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對談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0-08-31 18:25      字數:2870
  網 ,最快更新最強兵王闖三國</a>最新章節!

  第421章 對談

  不多時,胡昭、張繡一行人進入大廳。賓主落座,張繡一招手,就有侍從拿著準備好的宣紙,以及上等的無煙煤進入。

  兩口箱子擱在地上,一大一小,大的是無煙煤,小的是宣紙。

  張繡說道:“孔明先生,初次登門,區區俗物,不成敬意。請孔明先生笑納。

  胡昭也不清楚箱子中裝的是什麽,他先入為主的,認為箱子中的,那必定是珍寶金餅等,所以胡昭直接道:“張將軍的好意,胡昭心領。

  “奈何,我是山野之人,也用不上什麽錢財。

  “在這玉波池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中有味兒,水中有魚兒,山後也養了雞、鴨等家禽,不缺吃穿用度。

  胡昭道:“所以張將軍的好心,昭心領了。這些都用不上,請張將軍帶回去吧。

  張繡道:“孔明先生繆矣!

  胡昭道:“怎麽說?

  張繡朝司馬懿點了點頭,就見司馬懿走出去,打開兩口箱子,露出了裏麵的宣紙,以及可用的無煙煤。

  胡昭見狀,也是驚訝。

  竟是宣紙!

  胡昭雖說隱居在玉波池,但研究經典,要用到大量的宣紙,對宣紙是不陌生的。

  無煙煤,他沒有用過。

  胡昭知道自己誤會了張繡,他以為是珍寶玉器,但沒想到不是俗物。

  張繡麵帶笑容,介紹道:“初次登門,沒什麽好準備的,所以帶了些宣紙,以及無煙煤。宣紙自是不用介紹,孔明先生定然知曉。

  “這無煙煤,獨產於我治下的魯陽縣境內,燃燒時無煙無味,沒有半點毒性。如今盛行於整個南陽郡,以及本官麾下的地區。

  張繡道:“就算是曹操治下,也有許多人使用。

  “當真?

  胡昭儒雅的麵龐上,露出驚愕神情。

  他知道煤石有毒。

  可張繡開采出來的煤石,竟然無煙無味,的確是令人驚訝。

  張繡道:“一試便知!

  胡昭欣然應允,笑道:“那就一試!

  當即,胡昭喊來身邊的書童,讓書童取了幾塊無煙煤去引燃。不一會兒的功夫,書童去而複返,他手中拿著火盆,內中是無煙煤。

  在無煙煤的下麵,則是些燃燒的木炭。因為天氣寒冷,府上本就有木炭,把無煙煤擱在上麵,一會兒就燃燒了起來。

  胡昭仔細打量一番,沒聞到異味,也沒見到煙霧,嘖嘖稱讚道:“妙,妙哉!

  張繡心中一笑。

  他贈送的禮物,不是金銀珠寶,卻別開生麵,令胡昭欣喜。

  張繡道:“區區俗禮,望孔明先生不要介意。

  胡昭捋須道:“此禮最妙!

  話鋒一轉,張繡直接道:“在下此番來拜訪,一是聽聞孔明先生在玉波池,特來拜訪。二是孔明先生有大才,張繡誠摯邀請先生出仕,為民謀福。

  胡昭聞言,麵色不變。

  招攬什麽的,他早已習慣。

  昔日,袁紹就曾招攬他,但他並沒有出仕。

  胡昭臉上神情淡然,緩緩道:“張將軍看重在下,是我胡昭的榮幸。隻是我這鄉野之人,不適合出仕。

  張繡道:“為什麽呢?

  胡昭氣度儼然,回答道:“在下的理由有三!

  張繡道:“願聞其詳!

  胡昭正色道:“第一,在下不懂治國之術。要經世治國,必須要有相應的能力。如果沒有半點能力,卻身居高位,那是屍位素餐,甚至給百姓帶來危害。

  “一個懂得治國之術的人,能讓轄區內的百姓安居樂業。

  “一個不懂得治國之術,卻能無為而治的人,至少百姓不受影響,能平穩度日。

  “一個不懂治國之術,又要想造福百姓,胡亂下達政令的人,隻會把事情搞砸。不僅令百姓失去原本的日子,更徒增百姓負擔。

  胡昭道:“在下什麽都不懂,不適合做官,這是第一個理由。

  張繡心頭好笑。

  胡昭說不懂,可單單是這番大道理,便彰顯胡昭的邏輯嚴謹。

  胡昭是有能力的人。

  張繡沒有立刻反駁,微笑道:“孔明先生的第二個理由呢?

  胡昭回答道:“第二,在下不懂用兵之法。軍中的將士,或是衝陣廝殺的猛將,如漢之樊噲等猛士,雖說不懂用兵之法,但能上陣廝殺。

  “亦或是,如漢之韓信,懂得行軍布陣,駕馭萬千士兵,攻城掠地。

  “在下既非猛將,也非智將,不能立足於軍中。

  胡昭侃侃而談,說道:“這是在下的第二個理由。

  張繡道:“第三呢?

  胡昭見張繡仍是一副饒有興趣的模樣,神情有些凝重,眉宇間多了一抹鄭重。

  似乎,沒能讓張繡信服。

  胡昭打起精神,繼續道:“第三,在下習慣了閑雲野鶴的日子,不喜被約束,也不喜官場的勾心鬥角,更沒有諂媚附和的習慣,恐怕難融於張將軍麾下。

  “似我這般,文不成武不就,也就一點虛名而已。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張將軍來邀請我,是受仲達的影響。實際上,我也就是能紙上談兵。其餘的,我差得太多了。流於空談,實則眼高手低,沒有多少能力。

  胡昭給自己做了總結。

  他的話說完,司馬懿便張嘴語言。

  他不讚同胡昭的話。

  作為胡昭的弟子,司馬懿深知胡昭的能力,別說一郡太守,就算是一州的刺史,司馬懿認為胡昭也是能勝任的。

  隻是司馬懿剛準備說話,就見張繡瞪了他一眼。

  登時,司馬懿便不說話。

  張繡神情依舊淡然,沒有絲毫的焦急神情。胡昭一番拒絕的話,不僅沒有打消張繡招攬的心思,反倒讓張繡更加的欣賞。

  胡昭處處藏拙自汙,但在張繡看來,胡昭絕對是有才的。

  張繡要招攬胡昭,也是有備而來,不可能被胡昭三兩句話打法,他不需要司馬懿幫忙。

  這是他招攬胡昭。

  他要自己出麵。

  張繡深吸口氣,沒有接著胡昭的話往下,微微一笑,便說道:“孔明先生剛才說,你流於空談,我倒是想到一件事,想谘詢一下孔明先生。

  胡昭有些訝異。

  他洋洋灑灑說了好一番話,似乎張繡根本沒聽一樣。

  這是岔開了話題。

  胡昭卻也沒有拒絕,說道:“不知道張將軍有什麽要詢問的?

  張繡正色道:“當今天下,是大亂之世。所謂亂世造英雄,不論是對有雄心壯誌的主君,亦或是有滿腔抱負的士人,都是如此。每個人,都有無數的機遇。可是為什麽,大亂之世,真正的士人,真正出仕的士子,依舊如此少呢?

  所謂空談,便是口舌功夫。

  既然胡昭說流於空談,張繡便以此為突破口。

  先打開胡昭的話匣子。

  胡昭聽到張繡的話,倒是沒有說不知道,解釋道:“天下的士子,並不少,當然也不多。隻是大部分的士人,都是望族出身。就算不是望族,也是家境優渥,不愁吃穿的大族子弟。

  “這部分人不多,但也不少。

  “除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寒門士子。

  “望族出身的世家子弟,不多也不少,但相比於整個天下對士子的需求,這些人其實是杯水車薪,自是遠遠不足的。

  “這是士人少的緣故。

  “而實際上,寒門士子雖多,但因為讀書難的緣故,因為舉薦無人的緣故,即使許多寒門士子有才華,但缺少機會,也無法嶄露頭角。

  “這也是士子少的緣由。

  “事實上,有了張將軍的宣紙,許多寒門士子讀書都容易了些。

  胡昭說到這裏,臉上有戚戚然的神情。

  早些年,他是如此。

  曾經的胡昭,也是寒門出身。他年輕的時候出仕,可謂路途艱難。後來一點點的積攢名望,才有了如今的境地,才有許多人招攬。

  隻是,他已經對出仕失去了興趣,不願意沾染紅塵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