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1      字數:4199
  巴黎會議結束了,弗朗茨就向尼古拉一世告辭離開了。紙醉金迷的生活,總是容易讓人沉淪的,弗朗茨不想考驗自己的意誌力。

  觀一葉而知秋,從沙皇政府高層的腐敗生活來看,弗朗茨就知道俄羅斯帝國已經病了。

  很多人都沉迷於往日的輝煌中無法自拔,即便是近東戰爭的惡劣局勢,也沒有能夠把他們打醒。

  “皮癬之患,不足為患。”

  既然沙皇政府這麽認為,弗朗茨自然沒有義務給提醒他們。一個沉迷於往日輝煌的盟友,才是一個好盟友。

  返程的路上,弗朗茨已經化身為文藝青年,開起了文學創作之路。未來影響深遠的《皇帝詩篇》、《皇帝散文集》,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創作的。

  這方麵弗朗茨還是很有節操的,至少沒有找人帶筆。所以這個產量自然不高,從聖彼得堡到維也納一共就誕生了兩首打油詩,實在是不好意思拿出來見人。

  ……

  國家不幸,詩家幸。

  受巴黎會議強製分裂德意誌的影響,這一時期德意誌地區文學創作呈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麵。

  一大批的文人墨客都在這個時期嶄露頭角,如:亞瑟·叔本華、蓋貝爾、保爾·海澤、弗賴利格拉特、黑爾韋格、韋爾特、馮塔納、F.格裏爾帕策、弗蘭茨格裏爾帕策、阿達爾貝特史蒂夫特……

  可以說,在1853年下半年短短的幾個月內,德意誌地區湧現出的文學作品,超過了過去五年的總和。

  批判主義成為了這一時期文學創作的主流,新生的德意誌聯邦帝國就噴的狗血淋頭,當然普魯士政府也逃不過文人的筆墨,就連奧地利政府都不能幸免。

  事實證明作秀是很有作用的,對比前麵兩家,奧地利政府挨的噴要少的多,畢竟是德意誌統一的希望之地,大家還是筆下留情了。

  新生的德意誌聯邦帝國,就悲劇了,大家都不承認這是一個帝國,冠名為帝國的主要原因是下麵的邦國裏麵都有王國了。

  中央政府不能和地方政府平級,就被巴黎會議人為的升級為了帝國,顯然這個“需要帝國”是不受歡迎的。

  ……

  不來梅

  一名中年子憤怒的說:“科爾貝斯,看看報紙吧,全世界最大喜劇帝國就要誕生了,而我們馬上就是這個喜劇帝國中的一員。

  上帝,我們什麽時候同意加入這個帝國的,我怎麽不知道?這簡直就是太糟糕了!

  我不敢想象以後別人問我是哪個國家的人,然後我告訴他:我是喜劇帝國的,這個後果太可怕了!”

  德意誌聯邦帝國的誕生本來就是一場鬧劇,被韋爾特譏諷為“喜劇帝國”,然後大家都這麽稱呼了。

  一個人口不足千萬,領土麵積不超過十萬平方公裏的“大帝國”,能不是一場喜劇麽?

  喜劇帝國雖然喜劇,實際上綜合國力並不弱,僅在歐洲幾大列強之下,經濟實力和普魯士王國不相上下。

  可這並不足以令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帝國,如果變成德意誌聯邦王國的話,估計就沒人提出異議了。

  絡腮胡子的中年男子,接過了報紙掃視了一遍,然後不慌不忙的說:“菲特拉,就這麽點兒屁事,也值得你大驚小怪?

  巴黎會議,歐洲各國一致決定的事情,難道你還指望政府敢拒絕麽?

  笑話怕什麽?即便是德意誌地區一分為三,我們還有兩個帝國、一個王國呢,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了的!”

  看的出來,科爾貝斯的神情已經出賣了內心,他並沒有嘴上說的那麽放鬆,隻不過有意壓製住了憤怒,不讓爆發出來。

  從綜合國力上來說,統一的德意誌地區就是世界第一,即便是英國人也比不了。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歐洲各國都不是傻子,誰能容忍一個中歐巨無霸出來?

  巴黎會議的結果出來後,德意誌地區的民族主義者就沉寂了,現實給他們帶來的打擊,是難以想象的。

  盡管大家知道歐洲各國會反對德意誌地區統一,可是這麽多國家聯合在一起施壓,還是超過了他們的估計。

  哀莫大於心死,很多人都絕望,對政治變得漠不關心,科爾貝斯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這種漠不關心隻是表象,當得知德意誌聯邦帝國真的建立時,他還是忍不住嘲諷幾句。

  菲特拉狠狠瞪了科爾貝斯一眼,然後冷笑著說:“夠了,你個懦夫住嘴。隻要德意誌人還沒有死光,德意誌地區總有一天還是會統一的。”

  兩人都已經過了中二的年紀,在德意誌地區被強製分裂過後,並沒有和青年學生一樣,跑到大街上去遊行示威。

  正如報紙上說的,那怕是德意誌地區的全體民眾一起出來遊行示威,敵人也看不到,隻能在窩裏橫。

  哦,這可能是資本家們說的,畢竟影響到了他們做生意。

  自從各國聯合幹預德意誌統一進程的時候,工商界就是哀嚎一片。南德意誌地區還好,奧地利的市場不小,還有意大利地區和俄國兩塊市場。

  北邊的資本家們就深深的感受到了惡意,在喪失了南德意誌地區市場過後,未來還要麵臨英國商品的競爭,這簡直就是把他們往絕路上逼。

  同樣有這種感受的還有普魯士工商界,自從奧地利加快工業化進程後,他們的市場就被搶去了一大塊,大家的日子就不怎麽好過。

  現在更狠,北邊的市場要受到英國商品的衝擊,南邊的市場有貿易壁壘。

  受市場影響,從1848年普魯士王國進行改革後,一直到現在普魯士王國的經濟並沒有明顯好轉,反而有繼續惡化的跡象。

  這不是資本家們不努力,而是現實給逼出來的。曆史上普魯士王國進行改革的同時,還壓縮了軍費開支,將軍費開銷壓製在了25%以內,將這筆資金投入到國家建設上。

  現在,受國際局勢的影響,要防備俄奧兩國,普魯士的軍費開銷不降反升。這種背景下,不要說投資國內建設,政府不橫征暴斂就謝天謝地了。

  麵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腓特烈-威廉四世頭疼不已,可惜他就不是發展經濟的料,如果是發展軍備或許他更加有發言權。

  看著清一色的軍人內閣,要發展經濟——難。“改革”再次出現在了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腦海中。

  ……

  維也納

  剛剛回國的弗朗茨,就要麵臨三個難題。

  其一、巴伐利亞王室的安置問題;

  其二、國名的問題;

  其三、新增領土的治理問題。

  自從他返回維也納宮,母親蘇菲皇太後就時常在他麵前晃蕩,還不時提起婚事的問題。

  盡管沒有直接說巴伐利亞王室的事情,可是那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不管怎麽說,總得給一個交代啊?

  現在這樣軟禁這他們像什麽話,這讓皇太後的麵子往哪裏擱?

  就連兩個小蘿莉也時常過來纏著他,一副你不給個說法,我們就哭給你看的樣子。

  好吧,這件事情是弗朗茨做的不道義,說好的給他們換個王位,一直拖到了現在,都沒有把這個問題落實下來。

  ……

  為了擺脫被騷擾的日子,在國事會議上,弗朗茨無奈的說:“諸位,別的問題都可以先放放,先給巴伐利亞王室找個好去處吧?”

  費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說:“陛下,巴伐利亞王國還有一個普爾法茨省,這次也丟給了德意誌聯邦。幹脆恢複普爾法茨公國的地位,讓巴伐利亞王室過去繼任大公好了。”

  梅特涅反對道:“不妥,我們承諾了保證巴伐利亞王室的王位,現在還要要安撫民心,冒然反悔容易引起變故。”

  費利克斯首相搖了搖頭說:“我也不想反悔,問題是讓他們繼承塞爾維亞的王位,巴伐利亞王室又不答應。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現在是有恃無恐,想要一片富裕的土地繼續做國王,這怎麽可能呢?”

  梅特涅反問道:“塞爾維亞是一片蠻荒,還比不是希臘王國。為了希臘王位巴伐利亞王室的投資,這麽多年都沒有收回來,他們怎麽可能接受塞爾維亞的王位呢?”

  現在的塞爾維亞可不是什麽好地方,受戰爭的影響,當地的人口下降到不足七十萬,還大都是老弱病殘,16~40歲之間的青年男子被奧斯曼人抽調一空。

  經濟上完全依賴於農業生產,可以說這個名義上的王國,實際上還不如巴伐利亞的一個行省。

  要是做了塞爾維亞國王,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裏的財政收入都是入不熬出。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雄心壯誌都已經磨滅光了,不想再去吃這個苦頭。

  ……

  看著爭議的眾人,弗朗茨提議道:“如果我們把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拆分,恢複倫巴第王國讓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過去繼位如何?”

  財政大臣卡爾反對道:“陛下,倫巴第地區經濟發達,在我們的財政收入中占比近十分之一,要是讓這裏獨立,我們的損失很大。”

  弗朗茨搖了搖頭說:“不是要讓這裏獨立,先把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忽悠過去繼位,給巴伐利亞民眾一個交代。

  然後中央政府通過立憲,拿到當地的人事任免權、財政權,讓他安安分分的領取年金就行了。”

  獨立建國?做夢吧!作為一個外來戶,沒有奧地利支持,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憑什麽統治當地?

  指望意大利人會支持他這個國王,弗朗茨不相信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有這份兒人格魅力,還能夠混的現在這麽落魄。

  財政大臣卡爾想了想說:“如果不讓倫巴第地區獨立,隻是把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供養起來,那麽問題不大。”

  百八十萬盾的事情,確實不值得一提。為了巴伐利亞地區的長治久安,這筆錢是必須要花的。

  梅特涅憂心忡忡的說:“陛下,如果讓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成為了倫巴第國王,未來英法等國恐怕會策動當地獨立。”

  獨立?坦率的說,弗朗茨從來都不在乎意大利地區會獨立。從發展潛力上來說,當地就不可能成為奧地利的核心。

  現在奧地利帝國中有六百多萬意大利人,這個人口比例已經非常的高了。意大利地區的民族主義已經覺醒,想要長期統治這些人,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現在奧地利政府不會放棄倫巴第-威尼西亞,主要原因還是——利益,所以政府才花大代價在當地搞同化。

  要是統治成本超過了收益,估計弗朗茨早就讓他們獨立了。畢竟這些地區資源匱乏,當地的工業產品正在逐漸喪失競爭力。

  在西進戰略開起前,奧地利政府當時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以放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為代價,換取大家承認奧地利吞並南德意誌地區。

  沒有想到,英法發起了克裏米亞半島會戰,造成了他們短時間內無力出兵幹涉,這些地區才保了下來。

  弗朗茨搖了搖頭說:“就算沒有這個國王,我們的敵人也沒有忘記策劃當地獨立。

  按照我們的計劃,改麥為桑,要不了多久當地的糧食,就要完全依賴於奧地利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當地的紡織業興起,要是離開了奧地利,他們上哪兒去尋找市場?”

  如果讓意大利地區長治久安,奧地利政府也是進行過研究的,答案就是:糧食上的控製,經濟上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