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3      字數:3941
  甭管手段多麽粗暴,沒有實力的人都玩兒不了。先不說前期的資金投入,光怎麽勾搭上俄國貴族都是一個難題。

  要知道,俄國貴族可是歐洲最保守的存在。一個資本家想要上門推銷,估計連人都見不到,就被趕了出去。

  就算是推銷成功了,萬一遇到了貪婪的貴族,還有可能被人直接黑了債券,最後一個先令都拿不到。

  盡管不擔心競爭對手,不過保密工作還是做的,不然沙皇政府提前打個補丁,後麵就隻能等亞曆山大三世還錢了。

  表麵上看來,這個年代是金銀本位時代,貨幣似乎是沒有貶值。

  實際上,雖然社會財富在增加,可是這個增加速度卻很難趕上貨幣印刷速度,通貨膨脹根本就無法避免。

  物價穩定那也是相對的,十幾年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情。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這個風口上,隻要投資對了,幾倍的利潤還不是輕而易舉。

  工業革命涉及到的項目太多,弗朗茨也不可能全部都包攬了,這個時候風投公司就可以問世了。

  “風投”這個概念雖然沒有被提出來,實際上一直都存在。耳聞能熟的就是呂不韋,奇貨可居就是一次成功的風投。

  歐洲也有西班牙資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從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建立了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這隻是成功的案例,失敗的案例還要更多。曆史書已經告訴了世人風投,屬於高風險投資。

  風險大弗朗茨可以承受,這個年代投資新興產業成本很低。基本上都是資助技術研發,有了成果再投資建廠。

  就算是投資失敗,隻要收獲的有相關專利技術,生意就不算是太虧。

  遺憾的是項目不好找,這才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項目沒有後世那麽多。況且,受通信不便的影響,也很難做到有效監管。

  再三猶豫過後,弗朗茨放棄了建立風投公司的計劃。世界上從來不缺聰明人,這個年代的風投也不是不存在,隻不過都局限在小範圍內。

  想要像後世那種,一家風投公司投資幾百個項目,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光企業的運營成本,都能夠將公司壓垮。

  畢竟實體經濟不是互聯網,不可能一夜暴富,看不到利潤之前,想要上市圈錢都難。

  ……

  富國證券的行動,很快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剛開始大家以為富國證券在故意釋放利好消息,或者說是俄奧談判有了轉機。

  不過9月份的時候,兩國談判塵埃落定。俄國人將繼續履行債務,不過這個時間被延後了五年。原本承諾的抵押品,現在僅僅隻是名義上的兌現。

  比如說:抵押的關稅,現在俄國關稅收入中部分資金會用來償還債務。具體這個數額,就有些感人了,每月大約20萬神盾左右。

  林林總總的抵押品收益加起來,總金額也不超過50萬神盾,還不足實際需要支付資金的六分之一。

  違約金自然是不存在的,沙皇政府沒錢,能夠償還本金和部分利息就算是給麵子了。

  沒有辦法,欠債的是大爺。維也納政府也隻能收多少算多少,剩下的等沙皇政府財政恢複正常過後,再慢慢還吧!

  一共就這麽多錢,當然要優先兌付政府擔保的政策性貸款了。至於民間貸款,就非常遺憾隻能等未來再考慮。

  債券更不用說,到期了再討論這個問題,提前兌付那是不可能的,沙皇政府可不好說話。

  既然敢惦記他們給的高利息,就要做好賠上本金的打算。普俄戰爭爆發的時候,就有金融專家發出過警告。

  盡管俄國人沒有說不還了,大家心裏還是非常清楚,這些債券恐怕是很難正常兌付。

  沙皇政府財政好轉,這是一個偽命題。隻要俄國官僚體係不得到淨化,吏治問題得不到解決,財政永遠都不可能好轉。

  要肅清吏治,這比體製改革更難一百倍。無論怎麽製定規則,都需要人去執行,這就是漏洞。

  殺人立威是一個好辦法,遺憾的是歐洲沒有殺貴族的傳統,亞曆山大二世也沒有開先河的膽子。

  弗朗茨搗鼓出了公務員考試製度,同樣沒有能夠解決腐敗問題。甚至平民出身的官僚,貪汙起來還更狠。

  隻不過這給弗朗茨創造了殺人立威的條件。反貪局有了事做,可以時常抓幾個蠢貨殺雞儆猴,豎立典型震懾官僚集團。

  有了對比之後,再處理貴族官僚,大家就不會覺得皇帝狠辣了。

  看看其他人犯事都被殺頭了,貴族犯事隻是奪爵、蹲監獄,怎麽說也是照顧了。

  況且這個奪爵,還隻是終身製貴族完蛋,世襲製貴族爵位還是會由第二順位繼承人再次繼承的。

  理由還不是犯罪,而是侮辱了貴族的榮耀。沒錯,歐洲貴族文化也是有要求的,並且還是高標準。

  暗地裏怎麽做沒關係,明麵上誰要是違背了貴族行為準則,也是會受到大家抨擊的。

  很多貴族官僚犯事落網後,受不了輿論的壓力,直接選擇自殺了事。人死帳消,事情自然也就過去了。

  或許在後世看來這很可笑,反正又死不了,蹲幾年監獄風頭過了再出來,繼續過上等人的生活,為什麽需要自殺呢?

  但在這個榮耀高於生命的年代,為了維護家族榮耀,個人的生命反而是其次。

  在外在壓力下,雖然杜絕不了腐敗,至少讓他們收斂了。像沙皇政府那種直接貪汙公款、公然進行索賄的事情,在奧地利沒有幾個官員敢幹。

  這種操作,偏偏又是俄國人學不來的。一方麵是貴族實力太大,包括亞曆山大二世這次改革,也是貴族階級內部發起的救亡運動。

  另一方麵,則是知識普及的問題。相比歐洲各國,俄國人的識字率普遍偏低,就算是進行公務員考試,也沒有幾個平民子弟。

  沒有足夠的數量,也如何能夠給貴族官僚們帶來壓力呢?要是隻有區區幾個人,估計他們剛剛進入官場,就被人給打壓下去了。

  義務教育進行了這麽多年,哪怕隻有百分之一人進入大學,奧地利每年也有兩三萬人進入大學,到了中學階段這個數字還可以放大十幾倍。

  大量的人才儲備,才是奧地利最大的優勢。

  量變引起質變,很多原時空默默無聞的存在,現在成為了時代的領軍人物;曾經大名鼎鼎的人物,現在反而有泯然眾人矣的意思。

  事實證明,環境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弗朗茨不在迷信名人效應,他相信蝴蝶效應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沒有拿出成果之前,在他眼中原時空的名人,和普通人沒有多少差別。

  畢竟科學研究充滿了巧合性,或許換了一個日子,換了一間實驗室,最後的結局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甚至出生晚一點兒的奧地利科學家,沒準就被蝴蝶沒了。這種事情太常見了,隻要原來的父母發生意外,或者是行房事的時間發生變化,最後受孕的精子、卵子都變了。

  就算擁有同樣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換了一個人。要做到這一點,僅僅隻是一次加班,或者是放假就夠了。

  名人養成計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謬論。與其搞這些不確定的,不如進行衝量的好。

  人才數量上去了,天才數量自然也增加了。實際上,這個年代能夠上大學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自身能力不足,想要上大學,那就隻能掏錢旁聽了,萬一大器晚成,最後通過了畢業考核,同樣可以拿到畢業證。

  據弗朗茨所知,目前奧地利各個大學都有一堆旁聽生。這些人不是為了畢業證,僅僅隻是想要提高自身能力。

  畢竟能夠掏得起錢的,那都是妥妥的富豪階級,有沒有那一紙文憑都無所謂。

  可不是誰都拿得出幾萬神盾的學費,這可是維也納一棟別墅的價錢。要是折算到21世紀,那就是好多個億。

  教育部都有意增加大學數量,專門給這些富家子弟提供一個受教育的平台。畢竟這些人都是金主,可以收取高額學費,每年還可以賺不少錢。

  弗朗茨清楚,這種大學出現是早晚的事情。有錢人想要接受高等教育,從來都不是什麽難事。

  國內沒有,還不能去國外留學麽?現在奧地利不流行出國留學,那是國內的教育質量本來就是世界頂尖的,又擁有大量的人脈資源。

  對很多資本家們來說,送子女進去學習,就是為了積累人脈關係,給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要是沒有這些好處,出國留學這個費用至少可以節省大部分,他們為什麽要和國內大學死磕?

  以維也納大學為例,正式考入大學的,幾年的學費加起來,都隻有一千多神盾,還可以申請助學貸款。

  而旁聽生的費用直接炒到了八萬神盾,不要嫌貴,一共就這麽三十個名額,完全是供不應求。如果沒有關係,根本就拿不到手。

  這個價錢不僅僅隻是學習知識的價格,還有人脈關係網帶來的附加值。作為奧地利最頂尖的學府,就值這個價。

  奧地利擁有大大小小四十餘家大學,每家大學每年的錄取人數基本上都隻有五六百人,最多的也就一千來號人。

  在大學不擴招的情況下,這個名額自然就很金貴了。除非真的是關係通天,不然再有錢最多也就一個旁聽生名額。

  據弗朗茨所知,每年走後門進入大學的大貴族子弟,都是個位數,大多數時間還是一個都沒有。

  大貴族子弟,如果通過了家族教育,還考不上大學,那麽隻有兩種情況:要麽是不適合讀書;要麽就是紈絝子弟。

  想想看,出題老師天天給你上課,你都考不上大學,這還能夠說什麽?不說百分百原題,至少每個題型你都是做過的。這麽大優勢,都不能上岸就真的沒辦法了。

  既然是廢物,為了麵子,大家也不會把這些子弟放進大學丟人。

  增加一所大學容易,可是真的有人買賬麽?進入大學在積累人脈關係的同時,又何嚐沒有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呢?

  而一家都是這種人的學校,從檔次上就降低了。除了混文憑外,能夠學到多少知識,弗朗茨非常的懷疑。

  旁聽生的名聲確實不好聽,可是每年都有一部分旁聽生實現了逆襲,最後拿到了畢業證。

  這些成功的案例,也是趨勢著大家前赴後繼的一個因素。

  積累人脈關係網,說白了就是和比自己強得人接觸,要是周圍都是一樣或者是更低層次的,這種關係也沒有那麽大作用。

  檔次降低了,費用可不能降低。要不然最後需要教育部撥款維持學校運轉,弗朗茨不如拿這些錢再建立一所大學,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