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轉折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4 14:34      字數:1956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近東戰場上,激動人心的一幕出現了。前線打得最火熱的時候,奧斯曼後方出了亂子。

  亞美尼亞人造反了、希臘人造反了、斯拉夫人造反了,就連庫爾德人也出現了不穩的跡象。

  沒有造反,那是沒人去策動他們。要不然奧斯曼國內造反的民族,還要增加一大幫子。

  前麵的幾波民族起義,都是反土同盟的功勞。誰都知道奧斯曼帝國要涼了,再不跳槽就晚了。

  上層社會要找出路,自然要納投名狀了。這個時候不采取行動證明自己的立場,未來如何保障自己的地位呢?

  如果反土同盟這個時候大開方便之門,估計奧斯曼政府內部都會有人跳槽。

  毫無疑問,內亂加速了奧斯曼帝國的衰落。

  和以往的民族獨立運動不一樣,這一次起義軍是武器的,奧地利飛艇向起義部隊空頭了武器彈藥。

  多民族國家的後遺症爆發了,雖然造反的人隻是少數,可是這個時候被捅了一刀,還是導致蘇丹政府對國內的少數民族喪失了信任。

  受叛亂影響,奧斯曼帝國集讚的民族矛盾也被激化了。

  蘇丹政府好不容易鼓舞起來的民心士氣,直接喪了一半,少數民族對國家的歸屬感銳減。

  先是奧地利軍隊攻占了克爾謝希爾,接著俄國人也攻克了奧斯曼哲克,眼瞅著兩國就要在克孜勒河上會事了。

  一旦這一作戰計劃完成,奧斯曼帝國就被反土同盟從中間一分為二,首尾不能相顧。

  尤其是西部的精華地帶,完全陷入了反土同盟包圍中,無法獲得外界的任何援助。

  放棄西部是不可能的,首都安卡拉都在克孜勒河以西。

  況且,奧地利軍隊已經進入了兩河流域,奧斯曼東部的領土同樣不安全。

  小亞細亞半島狹長的領土,給反土同盟創造了有利條件,聯軍可以從中間一點切入,將奧斯曼帝國一分為二。

  “克孜勒河會師”隻是備選計劃之一,兩河流域同樣可以會事。可惜高加索地區多山,俄國人還在大高加索山脈和奧斯曼人玩兒山地戰。

  迫於局勢緊張,奧斯曼帝國不得不收縮兵力固守。

  主力部隊收縮了回去,防禦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地方民兵手中,民兵部隊的指揮官不是政府任命的軍官,而是宗教領袖……

  涉及到了信仰,戰鬥力總是爆棚的。雖然比不上正規軍,奧斯曼民兵的戰鬥力還是震驚了反土同盟。

  君士坦丁堡,聯軍指揮部總司令官阿爾布雷希正在大發雷霆:“普布利烏斯元帥,你們是來度假的,還是打仗的?”

  對一名軍人來說,這樣的指責無疑是最大的侮辱。好在普布利烏斯是半路出家的偽軍人,臉皮更向政客靠攏。

  “司令官閣下,這完全是意外。誰也不知道,奧斯曼人會把主力放在……”

  不待他把話說完,俄軍統帥伊萬諾夫毫不客氣的打斷道:“戰場不是遊樂園,別為失敗找那麽多借口。

  還有奧斯曼人的主力在什麽地方,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們不是無良政客,沒人聽你在這裏耍嘴皮子。”

  沒有辦法,前不久的戰鬥中,希臘軍隊遭遇奧斯曼遊擊隊伏擊,不幸丟了幾十門重炮。

  本來戰場上有所損失不算什麽,可問題是希臘人在突圍的時候沒有炸毀火炮,這些火炮連同彈藥都落入奧斯曼軍隊手中。

  丟了這麽大的人,希臘軍隊自然是隱瞞不報了。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些炮彈落到了俄國人頭上。

  由於事先沒有準備,錯估了敵人的火力,俄軍在猝不及防之下損失了上千人。

  通過抓到的俘虜,搞清楚前因後果後,俄國人自然不肯吃下這個啞巴虧,這才有了這次聯軍會議。

  本來伊萬諾夫這種正統出身的軍人,就看不上普布利烏斯這種政客出身的水貨元帥。

  現在又出現了這麽一檔子事,自然不會客氣了。聯軍指揮部中四國軍隊統帥都頂著元帥頭銜,同樣也分著三六九等。

  伊萬諾夫和阿爾布雷希兩人都是正統軍人出身,又擁有戰功,身份地位自然是第一等。

  黑山統帥馬克西姆·特倫蒂耶夫,雖然沒有什麽軍功,可人家也是正統軍人出身。

  即便是希臘比黑山強大,可是到了這裏,馬克西姆·特倫蒂耶夫的地位還是比普布利烏斯高。

  這種潛意識的判斷,在戰場上得到了證明。俄奧兩國是主力,戰績自然不會差。

  黑山公國雖然兵少,但是人家打出來的戰績,幾乎和希臘人相差無幾。

  軍隊是信奉強者的地方,不管采用什麽戰術,能打勝仗的將領,才是最受尊重的。

  幸好普布利烏斯心態好,要是一般人早就崩潰了。

  “伊萬諾夫元帥,這件事情我們非常遺憾。由於當日押送火炮的部隊全軍覆沒,我們並沒有得到消息,所以……”

  這個解釋顯然不能令人滿意,隻是大家都頂著聯軍的旗號,政治上的利益決定了大家不能翻臉。

  阿爾布雷希最初的嘲諷,看似在針對普布利烏斯,實際上更多的還是為了緩和矛盾。

  普布利烏斯再廢物,那也是希臘代表,不能讓俄國人一怒之下給哢嚓了。

  正常情況下,幹掉盟友代表的事情,一般人都幹不出來,隻是這不等於俄國人也幹不出來。

  對俄國人的暴脾氣,阿爾布雷希不抱有任何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