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見鄭玄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0-08-31 18:26      字數:2264
  網 ,最快更新最強兵王闖三國</a>最新章節!

  第870章 見鄭玄

  王越站在張繡的身旁,稟報道:“殿下有何吩咐?

  張繡說道:“如今的宣紙,主要是誰在負責?

  對宣紙的事情,張繡平常的時候,其實沒怎麽過問。雖說他也在宣紙中占股,甚至宣紙的製造工藝,都是他給黃承彥的,但事到如今,他已經不去管具體的事情。

  具體事情,都是交由龐家、黃家的人安排。

  王越回答道:“回稟殿下,如今宣紙的負責人名叫黃章。此人出自黃家,他負責宣紙的所有大小事宜。

  張繡問道:“老師和嶽丈,如今是在書院嗎?

  “是!

  王越點頭回答。

  一聽張繡的話,王越大致就明白張繡的心思。宣紙張繡占一定的比例,除此外,龐家和黃家也有,雖說蒯家、蔡家有相應的比例,但都是極少的。

  主要是龐家和黃家這裏,如今龐德公、黃承彥,以及司馬徽都在書院中執教,那就直接找這兩人。畢竟,龐德公和黃承彥分別是兩大家族的族長。

  張繡吩咐道:“擺駕,我們走一遭書院。

  “喏!

  王越當即便應下。

  他立刻去安排,不多時,張繡一行人已經離開秦王府,直奔長安書院去。如今的長安書院內,鬱鬱蔥蔥,亭台樓閣,假山流水,風景極佳。

  張繡先去見了楊彪,如今的楊彪,身子骨極為健朗,氣色紅潤。他擔任長安書院,這書院中許多士子紛紛出仕,儼然有桃李滿天下的趨勢。

  楊家雖說四世三公,可楊彪一輩子見過太多,他對權勢上,沒有太多的眷戀。如今反倒是投身書院中,覺得更有意義。

  張繡見到楊彪時,楊彪先說了書院的大致情況。

  整個書院,運行極為良好。

  書院中的士子,欣欣向榮,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的。

  張繡對書院的事情,自是極為看好。因為如今的書院中,不僅有楊彪、司馬防這樣的人才,更有管寧、邴原、龐德公、黃承彥這樣的大儒,甚至於如今的書院,都還在不斷的招賢納士。

  這是長安書院的魅力。

  楊彪說完書院的情況後,忽然道:“殿下,如今我書院中,還有一件大喜事。

  張繡道:“哦,何事?

  楊彪道:“通過我們的盛情邀請,如今康成公已經在書院中指教講學。

  張繡也是頗為歡喜,問道:“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

  康成公,便是鄭玄。

  鄭玄,表字康成。

  楊彪回答道:“去年抵近年關之計,康成公便來了。他在書院中,已有一年有餘。他剛來書院的時候,身子骨有些不好。我們請了華神醫、張神醫替康成公診治,如今康成公的身體頗為堅朗。他在書院中講學,增加了我長安書院的底蘊。

  張繡正色道:“讓楊公費心了。

  楊彪道:“這是分內之事。

  張繡道:“走,我們這就去看看。

  “沒問題!

  楊彪當即就應下,帶著張繡往鄭玄所在的辦公室去。不過他們抵達時,得知鄭玄現在正講學,又離開鄭玄的辦公室,往專門授課的教室去。

  鄭玄授課的地點,是專門的大教室,足以能容納三百餘人,是一個環形的。故而整個大教室的周遭,都有士子落座。

  一圈一圈的落座,越是到後麵位置越高但也越遠。

  這是公共教室!

  專門用於講學的地點。

  張繡和楊彪抵達時,是在教室外站著的。透過窗戶看進去,一個個士子,正聚精會神的聽講,而鄭玄的聲音渾厚洪亮,清晰回蕩在教室。

  鄭玄講授的,乃是易經。

  鄭玄最擅長的就是經學,他所闡述的經學,深入淺出,一聽就能明白。

  這也是無數士子聽課的緣由,一節課下來,足足近半個時辰過去,而整個過程,鄭玄沒有中途休息,全程站著授課。

  當書院中敲響鈴聲,這個時候,書院中四處響起士子的說話聲。

  教室內,鄭玄也不再授課,說了一聲下課。所有士子起身,躬身向鄭玄行禮,然後所有人才依次離開。

  張繡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倒是頗為讚賞。這些士子的禮節很好,張繡在書院中來的時間不多,許多士子不認識張繡,而許多人看到楊彪後,紛紛行禮然後就離開。

  鄭玄出來時,看到楊彪,笑道:“院長今天怎麽來了?

  楊彪道:“有人要見你!

  鄭玄這時候的目光,落在張繡的身上。他那布滿風霜和褶子的臉上,登時露出驚訝的神情,雙手合攏道:“老朽,拜見秦王!

  張繡道:“康成公不必多禮!

  雙方見過後,楊彪領著雙方回到鄭玄的辦公室內,賓主落座,張繡道:“我看康成公在講台上聲音渾厚,身子骨也堅朗,很不錯。康成公也是上了年紀的人,這歲月不饒人,即使身子骨不錯,還是要將養身體,不能大意。

  鄭玄道:“秦王關切之心,老朽多謝。請秦王放心,老朽身子骨還算不錯。尤其華神醫時不時就會來書院中,替老朽診治一番。如今,倒也是頗為不錯。

  “這就好!

  張繡的臉上,也是流出笑容。

  雙方簡單拉了家常後,張繡沒有多逗留,和楊彪一起離開。

  楊彪正色道:“殿下,德祖在擔任涼州刺史期間,致使出了涼州的亂子。依老朽看,他還是太年輕,殿下應該讓他到下麵去曆練曆練,讓他擔任刺史,有些勉強。

  對兒子的聰慧和成就,楊彪是讚許和欣慰的。

  隻是,他擔心楊修。

  年紀輕輕身居高位,要把事情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張繡笑道:“楊公不必擔心,德祖在涼州,事情做得很不錯。涼州之所以動蕩,也是事發突然。再者,高覽和龐德都陷入困境,何況是德祖呢?沒有軍隊在,德祖就算想要平定叛亂,也是做不到。而德祖即使稟報,沒有釀成大患,這就不錯。

  楊彪聽到後,倒不再多言。

  張繡和楊彪一番話後,詢問了龐德公和黃承彥的所在後,便告別楊彪,徑直往龐德公辦公的辦公室去。

  宣紙的事情,還得和龐德公、黃承彥通氣,讓龐德公和黃承彥來牽頭處理。

  他不希望把事情弄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