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鳴冤鼓的作用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0-08-31 18:24      字數:3018
  網 ,最快更新最強兵王闖三國</a>最新章節!

  第320章 鳴冤鼓的作用

  張繡接過書信,拆開來快速瀏覽。等看完信上的消息,他眉宇間多了一抹凝重神情。信上的消息,是說段煨出兵奇襲長安後,後方空虛。

  河內太守張揚,趁機派遣大將眭固奪取了華陰縣。

  當然,以張揚的膽量和魄力,也沒膽子出兵弘農郡,並且襲擊了段煨的後方。這件事幕後策劃的人,是冀州牧袁紹。

  袁紹派遣大將顏良率領一萬精兵協助張揚奪取華陰縣,而在張揚奪取了華陰縣後,顏良繼續出兵,在短短時間,橫掃弘農郡,拿下了整個弘農郡。

  袁紹布局關中,對張繡來說是一大變故。

  曆史上,袁紹始終不曾插手關中,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並州、冀州和幽州。在曹操奪取了關中後,袁紹有了壓力,才和曹操發生了官渡之戰。

  張繡深吸口氣,吩咐道:“來人,通知李儒來議事。

  如今空閑的,唯有李儒。

  畢竟,李儒負責刑部。

  賈詡負責的兵部,要核準對士兵的嘉獎和撫恤等,整個兵部上下事情繁多。

  “喏!

  士兵得令,當即去通知。

  張繡看向王越,吩咐道:“關於弘農郡的情況,以及河內郡張揚的情況,再仔細打探。尤其如今的張揚,是歸順了袁紹,還是僅僅和袁紹合作?各項消息,仔細打探清楚。

  “喏!

  王越應下後就離開。

  在王越離開過後,時間不長,李儒進入了大廳中,拱手道:“主公!

  張繡擺手示意李儒坐下,開門見山道:“文優,剛得到弘農郡傳回的消息。河內太守張揚,聯合袁紹的軍隊發兵弘農。如今,弘農郡已經在袁紹的掌握中。張揚的大將眭固,盤踞在華陰縣。袁紹的大將顏良,掌控著整個弘農郡。

  李儒皺眉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沒想到黃雀之後,還有獵人埋伏。按理說袁紹主要的兵力,都在攻打公孫瓚,怎麽有心思攻打關中呢?

  張繡說道:“袁紹麾下,具備大局觀的謀士很多,不乏厲害的人。不論是田豐,亦或是沮授,還是許攸等人,都足以看穿局麵。

  “極可能是我們殺入關中,連斬李傕和郭汜,拿下了右扶風和京兆地區,引起了袁紹的忌憚,加上有謀士勸說,所以袁紹派遣了顏良進入關中。

  “這,加大了我們一統關中的難度。

  張繡眼神銳利,道:“接下來要攻打弘農郡,難度增加了。

  “確實如此!

  李儒點頭回答。

  張繡道:“當下的局麵,先生認為,我們應該怎麽辦?

  李儒沉吟片刻,緩緩道:“主公,即使攻打弘農郡難度大,也必須出兵。整個關中,必須在主公的掌控中。但如今的情況,暫時不宜出兵。要攻打弘農郡,得等到九月過後。

  張繡道:“理由呢?

  李儒說道:“卑職的理由有四!

  “第一,如今抵近七月,正是夏季最炎熱的時候。這時候勞師遠征,對軍中士兵來說,是極為艱苦的。六七月的天氣,士兵承受不住的。

  “第二,即將進入秋收時節,整個長安地區,糧食要收割。雖說今年關中未必是豐收,但保證栽種下去的糧食收上來,也是極好的。

  “第三,和韓遂、馬超交戰,雖說取得了勝利,但狼牙營損失極大,需要恢複戰鬥力。軍中士兵也有極大的折損,加上俘虜還需要整編形成戰鬥力。

  “第四,照徐尚書所言,政治中心從育陽縣搬遷到長安來,各項事情暫時上了正規,但還沒有協調好。這裏,也需要主公費心。

  李儒眼神睿智,說道:“以上四點,是卑職的考慮。再等兩三個月,出兵時天氣涼爽,趁著天氣何時,便一鼓作氣拿下弘農郡。

  張繡道:“就這麽辦吧。

  對李儒的建議,張繡也是讚同,如今抵近七月,是愈發炎熱。

  行軍打仗,很是艱苦。

  李儒繼續道:“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武器和糧食上,已經可以開始籌劃了。除此外,對弘農郡以及河內郡的情況,也必須盡快打探。

  張繡笑道:“我已經安排王越打探消息,至少出兵前,肯定會摸清楚所有的情況。

  李儒道:“主公英明!

  張繡擺手道:“你忙去吧!

  “喏!

  李儒應下,起身離開。

  張繡一個人坐在房中,處理著呈遞上的政務。

  “咚!咚!

  忽然間,鼓聲敲響。

  這鼓聲是從將軍府的門口傳來,擊鼓的聲音不怎麽雄渾,但卻無比的清晰。張繡聽到後,眉頭上揚,棱角分明的臉上有一抹驚訝。

  這是敲響了鳴冤鼓。

  張繡在將軍府外,設置了鳴冤鼓後,這是第一次遇到。

  不多時,就有士兵快速來到廳,稟報道:“將軍,府外來了六十三名百姓。所有人,都是來請求將軍申冤的。

  刷!

  張繡麵色微變。

  六十三戶百姓一起來鳴冤。

  不是小事。

  張繡當即吩咐道:“把所有人,都請到大廳來,本將親自詢問。

  “喏!

  士兵得令便去通知。

  不一會兒的功夫,呼啦啦六十三個人進入大廳。在這些人站定後,大廳門口的光線,都突然暗了下去,仿佛有黑雲壓城的感覺。

  六十三個人,由胖有瘦,有中年人,更有老年人。一個個進入大廳中,看到了大廳正上方的張繡,全都局促起來。

  張繡是誰?

  是殺匈奴、敗曹操、斬李傕郭汜的人。

  這樣的人,令人敬畏。

  百姓們雖說進入大廳中,是打起精神要申冤,但見到張繡,仍是有些惴惴不安。好在這大廳曾經是董卓居住的,大廳寬闊,足以輕鬆容納六十多人。

  張繡麵帶微笑,吩咐侍從取來六十三個坐席,一一擺放在大廳中,讓所有的百姓坐下,不至於一圈人全部站著。

  這陣仗有些嚇人。

  眾人坐下來,對張繡更滿心的感激。

  不愧是司隸校尉、鎮南將軍,平易近人,絲毫沒有將軍的架子。

  張繡目光掃過眾人,率先道:“你們當中,誰能代表所有人說話?如果一個個的挨個詢問、闡述,太浪費時間。你們推舉一個人來,由他來闡述事情。

  話語一落,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落在了最前麵的中年人身上。

  此人身著粗布麻衣,衣著簡單,沒有半點的奢華,不是富貴人家出身。但他立在人群中,如鶴立雞群,自有不凡的氣度。

  中年人的身上,有漫卷的書生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令人眼前一亮。在聽到張繡的話後,中年人也不客氣,往前踏出一步,拱手道:“在下杜畿,拜見張將軍。

  張繡聽到瞬間,眉頭上揚。

  杜畿!

  這是曆史上的名人。

  張繡心中一動,他也不確定是不是曆史上的杜畿,開口問道:“你是京兆人?

  “是!

  杜畿點頭回答。

  在杜畿的內心,卻有些疑惑,張繡怎麽知道他是京兆人?

  不過,杜畿沒有多話。

  張繡此刻心下大定,知道眼前的杜畿,是曆史上的杜畿。

  杜畿出身貧寒,他祖上卻也顯赫過。杜畿的先祖杜周,曾是漢武帝時期的酷吏,擔任禦史中丞,權勢滔天,深受漢武帝的器重。

  杜周的兒子杜延年,通曉律法,在漢昭帝時期,平定上官桀等人的謀亂,封建平侯。漢宣帝時,位居九卿,乃是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西漢一代,杜家高官不斷,門廳顯赫。

  到了東漢時期,杜家才漸漸衰落。到了杜畿這一代,家境頗為貧窮。尤其在杜畿年幼的時候,父親續弦再娶,後母凶惡,待杜畿很不好。

  杜畿的父親沒過幾年就病逝,杜畿以孝心感動後母,關係融洽。不到二十,杜畿被舉孝廉,擔任京兆功曹。任職期間,他兢兢業業,政績斐然,最終被任命為漢中府丞。

  後董卓入京,杜畿南下荊州避難。

  到曹操平定關中後,杜畿北上,得到荀彧的舉薦,進入曹操眼界,深受曹操器重,擔任護羌校尉,任西平太守,穩定河東局勢,為曹操平定關中立下汗馬功勞。

  曹丕稱帝後,封杜畿為豐樂亭侯,命杜畿為尚書仆射,更是器重杜畿。

  這是治理地方的能臣。

  能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