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牧守一方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0-08-31 18:27      字數:2771
  網 ,最快更新最強兵王闖三國</a>最新章節!

  第1081章 牧守一方

  張頜躬身而立,向張繡行禮。雖說張頜如今,作為軍中的大將,可張繡威嚴日漸深沉,他麵對著張繡,同樣是拘謹無比。

  張繡審視著眼前的張頜,越看越是滿意。

  張頜才華,毋庸置疑。

  張繡緩緩道:“說起來,儁乂歸順朕至今,已經很有些年頭了吧。

  張頜道:“蒙陛下青睞,末將歸順陛下數年,深得陛下器重,統帥一軍。陛下之恩。於末將而言,便是此生此世都不能報答了。

  此刻的張頜,內心有些惶恐。

  張繡突然這麽說。

  讓他很沒底。

  張繡笑了笑,說道:“你忠於朕,為朕效力,足矣!至於報答之說,不必再提。朕之所以把你喊來,是因為朕希望,你能夠卸甲。

  “啊!

  張頜驚呼一聲。

  他本就是軍中的主將,如今卻是要卸甲,內心自是有些失落,更是有些惶恐。

  他卸甲做什麽呢?

  張頜背脊微微弓著,正色道:“陛下讓臣卸甲,那便卸甲。

  張繡搖頭輕笑,說道:“哪有這麽霸道的,朕讓你卸甲,但如果你不願意,朕也不會強求。此番朕的打算,是希望你卸任常規軍的主將,主政幽州,擔任幽州刺史。

  張頜聽得更是震驚。

  沒想到,張繡竟是讓他主政一方。

  對於武將來說,亂世中,自是能夠建功立業,能就快速的崛起,可實際上,武將的崛起也僅僅是建立在亂世中。放在太平盛世,武將就是大受影響的,想要快速的升遷,基本是不可能,隻能是一步步的熬資曆。

  反倒是文官,如果出了政績,能快速提拔。

  所以太平盛世中,文官更加強勢。對張頜來說,從武將轉入文官體係,成為牧守一方的文官,這就是他的晉升階梯。

  這是極好的!

  張頜躬身道:“陛下器重,臣願意坐鎮幽州。

  “好!

  張繡稱讚道:“朕相信你。

  頓了頓,張繡繼續道:“你現在,便卸掉常規軍主將一職,赴任幽州刺史。

  “喏!

  張頜再度應下。

  張繡擺了擺手,張頜便轉身退下,在張頜退下後,張繡再度安排人,卻是把賈詡喊來,說道:“文和,朕讓張頜轉入文官體係,赴任幽州刺史。如今張頜坐鎮幽州,但幽州是邊地,肯定時常容易發生戰事,需要人鎮守,此事你看安排誰最合適?

  賈詡道:“回稟陛下,坐鎮幽州的人,必須是對陛下絕對忠心可靠的人。所以卑職認為,最好的選擇,是安排甘寧將軍坐鎮幽州。畢竟甘寧一早,就追隨了陛下,為陛下立下了赫赫戰功。不論是忠誠度,亦或是能力,甘寧都不缺。

  張繡頷首道:“倒也是可行!如今幽州平定,天下各州,除去南方的交州等化外之地,便近乎於是徹底平定。留下甘寧的烈虎軍在幽州,倒也是可行的。

  賈詡道:“陛下英明!

  張繡當即就安排了人,通知甘寧來,安排了甘寧率領烈虎軍留在幽州駐紮。

  這就等於甘寧是邊塞大將。

  不過張繡安排甘寧時,也明確告訴了甘寧,不得插手地方政務。地方的政務,是張頜全權負責。一旦有外敵入侵,則是甘寧帶兵出擊。雙方一人負責軍事,一人負責政事,是各自不相隸屬,各自不相管轄的。

  至於剩下的常規軍兵力,卻是打散後,衝入各軍。

  到如今,天下抵近平定,軍隊不可能維持太多,在安排了各地重鎮的把守外,以及長安附近的駐軍外,除此外的軍隊,都需要做調整,不可能全部保留。

  好在張繡的兵力,倒也不是太多。

  張繡把幽州的事情安排妥當後,便率軍啟程返回。張繡如今返回,便是一路歡呼,因為曹魏、晉國和燕國都覆滅,天下已經是一統。

  所有人,都無比歡喜。

  大軍從幽州南下,等回到長安境內時,已經進入十月。

  金秋十月,天氣涼爽。

  長安的初秋,蕭蕭落葉飄落,一片金黃之色。這一路走來,張繡看到無數的地方,都耕種了紅薯,雖說紅薯存儲的時間,也就是小半年的時間。但對於百姓來說,這存儲小半年的時間,足夠百姓能有熬過小半年,至於其餘的時間,還有另外的一些糧食。

  所以百姓都是積極耕種。

  而如今的長安,早已經是沸騰。

  不論是朝中,亦或是各地的百姓,全都歡呼大秦的勝利。

  大秦勝利,百姓自豪。

  大秦勝利,官員自是得利。

  畢竟大秦越是強盛,官府體係中的人,得到的好處也就越多。

  這是毋庸置疑的。

  長安,皇城中。

  後宮。

  黃月英作為一國之母,雖說不理政務,不參與具體政務的運轉,但很多事情,也會通報給她,畢竟黃月英是大秦的國母。

  此刻黃月英身邊,還站著一個孩童。

  孩童生得器宇軒昂,訴說隻有八九歲的年紀,但實際上,卻是極為高挑,身高不亞於十一二歲的孩子,且他相貌沉穩,儼然是一個小大人的樣子。

  這孩子不是別人,赫然是張繡的兒子張承。

  如今的張承,都已經是快九歲了。

  九歲的孩子,已經懂事。

  尤其張承早些年,就已經是被送到了長安書院中,交給鄭玄、龐德公、司馬徽等一眾大儒教導,不是養在深宮的孩子。

  不論是鄭玄,亦或是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徽等人,都不是浮於虛名,都不是誇誇其談之輩,相反是極為務實的。

  張承跟在鄭玄等人的身邊,不僅是學習知識,更是親自實踐,而且即便他是大秦國的太子,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優待,所以更能體會到百姓艱辛和不容易。

  恰是如此,張承才有如今的沉穩。

  張承道:“母後派人通知兒臣回宮,不知道有什麽要事?

  黃月英看向張承,道:“承兒,你父皇即將回宮。徐尚書說,你是太子,要率領文武百官一起,到城門口去迎接陛下歸來。

  “啊,當真是父皇要回來了嗎?

  張承一聽,頓時激動起來。

  對於張承來說,他自幼的時候,就是聽著張繡事跡長大的,知道張繡的各種事跡,知道張繡的各種傳奇事情。

  一樁樁一件件,張承都是熟稔於心,他是極為敬仰自己父皇的。

  所以一聽張繡回來,內心無比歡喜。

  黃月英笑道:“看你那急切的樣子,你父皇已經滅掉了燕國,率軍凱旋。如今,即將到了。你且在宮中等候片刻,自有內侍來通知。

  “兒臣知道了。

  張承恭恭敬敬的應下,很是懂禮節。

  這樣的張承,也是黃月英自豪的,畢竟她膝下就這麽一個兒子。事實上,都這麽些年了,張繡膝下也就是張承一個子嗣,暫時沒有其餘的仔細,畢竟張繡年年都外出,極少有時間留在宮中,子嗣少也是情有可原的。

  黃月英想了想,又開始考校兒子的功課,畢竟她也是名門出身,對於經典是知悉的。她每一問,張承都能輕易回答。

  黃月英問了一會兒後,便徹底沒問題,反倒是張承,依舊是一副輕鬆樣子。

  這更是令黃月英讚許。

  “踏!踏!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卻是有一個內侍快速的進入。

  內侍躬身向黃月英和張承行禮,便道:“徐尚書說,陛下即將抵達長安,請太子前往。

  “知道了。

  張承拂袖道:“帶路吧!

  “喏!

  內侍轉身就往外走。

  張承向黃月英揖了一禮告辭,然後就跟在內侍身後,急匆匆的往大殿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