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陽謀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2      字數:3074
  1862年10月11日,普魯士王國第一艘鐵甲艦腓特烈大帝號試航,威廉一世親自主持儀式,以示發展海軍的決心。

  他們是真的下定決心,看到隔壁的奧地利貴族在海外殖民運動中大發橫財,又被國內的資本家操縱輿論一鼓動,容克貴族們也忍不住了。

  尤其很多年輕人,早就不滿政府的保守了。要知道奧地利開辟海外殖民地還不到十年,就擁有了本土麵積五六倍的地盤。

  很多人樂觀的認為隻有加入殖民運動中,他們很快就可以發財、封爵走向人生的巔峰。

  “世界的未來在海洋”,這句話誰最先說出來的,已經不可考證,反正現在已經得到了歐洲社會的廣泛認可。

  在開辟海外殖民地初起,弗朗茨也推波助瀾宣揚了一番這個理論,現在德意誌地區已經廣為流傳。

  鐵甲艦被公認為當代海軍技術的最高水準,才問世短短的數年時間,英法美西葡荷等海軍強國,都建造了屬於自己的鐵甲艦。

  現在普魯士王國終於有了自己的鐵甲艦,很多人都在歡慶。隻有政府高層才清楚,他們的鐵甲艦和各海軍強國之間的差距。

  畢竟是旱鴨子,長期以來普魯士海軍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更多的時候都充當著海警的角色,連隔壁的丹麥都比不上。

  大張旗鼓的宣傳鐵甲艦,還是為了振奮人心。最近幾年普魯士王國發展的非常不順利,民眾需要一個好消息。

  威廉一世關心的問:“海軍訓練的怎麽樣了,什麽時候可以開辟海外殖民地?”

  陸軍大臣兼職海軍大臣的羅恩臉色一變,苦笑著回答道:“陛下,我們的海軍底子太薄了。

  在擴軍前,海軍僅有一千三百餘名官兵,這還包括海軍部上上下下的文職人員。

  想要形成戰鬥力,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當然如果敵人隻是土著的話,這些都不是問題。”

  陸軍大臣依然兼任海軍大臣,這也是各方妥協的結果。盡管容克貴族們垂涎開辟海外殖民地的利益,他們仍然不願意放棄對軍隊的主導權。

  陸軍領導海軍沒有毛病,反正海軍官兵都是由陸軍現役部隊直接轉業過去的。連海軍陸戰隊都省了,他們絕對是陸戰最強的海軍,沒有之一。

  本來主導陸軍改革的羅恩,悲劇的發現他又要主導普魯士海軍建設了。別的國家最多也就外行領導內行,他這裏直接外行領導外行。

  反正之前普魯士海軍,就是普魯士王國的海警,平常的業務就是打擊一下走私活動。

  現在增加進來的幾千陸軍那就更業餘了,從上到下都是業餘選手,羅恩自然是壓力山大。

  海軍不是陸軍,訓練幾個月就可以上戰場。即便是普通士兵,都要花費幾年時間訓練。

  顯然,這是羅恩深入了解過後才發現的,普魯士政府上層還是陸軍思想,包括威廉一世都沒有分清陸海軍的差別,不然也就不會這麽問了。

  威廉一世詫異的問:“居然要這麽長時間,那奧地利人是怎麽擴充海軍的,還是說他們的官兵訓練根本就不合格?”

  確實最近幾年奧地利海軍擴充的有些猛,從1850年開始到現在,奧地利海軍噸位增加了好幾倍,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三海軍強國。

  羅恩解釋道:“陛下,奧地利海軍之前一直在地中海活動,知名度有些低,可實際上他們的海軍底蘊卻很厚實,威尼西亞地區更是傳統的海軍強國。

  他們擁有完整的海軍技術傳承和人才培養體係。

  梅特涅時代不重視海軍發展,才讓奧地利海軍在大家的印象中淡化了,現在維也納政府重視了起來,自然很快就趕上去了。”

  實際上,奧地利海軍的快速發展也是運氣。風帆戰艦時代,海軍技術已經到了瓶頸,那怕是英國人的技術對各國也先進不到哪裏去。

  鐵甲艦時代降臨過後,風帆戰艦直接被淘汰了,以往的經驗技術已經落後,又要開始重新洗牌。

  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是各國最容易追趕英國人的時代。畢竟鐵甲艦技術大家都才剛剛發展,這個差距還沒有到令人絕望的地步。

  聽了這個解釋,威廉一世歎了一口氣,原本他以為百年海軍是英國人吹出來,沒有想到這是真的。

  要是沒有底蘊,從頭開始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就算是不需要一百年,幾十年還是要的。

  “前不久奧地利人向我們提議,共同開發南洋地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如果合作順利的話,我們可以直接利用奧地利人的海外殖民據點獲得補給,在南洋地區獲得第一塊殖民地。”

  後勤補給,這也是殖民帝國給後來者設置的障礙。大家隻是歡迎各國商船前往補給,軍艦想要獲得補給就必須要提前溝通。

  如果隻是出國訪問,那麽好辦大家都樂意做這一筆生意。要是想開辟海外殖民地,這就需要更深層次的溝通了。

  總之,沒有足夠的代價,就不要想獲得大家的幫助。

  這對後來者是相當的不和諧,開辟海外殖民地也不可能什麽都從國內運,就近采購是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為了獲得後勤補給,奧地利都和西葡荷三國簽訂了協議,承諾不以任何方式謀求他們的殖民地,才取得了大家的諒解。

  這些約定弗朗茨已經兌現了,在海外殖民活動中,奧地利沒有搶占過任何一個國家的殖民地,拿的都是無主之地。

  現在普魯士王國也麵臨同樣的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後勤補給問題,殖民成本可以直接讓任何人絕望。

  簽訂一份內似的協議?不要做夢了,普魯士王國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每況愈下,憑什麽讓大家給麵子?

  在這個用拳頭說話的世界,以普魯士海軍的實力,各國根本就不屑一顧。即便是葡萄牙人,都可以把普魯士海軍團滅個兩三次。

  尤其是陸軍直接變海軍,更是在歐洲成為了笑柄。大家根本就不認為普魯士王國在發展海軍,不少報紙直接諷刺普魯士海軍為陸軍艦隊。

  羅恩關心的問:“陛下,我們需要付出什麽呢?”

  天上不會掉餡餅,真要是掉下來了,那也能夠砸死人。羅恩不認為奧地利會無償的幫助普魯士,這個大便宜肯定不好撿。

  威廉一世冷笑著說:“他們還把自己當成德意誌地區老大呢,準備拉我們這個小弟過去當打手。

  南洋地區各國勢力雲集,這些年奧地利人的攤子鋪得太大,能夠投入到南洋地區的實力有限。

  為了保證他們在南洋地區的利益,維也納政府這次就邀請了我們和德意誌聯邦帝國加入。

  當然,他們這裏麵也有拉攏我們國內貴族的意思。弗朗茨那個小屁孩天天把統一德意誌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這是一個陽謀,那怕是明知道誘餌可能有毒,威廉一世也要吞下去。

  總不能因為可能有隱患,就不開辟海外殖民地吧?

  奧地利在普魯士國拉攏人心,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些年光進入奧屬殖民地的普魯士移民,就超過了十五萬。

  普魯士王國中很多海外殖民團隊,現在都是掛靠在奧地利人的旗下,這些人要是沒有倒向奧地利,維也納政府除非是瘋了才會庇護他們。

  威廉一世是有危機意識的,他非常擔心繼續這麽下去,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被手底下人給賣了,具體可以參考巴伐利亞王國。

  加入奧地利過後。巴伐利亞王國發展的可是不錯。這個德意誌地區的傳統紡織中心,再次煥發了第二春。

  為了解決工業原材料供應,維也納政府可是專門在西非地區開辟了棉花種植園。

  相比之下,留在了德意誌聯邦帝國的巴登就悲劇了。同樣是德意誌地區的棉紡業中心,現在就受製於原材料供應不足,逐漸沒落了下去。

  有了榜樣的力量在,威廉一世對手底下的人沒有信心。即便是容克貴族,他也不敢相信。

  畢竟換個老大貴族還是貴族、資本家還是資本家,大家的核心利益是不會受損的,甚至還有可能拿的更多。

  為了避免最糟糕的事情發生,威廉一世不得不想辦法開辟一條新路出來,不然早晚普魯士王國要被奧地利給吞並了。

  威廉一世可不願意和哈布斯堡王朝玩兒政治手段,這不是他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