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汽車牌照的故事
作者:無人車來也      更新:2020-02-29 21:09      字數:2879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

  晚上,313寢室熱鬧非凡。

  同學們都在紛紛議論著今天運動會的戰績,有興奮,有滿足,有花絮,也有遺憾。

  大家東拉西扯一會兒之後,又說到了沈笑夫和劉軍民。

  “沈笑夫,明天上午200米跑步決賽,你可一定要幹掉劉軍民那小子!”

  “為榮譽而戰!我們為你加油!”

  “為313寢室而戰!我們都是你的拉拉隊!”

  “是呀!你們是第一次在賽場上短兵相接,第一次決不能輸!”

  “從目前複賽成績來看,劉軍民第四,你第六,還是有差距啊!不能掉以輕心!”

  “複賽不說明什麽,決賽見分曉嘛!”

  “不過,沈笑夫,你也不要有什麽壓力。不是說了嗎,校運會不在你們食堂前賭局之列,無所謂的。”

  聽完大家的話,沈笑夫笑了笑,沒說什麽。

  睡覺之前,沈笑夫打開《汽車的故事》,看到了一篇好東西《汽車牌照的故事》:

  如今的車牌就像油箱裏的燃料一樣,是汽車上路行駛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如果在某些國家駕駛沒有牌照的車輛上馬路的話,駕駛員很有可能麵臨著法律的嚴懲。

  那麽,你知道車牌這個東西是怎麽被發明出來、又是怎麽發展的嗎?

  科技發展到今天,一輛車前後保險杠上懸掛著的車牌,可以是一塊鐵皮、一塊塑料、甚至是一塊電子屏幕,用來證明這輛車的合法身份。哦!

  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車牌的材料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人們製造車牌的初衷確是不變的。

  眾所周知,第一輛汽車雖然誕生自歐洲,但一百多年來,它卻不斷集成著全世界的科技精華,才最終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汽車。

  對於車牌來說是同一個道理:雖然德國人發明了汽車,但車牌的概念卻是法國人提出來的,因為法國是首個提出對車輛進行統一編號的國家。

  時間來到1890年代,馬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

  此時的交通治理,對於社會學家來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挑戰,畢竟他們不是“過來人”,因此無法對車輛激增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做出準確判斷。

  這時候有人提出,不如對馬路上行駛的車輛進行實名製管理。

  一車一牌,一牌一人,通過查詢車牌信息,就能知道這輛車歸屬於哪個公司或是個人,從而方便管理。

  於是法國警署通過了相關條例,並正式開始施行車牌管理製度。

  這一年,是1893年,也被稱作汽車牌照的“元年”。

  最初隻有法國的塞納河流域施行車牌製度,但隨著汽車在法國境內的流行,直到1901年,車牌製度才在法國全境之內普及。

  在當時,車牌並非由相關部門統一製作,而是車主根據領到的號碼自行繪製車牌。

  德國在參考和學習了法國的經驗之後,於1896年推出了車牌管理製度,並於1898年開始在德國全境之內普及車牌管理製度。

  這說明,德國在全境範圍內踐行車牌管理製度的速度要比法國快很多。

  1901年,米國政府從法國引入了車牌管理製度。

  時任紐約州長的本傑明先生簽署了米國第一份相關條例。

  條例規定,隻要是上路行駛的汽車,必須在車輛後部清晰的顯示出車主姓名的首字母,並且標注車輛注冊所在州的名稱。

  兩年之後,隨著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有越來越多重名的車主出現。

  為了避免引起誤會,紐約州政府為車牌引入了數字加以區分。

  於是,白色的背景、黑色的數字,這個經典的配色,一直延續至今都不會覺得過時。

  不過在1909年之前,紐約州的所有車牌都是由車主自己來製作的。

  直到1909年,紐約州才開始由政府部門統一製作並頒發車輛牌照。

  在這一點上,1903年就開始由政府統一製作並頒發車牌的馬薩諸塞州,顯然具備更完善的服務意識。

  1931年,賓夕法尼亞州成為了第一個允許車主個性化定義車牌的區域。

  車主被允許可以在車牌中加入自己姓名的首字母縮寫,這不免有些向當年紐約州政府致敬的意味在裏麵。

  30多年之後,也就是從1965年開始,米國所有州政府才完全普及自定義車牌的政策。

  我國的第一張車牌是什麽時候頒發的呢?

  1902年!

  想不到吧,原來我國曾經也是和世界汽車工業接過軌的。

  時間回到1901年,也就是清朝光緒27年,匈牙利人李恩將兩輛汽車經海路運送到了滬上港口。

  1902年1月20日,滬上公共租界工部局開會決定,為這兩輛汽車頒發和馬車牌照一樣的臨時牌照,意味著華國曆史上第一、第二塊汽車牌照就此誕生了。

  1912年,滬上公共租界工部局放出了500張號牌給私家汽車用,編號從001-500。

  這一批車牌,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首批由政府頒發的、真正用於汽車的牌照,采用黑底白字的設計,車主每個季度還需要向政府繳納15兩白銀作為車牌使用稅金。

  根據曆史記載,001號車牌由一位丹麥籍醫生拍得,後來該醫生回國,001號車牌被寧波籍地產商周湘雲買走。

  1935年左右,全國的車牌管理還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因此曆史上短期之內出現了一批可以跨省行駛的號牌。

  該號牌由1、車輛注冊地(滬)2、編號(61-000)3、“跨越”二字共同組成。

  1947年,將全國車牌統一為“+5位數字+注冊地”的形式。

  建國之後,我國的車牌曆經49年、50年、64年、73年、86年、94年六代發展,才演變為如今的藍底白字的經典車牌。

  當然,中間還有一段小插曲。

  在2002年的時候,我國曾推出過一代效仿米國樣式的自選車牌,形式為“省市+三個英文字母+三個數字”。

  不過它隻存在了10天就被喊停,原因是據說有人不正當使用英文字母與數字的組合……

  後來,我國正式推出綠底黑字的新能源牌照。小轎車的首字母d代表純電動汽車,f代表非純電動汽車。

  若該字母處在最後一位,則代表車輛為大型汽車(客車、貨車等)。

  1950年前後,隨著經濟全球化規模的初步形成,越來越多的汽車開始銷往世界各地。

  但對汽車廠家們來說,總不能因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牌照尺寸不同,而單獨設計車輛的造型吧。於是車牌標準化被逐漸提上了日程。

  如今,歐洲車牌的尺寸大都為520x110mm,也有520x120mm的規格。

  美洲地區的車牌尺寸大都為305x152mm,偶爾也能見到305x160mm的樣式。

  在亞洲,包括澳大利亞,車牌的尺寸大都為372x135mm。

  不過我國目前藍牌的尺寸為440x140mm,綠牌尺寸為480x140mm。

  至於車牌的材質,早期是沒有硬性規定的,基本是車主手頭有什麽材料就用什麽材料。

  常見的有木頭、鐵皮、硬紙板、動物皮,甚至還有人將大豆壓縮成硬板當車牌使用。

  如今,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車牌也使用上了更輕、更環保的複合材料,同時為了方便夜間觀察,車牌表麵往往會塗有反光材料。

  最後,雖然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標準規定車牌所示內容,但全球各地幾乎都做到了不謀而合。

  車輛注冊地、獨一無二二點號碼、個性定義的字母等等……

  我們應該感謝車牌的存在,才能讓汽車這個冰冷的交通工具變得有個性、變得有活力起來。

  看到這裏,沈笑夫笑了,覺得小小車牌,卻滿是曆史的塵煙,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