成北方的超級大變故,所以連忙追問:“那燕王遇害之後,幽、冀形勢如何?”

  劉曄:“燕王世子劉和逃到了鄴城,向袁紹求援。袁紹原本已經派遣顏良和呂布圍攻張燕,即將拿下上黨。聞訊後立刻召回了顏良。宣布全軍給燕王掛孝,誓師報仇,起麹義、顏良、文醜、張郃,舉兵二十萬誅殺弑主之賊公孫瓚。

  張燕獲得喘息之機後,以並州尚未被袁、呂攻破的上黨、太原殘餘二郡,與公孫瓚聯手,抵抗袁紹。”

  ——

  ps:三更……其他軍閥的情況也得介紹一下,所以今天比較流水賬。還差六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