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5      字數:3534
  英國人的驚天構想,直接震撼了柏林政府。

  吞並德意誌聯邦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隻不過現實不允許,為了避免被混合多打,柏林政府很從心的壓下了這個年頭。

  沒想到英國人居然提出來,不過這次不是普波聯邦吞並德意誌聯邦帝國,而是德意誌聯邦吞並普波聯邦。

  順序掉了一下,性質也不一樣了。普俄戰爭還在繼續,柏林政府沒有談條件的底氣,不得不放棄主導權。

  威廉一世頭疼了,妥協可不是說起來那麽簡單,歐洲是一個講法理的地方。

  德意誌聯邦帝國雖然被民眾戲稱為“喜劇帝國”,那也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帝國,普波聯邦現在加入進去隻是一個普通邦國。

  況且,現在這種背景下,誰知道對方會不會趁火打劫,比如說:要求拆分普波聯邦,以普魯士和波蘭兩個邦國的名義加入。

  又或者是更進一步把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分隔出來,削弱普魯士王國的實力。

  ……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裏德曼勸說道:“陛下,從目前戰場上的局勢來看,我們正處於極端不利狀態。

  白俄羅斯地區丟了,立陶宛地區淪陷了大半,前麵奪取的沃倫地區不複存在,敵人距離華沙不足150公裏。

  我們士兵很勇敢,我們的軍官很優秀,但這些並不足以彌補實力上的差距。

  普俄兩國實力差距懸殊,僅憑我們的力量很難贏得戰爭。

  上一次普俄戰爭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對付俄羅斯帝國必須要有足夠多的盟友,從不同的戰線發起進攻,分散他們的兵力、增加他們的後勤補給難度。

  戰場上不利表現,讓我們曾經的盟友望而怯步。現在必須要拉上一個強有力的盟友,增加大家的信心,而德意誌聯邦帝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陸軍大臣菲利波多質問道:“傑弗理,你這是要賣國麽?”

  “加入德意誌聯邦帝國,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麽?”

  頭上多了一個老大,日子自然不能那麽逍遙了。別看德意誌聯邦內部很多邦國不買中央政府的帳,實際上中央政府仍然有很大的權利。

  比如說:發行貨幣。

  再鬆散的國家,也不可能允許出現多種貨幣,中央政府打著“為了經濟發展”的旗幟,下麵的邦國想拒絕都難。

  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隻要學習那些小邦國,幹脆使用神盾、英鎊這種國際貨幣,中央政府也拿他們沒辦法。

  這些小國學也無所謂,他們本身市場容量有限,自己又沒有印刷鈔票的能力,使用外國貨幣帶來的損失也有限。

  出於貿易上的方便,使用國際貨幣,從事海外貿易的時候,直接用來結算,還省下了一道兌換手續費。

  擱在普波聯邦那就不一樣了,無論使用什麽貨幣,都要給人家交大量的鑄幣稅,政府財政收入大受影響。

  經濟上的損失是其次,政治上還要被人指手畫腳。中央政府不幹涉邦國內政,這話是弗朗茨最先提出來的,也就前幾年有效,後麵還不是被幹涉了。

  無非是維也納政府做得很隱蔽,通過製定法律、推動司法獨立,將手伸了進去。

  名義上中央政府無權幹涉邦國政府運轉,隻不過司法機構有權抓捕邦國內部的貪官。

  如果這種影響不夠大,那麽邦國上繳的稅收,中央政府下撥的財政,這又算不算呢?

  坑是提前挖好的,事先誰也不知道僅憑關稅、鑄幣稅、殖民地收入、煙酒稅,在維持中央政府開銷的同時,還會有結餘資金。

  這是必然的結果,中央政府不承擔地方政府行政開銷,不需要替邦國搞基礎設施投入,財政收入除了軍費開銷這個大頭外,就養著皇帝和中央的幾千名官僚。

  結餘的資金,除了一部分投入科研外,剩下的資金分配,就是插手邦國內部事務的機會。

  兜裏有錢,說話就硬氣。剛開始這些收入有限,不夠中央政府開銷,需要各邦國分攤開銷,自然不敢得罪下麵的大爺。

  到了現在中央政府腰包鼓了,邦國想要申請中央財政撥款,就不得不考慮中央政府的意見。

  類似的事情,在德意誌聯邦帝國同樣可能發生。

  雖然他們隻拿得到鑄幣稅,但他們開銷也少。因為最初的時候,中央政府權利受到約束,軍隊歸各邦國自己養,他們隻需要養一幫公務員和皇帝。

  傑弗理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我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不過我們有得選擇麽?

  吃虧怕什麽?

  隻要贏得了這次戰爭,以我們的實力,難不成漢諾威還能夠奈何我們不成?

  不要忘了德意誌聯邦帝國的體製是沿襲神聖羅馬帝國,實施的帝選候製度,如果我們拉攏足夠多的盟友,也可以換個中央政府。

  甭管現在他們設置的限製條件有多少,未來我們都可以想辦法繞過去。條約可以撕毀,法律可以修改。

  到時候,這都是帝國的內部事務,隻要有一個說得過去理由,即便是英國人也不能說什麽!

  隻要他們還想要我們牽製法奧兩國,倫敦政府就不會把我們怎麽樣!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先想想怎麽才能把德意誌聯邦拉過來。”

  理論上來說,隻要普波聯邦加入了德意誌聯邦帝國,篡奪漢諾威的中央政府地位就不是問題。

  柏林政府能夠想得到,漢諾威自然也能夠想得到。

  蛇吞象,那是傳說中的“巴蛇”,不是什麽蛇都有那麽好的胃口。

  漢諾威連德意誌聯邦內部的一群小邦國都搞不定,怎麽看都不是野心勃勃的主。普波聯邦就算是送上門去,估計人家都不敢收。

  菲利波多很受傷,他反對主要是因為主導權問題,然而現實很殘酷,不是普波聯邦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人家肯不肯接受他們。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為這個問題犯愁了,早在很多年前就有政治家提出“普奧合並共同主宰中歐的構想”,遺憾的是奧地利不願意和他們分享果實。

  沒辦法,付出和回報不對等,弗朗茨自然不可能答應。

  即便是柏林政府當時降低條件,結果也是一樣,二元帝國可不好玩,弗朗茨不願意挑戰地獄副本。

  這次加入德意誌聯邦帝國,柏林政府的底線無疑是更低,隻要贏得了戰爭,大不了未來再反悔,反正漢諾威也沒實力逼迫他們履約。

  沉默了片刻功夫後,威廉一世緩緩道:“這次是英國人牽的線,想必倫敦政府有辦法讓漢諾威妥協。

  外交部先和英國人接觸,隻要能夠把德意誌聯邦帝國拉下水,什麽條件都可以先應承著,要不要兌現等贏得這次戰爭再說。”

  沒毛病,贏得了戰爭,柏林政府才有資格考慮這些問題;要是輸了戰爭,普波聯邦是注定要完蛋的。

  即便是英法奧三國出手,普魯士王國能夠保下來,那也是縮水版的,並且和他們沒關係了。

  ……

  柏林政府犯愁,英國人同樣也犯愁。尤其主導這一計劃的愛德華爵士,剛剛開始實施計劃,他就後悔了。

  事情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女王陛下同意做“喜劇帝國”皇室的工作,不過倫敦政府必須要保證皇室的地位不受動搖。

  這都是小問題,不就是做承諾嘛,愛德華爵士表示這無所謂。

  這場戰爭過後普波聯邦肯定要修養生息,短時間內柏林政府是不敢玩兒幺蛾子的,至於未來那是後麵政府該操心的問題。

  麻煩的是喜劇帝國的特殊體製,光說服皇帝是沒用的,人家還有帝國議會製約著。

  “說服這些小邦國”,想法很不錯,隻是做法不可取,告訴了他們不就等於告訴了奧地利麽?

  “喜劇帝國”被滲透成什麽樣,就連弗朗茨都不知道。反正神盾是這個國家的通用貨幣,流通量比中央政府發行的萊茵盾都多。

  不是中央政府不想禁止,關鍵這是帝國議會批準的合法貨幣,皇帝也無能為力。

  當然,維也納政府也是付出了代價的,投桃報李向這些投讚成票的小邦國開放了殖民地市場,還不時進行經濟援助。

  政治上雖然分隔兩地,但是在經濟上,早就融為了一體。

  在這種背景下,愛德華實在是難以相信這些小邦國保密能力。隻要走漏了風聲,“計劃”也就隻能是計劃了,畢竟壞事要比成事容易得多。

  沒有小邦國的支持,繞開帝國議會也不是不行,隻不過後麵的戰爭,就不要想大家出力了。

  “喜劇帝國”的軍隊都屬於邦國政府,皇帝隻能指揮動漢諾威的部隊,勉強湊個十幾二十萬部隊,就已經是極限了。

  如果帝國議會不給中央政府麵子,再否決掉允許普波聯邦加入帝國的決議,那麽連物資援助都不行。

  最多也就皇帝帶著直屬的漢諾威軍隊獨自跑去和俄國人開戰,和德意誌聯邦帝國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這點兒力量,也就讓俄國人增加一點兒傷亡,還不足以改變這場戰爭的結局。

  好吧,愛德華承認自己想多了。截止到目前為止,也就柏林政府響應了他的計劃,德意誌聯邦帝國根本就沒有給出答複。

  付出是肉眼可見的,回報卻是虛無縹緲。喜劇帝國中央政府的合法性一直都倍受民眾質疑,平時都不得不謹小慎微,不讓帝國議會抓到把柄。

  沒有足夠的利益,想要人家冒險參加慘烈的普俄戰爭,就算是英國老大也不行。

  現在又不是沒有別的選擇,逼急了人家隨時可以跳槽。現在買家多,換一家同樣可以賣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