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薛李援軍至
作者:尋夢風雪      更新:2020-03-12 02:47      字數:1999
  夜風習習,深秋的天氣已經帶著陣陣涼意。此時趙郡城牆之上,剛剛休息了一會兒的林衝一臉焦慮的看著城外的匈奴大軍。

  匈奴大軍今日不計傷亡的攻打,已經讓城內的士卒有些吃不消了。這些士卒本就是從黑山軍改編而來,戰鬥力本就不強,今日能守到這樣已經是有些超常發揮了。

  但是顯然匈奴此戰不得趙郡定然是不會罷休的,一想到明日的防守他心裏便是萬分焦慮。現在他是真的擔心自己不能堅持的到劉睿的援軍到來。

  “將軍,匈奴人好像又要攻城了!”一個士卒大聲吼道。

  林衝聞言急忙定睛往遠處看去,隻見在夜幕中黑壓壓一片,數不清的匈奴大軍看不清人影正在快速的朝著城牆下移動。

  “準備作戰了!”

  林衝大吼一聲,城牆之上的士卒紛紛的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來到城牆邊準備作戰。當匈奴大軍靠近城下之後,城上的士卒們紛紛的將手中的石頭和滾木扔了下去。

  “嗖、嗖、嗖!”

  突然間林衝聽到了弓箭射來的聲音,急忙蹲下躲避。因為城牆之上有火把的緣故,匈奴的弓箭手可以準確的看到城牆上的情況,反而是因為城下一片漆黑,林衝他們根本看不清敵軍弓箭手的位置。

  若不是林衝反應快很有可能就被箭矢所傷,其餘的士卒反應慢了些的紛紛中箭倒地。守在後麵的盾牌手不用林衝命令,遍舉著盾牌頂了上來。

  ————我————是————分————割————線————

  此時距離趙郡尚有百裏的官道之上。

  薛仁貴的大軍在奔波了一日一夜後,已經疲憊不堪隻能暫時的在這裏安營紮寨休息一夜在繼續行軍。

  “薛帥,剛才前方探馬來報匈奴大軍已經抵達趙郡之外,開始攻城了!”薛仁貴的副將鍾離說道。

  薛仁貴緊皺眉頭說道:“是十萬大軍全在嗎?”

  “是的!”鍾離言道。

  “這下子就麻煩了,明日我軍就算我軍抵達趙郡又該如何入城啊?”薛仁貴皺著眉頭。

  自己的兩萬人馬若是在野外拉開陣勢與匈奴的十萬鐵騎對峙是非常不理智的,饒是薛仁貴在勇武,也不可能帶著兩萬人馬突破十萬鐵騎進入城中。

  城中的林衝定然也不敢出城援救,若是一個不甚很有可能城池都要丟失了。現在薛仁貴陷入了一個很難抉擇的地步。

  若是他現在帶的兩萬人馬全是騎兵或許可以試試,但是他的兩萬人馬之中騎兵隻有五千,剩下的一萬五千全都是步兵和弓箭手。

  在匈奴的鐵騎之下,步兵和弓箭手都是相當乏力的兵種,更不要提以一萬五千對陣十萬了。

  “薛帥,還有一個消息是從常山傳來的!”鍾離說道。

  薛仁貴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些說道:“是主公的大軍回來了嗎?”

  “主公的確班師返回了常山,但是因為軍需方麵的問題。主公的大軍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發兵,不過主公已經派出李靖元帥率三千騎兵趕了上來。”鍾離說道。

  薛仁貴疑惑的說道:“三千騎兵能有什麽用?”、

  “主公還傳下軍令在他的大軍抵達之前,對抗匈奴的一切人馬包括薛帥和林將軍在內的人全都要聽李靖元帥的指揮!我們是否要等到李帥的三千騎兵趕到後在做商議如何入城?”鍾離頓了頓言道。

  薛仁貴還未開口時,突然一個士卒跑了進來單膝跪地說道:“啟稟薛帥,營外來了數千騎兵,領頭將領自稱李靖,說是主公派來馳援趙郡的。”

  “快快請李帥的兵馬入營!”薛仁貴一臉驚喜的說道。

  不多時,李靖風塵仆仆的來到了中軍帳中。

  “末將見過李帥!”薛仁貴來到李靖麵前躬身行禮說道。

  李靖笑著說道:“薛帥折煞李某了!”

  “主公已經令李帥執掌這次馳援趙郡的一切事宜,那麽便是末將的上司,這禮數自然也是應該的!”薛仁貴笑著說道。

  李靖自離開常山後,帶著三千騎兵日夜兼程的趕赴趙郡。

  因為所帶的都是騎兵,而且是輕裝簡從,行軍速度自然比薛仁貴的大軍快了許多,便在此時追了上來。

  “薛帥,趙郡軍情如何?”李靖和薛仁貴寒暄過後問道。

  薛仁貴言道:“十分不容樂觀,如今匈奴大軍已經抵達城外正在攻打趙郡,若我軍想要入城必須衝過十萬匈奴大軍的戰陣啊!”

  “如今趙郡守軍戰力如何?”李靖問道。

  薛仁貴搖了搖頭,趙郡兵馬的戰鬥力他比誰都要清楚。

  李靖沉聲說道:“無論如何我們明日都要抵達趙郡,不管城外匈奴大軍如何我們都要想辦法撕開一個口子進入城中。否則一旦被匈奴洞悉我們的蹤跡,屆時我們隻有被追著打的份了!”

  “可是現在我軍該如何進城,若是貿然突入進去很有可能會損失慘重啊,而且一個不慎極有可能給匈奴大軍攻城的機會啊!”薛仁貴眉頭緊皺說道。

  一時間大營之中的兩個人都是陷入了深思,現在他們麵臨著防守趙郡最大的問題便是如何入城。

  良久,李靖突然出聲言道:“我想到辦法了!”

  “哦?”薛仁貴和鍾離都是用相當期待的眼神看著李靖。

  李靖微微一笑說道:“用這個辦法尚缺一物,明日薛帥你率大軍前行,我到不遠處的上黨郡去一趟準備一下入城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