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算計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4      字數:3301
  開發南非也是奧地利應對農業危機的措施之一,新增的就業崗位正好安置破產農民,避免失業潮出現。

  歐洲民眾對黃金的興趣一直都很濃厚,淘金是這個年代最容易發家致富的路。隻要運氣足夠好,就能夠發財。

  奧地利最早移民非洲爆發的,十個當中就有五個是通過金礦起家的,剩下的五個中還有兩個是為開采金礦做後勤服務的。

  這個年代各國殖民地都缺移民,想要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宣傳是關鍵。

  一個美麗的畫餅必不可少,至於到了地方能不能找到金礦發財?弗朗茨可以肯定的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發不了財。

  有一個笑話說的好:兩兄弟跑去找金礦,到了地方才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會探礦。

  事實就是如此,除非是露天金礦,並且還是含金量特別高的,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不然普通人就算是遇到了也發現不了。

  現在金礦已經發現,南非那邊不知道多少探礦隊,國內的權貴們同樣在組織探礦隊,有金礦大部分也是這些人的。

  如果不是維也納政府開通了金礦收購功能,普通人發現了金礦可以直接賣給政府。要不然的話,他們就算是發現了金礦也無力開采,搞不好還會惹來殺身之禍。

  看大家都很積極,弗朗茨就很鹹魚了。別人都想要找金礦發財,就他在當地投資農場、種植園。

  事實證明,穿越者不是萬能的,地圖上的一個點,到了地方那都是幾千平方公裏,偏差一點兒都是百八十公裏。

  能不能找到金礦全靠運氣,南非的金礦範圍雖然大,也沒有大到有幾萬平方公裏大的礦床。

  靠紙上談兵找金礦,那和靠運氣沒有多少區別。後世非常出名的金礦產地,這個年代連名字都沒有。

  就算是名字出現了,經過了弗朗茨的蝴蝶效應,這個誤差有多大,隻要上帝才知道。

  既然如此,不如鹹魚一點兒算了。淘金客們的不一定能夠賺錢,但是做後勤的一定會賺錢。

  就近投資農場、種植園,售賣麵包、奶酪、水果、蔬菜、肉製品等生活必須品,肯定賠不了錢。

  不要看農業危機爆發,各地的農產品價格暴跌,但是這對非洲內陸地區影響不大。

  糧食可以從外麵運進來,奶酪、水果、蔬菜、新鮮肉製品,這些東西不可能也從外麵運吧?

  盡管罐頭已經出現,可要是天天吃那玩意兒,也沒有幾個人受得了。

  萬一運氣好,沒準農場下麵就是金礦。這種事情誰說得準呢?在西非的時候,弗朗茨建立的皇室種植園下麵,就不隻有一次發現了礦產。

  南非地區更不用說,金礦都是紮堆的出現。就在金礦附近買地準沒錯,地下有金礦大發,沒有金礦也可以小賺。

  南非發現大量金礦的消息,還在小圈子裏流通,外界依然沉沁在農業危機的恐慌中。

  柏林,農業危機爆發過後,普魯士政府就緊張了起來。這可是關係到自身利益的,容不得半點兒馬虎。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奧地利就成為了歐洲農業的風向標,威廉一世也緊盯著維也納政府。

  看著維也納政府出台休耕法,限製糧食種植麵積增加,號召各國一起減產。威廉一世沒有感到輕鬆,反而更加頭疼了。

  削減糧食產量不是一句話的問題,這還牽扯到了方方麵麵的利益,最關鍵的是牽扯到了農業容克貴族們的利益。

  今時不同往日,當初普魯士是一個糧食進口國,自然不會為這些問題憂心,現在他們已經變成糧食出口國了。

  如果說俄國人開荒最瘋狂,奧地利緊隨其後,那麽普魯士王國就排名第三了。最近幾年,普魯士王國的耕地麵積也增長了一半。

  大家種糧積極性非常高,原本在俄國人手中被浪費的土地,現在也被容克貴族們高效的利用了起來。

  現在麻煩就來了,糧食產能過剩。這不是一星半點兒的過剩,按照奧地利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歐洲糧食產能過剩率超過百分之二十一。

  不管糧食產能怎麽過剩,糧食進口國都不可能削減自身的產能,需要壓縮產量都是糧食出口國。

  就算是這些糧食因為各種原因浪費了一部分,需要進行壓縮的產能,分攤到各國身上,仍然不是一個小數字。

  造成這一原因的罪魁禍首就是俄國人。按照俄國農業種植麵積進行估算,如果這些糧食能夠全部運出來,就算是別的農業出口國都停止糧食出口,歐洲照樣不會缺糧。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國際市場太小了。

  隨著各國農業人口的增加,開墾土地數量也在不斷增長,還有農業技術的提高,各國糧食產量都在不斷增加,而市場的增長速度卻遠遠不及。

  以大法蘭西為例,因為法國本土糧食產量增加,預計今年對外進口量會下降兩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都是奧地利農業部發布出來的,每年都會對外公布一次,口碑已經建立了起來,準確率威廉一世毫不懷疑。

  號召各國共同削減糧食產能,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1870年開始,奧地利農業部就發出了糧食產能過剩警告。

  然而沒有任何作用,就連奧地利自己都沒有能夠把產能削減下去,更何況是別的國家呢?

  “農業危機真的來了,奧地利人已經采取實際行動削減產能,今天叫大家來,就是要討論一下我們要不要跟進。”

  從內心深處來說,威廉一世是認同削減糧食產能的。要是不把市場恢複正常,大家誰都不要想有好日子過。

  “陛下,奧地利是世界第一農業出口大國,農業危機爆發後,他們受到的衝擊也是最大的。

  現在進行減產,實際上也是迫不得已。國際糧食市場上的價格已經崩潰,現在是出口的越多就賠得越多。

  表麵上,引爆這次農業危機的是英俄協定,實際上俄國糧食才剛剛流入國際市場,導致糧食價格血崩的,還是奧地利上半年的傾銷活動。

  根據我們收集到的資料,截止到目前為止,奧地利已經向國際市場宣泄了約3420萬噸農產品,其中光糧食就超過3000萬噸。

  這已經超過了他們1871年國際糧食市場上成交總量的81%。如果下半年,維也納政府不恢複戰略儲備,從市場上收購糧食,那麽價格還會繼續血崩。

  看似隻是為了阻擊俄國人,不讓他們重回國際市場,實際上這是一個把大家一起拖下水的借口。

  如果不采取措施,未來兩三年內國際糧食價格會持續低迷。在這期間,大家賣出的糧食越多就賠得越多,如果不賣出去,又無法回籠資金。

  我們在國際糧食出口中所占的份額隻有6.6%,就算是削減產能,也無法挽回局勢。除非俄國人肯跟著減產,要不然這場危機短時間無法結束。

  當務之急,還是保護本土市場。我建議減免農業稅和農產品出口稅,同時提高農產品進口關稅,必要的時候可以效仿奧地利,采取糧食最低收購價,以保障農民的收益。”

  毛奇的意見非常明確,政府不能幹涉大家自由種植。理由非常簡單,要是普魯士減產,俄國人不減產,那就是在替敵人做嫁衣。

  “首相,提高了農產品進口關稅容易,但是造成的連鎖反應,卻不得不考慮。

  普波關係正處於關鍵時刻,現在提高農產品進口關稅,波蘭人會怎麽想?

  如果他們針鋒相對的提高了對我國工商業製品進口關稅,那麽農業危機,還會波及到工業。

  不要忘了,我們的財政情況已經非常糟糕了。如果這麽幹,今年的財政赤字還會大幅度增加。或許要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宣布破產了。”

  不是戈爾曼不願意保護農業,問題是作為財政大臣,他非常清楚普魯士的財政有多危機。

  隻是減免農業稅、農產品出口關稅,普魯士王國的財政收入會減少5600多萬馬克,這已經非常危險了。

  要是提高農產品進口關稅,導致波蘭提高對普魯士工業製品的進口關稅,那麽普魯士脆弱的工商業也會遭到重創。

  這會引發連鎖反應,搞不好就是一次工業危機,最後帶來的損失決不是一個小數字。

  普魯士可沒有殖民地市場泄洪,產品在國際上又競爭不贏英法奧三國,波蘭市場對他們至關重要。

  毛奇淡然一笑,若無其事的解釋道:“沒有那麽嚴重,波蘭人不敢和我們翻臉。

  要對付他們很容易,隻要鼓動一下波蘭激進團體,讓他們向奧地利提出領土要求,我們再出來善後就行了。

  得罪了兩個龐然大物的鄰居後,波蘭政府還有得選擇麽?”

  這個解釋讓戈爾曼無話可說,沒有辦法,現在的波蘭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內部亂得不行。

  這一招對別的國家作用不大,沒有誰會那麽自不量力,不過波蘭是一個例外,這種事情他們幹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