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麵了吧
作者:浙東匹夫      更新:2020-12-24 08:24      字數:4349
  密密匝匝破空飛逝的箭矢,與綿綿不絕潑灑周密的灰瓶金汁,都像是永遠無窮無盡一般傾瀉著持續火力。

  經過多日的猛攻,陽平關的關牆已然被血肉染得徹底變紅,還有瀝青一樣粘稠的膠質往下緩緩流淌,每一塊石頭都快刷出包漿來了。

  關牆下死命攻打的西涼兵已經徹底懷疑人生了,雖然牆壁上的敵人武藝稀鬆孱弱,連一刀一槍都格擋不了,但他們的物資實在是太充裕了!

  而且那些負責救火搶險的近戰隊伍,居然鐵甲的著甲率那麽高!就算陷入近戰,防禦的強化也足以彌補武藝的不足,讓你先白砍兩刀也不一定砍得死。

  更誇張的是漢軍的弩手當中,都有相當一部分穿上了鐵盔乃至一種奇怪的、胸口部位比護心鏡大得多的整片鎧甲,有著黑鐵玄甲的色澤。

  在這種甲胄的保護下,弩手們就不用再跟大散關時那樣隻靠交叉火力躲在垛堞後麵側射了,而是可以大大方方露出上半身,精確瞄準後再射,往往對城下拋射箭雨覆蓋城頭的西涼軍弓箭手造成極大威脅。

  這種武器,其實就是李素去年研發出來、準備未來配備給胸甲騎兵的整塊鐵皮胸甲。對於步兵而言,穿上鐵胸甲會對行動產生很大的製約,負重也不一定扛得住。

  但對於站在城牆上站樁輸出的弩手而言,就很舒服了——君不見後世一戰時期僅剩的那些鋼質鎧甲,都是給火力點裏的機槍手用的,就因為他們不用擔心走不動路的問題。

  而之所以說西涼軍士兵們至今沒看清這種甲胄到底是啥,隻能用“疑似”來描述,那當然是因為這些穿著鐵胸甲的新兵弩手從未跟西涼人陷入過近戰,所以沒人有機會接近到近距離觀察的程度。

  董越和樊稠殺得懷疑人生,都理解不了劉備為什麽會給弩手特別定製一款隻有在守城的時候才用得上的精良鎧甲,莫非劉備已經富裕到這種程度了?那他之前怎麽那麽不堪一擊?總不能一切都是演出來的吧?

  隻可惜,投入的沉沒成本已經太多,都死了那麽多人了,甚至遠遠超出了半個多月前的五丈原之戰的戰果數倍,現在要是再前功盡棄,前麵就白死了。

  於是董越和樊稠就像是兩個玩梭哈的時候、前四張牌已經跟了整張牌桌一小半賭注下去了的家夥,實在舍不得最後一張牌不跟。

  既然劉備的援軍還沒有抵達的趨勢,那就再咬牙搏幾天吧!

  董越唯一的後手部署,就是聽了賈詡的話,攻關的同時,再分出一些兵力,去陽平關以南的西關驛附近再當道紮營、兩邊設伏。因為據說從馬鳴閣道乃至嘉陵江而來的南線援軍,肯定要通過西關驛才能抵達陽平關。

  隻要西關驛的穀口堵住了,攻陽平關的部隊就不可能被抄斷後路,可以一直攻打到敵人援軍抵達那天,再徐徐退兵。

  另一方麵,西涼軍還有一些新的、隨著戰局推進而逐漸暴露的困難,那就是他們的後勤。

  因為一路上的糧食掠奪都遠遠低於預期,又沒有攻破任何一座城池劫糧。所以目前西涼軍吃的軍糧,至少八成是從陳倉城運過來的。哪怕隻是支撐十天半個月,損耗也非常恐怖。

  事實上,哪怕漢軍沒有援軍,光是靠陽平關這邊死守,最多一個月,叛軍就得分出相當一部分士兵用於運糧,從而漸漸不支。

  而現在,哪怕軍糧不足的情況還沒徹底爆發,但各種軍需物資必須省著用的隱性掣肘,卻已經作用無疑了:攻關的時候,西涼軍的箭雨壓製變得越來越短促,幾乎隻有在飛梯靠上城牆的那一刻前後,最多半分鍾內,箭雨才敢敞開了射。

  其他耗材也是飛快地見底,以至於董越和樊稠一邊拚命從後軍的賈詡、張繡那兒抽調消耗品,另一方麵得精確算好時間,比如再猛攻三天、五天。

  估摸著敵軍援軍快到的話,趁著這個之前收兵,而且最好是收兵之前把箭射得差不多用完,能攻破那是最好。這樣運力也最劃算,還省得用不完往回運。

  ……

  “殺啊!殺光叛軍,保衛家園!”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相比之下,陽平關關牆之上的狀態,非常熱忱,士兵們雖然武藝不精,士氣卻極為高昂。

  畢竟陽平關內的漢中腹地,武庫規模遠不是大散關可比的——當初李素建議劉備“精兵都留在成都平原和南中,練兵、以戰練兵”,目的是節約糧食。

  但練兵是不需要足額配置武器的,三個兵一套武器也能練,拿個木棍也能練。而武器本身又不需要吃糧食消耗補給品。所以為了緩解將來的戰時運輸壓力,劉備在李素的統籌下,和平年代就已經陸續把大量未來北伐所需的武器儲備在漢中。

  董越樊稠這次來,可不是等於一腳踹到了一座“精兵不足但武器堆積如山”的軍火庫上了,內線守城作戰還不用怕“打掃戰場的機會落入敵軍手中、導致武器裝備被繳獲”,所以當然是把好武器給農兵可勁兒用。

  當然了,因為武器精良,所以陽平關之戰時漢軍也絕對不給西涼軍到城牆根下收屍的機會,西涼兵任何時候敢靠近城牆都是無窮無盡的箭雨招呼。

  要麽漢軍自己收屍掩埋,要麽漢軍在戰鬥稍稍停頓間歇的時候,從城頭丟下大捆的稻草麥秸稈、然後丟火把引燃,焚燒屍體消毒也免得瘟疫流行。如此一來就徹底斷絕了西涼軍收屍撿精良裝備的機會,賈詡在大散關時用過一次的收屍戰術,董越和樊稠根本沒法模仿。

  劉備每天數次披掛全身鎧甲、到關後視察戰場、鼓舞部隊,聽取最新戰況。

  看著這幾天的勝利,他此前因為五丈原幾乎全軍覆沒而蒙上的陰霾,也終於一掃而空,開始變得每天能稍微喝得下一些酒解乏,臉上也常見笑容。

  對外勝利總是最好的療傷藥,可以彌合內部的矛盾,也可以為統治者的偶爾失策遮羞。

  劉備不止一次地在李素麵前炫耀:“我當初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咱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隻要我軍做好準備,來日再戰必勝!”

  而李素也很知道這一點,所以最近幾天的守城戰都沒有親自去一線指揮——反正守城又不需要多少智力值,死守硬拖就是了,那麽好的撈功勞的機會,他這種不缺功勞的人湊什麽熱鬧呢?就做好後勤調度、查漏補缺就行了。

  不過,這種低調和分寸,卻是讓一些李素身邊的嫡係心腹、尤其是戰前擔心陽平關守不住而趕來幫助的嫡係心腹,頗有一些鬱悶。

  又到了一天攻城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殘陽如血,漸漸西沉。李素結束了一天的辦公,準備離開署衙早早回他在沔陽縣城的臨時寓所歇息。不過,就在住處的門口,他被一個訪客攔住了。

  這個訪客正是剛來漢中還不到十天的、年僅十三歲的學生諸葛亮。

  劉備給張飛的求援信抵達的時候,張飛在犍為的南安縣,而諸葛亮在成都,跟當郡丞的兄長一起見習一些蜀郡的種田內政。

  聽說漢中危急,而諸葛亮這一年來因為鼓搗李素交給他的那些“飛梭織錦機”、“水力繅絲車”等機械,又潛心研讀李素教他的粗淺物理、機械知識,偶有所得,覺得自己改良了一種新式軍械。所以諸葛亮就求了兄長,帶了幾十個李素侯府上的衛兵,快馬趕來漢中獻寶。

  因為都是騎馬趕路,而且是小股使者不用自己帶糧食,路程又比張飛近幾百裏,所以諸葛亮一行來得比大部隊快多了,在大散關剛剛被魯肅放棄時,諸葛亮就已經進了南鄭。

  跟李素一見麵,諸葛亮就少年心性地獻寶了一個圖紙,便是從蹶張弩改良而來的“元戎連弩”。

  李素剛看到那玩意兒設計圖的時候,簡直嚇了一跳:阿亮這廝……莫非被我帶偏了,十二歲十三歲這兩年,經義文章兵法政務都不讀,光讀了兩年理工科?那也不至於十三歲就提前發明出連弩吧?

  後來跟諸葛亮聊了一下,了解其想法,才知道果然是從之前李素跟他推敲“飛梭織錦機”的自動往複投梭接梭機械結構的時候,諸葛亮就積累了不少啟發和思路,這才提前搞出了連弩。

  畢竟古人很少有機會係統、集中地鑽研物理和機械,諸葛亮這人學東西又快,被李素點撥入門、對基本物理定律有了認知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自己鼓搗探索,專心兩年確實非同小可。

  李素沒收了圖紙之後,隻是諄諄教導他要全麵發展——即使四書五經已經讀膩了,諸子百家基本上也涉獵了,還可以看看那些政論和兵法嘛。畢竟這兩大類諸葛亮至今還沒開始學呢。

  這也是避免諸葛亮的技能樹被自己點歪。

  諸葛亮當時正在興頭上,沒等來隆重的表揚卻隻等來讓他全麵發展的教訓,有點小失望,不過還是聽從了勸說。

  因為隻有圖紙,李素讓南鄭的軍工作坊把造弩和箭的工匠都調撥過來,嚐試生產新品。陽平關守城戰剛爆發時,成品還沒出來呢。即使是現在已經血戰多日,其實也才造出十幾個不太合格的半成品,匠人們熟手之後,生產速度倒是漸漸快了起來——

  弩的製造周期還是很長的,主要是作為弩弦的動物筋腱要根據彈性扭量和收縮率反複調試、確保弦左右兩側受力絕對均勻,這樣才不會射出去的箭一開始就偏向一邊。

  如果時間太趕就急著用的話,就算能用、暫時弩弦受力均勻,等經過寒暑濕燥天氣變化考驗後,還是會因為收縮率導致弩弦報廢得換一根。

  諸葛亮今天來,就是因為聽說前線又血戰了整整一日,守軍的農民也頗有些傷亡,所以迫不及待想建功立業,來勸說師傅把元戎連弩拿出來實戰:

  “先生,聽說工匠們已經造出二十張連弩了?既然關牆上的激戰如此慘烈,為何明日不將這首批連弩先投入實戰助陣呢?

  雖然不多,但也抵得上百弩手放箭的速度了,關牆狹窄,還能節約牆上站的弩手人數。連弩弩矢沒有羽翎飛射不穩難以及遠的缺點,在關牆上抵近了射,也可以彌補啊。”

  諸葛亮非常急切地把他自己理解的連弩優劣勢,都跟李素解釋了一遍。他還以為李素之所以不肯投入,是出於對武器弱點的顧慮,就想教他揚長避短。

  連弩為了連續裝填、如同彈匣供彈那樣射一根掉下去一根,所以是沒有羽毛提供飛行平衡的,很容易滾轉亂飄。別的蹶張弩兩百步都有殺傷力,連弩五十步就威力大減了,而要同時保證殺傷力和精準度,更是要貼近到三十多步。

  所以這玩意兒野戰的時候疾風暴雨一樣射一輪就得後退,偏偏弩機箭匣整體機構又沉重,野戰退後也不方便。不過這一切,在守城戰這種場合都能完美規避。

  李素很耐心地聽完,這才繼續更耐心地跟諸葛亮講解:“放心,為師不是不懂你的巧思妙用。這種連弩何時何地最能發揮威力,我這幾天已經想得很明白了。

  之所以不拿出來,一來是這麽十幾台數量還是太少。二來是此物要是拿出來,不用兩天,攻關的西涼軍就會徹底絕望,意識到陽平關再也不可能拿下了——那我們還怎麽等到甘寧將軍包抄增援?

  賈詡也好,董越、樊稠也好,他們沿途破壞了散關縣與河池縣那麽多設施,害得我們堅壁清野物資上蒙受那麽多損失,不能讓他們白白跑了。此物不出則以,一旦出世,首戰就要夠規模、讓敵人猝不及防傷一招狠的。

  阿亮,你釣過魚麽?沒有的話,這次回去後跟為師練練——釣魚要等抄網兜住魚身之後,才能死命扯鉤,在此之前,你得耐心溜魚。”

  ——

  PS:稍微說幾句關於後續加更的規劃。如果不出意外是27號上推。之前承諾的6+7加更,目前已經加了五次了,還剩八次。所以25號到元旦的八天,都是日更萬字。

  今明兩天還是兩更,但其實字數也不少了,今天也七千多字將近八千了,都是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