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要演也得演到底
作者:浙東匹夫      更新:2020-12-17 15:02      字數:3680
  趁著劉備召集將領和謀臣的工夫,李素也趕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

  要如何把這幾天前景還晦暗不明的日子拖過去,等待“慢真相”。同時為“萬一董卓真的得手了”這種微小的可能性也預做準備。

  “如果董卓王允事件的大勢沒有改變,那麽董卓應該是在昨天或者最早前天被殺點天燈的,長安百姓狂歡三日,最晚明天就會進行後續應對了,到時候先是傳檄各方,按照朝廷加急快馬,最晚後天就能把董卓死訊傳到郿縣,大後天傳到陳倉。

  如果有人走褒斜道直接從郿縣南下給我們報信,那麽我們也可以在四天後知道董卓死了。但因為褒斜道的難走,劉備並沒有在郿縣安插常備細作,所以這種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得按照‘信使抵達陳倉的日子再加三天’來推算,也就是最快六天後,咱才知道董卓死沒死。

  要防止因為義憤衝動而壞事,就要按照六天這個信息傳遞時間差為節奏來安排……”

  李素一個人搖著折扇,大致把時間先盤算了一遍。

  六天,非常精確的定量分析。

  算好了時間之後,李素很快開始想第二個關鍵問題:該怎麽應對。

  “不管董卓死沒死,現在都不是武力解決的好時機,所以隻能是虛晃一槍表個態,擺出我們嚐試了進攻,至於戰果是不重要的。而且這次佯攻表態,一定要避開將來真正北伐的路線。

  這一年多來,我一直讓法正在主持修治陳倉道,也在散關縣屯田收容流民,那裏是內定將來北伐的路線。這就意味著,這次的佯攻絕對不能走陳倉道,剩下的也就是褒斜道和子午穀了……”

  曆史上諸葛亮北伐有四條選擇,最西麵還有祁山大路,但李素沒有這個選項,因為走祁山大路去的是天水,那兒還在韓遂的手上,並非董卓的地盤,隻有前三條路是通往董卓直轄地盤的。

  而因為董卓的根據地就是長安,長安也是兵力最雄厚的,所以子午穀路線就愈發顯得自殺了。如此算下來,李素沒怎麽費腦,就發現隻剩褒斜道這個選項了。

  “隻能勸劉備走褒斜道了呀,不過還好,真走褒斜道也算師出有名。首先褒斜道就是曆史上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時的那個‘棧道’誘餌備胎。咱既然將來也要暗度陳倉,現在當然要明走棧道了。而且褒斜道的出口就是郿塢。

  郿塢是董卓原本修築了用於安度晚年的,防禦設施非常堅固,但駐軍不一定多。而且董卓如今被王允騙去長安,他的嫡係主力部隊比如飛熊軍這些,肯定也離開了郿塢跟著他去了長安,這是一個郿塢防務力量最薄弱的時間點。

  既然如此,我軍在不可能真攻下長安的情況下,擺出攻郿塢的姿態,也夠彰顯大義了。另外一條就是一旦沿著褒斜道走到一半,聽說董卓真死了、事情有反轉,我們還好隨時收兵。

  而萬一我們真走得太快、董卓死了我們卻沒來得及得到消息,那也不虧,萬一能趕在呂布之前進郿塢,或者是呂布僅僅急著弄走貂蟬、沒有足夠兵力和注意力把郿塢裏貯藏的錢財都搜刮走的話,咱也好跟著撈一票,那可都是董賊準備吃下半輩子的搜刮所得啊……”

  在內心把這些政治賬算完之後,李素已經徹底堅定了他在劉備非出兵不可時,勸劉備如此出兵了。

  當然,軍事賬李素還絲毫沒算呢,因為他本來就打算是“擺擺樣子,打不過就跑”。

  但為了負責任一點,軍事會議還是得開,軍事賬還是得公事公辦一會兒在會上算一下。

  ……

  劉備讓魯肅召集緊急會議的同時,他自己也沒忘先去做一件大義名分的事情。

  跟李素共事多年,劉備當初那些不計較虛禮和大義名分的毛病也改了不少,開始講究起朝廷體統了。

  所以他第一時間回到自己的南鄭侯府,回到後宅的一處偏院。

  看到劉備回來,他那倆原本正在說閑話的小妾,糜貞和甄薑紛紛起身相迎:“夫君今日難得早歸。”

  ————

  劉備陰沉著臉:“妙兒呢?有些噩耗要跟她說。”

  糜貞連忙引著劉備去偏院,找到了萬年公主。

  萬年公主劉妙被接到南鄭的時候是一年多前,所以現在已經十三周歲,又懂事了不少。看到庇護她的叔父進來了,劉妙連忙起身以禮相見:“見過皇叔。”

  劉備在花園裏的石桌上一坐,歎息痛恨地說:“今日散關法正回報,陛下居然因為重病,覺得自己並非天命所歸,想禪讓大漢天下給董賊!董賊四五天前已經從郿塢啟程去了長安,說不定現在已經登基了。”

  劉妙大驚,幾乎暈倒:“什麽?協弟怎會如此?他一介孩童,怎麽懂棄置祖宗基業!而且董賊如此殘暴,就算屈服,怕是也根本不會留他性命!”

  劉妙的這番見解,竟也跟曆史上曹丕篡漢的消息傳來時,一些死忠漢室臣民的看法相似。覺得董卓真要是得手了,最多忍一時,但遲早會把廢帝這個不安定因素給殺了的。

  劉備也被侄女提醒,咬牙切齒道:“這就不知道了,還得等消息。不過,我已決議興兵救國。既然陛下生死不知,唯有以漢室為重,宗親是否能帶兵進京的忌諱,也是顧不得了。”

  劉妙趕緊發自肺腑地表態:“我們兄妹弟三人本就福薄,受命於危難之際,已故的皇兄欲求為尋常富家翁而不可得,慘遭賊臣鴆害。何況皇弟這次親口昭告天下自承無人君之德,皇叔肯出兵,是天以皇叔救大漢四百年江山。”

  劉備微微點頭,又跟侄女兒說了些親戚之間關心的話,這才去侯府的前堂參加軍事會議。

  劉妙身為公主,人微言輕什麽也幫不上,但劉備作為“監護人”之所以堅持來說一說,也是顯示自己對皇室的忠誠,而且將來後人問起這段史料,也多個權威的旁證人,可以證明“劉備驚聞董賊篡位時的第一反應,究竟是怎麽樣的”。

  也算歪打正著,幸好劉備說了這番話、有了這番接見,要是晚了一個星期,謎底揭開大家都知道董賊死了,所謂皇帝禪讓江山隻是王允的一場戲,那劉備這番忠義的表演也就沒機會上演了。

  現在,至少上到公主,下到陣營內的普通謀士將領,都是真真切切看到了主公的忠義無雙的,不管外人信不信,對於凝聚團隊人心士氣有極大的幫助。

  劉備真是不放過一切籠絡人心的機會,但他也確實是真心的。就好比一個人真要是演了一輩子,你就不能說他是演的。

  ……

  劉備出來的時候,魯肅、法正、徐晃、典韋這些文武都已經在等候了,李素就更不用說。此外還有一些近兩年新降的、原本劉焉手下的文官,比如鄭度、程畿、秦宓,他們資曆職位都比較低,也被劉備吸納到了身邊,跟來漢中公幹。

  場麵話也不再贅述,文武們都已經知道現狀,劉備就開門見山讓商議討賊方略。

  李素很想直接報答案,但演還是要演一演的,隻好按部就班先等法正介紹情況。

  劉備:“孝直,你久在散關,處理的軍情細作比較多,你先說說董賊麾下各中郎將如今駐防的情況。也怪我一直以為大戰尚遠,居然這幾個月都沒關心軍情。”

  法正非常幹練地出列回答:“稟主公,如今董賊麾下有四員中郎將,分駐‘秦之四塞’。

  五官中郎將牛輔屯安邑,防蒲阪津,其下有校尉李傕、郭汜;

  虎賁中郎將呂布屯藍田,防武關,其下有校尉張遼、張濟;不過因為呂布兼職禁中宿衛,武關道防務實際常年由張濟處斷;

  右中郎將段煨屯華陰,拒潼關、弘農、崤函,其下有校尉王方、都尉楊定;

  左中郎將董越屯陳倉,防散關,其下有校尉樊稠。”

  李素也很久沒關心軍情了,所以法正的介紹他聽得很認真,很快就注意到了和原本曆史不同的部分——本來董卓手下如今應該還多兩個中郎將,分別是胡軫和徐榮,但徐榮被李素提前蝴蝶效應弄回了遼東,而胡軫去年上洛之戰被趙雲夾擊殺死。

  與之相對應的,是帶著胡軫餘部撤回長安的呂布,終於積功當上了中郎將,也不得不說,董賊這家夥對自己的義子都還挺吝於封賞的。就因為呂布是並州軍,現在才機緣巧合當上中郎將。

  同時,也因為李素的蝴蝶效應,導致討董聯盟在司隸地區的勢力範圍比曆史同期要大,朱儁至今還守衛著雒陽周邊的殘破之地自稱河南尹呢,跟董卓正式決裂。

  而董卓也因為不想再跟朱儁多消耗,所以主動退縮了一些,在崤函道隻留了一個中郎將段煨以守潼關為首、兼顧弘農。

  因為如果按照原本曆史的話,崤函道方向董卓會放兩個中郎將,除了段煨外,董越也該在澠池,為的就是把三百裏崤函道徹底握在自己手中,現在則是改成收縮隻守一個出口,中間一兩百裏山區不要了。

  而董越之所以被抽調到陳倉,原因也很明顯——曆史同期的劉焉太弱了,董卓根本不屑於防備,而現在的劉備比同期劉焉強勢得多,陳倉當然要重點防,值得專門派一個中郎將坐鎮。

  李素聽完後,搖扇摸著胡子總結:“如此說來,我軍北伐,安邑牛輔和華陰段煨都是遠在數百裏之外。有可能截擊我們的,首先就是散關道口的董越,其次是藍田子午穀口的呂布。如此看來,我軍要象征性地北伐,隻能避開陳倉道和子午道了,沒得選,我看就派幾千人出褒斜道,到郿塢搖旗呐喊虛張聲勢,也就是了。雲長翼德都不在,不可能真的打贏的。”

  魯肅聞言,憂慮地反問:“真走褒斜道,軍糧運輸如何保障?褒斜道可是棧道。”

  李素:“就帶半月之糧,能奇襲因糧於敵,就搜略四野尋找敵軍小部隊野戰打一場,挫敵銳氣揚我軍威就夠了,糧食不夠直接撤。”

  劉備一聽就很不甘心,但魯肅和法正卻已經雙雙附議:“我們也讚同伯雅之議,如今漢中僅有士卒數千,根本不可能跟董賊決戰。我們出兵小勝即走,隻是為了顯示我們討賊的決心,讓董賊看到他剛剛篡漢就有人敢仗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