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4      字數:3905
  安德裏亞的演講非常感人,連他自己都被感動了。然而沒有什麽卵用,在場的大都是普通人,思想沒有那麽偉大,反而更加重視眼下的利益。

  人數過萬智商減半,外麵的人群又何止一萬?前麵的人能夠聽清安德裏亞的演講,傳到後麵的人耳朵裏,自然少不了斷章取義和藝術加工。

  看著紛亂的人群,安德裏亞無奈的承認:講道理是不可能的了。

  除非他有精力去一個個做思想工作,憑借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還有可能說服眾人。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外麵的人那麽多,他根本就忙不過來。

  猶豫了一會兒後,安德裏亞最後做出了決定:“上校命令士兵驅散人群吧!”

  ……

  事實證明,還是軍隊更加有威懾力。安德裏亞費勁唇舌都沒有達到目的,軍隊一介入很快就驅散了人群。

  遊行示威的人群散了,不等於事情就過去了。軍隊能夠保持穩定,那是柏林政府第一時間收買了士兵。

  對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和他們談思想、說大局、講大道理,還不如說利益來得實在。

  柏林政府向士兵承諾支付一筆不菲的安家費,並且安排家屬的工作,且待遇不低於現在的工作,在軍官們的安撫下,軍心第一時間就穩定了下來。

  實際上想亂也亂不起來,普魯士王國軍隊實施的是換地駐防,駐紮在萊茵蘭地區的大部分士兵都不是本地人。

  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講大道理還是有效的。這些士兵或許會同情當地民眾,但絕對不會因此違反命令。

  同樣辦法安德裏亞卻用不了,柏林政府舍得出錢收買軍心,那是軍隊人數有限,家在萊茵蘭地區的士兵也就幾萬人,連同家屬也不過十幾二十萬人。

  可是普通平民的數量就不是這麽點兒了,上麵劃撥下來的搬遷費有限,根本就無法做到全部妥善安置。

  這麽大規模的搬遷,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完成的。現在不光是要說服普通民眾,還要先說服基層官僚。

  想起基層公職人員大都是當地人,安德裏亞無奈的歎了一口氣,他自己都不願意放棄萊茵蘭地區,何況是這些人呢?

  拖著疲憊的身體進入了會議室,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嘶啞的嗓子。

  “大家都坐下吧,事情你們都知道了。柏林政府已經做出了決定,出售萊茵蘭地區已成定局。

  大家都清楚法國人一直都對我們虎視眈眈,萊茵蘭地區長期以來都要承受強大的軍事壓力。

  目前的國際局勢非常明顯,我們最大的敵人是俄國人。在和俄羅斯帝國對抗的同時,我們根本就保不住萊茵蘭地區。

  與其讓萊茵蘭地區落入法國人手中,不如出售給比利時或者是德意誌聯邦,至少還在德意誌民族手中。”

  說到這裏,安德裏亞還擠出了幾滴眼淚。

  “我知道這個結果,大家很難接受。坦率的說,我也接受不了。但是為了這個國家,我們沒得選擇。

  普俄戰爭隨時有可能爆發,一旦戰爭打響我們根本就無力分兵保衛萊茵蘭地區,淪陷是必然的結果。

  英法奧三國已經結盟,英奧兩國不想看到法國人吞並萊茵蘭地區,但是也不會因為萊茵蘭地區就和法國人翻臉。

  現在英奧兩國讓我們出售萊茵蘭地區,固然有打壓我們的意思,更多的還是為了阻止法國人繼續向中歐擴張。

  柏林政府沒得選擇,拒絕了英奧兩國,我們就必須要獨自麵對法國人的壓力。”

  眾人低頭不語,用沉默以示抗議。安德裏亞心裏一沉,大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涉及到了自身利益,需要做出犧牲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柏林政府做出承諾,會對他們進行妥善安置。實際上就是一張空頭支票,一個蘿卜一個坑,普魯士王國哪來這麽多位置安置他們?

  就算是能夠安置下來,那也是分配去官員缺乏的窮鄉僻壤,怎麽比得上魯爾區的繁華。

  除了利益之外,故土難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折騰,很多對柏林政府不滿的人,這個時候還會扯後腿。

  無論是比利時,還是德意誌聯邦帝國,都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從民族、文化傳統上來說,大家屬於自己人。轉身換個東家,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如果不是已經身居高位,安德裏亞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不要看普魯士王國更加強大,實際上普魯士民眾的生活水平,還是幾個德意誌國家中最低的。

  高額的軍事開銷,擠占了本該用於民生的資金。因為債務的緣故,普魯士民眾不得不承擔高額的稅收。

  對很多人來說,隻要統治者還是自己人,能夠保障大家的利益,並且政治上不會受到歧視,那麽何必要跟著普魯士王國走到黑呢?

  民族主義的崛起,已經影響到了很多人。這些年普魯士王國一直在玩兒去德意誌化,但是處在德意誌國家包圍的萊茵蘭地區,卻是影響最小的。

  “大普魯士思想”實際上也是德意誌大統一思想的變種,隻不過要統一的地方不一樣,文化傳統上依舊是一脈相承。

  奧地利敢喊出統一德意誌地區的口號,那是建立在實力上的,就算是維也納政府不喊,各國的警惕之心也不會減弱。

  換了普魯士王國就不一樣了,柏林政府要是不把目標轉移,選擇和奧地利的德意誌統一戰略一樣,誰知道最後會不會被奧地利用政治手段給吞並了?

  很多人都知道,哈布斯堡王朝的軍事能力不咋地,曆代帝王廟的天賦都點在了政治外交上。

  翻開曆史書就知道,哈布斯堡王朝幾乎每一次擴張,都是政治外交成功的,反倒是采用武力開疆擴土的戰果很少。

  對別的歐洲國家來說,奧地利的威脅比不上武力見長的法蘭西;但是對德意誌地區國家來說,民族主義崛起後,最大的威脅就變成了擅長政治外交的奧地利。

  政府高層知道是怎麽回事,但是底層民眾可想不到那麽多,包括大部分基層官員都沒有那麽深遠的目光。

  安德裏亞說得再好聽,放棄萊茵蘭地區,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愛國思想大家都有,愛的是哪個國家就很難說了。

  包括現在普魯士王國內部都有理想主義者認為:德意誌聯邦應該團結起來,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主宰這個世界。

  弗朗茨搗鼓的德意誌統一委員會,為這一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旗下還有德意誌統一日報,向德意誌地區傳播大統一思想。

  這種報紙自然是被柏林政府禁止傳播的,報社大本營在法蘭克福,不歸柏林政府管,暗地裏夾帶幾張報紙過來還是少不了的。

  反正能忽悠一個算一個,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理想主義者。政府越是禁止,感興趣的中二少年就越多。

  有時候數據也會騙人,按照德意誌統一組織的宣傳,隻要普魯士王國、德意誌聯邦帝國和新神聖羅馬帝國一合並,大統一的德意誌帝國立即就是世界第一帝國。

  紙麵上還真像那麽回事,實際上政客們都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真要是合並了,這個新生帝國不是變強大了,反而先陷入了內交外困的境地。

  內部權利紛爭不斷,外部還要遭到歐洲各國敵視,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可能會被大家群毆一頓,然後土崩瓦解。

  不管怎麽說理想主義者們還是信了,這些人時常發表類似觀點,又影響了不少人,不少民眾都認為德意誌各邦國是自己人。

  這對搬遷工作來說非常的不利,就如同當年搬遷西裏西亞的時候,就有不少人選擇留下。

  魯爾區的情況還更加嚴重,當地很多資本家想走也走不了,廠房、機械設備可以搬家,但工業原材料搬不了家。

  其中鋼鐵企產業最為明顯,不是每一個地區都有這麽得天獨厚的條件。為了自身利益,他們隻能留下來。

  這些人不肯走,自然也會挽留工人、技術人員留下,要不然誰給他們幹活呢?

  作為普魯士王國資產階級實力最強大的地區,想要搬遷可不是說起來那麽簡單。安德裏亞已經感受到了壓力,看手下這幫人的反應,就知道事情麻煩了。

  當即一拍桌子,質問道:“怎麽不說話?平常時期你們不都是很能幹麽,到了關鍵時刻一個個都啞巴了?”

  一名老者將手中的水杯往桌子上一放,沒好氣的回答道:“市長閣下,你讓我們怎麽說?作為一群被拋棄的人,我們難道連沉默的資格都沒有麽?”

  魯爾區是普魯士王國最大的工業區,作為魯爾區的管理者,安德裏亞還兼任博特羅普市市長。

  “安德魯先生,我知道政府這次決定損害了你們的利益,但是為了這個國家,我們沒得選擇。

  現在時間緊迫,我不管你們想不想得通,都必須要給我打氣精神來,完美的完成國內部署的任務。

  柏林政府已經下令,整個萊茵蘭地區都將進入軍管狀態,你們的任務是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並且組織相關人員有序的撤離。

  誰要消極怠工,一律以叛國罪論處。我是不是在開玩笑,你們大可以試試。

  最先完成搬遷工作的,負責人連同下屬執行人員,全部官升兩級,並且獎勵現金50萬馬克。

  事情我已經給你們說清楚了,究竟要怎麽選擇,你們自己看著辦。

  對了,政府公職人員的家屬,都是第一批撤離人員。如果想要跑路的話,那麽就盡快吧,晚了就來不及了。”

  做思想工作不存在的,安德裏亞可不認為自己能夠說服這幫官場老油條,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威逼利誘。

  先把官僚們的家屬送走,斷了他們的退路,就是安德裏亞想出來的妙計。

  事實證明果然有效,聽了這個結果,沉默的眾人再也坐不住了。

  “逃跑”,不要開玩笑了。馬上就要軍事戒嚴,拖家帶口的能夠跑到那裏去?信不信剛剛出門,就會被當成典型給殺雞儆猴了。

  一名反應迅速的中年男子當即表態道:“市長閣下,民眾們不理解政府放棄萊茵蘭地區的苦心,也是情有可原。

  作為政府公職人員,我們應該起到帶頭作用。我提議大家先回去動員自己的親屬離開,有人帶頭了,後麵的工作應該會好做一些。”

  變臉速度快,這是官僚的基本功。要是這點兒能力都沒有,怎麽能夠爬上來呢?

  權衡利弊是大家的本能,既然已經注定要綁在普魯士王國的戰車上,那麽還是想辦法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