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麻煩事兒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21 18:44      字數:2826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奧斯曼帝國的基本盤主要集中在小亞細亞半島,蘇丹政府對其他地區的控製力,明顯要低得多。

  尤其是被反土同盟切斷蘇丹政府同地方聯係後,控製力更是淡然無存。

  忠臣隻是少數,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

  見奧斯曼政府大勢已去,不願意留下和這個帝國陪葬的人,紛紛開始尋找後路了。

  巴格達隻是一個開始,奧地利進軍兩河流域後,棄城而逃的事情層出不窮。

  人是盲從的,看到權貴老爺們都跑路了,普通民眾自然是爭先效仿,一時間波斯邊界人滿為患。

  ……

  巴格達,中東戰區臨時指揮部

  摩爾克斯上將關心的問:“丹尼斯,一共有多少人離開?”

  丹尼斯的中年軍官回答道:“巴格達地區,大約有十二萬人離開,整個兩河流域大約有五十多萬人離開。”

  摩爾克斯上將眉頭緊鎖:“不夠,離開的人還是太少了。兩河流域的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了,剩下的隻是零星抵抗。

  當地的人口足有三百多萬,就算是因為戰爭的緣故,至少也有兩百二三十萬,減去離開五十多萬,剩下的還有一百七八十萬。

  未來要把這麽多人遷移,勢必要花費巨額的資金,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他們主動離開。

  放出消息,就說我們要實施《土地休耕法》,未來二十年內兩河流域都禁止種植糧食和畜牧。”

  真真假假的消息,往往是最容易令人相信的。

  稍微消息靈通一點兒的,就知道奧地利在占領耶路撒冷王國、阿拉伯半島後,都實施了土地休耕法。

  現在那邊除了少數幾個城市外,別的都是雜草豐茂、灌木叢生,內陸地區基本上都是千裏無人煙。

  “是,司令官閣下!”丹尼斯少將回答道

  猶豫了一下,丹尼斯還是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司令官閣下,留下他們創造財富,我們馬上就可以收稅,為什麽一定要遷移人口離開呢?”

  在很多人看來,維也納政府的《土地休耕法》都是在瞎折騰,除了勞民傷財外,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價值。

  現在還不流行保護環境,前麵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那是涉及到了耶路撒冷。聖地都快被風沙給埋了,不保護一下確實不像話。

  阿拉伯半島隻能算順帶,反正當地啥也沒有,奧地利又不缺駱駝,休耕就休耕吧。

  兩河流域不一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可是很肥沃的,發展農業、畜牧業都可以。

  人口暴漲時代還沒有降臨,以伊拉克為例,戰前也就一百二三十萬人口,水資源相對富裕。

  摩爾克斯上將微微一笑:“自然是為了穩定,你不會認為這些人就會安安心心接受我們統治吧?”

  聽了這個答案,丹尼斯更加迷惑了。奧斯曼帝國都能夠將這些人壓製住,奧地利還擔心當地的穩定,說出去就是一個笑話。

  殖民帝國都有各自的統治方法,一般來說,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可以用一個辦法搞定——“殺”!

  摩爾克斯上將繼續解釋道:“如果是普通殖民地,自然不值得我們下這麽大的血本,不過兩河流域特殊。

  我們的人在這裏發現石油,地質學家們估計兩河流域的石油儲量,很有可能超過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石油的總量。

  科學家們認為石油是接下來最重要的能源,在未來很有可能取代煤的地位。”

  丹尼斯難以置信的搖了搖頭,脫口而出道:“這不可能!石油的用途有限,怎麽可能取代煤炭呢?”

  摩爾克斯上將擺了擺手:“這個問題,不是我能夠回答的。反正科學家們說服了政府,讓國內相信了這個判斷。”

  看著陷入自我懷疑狀態的丹尼斯,摩爾克斯上將繼續說道:“好了,石油能不能取代煤的地位,這個問題讓時間來證明。

  眼下我們隻要知道,石油的作用很重要,我們國內的儲量很少,兩河流域的儲量很多。

  涉及到了能源安全,為了保障石油開采的安全,我們必須要完全掌控這個地區就行了。”

  摩爾克斯也不信石油取代煤在能源的地位,不過隻要有“可能”,那就值得重視。

  為了讓法國人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維也納政府可沒少進行宣傳,現在是個歐洲人都知道能源很重要。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丹尼斯緩緩開口:“司令官閣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光放出消息還不行。

  最好還要有實際行動,比如說:加征戰爭稅,製定一個超過大多數人承受能力的納稅額;或者是直接派人,勸他們離開。

  波斯人吸取了上一次難民危機的教訓,在邊界地區拉起了警戒線,現在那邊已經聚集了大量的難民。

  不打開通道,就算是這些人想離開,也走不出去。”

  離開的通道,肯定不隻這一條。問題是俄國他們不敢去,奧地利又不讓他們進。

  摩爾克斯上將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會向維也納匯報,爭取獲得國內的支持。

  不過成功的幾率很低,就算是外交部介入,波斯人也沒膽子接收這一兩百萬人。

  先鼓動難民闖關,實在是不行,就讓部隊製造一起誤會,撕開一道口子。”

  反土同盟不給撐腰,迫於英國政府的軍事、外交雙重壓力,波斯人才放英國人的物資進入奧斯曼的。

  為此波斯政府多次向維也納和聖彼得堡解釋,可惜這沒有任何意義,列強大部分時間都是不喜歡講道理的。

  在摩爾克斯上將看來,不管是什麽原因,波斯站在了反土同盟的對立麵,就要付出代價。

  ……

  維也納宮,奧地利軍隊在兩河流域的進展順利,並沒有讓弗朗茨感到欣慰,摩爾克斯上將匯報的消息,更是令他頭疼萬分。

  中東戰區考慮的是那一兩百萬人的問題,而弗朗茨這個皇帝,需要考慮的則是三百多萬人、乃至於四百多萬人的問題。

  沒辦法,奧斯曼政府很瘋狂,不等於下麵的將領都很瘋狂,全民皆兵不假,打不贏了還是要投降的。

  小亞細亞半島上還有一兩百萬姑且算是戰俘吧,畢竟蘇丹政府瘋狂了一波,帶來的損失太大,以至於當地人不當戰俘就沒飯吃。

  迫於無奈,維也納政府不得不養著這一大幫“戰俘”。雙方都沾滿了對方的鮮血,弗朗茨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感化他們。

  送走是必須的,花錢弗朗茨也不在乎,就當是前期投入,問題是把人往哪裏送。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美洲各國大都表示拒絕接受難民移民,美利堅合眾國同意接收部分移民,但僅限於青壯勞動力。”

  沒辦法,奧斯曼人本來不受歡迎,美洲各國從不到奧斯曼帝國招攬移民,何況還是老弱婦孺。

  美利堅合眾國肯接收,那是受弗朗茨蝴蝶效應的影響,移民合眾國的歐洲人大減,資本家們缺人缺的厲害。

  可惜再怎麽缺人,資本家也隻要能夠創造財富的青壯勞動力,對老弱完全無愛。

  “政府有什麽計劃?”弗朗茨問道

  費利克斯首相:“政府有三種方案,第一、從殖民地上劃分一塊土地,把這些人遷移過去;

  第二、把麻煩扔給即將成立的亞美利亞王國;

  第三、以波斯支持奧斯曼為借口,提前挑起戰爭,驅逐這些人進入波斯。

  這三種方案各有利弊。從殖民地上劃分土地安置,隻能從美洲或者是南洋想辦法,花費比較大。

  丟給亞美利亞王國看似最簡單,可是後續麻煩也不少。

  俄國人肯定舍不得拿富裕之地給亞美利亞人建國,這個新王國很有可能養不起這麽多人。

  驅逐進入波斯成本最低,不過手段太過暴力,容易影響我們的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