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5      字數:3512
  燦爛無比華麗當空的驕陽;輕柔颯爽撩人心田的微風;古老悠揚無盡綿長的鍾聲;萬籟俱寂浩渺無垠的夜空;璀璨奪目華美耀眼的星辰……共同點綴了初夏的絢麗多姿。

  維也納宮正在舉行音樂會,這是這個年代為數不多的娛樂之一,也是奧地利的最高音樂盛典。

  本來弗朗茨還準備搞一個頒獎典禮的,隻是考慮了一下自己的欣賞水平,最後還是果斷放棄了。

  音樂評獎非常的麻煩,每個人的愛好都不一樣,操作不好容易鬧出笑話。

  經曆了大革命,正是奧地利音樂創作的高峰期,許多經典音樂問世。

  弗朗茨對歐美樂壇不熟,哪些是原時空有的,哪些是蝴蝶效應下產生的,他也搞不清楚。

  反正聽著就行了,有資格進入維也納宮表演,本身就是一種認可。這方麵就不得不提已故的拉德斯基元帥,每次音樂會的招牌都是《拉德斯基進行曲》。

  這是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1848年的作品,故事背景是奧撒戰爭中奧地利軍隊取得大勝,為了慶祝勝利而產生的。

  進行曲本身有炫耀哈布斯堡王朝武力的成份,再加上老元帥的名頭,政治上天然就有加分。

  在維也納政府的推廣下,現在《拉德斯基進行曲》已經傳遍了大半個世界,成為了奧地利音樂的代表。

  弗朗茨也很喜歡這首進行曲,每次維也納宮的音樂會都被當做壓軸曲,在奧地利音樂界的地位可見一斑。

  經濟危機迫在眉睫,弗朗茨可沒有心思欣賞音樂會。包括維也納政府高層,都隻能遺憾的錯過這次音樂盛典。

  也不能算錯過,他們在音樂會隔壁,還是能夠欣賞到音樂,隻是大家還在議事。

  弗朗茨沉聲問道:“局勢已經失控了麽?”

  首相費利克斯回答道:“國內的情況,總體上還算穩定。罷工事件正在平息中,絕大部分企業都和工人達成了共識,已經開始恢複生產。

  國際上就鬧翻天了,不少國家都已經出動軍隊鎮壓罷工,局勢非常的緊張。這個時候又出現了股災,經濟危機恐怕在所難免。”

  派軍隊鎮壓罷工,這不是個例,在19世紀是經常發生的。原時空俾斯麥“鐵血宰相”的名頭,其中“血”字,就是鎮壓罷工得來的。

  這裏麵涉及到的東西很多,不能單純的用對錯來概括。不同於奧地利對地方控製足夠強,警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維護秩序。

  很多國家在罷工事件爆發後,根本就沒有作為。任由資本家自行處理,在爭吵中衝突升級幾乎是必然的,發展到後麵就出現了打砸機械設備、破壞基礎設施……

  其中一部分被資本家血腥鎮壓了下去,另外一部分則是工人在衝突中獲得了勝利。獲得勝利不等於結束,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如果工人中有人能夠約束眾人還好,可以理性的爭取權益;要是喪失了約束,隻要有一兩個衝動的,局麵很快就會失控。

  為了盡快穩定局勢,政府必然會選擇鎮壓。到了這一步,對錯已經無關緊要,官僚們隻是需要盡快平息混亂、穩定局勢。

  事後追究責任,倒黴的多半是沒有話語權的普通工人。就算是政府中有人同情他們,也會倒在資本家的銀彈攻勢之下。

  在弗朗茨看來,導致悲劇發生的主要元凶,實際上還是政府不作為,或者是故意偏袒資本家。

  在他的蝴蝶效應下,現在歐洲各國基本上都有《勞工保護法》,如果政府提前介入,在法律框架內調解勞資衝突,要避免暴動還是不難的。

  隻是這麽一來,資本家想要獲取更大的利益,就難了。絕大部分企業都達不到《勞工保護法》上標準,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波及全歐洲的大罷工。

  奧地利罷工浪潮被遏製住,除了資本家擔心罷工影響生產外,他們還擔心爆發罷工事件後政府介入,查出了他們違反《勞工保護法》的事實。

  不少資本家在罷工苗頭出現時,及時采取了措施,增加了部分待遇,安撫住了工人。

  至於爆發罷工的企業,一部分是腦袋不夠靈光,沒有意識到危險;另一部分則是在利益麵前猶豫不決,反應慢了一步。

  實際上人工待遇,通常都是隨市場行情走。如果其它工廠待遇都增加了,你還繼續原地踏步,估計要不了多久,有能力的工人都跑光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工成本上漲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是促使生產力進步的動力,沒有這些壓力,資本家和不會主動進行技術革新的。

  罷工影響不光是企業生產,同時還有消費市場的萎縮。罷工期間沒有工資,大家不得不節衣縮食,購買力自然下降了。

  加上股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情況嚴重的可能還會直接破產,一定周期內社會失業率上漲。

  爆發經濟危機的條件,已經具備了。本來奧地利自身就陷入危機中,國際市場又不好,上帝都沒有辦法阻止危機爆發。

  望了望窗外,弗朗茨狠了狠心:“那就早點擠掉這顆毒瘤!”

  毒瘤這玩意兒,越早治療,恢複的越快。要是拖到最後,毒瘤壯大的無法控製的地步,那就是要人命了。

  經濟危機也是有利有弊,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帶來嚴重的損失,同樣每一次經濟危機也會帶來大量的機會。

  本質上來說,經濟危機是市場的自我調節修複。把跑偏的經濟,重新拉回到正確發展的軌道上。

  反正大移民戰略才剛剛開始,無論經濟危機中增加多少失業人口,都有地方去。

  ……

  隨著弗朗茨的一聲令下,維也納政府采取了保守經濟措施,放棄了最初的救市計劃。

  1876年6月18日,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奧地利央行宣布收縮銀根,將存款基準利率上調16%。

  在市場上最缺錢的時候收縮銀根,這哪裏是在“救市”,分明就是落井下石。

  奧地利國內銀行眾多,央行和後世美聯儲的功效差不多,可以監管、影響金融市場。央行上調基準利率隻是建議,但並不能強迫所有銀行都提高銀行存款利息。

  實際上為了吸納存款,絕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利息,都是超過基準利率的。

  在此之前,奧地利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1%,即便是提高16%,也不過1.16%。

  這個數字還是低於市麵上各大銀行的存款利率,但是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通過央行的措施,大家都清楚了維也納政府接下來不會出資救市,這讓很多投資者感到絕望。

  聰明人已經意識到了經濟危機不可避免,紛紛籌集資金過冬,股市變得更加蕭條了。

  1876年6月24日,慕尼黑維達紡織廠因為資金鏈斷裂,向慕尼黑政府申請破產重組獲得批準,從而拉開了經濟危機的序幕。

  緊接著在短短一個月內,又有包括三十家上市公司在內,共計兩百餘家企業向政府申請破產重組,四百餘家企業直接宣布破產,經濟危機在奧地利全麵爆發。

  企業大規模破產,罷工浪潮自然也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業潮。

  社會輿論也混亂了起來,資本家們開始瘋狂甩鍋,把經濟危機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工人罷工。

  這沒有任何作用,在二次工業革命的風口上,跟不上時代,選擇了逆風而行,自然會被市場淘汰。

  “罷工事件”隻是導火索,在這新舊交替的時間點,本身就是危機與機遇同行。

  受奧地利經濟危機影響,很快俄羅斯帝國、德意誌聯邦帝國也緊隨其後,相繼爆發了經濟危機。

  這隻是一開始,剩下的歐洲各國很快就被牽連了進去。到了8月份的時候,經濟危機登陸倫敦,全歐洲所有工業國全部淪陷。

  看著大家一起倒黴,弗朗茨就放心了。這才符合資本主義經濟的市場規律,距離上一次經濟危機已經快十年了,市場怎麽可能不出問題呢?

  事實證明,問題早就積累了起來,隻差一根導火索引爆了。

  又一輪的大魚吃小魚遊戲開始,眼睜睜的看著財團的勢力不斷壯大,弗朗茨也不知道是對是錯。

  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他,這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無法阻擋規律,不是個人所能控製的。

  除了成為其中的一員,盡可能去掌控這些新勢力,弗朗茨也無法逆流而行,杜絕財團產生。

  說白了,打壓的了國內財團,卻無法限製國際財團。某些君主、大貴族或許有所察覺,在資本市場上,弗朗茨也看到了他們的身影。

  顯然,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聰明人。如果沒有兩次世界大戰,恐怕君主製、貴族也不會沒落的那麽厲害。

  當然,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前世弗朗茨隻是普通人,能夠接觸的圈子恰好處於社會最底層,根本就夠不到上層建築。

  網絡上看到的隻能當參考,真要是全部當成了真理,他早就被坑死了,也不可能活得這麽滋潤。

  財團出現是市場規律,但是誰在主宰財團,這就有待考證了。至少這個年代,貴族手中的實力還遠比資本家們強。

  據弗朗茨所知,歐洲很多大資本家背後都有大貴族的影子。要不然在這個黑暗的時代,他們早就被人吞掉了。

  好吧,弗朗茨也是這麽玩兒的。除了明麵上的皇室產業外,大部分產業同樣是采用暗中控製,在背後遙控指揮。

  沒有辦法,這些產業全部放在皇室名下,實在是太拉仇恨了,皇帝也會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