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收複了遼東就不能享受享受嘛
作者:浙東匹夫      更新:2020-10-05 09:22      字數:3527
  “嘩~嘩~”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下,一群辛勤的漢軍士兵,把一盆盆涼水潑在昌黎縣那條從北到南貫穿全城的主街上,清洗著昨夜的屠戮殘留下的血汙,好讓一會兒朝廷官員的入城式顯得體麵一些。

  辰時初刻,劉備和李素並轡而行、李素略微落後一個馬頭的距離,內穿鐵甲、外穿官員袍服,在五百名白馬騎兵的簇擁下,施施然從北門而入。

  昌黎縣的攻克,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因為這裏是遼東屬國的治所,直到這一刻,劉備這個“遼東相”和李素這個“遼東長史”,才算是名正言順地正式到任了。

  之前那些辛苦的日子,都隻能算“上任途中的波折”。

  這種亂世,朝廷給的官不好做啊。

  凡是一次性升遷幅度比較大的,往往都是地盤在反賊手上,給你個虛有其表的大義名分,要你自己把地盤打回來——比如孫堅也是如此。朝廷從別部司馬議郎那種六百石的小官直接提拔孫堅當長沙太守,那就意味著長沙郡是要他自己從反賊區星手裏打下來才行。

  劉備策馬來到城中最大的那座官衙,看著破敗的建築,心神頗為激蕩。

  這房子被難峭王和難樓叔侄禍害得不輕,但好歹是朝廷派出一方牧守的權力象征。

  “太破敗了,我等既然光複朝廷州郡,也當略為修整一番。”走進官衙正門、左右打量一番後,劉備如是自言自語。

  “大哥,我等才光複昌黎,旁邊的徒河縣都還在賊軍手中呢。而且今年大饑、民生凋敝,如何是說這些的時候。”關羽在劉備身邊,忍不住直來直去地勸諫,他也是習慣了兄弟間有話就說。

  劉備釋然一笑:“雲長莫非以為我是貪圖逸樂?就算府內居室樸素一些,也是無妨的,關鍵是門麵要堂皇。我不是為了住得舒服,是急需振奮遼東人心,讓百姓看到朝廷的新氣象。人心浮動之時,就更需要朝廷的臉麵。”

  這麽一解釋,關羽、趙雲這些勤儉派的,都不好說什麽了。

  另一邊的李素,倒是難得在這種問題上讚同了劉備:“這事兒我也支持,大災之年,用民有度,反而比完全與民休息更好,咱可以以工代賑嘛。

  至於徒河縣尚未收複,那倒是小事一樁。這幾日,雲長子龍先把周邊沒叛軍盤踞的諸縣安定了,過陣子我去翼德營中,讓翼德把徒河縣團團圍死。

  射書入城勸降,有九成把握可以不戰而收服——那裏隻有四五千人馬,見了難樓、閻柔首級,不會有信心抵抗的。”

  劉備本來隻是覺得勝利略有小成,要裝點一下麵子,聽李素居然可以為他找到正當性,也是心中竊喜:“哦?伯雅倒是每每有高論,願聞其詳。這‘以工代賑’是個什麽法子?”

  不光劉備,關羽趙雲,甚至魯肅,都豎起耳朵,想聽聽有何高論。

  以工代賑之法,最晚到唐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蘇東坡做地方官時就用得很溜。那是因為宋朝商業發達、當時的人有一定的經濟學常識萌芽。

  不過漢朝還是太重農抑商,所以如今的人肯定聽都沒聽說過。

  李素便娓娓道來:“如今已是三月末,而隨著我軍光複失地,饑民流民還在源源不斷歸附。四月份來投的,讓子敬收編之後,好歹還能墾田種些豆類、蔬菜。

  可如果五月份、甚至更晚還有流民需要安置呢?那時候定然已經誤了農時,這時候就要吸收饑民中的精壯充軍、以糧餉養兵消弭亂源。

  而那些不足以當兵的,就隻有以官府組織的工役,讓饑民服役賺取口糧。不勞者不得食麽,這樣至少比直接無償賑災容易管理些,還能防止不患寡而患不均、使先來的勞作交租的百姓不至於心中不平、也想荒廢田畝混入受賑的人群。”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劉備和魯肅聽了之後,卻如聞神機妙計,一時驚為天人。

  魯肅失神地喃喃自語:“以工代賑……沒想到讓百姓勞作、發給口糧,還有如此的妙用。這些日子確實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流民難以管理,深感頭疼。

  有些饑民是二月份來的,有些是三月份來的,但發給土地和口糧時,人多事雜、做賬難以精細。往往算不明白每一戶饑民究竟已經領了多少天口糧,到秋收後統一加倍收租償還,又怕掛一漏萬。

  所以隻能是每個月的分一組,不管二月幾號來的,都算他們領了二月份一整個月的口糧。這樣官府記賬才方便些。然後那些二月初來的就心中得意,二月底才來的便多有不平。

  有了伯雅此法,將來四月份來的饑民,一律算五月初一才開始官發口糧,四月要吃幾天就做幾天工,做一天發一天當麵結清,也免了稅吏忙不過來。”

  一旁的關羽沒有做過內政,不理解魯肅的痛苦,他隻是本性節儉,忍不住問:“那這以工代賑,就是給修府修衙?修複城牆?雖然民力廉價,是不是太浪費了……”

  李素笑道:“這隻是一時的嘛,修府邸能花掉千把人就不錯了。多出來的人力,在這遼東之地,當然是興修水利了。子敬也實踐過了,這遼東之地實則水源充沛,連種植稻米都可以,畝產高於麥、黍。隻是種稻需要的灌溉極多,必須多修水利。等農閑時節,這以工代賑就可以修挖灌渠為主。”

  聽李素想得那麽周到,劉備不由撚須得意:“一直以伯雅多奇計,沒想到在治民理政方麵,竟也不輸子敬。當真是良平儀秦之才外,還得加上蕭何了。”

  李素:“兄過獎了,偶有一得罷了。”

  劉備得意笑道:“諸將之中,如今就我與伯雅封侯,伯雅你這侯府也一直沒建,我看就在城中挑座大宅,讓民夫好好修繕一番。”

  漢朝官員住的房子,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稱“府”的,高級官員“開府”是個非常大的排場,要朝廷特許。

  不過,作為列侯,是可以有府的,隻不過沒有開府視事的班底機構,純粹就是拿來住。

  之前把甄家、糜家那些超級富豪的家稱為“府”,不過是俗稱,嚴格來說是不合禮法的。

  李素下意識想說“這昌黎縣也住不久,等收複了襄平說不定還要搬過去”來婉拒。

  但仔細一想,襄平也不一定住得久,靈帝駕崩前最後的布局還不好說,劉備盛意拳拳,就答應了吧。

  這也符合李素一貫以來“貪財、求田問舍”的人設嘛,既然用了陳平的人設,生活簡樸豈非讓主君反而不敢充分信任你。

  “那就謝兄美意了。”李素坦然受之。

  劉備拍拍他肩膀:“伯雅,打下襄平之後,咱也算為大漢鎮守一方邊陲、懾服四夷的諸侯了,這兩年東奔西跑,素知你是個好華服雅食、豪宅美婢的。是時候略享太平了,不要苦了自己。”

  李素心中閃過一絲隱憂:莫非劉備已經被眼前的小勝所迷,產生了暫時滿足於當“遼東王”的懈怠麽?

  不過也對,漢靈帝沒駕崩,朝廷威望也沒徹底掃地,這個節骨眼上,反而是真正絕對忠於朝廷的人,才會產生小富即安的滿足感吧。

  畢竟之前頭頂上一直有劉虞、公孫瓚壓著,劉備始終是在給人打工。

  而遼東險遠,跟遼西隔了四百裏的無人區,所以盡管這裏隸屬於幽州,多年來的漢朝政治實踐卻是由遼東太守一言堂說了算,幽州牧幽州刺史也就大是大非的問題過問一下,其他根本不管。

  所以,遼東太守也算是上麵無人製約的、實際掌控了三分之一個幽州麵積的封疆大吏了。

  要是不滿足於暫時當“遼東王”,那才不正常,除非是早早就有不臣之心了。

  李素知道這事兒必須要想辦法慢慢勸,不好說得太直接,否則豈不成了教唆一個大漢忠臣對朝廷起異心?

  “先讓玄德兄過兩個月好日子緩口氣吧,等攻下襄平,再找個機會委婉勸勸。就算不能說服他有更大的野心,大不了暫時用‘天下還未太平,張舉張純惹出來的賊亂也未徹底平息’,鼓舞他振作,配合友軍越境擊賊。”

  李素琢磨了一番後,腦中便存了這麽一個腹稿。

  或許有人會奇怪:要是等襄平都攻下了,張純都授首了,還怎麽借口舉純之亂沒有徹底平定呢?

  李素也覺得這個問題比較為難,搜腸刮肚想了很久,大致找到了幾個模棱兩可勉強可用的借口:

  首先,鮮卑烏蘇部的烏蘇,之前配合張舉突圍時當了棄子誘餌,往南竄入了青州,以泰山郡為根據地,禍害青、冀,還把青州黃巾軍給點燃了,尤其是在山東半島上禍害了不少地方。

  如果劉備將來貪圖逸樂,倒是可以勸說劉備“善始善終”,向劉虞請命幫友軍擊賊。

  劉虞作為州牧,本來就是有假節鉞、越境追殺叛軍的權力的,所以可以下這個令。

  曆史上後來的遼東太守公孫度,也是從遼東半島渡過狹窄的渤海海峽,到東萊擊破過青州黃巾。公孫度還因此占領過東萊郡好多年。

  大不了就勸說劉備以此為戒,防止劉備暫時覺得大功告成而沉迷享樂。

  如果烏蘇和東萊的青州黃巾軍還不夠,那就拿遼東周邊玄菟郡、樂浪郡被高句麗侵擾的地盤作為眼藥,給劉備找點事做,提醒他忘戰必危。

  玄菟郡郡治高句驪縣(今沈陽,前麵的遼東郡治襄平則是今天的遼陽),以及樂浪郡郡治潮鮮縣(今平嚷),如今可都還在高句麗的侵擾之下。曆史上公孫度當遼東太守時也徹底肅清收複了,還占了高句麗的很多土地,把高句麗打得滿地找牙。

  可不能讓劉備沉迷於接著奏樂接著舞呐。

  ——

  s:對不起大家,國慶節在泰州我老婆娘家,中午被人灌酒了……所以今天寫得慢了。還欠大家兩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