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寒冬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4      字數:3918
  聖彼得堡,自從亞曆山德羅維奇皇儲奧地利之行失敗後,沙皇政府已經意識到了俄奧同盟走到了盡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隨著時間的推移,俄奧兩國之間矛盾也日漸積累了起來。

  此前,兩國政府依靠盟約壓下了不和諧的聲音,現在已經壓不住了。

  俄奧關係從亞曆山大二世繼位開始,就發生了改變。君主製國家皇帝的個人傾向,對政治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普俄戰爭爆發後,奧地利沒有全力支持俄國人,除了利益外,更多的還是在對沙皇政府表示不滿。

  沒有哪個大國甘願做人家的小弟,尤其是雙方實力對比發生變化後。俄奧兩國最初的博弈,實際上就是聯盟主導權之爭。

  亞曆山大二世的做法沒錯,隻是沙皇政府的官僚不爭氣,輸掉了普俄戰爭,俄羅斯帝國從此由盛轉衰,喪失了聯盟主導權。

  如果沙皇政府肯認輸的話,那麽事情也就結束了,俄奧同盟依然是歐洲最重要的政治勢力團體。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俄羅斯帝國的傲氣可不是一仗就能夠打沒的。翻開漫長的俄羅斯帝國史,比現在更糟糕的時候都度過去了,沙皇怎麽可能真的放棄歐陸霸權呢?

  弗朗茨對歐陸霸權興趣不大,但奧地利的地理位置已經決定了,在歐陸霸權之爭中根本就避不開。

  奧地利的體量在那裏放著,就算是說自己沒興趣,都沒有人敢信。既然如此,那就隻能硬著頭皮上。現在法奧兩國共同瓜分歐陸霸權,就是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對沙皇政府來說,俄奧同盟破滅確實是一個打擊,但兩國盟約還有幾年時間才到期,短期內不存在威脅。

  現在最重要的是及時要找到一個肯出錢的金主,不然亞曆山大二世的改革就進行不下去了。

  最理想的選擇當然是奧地利,沙皇政府可以利用外債把兩國綁的更緊密一些。現在維也納政府敢放棄俄奧同盟,那是因為他們欠得不夠多。

  如果沙皇政府欠奧地利的債務,不是現在1.83億神盾,而是18.3億神盾,估計再怎麽樣,維也納政府也隻有死撐著。

  按照目前情況,等俄奧同盟到期後,沙皇政府欠下的債務也還得七七八八了。

  這不是亞曆山大二世能夠拖延的,奧地利人隻是從俄羅斯關稅中抽成,每年都有一千兩百多萬神盾。

  沙皇政府把關稅定得越高,這個還款速度就越快。加上還有一些礦產資源實物抵償,俄羅斯每年還是能夠償還應付債務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抵押貸款,由不得亞曆山大二世賴賬。要不然俄奧兩國立即就會翻臉,到時候奧地利把兩國貿易通道一關,俄羅斯馬上就要爆發經濟危機。

  沒有辦法,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要是奧地利堵了門,俄羅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出口都完蛋了。

  烏克蘭地區的糧食不從達達尼爾海峽走,總不能走陸路運到聖彼得堡,然後再裝船出口吧?

  按照目前的國際局勢,真要是俄奧翻了臉,俄羅斯帝國就要被完全封鎖了。奧地利在背後鼓動一下,讚助兩艘鐵甲艦,普魯士就敢堵住波羅地海。

  現在已經是鐵甲艦時代了,俄羅斯海軍那一堆破船,都可以拆掉當柴火了。大部分都是超過二十年沒有更新換代的木製軍艦,還想要怎麽樣?

  不是亞曆山大二世不重視海軍,不知道軍艦要更新換代,實在是政府兜裏沒錢。從近東戰爭爆發開始,沙皇政府的財政就從來沒有好過。

  普奧靠攏亞曆山大二世不擔心,雖然普魯士王國已經放棄統一德意誌地區的戰略,可是奧地利還沒有,這就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

  亞曆山大二世關係的問道:“和英國人談得怎麽樣了,他們肯不肯向我們提供貸款?”

  這次貸款非同一般,俄國人是拿糧食償還的。如果英國人同意發放這筆貸款,沙皇政府每年都要向英格蘭輸送一百二十萬噸小麥、四十萬噸玉米、三十萬噸大麥……

  看似是貸款,實際上還不如說是糧食出口。隻不過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俄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實在是太低。

  如果直接進行低價傾銷,那麽把把國際糧食價格打了下去,種植成本相對高昂俄國農產品就會變得無利可圖。

  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俄國經濟學家們提出了貸款捆綁銷售,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承包一個國家的糧食進口。

  減少的利潤,就當貸款的財物成本了。總比和競爭對手打價格戰,最後賠本賺吆喝強。

  “陛下,英國人要求貸款數額減少一半,並且還要把糧食抵償價格下降五分一,相當於現在國際糧食出口價格的70%。”

  外交大臣克拉倫斯-伊萬諾夫的回答,讓亞曆山大二世臉色大變,糧食出口可不是什麽暴利產業,要是打七折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亞曆山大二世不死心的問道:“如果我們答應加入自由貿易體係,讓盧布和英鎊掛鉤呢?”

  克拉倫斯-伊萬諾夫回答道:“如果是這樣的話,貸款沒有問題,不過糧食價格依然沒得談。

  英國的糧食商人認為目前的國際糧食價格太高,近期會大幅度下跌,堅持隻接受目前市價的七折。”

  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俄羅斯計劃輸送入英國的農產品總價值高達3800萬英鎊,要是打個七折,那就隻有2660萬英鎊,中間的差價高達1140萬英鎊。

  亞曆山德羅維奇臉色鐵青著說道:“英國人這是在訛詐,這樣的條件我們絕對不能夠接受!

  按照市價七折的價格,我們不但不能夠通過糧食出口獲利,反而會賠上一筆。

  除非進一步壓低糧食收購價格,可是國內的糧食價格已經很低了,再往下壓民眾們種地就是在賠錢了。”

  糧食是大綜商品,運輸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俄羅斯帝國的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昂,這些成本必須要考慮進去。

  通常這部分成本最後都落到了生產糧食的農民頭上,現在要是按照市價七折出口,再落到農民頭上,他們就隻能破產了。

  農民階級可是沙皇最大擁護集團,這是統治的基石,要是把他們都逼破產了,沙皇政府的統治也就不穩了。

  亞曆山大二世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國際糧食價格暴跌已經成為了定局,英國人的判斷沒有錯。

  國際市場就那麽大,我們增加的糧食產量又那麽多,一旦放到了市場,國際糧食價格就會血崩。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俄羅斯多餘的糧食能夠全部運出去,就算是別的糧食出口國都停止出口,歐洲都不會出現糧慌。”

  這是大開荒的後遺症,盡管解決了國內的土地問題,但是糧食產能過剩也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更悲劇的是,剛剛得到土地的農民產糧積極性高漲,俄國的糧食產量還在不斷攀升中。

  隨著糧食價格的下跌,俄國糧食釀酒業都開始蓬勃發展。但是這種高檔酒,普通民眾根本就消費不起,市場非常的有限。想要依靠釀酒業消耗過剩的糧食產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亞曆山德羅維奇想了想說:“那就引導農民改種經濟作物,市場上缺什麽,我們就種植什麽。

  要是不削減國內的糧食產量,國際糧食市場遲早會被撐爆。據我所知,維也納政府已經有意取消農業稅了。

  他們的糧食生產成本本來就比我們低,還有完整的配套產業加工鏈,抗風險能力肯定比我們強。要是爆發了價格戰,國內恐怕每年都會出現上百萬的破產民眾。”

  亞曆山大二世點了點頭,他沒有懷疑亞曆山德羅維奇誇大其詞。這本來就是事實,除了烏克蘭地區外,俄羅斯別的土地糧食生產成本都相對偏高。

  即便是烏克蘭地區,因為開發利用不足,這裏的農業生產技術落後。明明是黑土地,結果糧食畝產量仍然比不上奧地利。

  這是市場不足的後遺症,不管怎麽說歐洲大陸總人口都不足三億,各國本身生產出來的糧食就滿足了大半需求。

  想要擴大糧食出口市場,唯一的辦法就是先用低價糧衝擊市場,擊垮各國的農業生產。

  亞曆山大二世最初就是這麽計劃的,隻要衝垮的各國的農業,那麽俄羅斯就掌握了歐洲大陸的命脈。

  計劃是好計劃,唯一的問題是沙皇政府財力不足。競爭對手的實力又太雄厚,玩兒低價傾銷,在擊垮各國農業的同時,也有可能擊垮俄國農業。

  實際上不光亞曆山大二世有這個計劃,弗朗茨也製定過類似的計劃,隻不過最後還是放棄了。

  沒有辦法,現在是殖民時代,哪個列強缺一塊產糧地?本土糧食產量不足,還不能殖民地想辦法麽?

  做不到壟斷,玩兒低價傾銷那就是和錢包過不去。現在農業還是賺錢的,完全沒有必要搞得利潤全無。

  亞曆山大二世心情有些低落,語重心長的說:“削減糧食產能,改種經濟作物是必須的,隻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糧食種植相對簡單,農民們都種植習慣了。

  想要改變這種傳統種植模式,我們必須要向奧地利學習。亞曆山德羅維奇,你也到過奧地利,應該清楚他們的農業有多發達。差距在什麽地方,你發現了麽?”

  亞曆山德羅維奇陷入了沉思中,他沒有在奧地利停留太長時間,了解也隻是局限在維也納,大多數時候還是通過報紙。

  “應該有氣候、交通、農業技術,還有配套的加工產業。氣候上的差距,我們沒有辦法彌補,後麵三點還可以慢慢追上去。”

  亞曆山大二世點了點頭說:“既然如此,那麽這個虧我們就吃定了。

  如果現在不和英國人達成協議,恐怕再過上幾個月秋收過後,我們的糧食連現在市價的七折都賣不到,價格再低也比砸在手裏強。

  如果不發生大麵積的自然災害,等我們的糧食豐收進入國際市場,今年就注定是一個農業寒冬,到時候會有大量的農產品滯銷。

  反正到時候都要賠錢,不如先把貸款拿到手。到時候我們還可以減免農業稅收,減少農民的損失。

  隻有鐵路修通了,解決了國內的交通問題,俄羅斯帝國才有未來,現在就先讓英國人得意吧!

  如果不是為了打擊奧地利,或許這個條件英國人都不會開。他們可不缺這一批廉價糧,英國的糧食加工產業也不怎麽發達。

  如果倫敦政府不給優惠政策,這些糧食商人可不會投資農產品加工業,畢竟這個領域奧地利才是霸主,他們沒有任何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