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22 17:57      字數:3270
  秋高氣爽,又是豐收的一年。

  弗朗茨最近的心情很不錯,俄奧兩國達成了協議,近東戰爭就算是塵埃落定了。

  至於希臘人,要不了幾天就會接受現實的。如果不是國內民族主義者的鬧騰,路德維希國王早就妥協了。

  野心是需要實力支撐的,普通人可以不知道,統治階級必須要清醒。

  本來就是小國出身的路德維希國王,自然清楚什麽才是小國的生存之道。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能夠在丟掉巴伐利亞王位後,又在倫巴第王國東山再起,靠的可不僅僅隻是親戚關係。

  如果不是他們識時務,見大勢已去,果斷向奧地利認輸,就算是再注意吃相,弗朗茨也不可能給他們安排一個好地方。

  ……

  雅典,希臘王宮內的氣氛非常壓抑,最近這些日子路德維希一世的滿麵愁容,讓宮人們不得不小心翼翼。

  實際上換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比路德維希一世好多少,希臘勃發的民族主義真的是大麻煩。

  “大希臘就是一巨坑,跳進去必死國的那種,偏偏還被希臘民族主義者當做目標,準備付諸實施。

  按照大希臘的構想,希臘的版圖包括了君士坦丁堡在內,領土麵積大約是現在的五六倍。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條件就是“拳打奧地利,腳踢俄羅斯。

  坦率的說,這樣的偉大戰略,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出來的,至少路德維希一世就不敢這麽想。

  奧斯曼帝國滅亡了,希臘民族主義再次沸騰了,一個個讓政府要這、要那,絲毫不考慮自身有沒有爭奪戰利品的“實力。

  自從傳出政府有意放棄對小亞細亞半島領土爭奪後,民族主義者們就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

  在王宮中,路德維希一世都能夠聽到希臘民眾心中的呼聲。奈何呼聲再高,也要能夠實現才行啊?

  路德維希一世問道:“外麵的人還不肯散去麽?

  首相卡裏奧修回答道:“是的,陛下。政府已經派人解釋過了,可惜沒能說服他們。

  這些人已經瘋了,完全喪失了思考。真不知道條約簽訂後,還會引發什麽樣的混亂。

  一個不知道真假的消息就能引發大規模抗議,如果消息變成了現實,後果可想而知。

  路德維希一世搖了搖頭:“這些人都隻是那幫混蛋推出來的棋子,我不相信他們不知道這麽幹的後果。

  真要是激怒了奧地利人,滅掉希臘他們也沒有好處。看看遊行示威的路線就知道了,組織者們在有意避開使館區。

  隻是他們以為這就能令我們妥協麽?又或者是他們認為,可以利用民族主義趕走我這個討厭的國王?

  民族主義隻是一方麵,更大的矛盾還是路德維希一世正在推動的工業化改革,這嚴重損害了既得利益者們的利益。

  希臘隻是一個小國,既沒有足夠的商品銷售市場,又沒有原材料產地。想要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就不得不加緊對內剝削。

  在這種背景下,推動工業化的路德維希一世自然不受歡迎了。

  卡裏奧修首相提議道:“陛下,其實你沒有必要這樣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工業化進程慢點兒也無妨。

  作為一名希臘土生土長的首相,卡裏奧修對這個國家還是非常有感情的。

  身居高位,他自然知道推動工業化是最佳選擇,並且還是越快越好,拖到了後麵的難度隻會更大。

  然而,看上去美好的東西,卻不一定實用。

  保守派為了反對改革,放出了更瘋狂的民族主義,企圖逼迫政府讓步。

  資本的瘋狂超乎想象,普通民眾的日子更苦了。不在支持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改革很快陷入僵局。

  權衡利弊過後,路德維希一世無奈的歎了一口氣,然後說道:“罷了,既然大家都不喜歡改革,我又何必要做這個惡人呢!

  取消所有的工業計劃,按照他們的意思,放開棉花出口,老老實實的……

  沒有辦法,現實就是這麽無奈。工業化的利益在未來,棉花出口的利益卻在眼下。

  別看全世界種植棉花的地方很多,但國際市場上仍然是供不應求。幾乎所有的棉花出口國,都賺的盆滿缽滿。

  為了推動希臘工業化進程,前不久路德維希一世下令禁止棉花出口,成為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

  1883年10月13日,希臘放棄對小亞細亞半島的領土要求,反土同盟四國就戰後利益分配達成了一致。

  按照約定:希臘政府可以獲得1艘一級戰列艦(排水量8000~10000噸鐵甲艦)、1艘二級戰列艦的補償。(排水量5000~7000噸鐵甲艦)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別看希臘政府出兵比黑山公國多得多,可惜他們的戰績真不咋地。

  如果不是戰後維持治安的時候做出了貢獻,估計一艘戰列艦就把他們打發了。

  至於傷亡大的問題?很遺憾,傷亡大那是希臘自己的問題,不能算做貢獻。

  當然,維也納政府還是有照顧的。承諾半價賣2艘戰列艦和5艘驅逐艦給他們,有效期為兩年。

  不光是希臘、黑山的補償是軍艦,就連俄國人也沒能例外。

  按照條約規定,除了支付的經濟補償外,維也納政府還要在未來五年內,交付沙皇政府3艘一級戰列艦、2艘二級戰列艦、4艘驅逐艦。

  都是奧地利送出去的,自然不能挑剔太多。參數神馬的都可以省略了,想要好貨那是需要額外加錢的。

  從內心深處來說,路德維希一世是不想要這些軍艦的。如果可以選擇,他寧願獲得現金補償。

  可惜維也納政府不答應,就給兩條船做補償,不要就算自動放棄補償。

  放下手中的條約,路德維希一世關心的問:“奧斯曼帝國境內的希臘民眾怎麽辦,奧地利人沒給答複麽?

  外交大臣尼斯拉夫苦澀的回答道:“維也納政府已經把奧斯曼境內的移民工作,全部發包給了俄國人,包括希臘人在類。

  這個問題需要和俄國人談,在君士坦丁堡我已經和俄國代表接觸過了,但是結果不容樂觀。

  俄國人讓我們自己把人帶走,要不然他們遷移完別的民族過後,就統一安排遷移。

  安置費就不要想了,進了沙皇政府口袋裏的錢,就不可能再掏出來。

  希臘政府肯把人弄走,俄國人還省了一筆支出,要不然沙皇政府也不會把希臘人留到最後。

  路德維希一世猶豫了,沒有任何補償,要安置幾十萬人,這已經超過了希臘政府的能力極限。

  要知道,這年頭希臘人口才剛剛百萬出頭,讓政府上哪兒去製造幾十萬個就業崗位出來?

  卡裏奧修首相否決道:“絕對不能把我們的同胞交給俄國人,按照沙皇政府的作風,能不能有一半的人活著抵達目的地,都是一個未知數。

  最好還是說服維也納政府,讓他們同意讓這些同胞留在小亞細亞半島,實在是不行安排去他們的海外殖民地也可以。

  這就是沙皇政府留給外界的印象,與其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還不如海外蠻荒之地。

  起碼奧地利的移民經驗豐富,移民在海上死亡率基本上控製在1個點以內。

  對比俄國人的徒步移民法,坐船實在是太舒服了。

  沒有辦法,俄國的鐵路還沒有修過去。沙皇政府又舍不得拿出那麽多牲口運送移民。

  除了沿途設置了幾個必須的補給點外,沙皇政府隻是負責派兵“保護移民的安全。

  徒步走也就罷了,移民還必須要自己攜帶一周的食物。

  俄羅斯帝國很多地方都是千裏無人煙,在兩個補給點之間有沒有人都是未知數,中途不要指望再獲得補給。

  要是不帶足夠的補給,萬一中途發生點兒變故,能不能活下來,就要看押送官員的節操了。

  外交大臣尼斯拉夫搖了搖頭:“已經嚐試和奧地利人溝通了,他們建議我們進行分流。

  自己接一部分回國,和亞美尼亞王國溝通安置一部分,想辦法讓美洲各國接納一部分移民。

  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奧地利人承諾接納部分老弱婦孺,但是不包括頑固分子,

  他們建議將死忠於奧斯曼帝國的頑固分子,交給俄國人感化,這方麵沙皇政府才是專業的。

  奧斯曼是多民族國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是敵人。事實上,除了不接納仇恨最深的那一部分外,奧地利也是接納少數民族的。

  隻不過接收的都是老弱婦孺,對大家都喜歡的青壯勞動力,反而沒有什麽興趣。

  路德維希一世點了點頭:“僅僅隻是舍棄一部分頑固分子,這倒是可以接受。

  可惜……

  話到這裏戛然而止,有些事情隻能做不能說。

  希臘政府插手移民安置,也不是單純的為了同胞之情,更多的還是想把奧斯曼境內的希臘人集中安置,以增強他們的影響力。

  然而,這種事情誰都看得到,維也納政府自然不會接收這種小山頭,給自己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