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良苦用心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0-08-31 18:27      字數:2374
  網 ,最快更新最強兵王闖三國</a>最新章節!

  第1170章 良苦用心

  倭州刺史定下,張繡並沒有立刻啟程,而是暫時還要在倭州逗留半個月的時間,這是為了給荀攸執掌倭州的時間,方便荀攸順利施政。

  事實上,對荀攸來說,治理一個倭州,簡直是殺雞用牛刀。尤其張繡坐鎮,荀攸施政更是輕鬆,很容易就貫徹下去。

  尤其倭州本就貧瘠。

  百姓沒有開化。

  在這個前提下,荀攸治理倭州,難度看似大,實際上也不大。

  在荀攸忙碌時,時間匆匆而逝,抵近張繡撤離的時間,荀攸卻是開始輕鬆下來。原因很簡單,大方向的政策定下後,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操作,是靠地方進行施政了。

  不過荀攸卻不滿足。

  荀攸專門找了張繡,請張繡傳信給長安書院,希望從長安書院調撥一部分士子來倭州,以便於教化倭州百姓,以便於治理倭州。

  這是施政的基礎。

  唯有足夠的士子充實到地方,才能影響到倭州的未來發展,才能同化倭州百姓。

  臨行之際,荀彧卻是找到了荀攸。

  荀彧麵色肅然,看著兩鬢斑白,且臉上布滿了滄桑的荀攸,說道:“公達,此番大軍即將撤離。即便是陛下留下一部分士兵給你,但對你來說,一個人留在倭州,也是不容易的。你當真,做好了坐鎮倭州的準備嗎?

  荀攸笑道:“我已經接任了倭州刺史,還有什麽好說的呢?叔父放心,我不是三歲頑童,清楚我能做什麽,清楚我該做什麽。

  荀彧正色道:“你出仕,其實我倒沒有什麽好擔心的,相反,你作為倭州刺史,即便這是一個蠻荒之地,尚未開化。可是,在這地方任職,那是開疆拓土。對於你,對於荀家,都是大有裨益的。待將來,說不定我荀家,還有入閣的高官存在。

  稍作停頓,荀彧又道:“實際上,我清楚出仕對荀家好,隻是我有些疙瘩,所以邁不過去。如今作為言官禦史,也是不錯。但你,我希望,你能走得更遠。

  荀攸道:“叔父囑托,攸銘記於心。

  荀彧歎息道:“說起來,張繡這個人,的確是厲害。事到如今,仔細的想一想,張繡憑借一己之力,在最短的時間內一統天下,天下萬民為此而不再受苦。張繡,功莫大焉!

  荀攸道:“站在百姓的角度,的確如此,這是無法抹掉的。

  頓了頓,荀攸又說道:“可惜了先帝,生不逢時。遇到了張繡這樣的人,若非是張繡,我可以斷定,一統天下的人,必定是先帝。

  荀彧對此,卻是沒有發表意見。

  他一貫是支持漢室的。

  即便效力於曹操,卻也是心在漢室,希望能一直維持著漢室江山。

  這就是荀彧的態度。

  荀攸見狀,頓時明白了荀彧所想,話鋒一轉,便岔開了話題道:“叔父,我擔任倭州刺史。實際上,我對於大秦內部,倒是還有一些想法。你作為禦史言官,可以提出來。

  荀彧道:“什麽看法?

  荀攸沉聲道:“如今的大秦,雖說對於軍方有些壓製,甚至據我了解,各大軍區的官員會做輪換。可實際上,這樣還是不夠。既然到了天下一統之計,該馬放南山的,就該馬放南山。該收權的,也就該收權了,不能繼續拖延。這件事情,便需要叔父向陛下勸諫了。

  荀彧道:“這事兒難!

  荀攸道:“為什麽?

  荀彧解釋道:“張繡這個人,是極有主見的人,要勸說張繡,其實很難。你看上一次,單單是對付俘虜的處置,我們各抒己見。但最後,張繡卻提出了不同的方案。當然,張繡的方案,自有其考慮的緣由。總之,張繡有能力有眼光,他考慮問題,和我們不同。

  荀攸道:“不管如何,還是要勸說一番。

  荀彧想了想,便道:“如今張繡還在倭州的,公達,你既然有建議,為什麽,不是你自己提出來呢?

  荀攸的眸子中,掠過了一道精光,旋即說道:“叔父,這件事情,容易得罪人。而叔父是言官,所以我希望,叔父能勸說張繡。

  荀彧聽得有些怪異。

  這事兒不對勁兒。

  這不符合荀攸的風格,荀攸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讓他去做困難的事情。

  隻是,荀彧看到荀攸熱切的眼神,最終還是擋不住荀攸的托請,便說道:“罷了,你既然提出來,我自當幫你勸諫一番。

  “多謝叔父!

  荀攸嘴角上揚,勾起一抹笑容。

  那布滿了褶子的臉上,隨之舒展開來。他如今是倭州刺史,但荀攸既然打算為張繡效力,他更是希望荀彧也一樣如此,而不是一直藏拙。

  荀彧沒有怎麽逗留,起身就告辭離開。

  荀攸望著荀彧離開的背影,喃喃道:“叔父,這一次你去勸諫,料想,應該能感知到陛下的魄力,以及陛下對於整個天下的考慮。希望,你能打開心結,不再是如此藏拙。

  他眼中有著希望。

  因為論及治理政務上,荀彧的才華,絕對不亞於徐庶。甚至在荀攸看來,荀彧的政務能力,絕對是比徐庶更強的,荀彧值得更大的平台。

  荀彧離開後,便徑直往張繡所在的地方去。他見到張繡後,躬身行禮,便說道:“臣荀彧,拜見陛下。

  張繡道:“文若難得親自來見朕,真是稀客。來人,賜座!

  士兵立刻遞上了坐席。

  荀彧撩起衣袍坐下,正襟危坐,一副鄭重模樣。

  張繡道:“文若今日來見朕,不知道,有什麽指教的?

  荀彧微微欠身,道:“陛下折煞臣了,臣今日來覲見陛下,是如今倭州的戰事結束,加上烏桓平定,遼東、樂浪郡盡皆在陛下的掌控中。如今這大秦天下,已經是徹底平定。故而臣認為,大秦如今,不需要再保留如此多的兵力,可以馬放南山,裁撤一部分兵力了。

  張繡聽到後,思索一番,倒也不覺得荀彧的話有古怪。

  縱觀曆朝曆代,國家抵定後,最終肯定都要馬放南山,或者是削減武將的兵權,或者是處置掉一部分武將,避免武將作亂。

  畢竟有軍隊,就容易作亂。

  荀彧的建議,是中肯的。

  隻是張繡卻是搖了搖頭,淡淡說道:“文若,我大秦的兵鋒,絕不會裁汰,更不會馬放南山的。因為大秦的兵鋒,不會停下,還會繼續往前。

  荀彧聽到後,頗為驚訝。

  如今,大秦統一天下,根本不需要再征戰沙場,可為什麽張繡說還要繼續往前。

  這令荀彧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