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國家隊選拔賽(《夢想充電站》小康夢!)
作者:無人車來也      更新:2020-04-08 18:37      字數:2244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

  連續幾天上課,既緊張又活波。國家集訓隊最後一次集中,大家也特別珍惜,互相暢談。

  轉眼間,課上完了,馬上迎來連續三天考試。

  三天三場考試,將決出最終四名國家隊隊員。

  第一場考試的理論測試,題目是——《智能車的現狀與未來》。

  沈笑夫凝神注目,思索片刻後提筆寫道:

  “智能車,也稱作無人地麵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與規劃、智能控製與執行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係統,相關技術涉及信息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等諸多學科,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實力和工業水平的重要標誌。

  智能車及其相關技術具有重要的軍事應用潛力。美國在《21紀戰略技術》中指出‘20世紀地麵作戰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紀很可能是無人戰車’。

  其中的‘無人戰車’即是一種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智能車。

  近年來,無人戰車的軍事應用潛力受到各國政要和軍事專家的高度重視,以米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軍用智能車進行了深入係統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部分無人車接近實用,美國已經計劃在近幾年開始批量裝備部隊,一場新的以無人係統為代表的新軍事變革已經拉開了維幕。

  智能車及其技術對我國交通安全及汽車工業的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智能車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車輛駕駛方式,將駕駛員從‘車—路—人’的閉環係統中解放出來,利用先進的電子與信息技術控製車輛行駛,讓駕駛活動中常規、持久且疲勞的操作自動完成,人僅僅做高級的目的性操作,能夠極大地提高交通係統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廣泛的社會應用價值。

  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將極大地增強我國在汽車主動安全係統方麵的核心競爭力,對提升我國汽車電子產品和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現狀】

  在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方麵,國外起步較早,已經論證了技術的可行性並進行了實路測試,典型的研究代表如米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navlab-5與boss智能車、穀歌公司的googledriverlesscar、意大利帕爾馬大學的theargovehicle、德國聯邦國防軍大學的vamp智能駕駛係統等。

  以米國的智能車研發計劃為例,早在1983年,米國國防高級研究項目署就成立戰術技術辦公室負責自動陸地車輛的研究開發工作。

  到90年代中後期,米國陸軍提出未來戰鬥係統,包含的多種核心武器都涉及到智能駕駛技術。

  在該計劃促進下,米國明確了智能車的發展路線和發展方向,成立了由國防部、研究所、大學、企業等構成的技術研究聯合體,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開始了全麵、係統的智能車研究。

  現階段美國智能駕駛技術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已經能夠依靠智能車執行諸如偵察、巡邏、監視、掃雷破障、戰鬥突擊、物資運輸、緊急搶修與救險等多種任務。

  米軍的智能車主要分為:輕型,一般用於偵察和監視,配合士兵作戰;

  中型,完成偵察、巡邏、監測、攻擊等任務;

  重型,定位於重型武器,如坦克、導彈車等;大型,定位於工程機械,用於工程作業或掃雷。

  國內研究起步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技術差距,迄今為止尚無國內智能車輛參與國際智能車比賽活動,但相關技術研究近年來發展較快,取得了一些有代表性成果。

  吉林大學是我國最早的智能車研究單位之一。王榮本教授帶領的智能車課題組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智能車自主導航的研究,在環境感知、導航技術等方麵有較為深入的研究,研發出的智能車具有遙控駕駛和自主行駛兩種方式,可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自己按照駕駛標識路線前進,同時已具備簡單環境中的直線、弧線行駛等功能。

  水木大學計算機係智能技術與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視覺導航係統和臨場感遙控係統等方麵有較深入的研究,其研製的清華移動機器人智能車在結構化道路上自主駕駛跟蹤車道的平均速度已達到100km/h,最高時速可達到150km/h。

  水木大學汽車係‘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教授主持研製的thasv智能車側重於汽車主動安全研究,在視覺導航、主動避障、離線報警等方麵取得了較突出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在進行智能巡航控製係統、前碰撞預警係統等技術的實用化工作。

  國防科技大學的賀教授帶領的智能車課題組也是我國較早進行智能車研究的單位,該課題組參與了1995年國科委和2005年軍隊相關項目的智能車關鍵技術研究,2003年與第一汽車集團聯合研製的智能車ca7460在長沙實驗成功,其在高速公路上最高穩定自主駕駛速度為130km/h,自主駕駛的最高時速可達170km/h,並具備安全超車功能。

  浙大智能與通信係統研究所顧所長曾承擔國科委“軍用地麵智能機器人”項目,所研發的智能車直線跟蹤速度達到20km/h,避障速度達到10km/h。

  此外,滬上交通大學、長安交通大學、京都理工大學、漢武大學、湖南大學、軍事交通學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近年來都開展了智能車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盡管如此,國內針對智能車的研究仍處於實驗室階段,將智能車置於正常交通流中,並像有人駕駛車輛一樣,服從交通規則,適應周邊環境,尤其是對周邊車輛的交互行為要求,做出響應決策,最終在城際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安全平穩地行車,仍未實現。

  究其原因,智能車缺乏對周邊車輛駕駛行為、意圖的識別與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合理響應行為的決策能力,也即智能車缺乏與周邊其它車輛的有效交互與協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