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信仰危機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3      字數:3496
  英奧兩國在南非PK,歐洲各國都樂得看笑話。為了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更長,法國人還用實際行動支援“布爾共和國”。

  這次英布戰爭中,近五分之一的戰略物資,都是法國人貢獻的。從奧地利經過埃及運輸到南非前線的物資,法國人也是大開方便之門。

  英布戰爭與其說是英奧博弈,還不如說是法奧兩國一起給英國人添堵。盡管最終是奧地利占領南非,可是法國人的投資也不虧。

  在南非牽製了英國人的精力,總比讓英國人把這部分精力投入到歐洲大陸的好。

  反法同盟停留在紙麵上,沒有變成現實,這次“英布戰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按理來說,現在英奧對抗,局勢對法國人非常有利,大法蘭西帝國建立無人能擋,拿破侖三世應該高興才對。

  然而,外部的威脅沒了,內部的麻煩卻出現了。

  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教皇,不甘心失敗的意大利各邦國,企圖通過支持教皇來和他打擂台。

  作為天主教國家,羅馬教廷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現在皇帝和教皇共處一國,誰大誰小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現在拿破侖三世都有些後悔了,如果早知道這麽麻煩,他就把教皇國踢出去了。

  教皇變成了政敵,可不是什麽好玩兒的事。人家又不是沒有根基,遍布全國的教堂都是教皇的支持者,至少名義上是如此。

  前不久的一次議會上,教皇直接占據了主位,氣得拿破侖三世直接缺席。

  神權和皇權再一次發生了碰撞,整個法蘭西都陷入了風暴漩渦之中。一個處理不好,這個新生的大帝國又要崩潰。

  無論是拿破侖三世,還是教皇庇護九世,現在都不能退讓。他們代表的不隻是自身的利益,還有背後的利益集團。

  原本國內對拿破侖三世不滿的資產階級,現在近乎旗幟宣明的在支持教皇。在政治上,拿破侖三世已經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這些人支持庇護九世,不是因為信仰有多虔誠,也不是真的想要教會再次做大,主要目的隻是為了挑起紛爭,為奪權創造機會。

  皇帝和教皇為了權利爭鬥不休,肯定會引發民眾們的不滿,當民眾們的憤怒情緒達到了巔峰,就是議會接管國家權利的時候。

  可以說大法蘭西的建立,點燃了法蘭西的內部矛盾。大家都想要利用這次權利重新洗牌的機會,更進一步獲取更多的利益。

  凡爾賽宮,拿破侖三世的親信警務大臣安索奇提議道:“陛下,既然庇護九世不識時務,幹脆把他給……”

  說到了這裏戛然而止,安索奇做出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似乎是說幹掉庇護九世一了百了。

  拿破侖三世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嚴肅的說道:“不行,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夠發生。

  一旦庇護九世發生了意外,我們的嫌疑最大,到時候局勢就無法控製了。

  現在我們不僅不能夠動他,還必須要保護他的安全,不能夠讓別人幹掉他!

  況且,就算是換了教皇,情況依然沒有發生改變。無論是誰當了教皇,都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麵。

  那些人是不會罷休的,沒有他們在背後搗亂,庇護九世也不會跳出來和我們為敵。”

  政治鬥爭是最忌諱暗殺的,現在拿破侖三世已經洗白上岸了,這種手段根本就不能用。

  萬一走漏了風聲,搞不好法蘭西還會爆發內戰,至少革命黨肯定會趁機發動叛亂,搞不好政府內部都會發生政變。

  意大利地區可不穩定,現在隻是憑借武力壓製了下去,一個火星都可以引爆矛盾,何況是刺殺教皇呢?

  這個時候,拿破侖三世的頭腦還是非常清醒的。他清楚自己的敵人,不是明麵上的教皇,而是支持教皇的利益集團。

  謀主佩利西提議道:“陛下,要不繼續推動宗教改革。找借口廢除教皇國,設置行省,由中央政府直轄。讓宗教歸宗教,世俗歸世俗。”

  這是釜底抽薪了,推動宗教改革廢除教皇國,相當於斬斷了教皇插手政治的根基。從此教皇就脫離了政治,隻是作為宗教領袖存在。

  拿破侖三世眼前一亮,能夠把教皇踢出去,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沒有了這個旗幟人物,反對派也就變得四分五裂。

  “這個主意不錯,最好能夠順便限製一下教皇的權利,免得後麵又給我們添麻煩。

  佩利西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想辦法搞臭教廷,不要給他們留下翻身了機會。”

  說這話的時候,拿破侖三世眼中還有幾分憤恨。波拿巴家族和教廷的恩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雙方的關係一直都不咋地。

  拿破侖一世最初並沒有獲得教廷的承認,後來靠武力打到了意大利,加冕稱帝的時候直接從教皇手中搶奪了皇冠。

  輪到拿破侖三世的時候,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天主教一直都是支持正統的,拿破侖三世怎麽也和正統扯不上關係。

  發動政變奪取權利後,拿破侖三世要加冕稱帝,羅馬教廷很不給麵子。邀請庇護九世過來加冕,人家根本就不買賬。

  留給拿破侖三世的選擇隻有兩條路,要麽去羅馬加冕,要麽先當上皇帝,未來在想辦法加冕。

  這是歐洲皇帝無法獲得教廷承認後的兩項選擇。當然去羅馬加冕,肯定是不會那麽和諧了,通常都是派兵打過去,強迫教皇加冕。

  根基不穩的拿破侖三世忍了,為了談好教皇,他還幹了很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堪稱是“天主教孝子”。

  他是真的“天主教孝子”,不同於之前那幫法國君主,淨幹一些損害教廷利益的破事。

  幹了那麽多事,沒有獲得想要的收獲,心裏自然有怨氣了。要不是兼並了意大利,他還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獲得教皇加冕,成為一名合法皇帝。

  現在因為利益再次站到了對立麵,拿破侖三世也想要效仿一下先輩,繼續當年“天主教孝子”的故事。

  天主教孝子可不是什麽好詞,法國人幹的事情也和“孝子”扯不上關係,比如說:阿維尼農之囚、瀆聖同盟、三十年戰爭時加入新教同盟、幹掉聖殿騎士團……

  總之,法國人為天主教沒落做出了傑出貢獻,比新教的貢獻還要大。

  當然,拿破侖三世沒有那麽極端。有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在,他還沒有準備超越。不過給沒落的教廷最後一擊,還是少不了的。

  皇權和神權之爭無法妥協,即便是雙方都在走向沒落,也必須要分出一個勝負來。

  在這個問題上,拿破侖三世不愁沒有支持者,歐洲各國君主都是他的潛在支持者。

  ……

  隨著拿破侖三世的一聲令下,教廷的黑曆史一下子多了起來。不光是以前的舊賬被翻了出來,現在的神職人員也經常被報紙拉出來鞭屍。

  都是真人真事,沒有半點兒水分,就發生在大家身邊的真實案例,想要變白都難。仿佛在一夜之間,教廷的名聲就變得臭不可聞。

  電報加快了新聞的傳播速度,法國、意大利出現的教廷醜聞,在最短的時間傳便了歐洲大陸。

  這個年代,教廷已經沒有了威壓歐洲的實力。報紙上層出不窮的教廷黑曆史,就足以說明了很多問題。

  在這個思想大爆發的年代,民眾們對上帝的存在產生了懷疑,信仰已經不再那麽虔誠。

  受到衝擊後,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反教廷運動,某些地區甚至發展到了民眾衝擊教堂。

  這個時候拿破侖三世才意識到玩兒過火了,然而局勢已經不在他的控製中。

  利用這個機會,他成功的幹掉了政治對手,卻引發了歐洲信仰危機,讓國內陷入思想混亂中。

  受到衝擊的不僅僅隻是法國,奧地利也沒有能夠獨善其身。宗教危機爆發後,奧地利的神職人員也沒有能夠逃過一劫。

  很多私生活不檢點、道德修養不過關的神職人員,都被報紙曝光了出來。

  真人真事,證據確鑿。這種新聞給民眾們帶來的思想衝擊可想而知,即便是保守派的大本營,奧地利同樣爆發了信仰危機。

  民間還爆發了激烈的討論,無神論的思想開始迅速傳播。各種專家學者閃亮登場,以報紙為戰場,開始龍爭虎鬥,一時間陷入了群魔亂舞。

  看著愈演愈烈的思想界大混戰,弗朗茨也坐不住了。再這麽下去,誰知道最後會誕生多少奇葩思想?

  “首相,內閣準備怎麽平息這場風波?”

  作為一名成功的領導,弗朗茨從來都是充分相信手下能力的。遇到了事情,先問內閣準沒錯。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這件事情恐怕還要你親自出馬安撫民眾。

  信仰崩潰的後果非常嚴重,如果不能夠及時處理,讓一些亂七八糟的思想傳了過來,後果就嚴重了。”

  得,這是要替天主教站台了。這次信仰危機,一開始就是針對羅馬教廷的,天主教自然是重災區。

  猶豫了片刻後,弗朗茨開口說道:“嗯,神職人員的墮落,那是他們信仰不夠虔誠,還有就是教廷的監管不到位。

  這方麵我們可以幫忙,政府可以立法監管神職人員的行為,替上帝懲戒這些罪人。”

  安撫民眾沒有問題,但是打壓教會的事情也必須要做。既然法國人衝在了前麵,弗朗茨自然不介意落井下石。

  教會無法監管神職人員,就由政府代勞好了。宗教裁判所之類的機構,還是不要存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