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1      字數:3938
  布拉格一座古樸的城堡內,一名年過五旬的長者嚴肅的問:“霍爾斯特,你真的準備好了麽?

  一旦接受政府調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你都要過苦日子了,到時候想要反悔可就晚了。”

  霍爾斯特認真的回答道:“父親,維克斯家族已經沒落了,上一次的權利鬥爭中,我們在政府中的關係網損失慘重。

  想要進入政府中謀職位,就隻能通過公務員考試。這一條路上的競爭對手太多了,況且我們家族一直都是在軍隊中發展,在這方麵沒有優勢,我沒有把握混出頭。

  歐洲大陸的局勢正在趨於穩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奧地利都不會有戰爭,這又斷了戰場上一搏的機會。

  現在是一個機會,憑借在戰場上積累下來軍功,現在我留在國內最多也就成為一名榮耀騎士。

  家族補點兒錢,才可以向政府換取一座莊園,但是現在去巴爾幹半島卻可以跨越成為世襲騎士,直接擁有麵積翻倍的莊園。

  正常情況下,我在國內奮鬥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夠成功。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冒險一搏呢?”

  為了加強對巴爾幹半島的控製,維也納政府在國內進行了動員。正如費利克斯首相所料的,想要更進一步的低層貴族,抵禦不了這種誘惑。

  對比開辟海外殖民地,巴爾幹半島好歹也在家門口,就算是現在窮了一點兒,未來的發展還是可以期待的。

  作為保守主義的大本營之一,奧地利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長子繼承家業,次子出去闖蕩。

  大貴族還有能力給直係後輩提供足夠的爵位,旁支子弟或者是小貴族,就隻能靠自己奮鬥了。

  為了限製國內的貴族數量,保證貴族的質量,維也納政府還在考慮出台一部《貴族法》。

  一旦這部法律落地,貴族繼承必須要經過貴族議會考核,紈絝子弟想要繼承爵位就難了。

  除了繼承爵位的長子外,就算是大貴族子弟獲得的非軍功爵位,也將喪失世襲的能力。

  因為影響太大,目前還在貴族議會中討論中。畢竟這部法律對沒落貴族太不友好了,他們想要通過考核的難度太大。

  弗朗茨準備在開辟殖民地的時候,再把這部法律落地,讓這些沒落貴族們去殖民地上搏富貴。

  國內的盤子就這麽大,顯然是不夠大家分的,即便是增加了巴爾幹半島的領土,這個蛋糕還是不夠大。

  英法殖民地崩盤,很大程度上都是源於利益分配不均,資本家們把好處拿的太多了,卻需要別人替他們賣命,這怎麽可能呢?

  自古以來,分封製都是擴張的利器。被中央王朝直接管理的郡縣,時常有丟失的;但是分封出去的土地,卻很少再分裂的。就算是獨立了,也離不開本土文化的影響。

  當然,這僅僅隻是一方麵因素,更大的原因還是階級固化。要麽做大蛋糕給大家留下上升渠道,要麽就隻能革命,這個選擇題很好做。

  老者沉思了一會兒後說道:“好吧,我尊重你的選擇孩子。現在家族不能給你提供太大的助力,不過可以從莊園內招募一批人離開,正好可以緩解人口壓力。

  這些人世代依附著家族生活,忠心度不是問題,擁有他們的幫助,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打開局麵。”

  這個年代貴族的影響力大,不僅僅隻是因為地位,更多的還是手下有一批附庸。

  盡管農奴製被廢除了,可是這種影響力還沒有散去。

  現在奧地利政府鼓勵這些貴族前往巴爾幹半島發展,可不僅僅隻是讓貴族本人過去。如果是單打獨鬥一個人,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誰統治誰都說不定。

  況且,現在大家的前期的產業都是土地,總不能由貴族親自下地耕種吧?

  由這些人組織移民,可比奧地利政府去組織要容易的多了。

  人口稠密的德意誌地區,在農業國時代,已經達到了人口容量的極限,現在分流一部分人離開正好緩解內部矛盾。

  反正這年頭工業化對勞動力需求量並不是很大,奧地利還是歐洲第二人口大國,加上巴爾幹地區領土上的人口話,都已經逼近了五千萬大關。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推動民族融合,在語言文字統一的大背景下,下一代又出現了大量的混血兒,誰還能用民族主義搞事情?

  可以說現在的新神聖羅馬帝國,隻要弗朗茨不浪,未來的前途可期。

  開發巴爾幹半島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前往美國的移民減少了。

  畢竟這個年代遠渡重洋也是有風險的,相比未知的美利堅,家門口的巴爾幹半島風險就低的多了,又有多瑙河相連交通方便,十天半個月就可以回來。

  尤其是有家小的,移民巴爾幹半島還可以拖家帶口,要是去了美國,那就是生離死別。

  從大革命過後,德意誌地區就爆發了移民高潮,平均每年都有六七萬人離開,奧地利地區每年也要差不多兩三萬人離開。

  這些移民造成了美國的人口暴漲,1850年美國接收移民31萬,1851年美國接收移民37.9萬,而美國1850年的全國人口僅有2319.2萬,1860年就增長到了3144.3萬,簡直就是在開掛。

  這個年代的移民都是青壯,老弱病殘可承受不了海上顛簸,通通都是優質勞動力。

  每次想到這裏,弗朗茨都隻能感歎南美各國不爭氣,明明自身條件不差,居然不知道和美國人搶移民。

  不要說他們一起行動,隻要有幾個國家重視吸引移民,分流了美國的人口,美國人就不可能發展的那麽快。

  這種情況,弗朗茨也是無能為力,歐洲各國都還沒有意識到美國的威脅,根本就沒有采取措施限製他們的實力增長。

  當然了,他也不是什麽都沒有做,至少隔三差五的在報紙上黑一黑美國爆發戶,這也歐洲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很受大家歡迎。

  不管怎麽說,前往美國的移民能減少幾萬,算幾萬,日積月累之下也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也算是削弱競爭對手的實力了。

  要知道就靠這些移民,德意誌人後來居上成為了美國的第一大民族,可以說美國的崛起德國人是居功甚偉的。

  維也納

  弗朗茨正在仔細閱讀內閣遞交了《開發巴爾幹半島計劃書》。

  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於領土麵積大、人口多寡、資源豐富,這些隻是必備條件之一,更多還是在於領土的開發程度。

  俄羅斯帝國是夠大了,比兩個歐洲都要大,單純從土地麵積、資源、人口上來看,他們的實力應該如同強秦一般橫掃六合,侵吞天下。

  現實情況卻是,擁有這麽多優勢的俄羅斯帝國,不要說侵吞歐洲了,任何兩個大國聯手,都能夠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最大的問題就是本土開發程度太低了,如果俄羅斯帝國現在已經完成了工業化,那麽毫無疑問侵吞歐洲大陸不是夢。

  新神聖羅馬帝國還沒有俄國人那麽豪氣,就靠粗放式的管理體係,也能夠躍居成為頂尖列強的一員。

  在弗朗茨看來,如果拿到手的領土不能進行有效開發,那麽這些無法轉化為國力的領土,就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歐洲大陸上已經很難繼續擴張下去了,精耕細作發展現有的土地,才是王道。

  在此之前,維也納政府已經製定了很多發展計劃,除了擁有高度自治權的幾個邦國外,剩下的地區都進入了政府規劃大綱中,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組織實施了。

  現在的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隻是一個初步構想,距離真正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弗朗茨想了想說:“首相,按照這一份發展綱要,未來多瑙河流域兩公國,就是帝國的第二糧倉。

  但是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一旦俄奧關係惡化,這些地區的產品出口,就隻能沿多瑙河往德意誌地區銷售,或者是陸路運輸出海。

  還有配套的這些產業,看上去更像是俄國人的專門定製業務,我很懷疑俄國人有這麽強的購買力麽?

  現在他們還是農奴帝國,縱是未來進行了社會改革,我認為他們普通民眾的購買力,最多達到奧地利民眾的一半。

  如果針對俄國市場的產業,最好是走兩種路線,要麽高端賣給他們的貴族;要麽走低端路線,賣給平民,這些商品的價格必須要足夠的便宜。”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多瑙河流域兩公國經濟必然會受到奧地利和俄羅斯的雙重影響,對內是奧地利本土市場,對外就是俄國市場。

  經濟發展也必須要以這兩個市場為核心,至於更遠一點兒,才會考慮其他歐洲國家。

  費利克斯首相解釋道:“陛下,未來的俄奧關係,誰也不能夠說清楚。不過就算是關係惡化了,他們封鎖我們的可能性也很低。

  就算是沙皇政府想這麽幹,他們國內的利益集團也不會答應,以沙皇政府的執行力,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這一點看現在的情況就知道了,因為戰爭的關係,俄國人斷絕了同英法的貿易往來,可實際上也就烏克蘭、俄羅斯中部地區真的斷絕了。

  斷絕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沙皇政府的封鎖令,而是因為戰爭阻隔了黑海運輸通道,這些地區被我們的商品搶走了市場。

  從波羅地海進入俄國英法商品,從來都沒有斷絕過,沒有進入中南部的主要原因是運輸成本太高,喪失了競爭力。

  至於產業的問題,這些隻是初步設想,最終的選擇權在資本家手中,他們對市場的靈敏度絕對在我們之上。

  政府隻是製定相應的政策,不會直接投資這些輕工業,相信資本家們會做的更好。”

  弗朗茨點了點頭,沙皇政府的執行能力他從不抱有幻想,被封鎖的可能性確實很低。

  曆史上俄奧關係破裂後,俄國人都沒有封鎖多瑙河,顯然這種可能挑起戰爭的做法,沙皇政府也不會真的那麽莽撞。

  產業上的問題,就更不用說了,既然內閣政府不準備親自投資,那麽就讓資本家們自己上吧,盈虧後果自負,這不需要他這個皇帝操心了。

  從發展的角度上來說,未來俄奧兩國在經濟上恐怕還會成為競爭對手,俄國人的支柱產業就是糧食出口,這同樣也是奧地利的支柱產業。

  隻不過奧地利出口的精加工後的農產品,而俄國直接出口了原生態的農產品,但是雙方的競爭同樣是存在的。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解決,利益上的競爭,影響到兩國關係幾乎是必然的。

  從這方麵來說,弗朗茨還不得不慶幸,沙皇政府是獨裁政府,短期內這種矛盾不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