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冊封都亭侯
作者:浙東匹夫      更新:2020-10-01 08:24      字數:3394
  “好!說得好!自古開國之主,唯有商湯伐桀,與高祖反秦,初衷毫無私心,隻求普救黎民。連武王伐紂,比之高祖都略有不及!我大漢自當久享天下,遠邁商周。”

  隨著李素和董扶等人辯完,劉宏親自從壇上的禦座站起身,出言嘉獎。

  起身的時候,還情不自禁拍打了幾次禦座的扶手,以示擊節歎賞。

  隨著皇帝對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最終表態,群臣也就徹底偃旗息鼓。這話是不能反駁的,反駁了那就是認為高祖不正,那是找死。

  沒辦法,劉宏聽了這麽多年的大儒講經,早就憋屈壞了。

  因為儒家的天下獨尊,所以大儒們多多少少失去了從事實論據出發、辯論問題的能力,都是從經義出發,以理論推導理論。

  李素的話風,明顯更像先秦諸子百家,那時候還沒有任何一家獨大,所以任何“經”都沒有權威性,你要駁倒其他家,你隻能從事實出發。

  而“古往今來有哪些造反的人不得好死、哪些善終了”,這都是曆史事實,儒家的“經”把理論編得再圓,也沒法篡改事實判斷。

  就好比一個股評家說得再天花亂墜,他也不能說k線圖曆史記錄是假的。

  李素把曆史事實的數據統計引入對治亂興衰的辯論,這是劃時代的降維打擊,勝之不武。

  “李卿可謂擅知天命者矣,三公竟不識人,也不舉為有道博士,嗬。”劉宏繼續旁若無人地吐槽,隨後冷不丁竄出一句,“李卿有此學識,不如改改,入朝為官吧。”

  李素跟趙雲恭恭敬敬站在下麵,聽到這麽一句,不由眉頭一皺,隻好壯著膽子、冒著君前失儀的風險,偷偷把眼珠子往上瞟。

  李素這才注意到,皇帝最後那句話根本就不是跟他說的,而是說著說著轉向旁邊的趙忠了。顯然是趙忠此前已經擬定好了封賞的敕命,今天原本就是走個過場當眾宣讀一下,劉宏聽得高興,才臨時起意要改。

  也是,作為皇帝,怎麽可能考慮臣下的意見、還跟你商量呢?當然是想讓你幹啥就讓你幹啥。

  趙忠當然不會違逆皇帝的意思,不過他也沒有馬上去改,而是一邊應承一邊略作拖延,顯然是想確認皇帝是不是心血來潮三分鍾熱度。

  李素知道機會不多了,連忙鬥膽出聲“陛下,臣有一言啟奏。”

  劉宏一揮手“說吧。”

  李素“得蒙聖眷,臣不勝惶恐,然張舉雖誅,張純尚在,遼東未平。念劉幽州知遇之恩、拔擢臣於草莽,臣不敢獨享太平。”

  劉宏好奇地盯著李素看了一眼,嘿嘿一笑“也是,倒是個義士,那就放你回幽州,待幽州賊亂徹底平息,再議入朝。”

  李素“臣謝恩。”

  劉宏看也不看他,就拉著趙忠又隨便吩咐了幾句,趙忠也不得不臨時修改敕命,折騰了好一會兒,全然沒有朝廷威儀。

  滿朝眾臣看著,心中也是微微歎息唉,賞罰由心,毫無定性!

  不過大家也習慣了,這種奇葩的事情劉宏可沒少做,當年冊封崔烈為司徒的那次朝會,劉宏可是當著大夥兒的麵,剛宣布完任命,就吐槽說這個司徒賣便宜了。

  如今因為聽李素吹牛逼吹得心情舒暢稍微法外加賞,一點都不奇怪。

  而且憑良心說,李素這番話,確實對於大漢的正統性有幫助,本來就有功勞,大家也心服口服。

  半晌之後,趙忠拿出新的敕命,宣讀了對於幽州此次平叛各主要官員的封賞

  “……茲加封幽州牧虞,薊侯,食邑五千戶,假節鉞。

  遼東長史公孫瓚,改右北平太守,封令支亭侯,食邑五百戶。

  廣陽都尉、薊縣令劉備,改護烏桓校尉、遼東相,封良鄉亭侯,食邑四百戶。

  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幽州別駕李素,加遼東長史,封都亭侯,食邑二百戶。

  廣陽都尉左牙門督關羽,改遼東都尉,關內侯,食邑一百戶……”

  李素靜靜地聽完,從關羽再往下,就一個爵位都沒了,連關內侯都沒有。

  另外,劉備之所以被封為“遼東相”,是因為當時既有“遼東郡”也有“遼東屬國”,郡的長官是太守,屬國的長官是相。

  東漢早期,有藩王封於遼東,加上遼東地方很大,所以把昌黎縣周邊數縣從遼東郡裏劃出來,單獨列為一個王國,遼東郡依然治襄平。

  但後來封到遼東的藩王不存在了,遼東屬國又由遼東郡的太守兼領管轄。所以事實上,“遼東太守”是比“遼東相”略微高半級的。

  張舉之亂中殉國出缺的陽眾,本是遼東太守,但因為遼東郡大部分地區還在反賊手上,所以暫時隻封劉備遼東相,這也是暗示劉備

  朝廷封給你的地盤你要自己從叛軍手上打回來,隻要打回來,你這個“相”就能自然而然升級成“太守”。

  李素作為遼東長史,也要作為劉備的副手,一起幫忙徹底殲滅遼東反賊。

  另外,漢末帶個“都”的侯爵,從級別上來說已經算列侯了,但依然沒有封地,隻有跟關內侯類似的虛擬食邑租稅俸祿。

  比如關內侯的食邑一百戶,是沒有具體地方的,你也不知道你的這一百戶在哪兒。

  朝廷隻是按照一個正丁每年納稅四石、使男和成年女子兩石的標準,虛擬折算每一戶每年十石糧食。

  關內侯的食邑百戶就是每年拿一千石的爵位俸祿。都亭侯二百戶折兩千石、都鄉侯三百戶折三千石……

  而正常的亭侯就已經比都鄉侯高了,因為人家是有實打實地圖上看得到的亭作為封地的。

  所有的亭侯、鄉侯在命名上依然以所在縣為名,同時寫上食邑多少戶,到了地方上後再按照戶數湊一個或者幾個亭套上去。

  比如劉備這次封了良鄉亭侯,良鄉是縣名,假設當地某鄉有兩個亭,一個一百戶一個三百戶,加起來剛好四百戶,那就把這兩個亭都給劉備食租稅。

  最後,該給的錢還是得給。護烏桓校尉和遼東相正價就要每個一千五百萬,那些爵位更是誇張,都亭侯一千萬起,都鄉侯一千五百萬,正經的亭侯兩千萬。

  大部分都用之前劉備給劉虞代付的烏桓部落賞賜款衝抵了,但還是額外要掏一部分,幾千萬錢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然給朝廷立功的人那麽多,怎麽不見別人每次一有功就升官?

  一年多時間從縣長升到校尉,不給錢換誰也做不到呀。

  ……

  “咱終於也有爵位了!雖然隻是都亭侯,好歹也算侯爺了!不容易啊,潛入丘力居大營談笑風生,拿到張舉首級換來的。漢朝文人封個列侯真難,幸虧斬張舉的外交勝利勉強也能打打擦邊球算軍功。”

  聽完全部封賞決定後,李素雙手恭領了敕命,再拜謝恩,腦子裏依然有些不冷靜。

  許久之後,朝會終於散去,李素也依班退去。

  十常侍中有人喊住李素,讓他稍等,皇帝還有些話想跟他聊,李素隻好繼續等著。

  不過實際上也沒什麽,就是劉宏今天突然來了興致,讓李素給他講一些曆史故事——主要是從曆史事件的數據統計盤點角度來解讀一些事兒。

  因為之前給皇帝上曆史課的大儒,從來沒從數據統計分析的角度講過,皇帝好奇嘛。

  李素耐著性子,又講解了半天,都挑盡量有趣的盤點,幾乎形同uc震驚部那些“史上十大xxx,第四名如何如何,第二名如何如何,第一名卻大多數人都不知曉”的調調,反正是怎麽標題檔怎麽騙點擊怎麽來。

  劉宏果然聽得挺爽,留他辭了一頓飯才放走。臨走之時,有宦官私下跟他交底“回去讓遼東相好生用命努力,早盡全功。幽州徹底平定之日,陛下便改授他遼東太守、度遼將軍。”

  護烏桓校尉和遼東相,都是比兩千石。

  而度遼將軍和遼東太守,就是正兩千石了,又要高半級。到了度遼將軍,好歹也算雜號將軍了,也邁過了從都尉/校尉這些“尉”向“將軍”的轉變。

  這可是一道很大的坎,很多武官一輩子都沒能邁過校尉和將軍的差距。

  曆史上,這兩個位置基本上是公孫瓚在群雄討董之前所達到的高位,現在已經被奪了一半過來了。

  “陛下所托,豈敢不用命。”

  ……

  回到雒陽城後,已經是當天傍晚時分了,李素和趙雲回下榻處再住一晚,準備明日再帶著朝廷的封賞敕命回幽州複命。

  李素也注意到,趙雲有親自斬殺張舉之功,但為了吹噓朝廷的威望,趙雲隻能做幕後英雄,所以這次的敕命中並沒有提到他。

  大家關起門來說私房話時,李素當然要安慰趙雲了“子龍,別擔心,關司馬已經被提拔為遼東都尉了,都尉下屬各職還不是劉府君和關都尉說了算?到時候翼德晉為左牙門督,你定然是右牙門督了,位在諸部司馬之上。”

  刺殺時動動手,以趙雲的武藝來說,也不是多辛苦的事兒,隻不過殺的目標值錢了,功勞才跟著值錢。

  加班殺人半小時,就從普通別部司馬升到右牙門督,已經很劃算了。

  趙雲依然還是那樣淡泊名利“屬下豈敢不服,當時讓典韋、幼平出手,也是一樣可以成功的。長史讓我動手,是信任我。”

  “那就好,今晚好好休息,明早又要啟程複命了。”

  李素歇息一夜,就載著封侯之譽榮歸故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