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交易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3-11 15:11      字數:4577
  近東戰爭突然暫停了,瞬間打醒了奧地利政府中很多人。沒有什麽好意外的,列強不是傻子,不會讓統一的德意誌帝國出來和他們搶食。

  這在弗朗茨的意料之中,和曆史上的存在帝國不一樣,,現在的奧地利看上去要強大的多。

  在震懾住歐洲各國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受到大家的忌憚。這個時候外交手段就非常的重要了,一味的蠻幹可不是智者所為。

  柏林

  梅特涅向普魯士政府提出了瓜分德意誌地區的建議,毫無疑問普魯士人不傻,雙方很難談攏。

  奧地利吞並南德意誌地區很容易,普魯士要吞並北德意誌地區卻非常的麻煩,這是軟實力的問題。

  ****主義的普魯士,強大的隻是軍事實力,在文化上,大部分德意誌邦國都可以鄙視他們。

  這也是普魯士王國容易招黑的原因,在文化界他們沒有話語權,文化上沒有受到大家的認可。

  當然他們也可以學習曆史上一樣,用武力強迫大家同意。可是現在的腓特烈-威廉四世政府慫了,不敢踏出這一步。

  各國聯合叫停德意誌統一,奧地利在外交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這個時候普魯士跳出來,奧地利的壓力是減輕了,他們自己就苦逼了。

  北德意誌地區不同於南德意誌地區,南德各國大都是奧地利的小弟,長時間受到奧地利的影響,這也是弗朗茨主張利用政治手段統一的原因。

  北德意誌地區還有英國人的手筆,普魯士想要兼並這些地區,漢諾威就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坎。

  經曆了一次丹麥事件後,柏林政府知道列強不好惹,縱使英國人不會像俄國人一樣直接兵臨城下,人家海軍出來堵門也是很可怕的。

  梅特涅淡定的說:“陛下,北德意誌地區是德意誌最繁華的地區,盡管領土麵積略小,但是他們的經濟實力卻一點兒也不弱。”

  北德意誌地區經濟實力確實不弱,總量都超過了普魯士王國的一半,這是腓特烈-威廉四世夢寐以求的地方。

  腓特烈-威廉四世搖了搖頭說:“首相閣下,北德意誌地區經濟雖然不錯,卻還是比不上南德意誌地區,無論是人口基數,還是領土麵積都差距懸殊。

  考慮到北德意誌地區的複雜形勢,普魯士王國很難將這些邦國吞並,這非常的不公平,普魯士需要獲得薩克森作為補償。”

  顯然,這個時期普魯士政府已經認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梅特涅冷冷的回答道:“陛下,實力決定勢力。一旦超過了這個界線,那意味著災難!”

  公平,怎麽可能呢?奧地利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最後讓普魯士王國獲得同樣的利益,真當維也納政府傻呀?

  ……

  普魯士政府不敢惹英國人,卻希望在中德意誌地區獲得補償,這顯然不是奧地利可以接受的。普奧間的最後一次談判,自然是以不歡而散告終。

  梅特涅的目標已經達到了,普魯士人動心了,想要在德意誌地區分裂的當口瓜分一塊肉,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可能和英法親密合作了。

  要是按照英法提議,德意誌地區一分為三,把除開普魯士和奧地利外的邦國合並成為一個國家,普魯士人有什麽好處?

  總不能為了限製奧地利,普魯士就自廢武功吧?一旦這個國家建立起來,普魯士王國的損失就大了。

  沒有了南德意誌地區,奧地利還是一個歐陸強國;沒有了北德意誌地區,普魯士王國現在的準列強地位都保不住。

  完整的工業體係沒有了,關係到普魯士經濟命脈的德意誌關稅同盟也不複存在了。

  一個一千三四百萬人口的普魯士王國,是無法支撐起一個獨立經濟體的,那怕隻是在19世紀也是不行。

  北德意誌地區麵積不大,可是人口卻不少,一旦兼並了這裏,普魯士王國的人口將超過兩千萬,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英格蘭,經濟總量更是要增長百分之六七十。

  誘餌放下了,梅特涅不怕普魯士人不動心。最後普魯士人究竟是吃到了肉,還是惹上了一身騷,就不關他的事了。

  ……

  1853年的巴黎,仍然保持著一部分中世紀的風貌,古典城市的角落裏新的力量暗潮湧動,大量的移民帶著糊口的夢想流向了巴黎。

  暴漲的人口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還有堆積如山的垃圾和糞便,隨時發生擁堵的街道。

  一條寬闊的水溝將馬路一分為二,同時也阻斷了馬路兩旁的道路。隻要一場小雨,馬路就要架起搖搖晃晃的橋了。

  牲口屠宰場位於市中心,血水如溪流般流淌到馬路上,在鞋底凝結,然後皮鞋就染成了緋紅色。

  這就是梅特涅眼中的巴黎,習慣了維也納的整潔,看到髒亂差的巴黎,他實在是難以喜歡的上來。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還是臭水溝裏不時出現的殺嬰,殘酷的社會逼迫著民眾道德淪喪,為了生存底層民眾不得不人為的控製出生率……兒孫滿堂的農民式大家庭,已經在這裏消聲滅跡了。

  這裏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這裏是歐洲的地標城市,這裏也是罪惡的海洋,這就是19世紀的巴黎。

  凡爾賽宮

  梅特涅和拿破侖三世進行了秘密會晤,利益永遠都是國家關係最好的催化劑,大革命前是法奧關係的蜜月期。

  大革命過後這種情況就急轉直下,拿破侖三世繼位過後法奧關係一度出現回暖,隨著近東戰爭的爆發,兩國關係再次下降到了冰點。

  現在兩人可以說說笑笑的聚在一起,還是因為利益,同為大陸國家法奧之間有的是共同話題。

  沒有什麽是利益不能夠解決的,如果利益解決不了,那一定是利益不夠大。

  拿破侖三世不是無欲無求的聖人,因此他對梅特涅的到來抱有非常大的期待,這意味著利益。

  梅特涅開門見山說:“陛下,在歐洲大陸上法奧兩國完全可以相互合作、各取所需。

  ‘兩國對抗’,那是英國人的大陸平衡政策需要的,這並不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

  我這次造訪巴黎,就是想和貴國進行深入溝通,解決眼下兩國出現的爭端。”

  “你們需要我們做什麽,我們又可以獲得什麽?”拿破侖三世幹脆利落的問道

  實際上層次越高的談判,往往越是簡單。大家都非常的忙,沒有那麽多時間扯皮。

  通常高層會晤時間都很短,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取得成果,那麽直接談利益更加容易達成共識。

  梅特涅直接說出了條件:“陛下,奧地利希望獲得貴國承認新神聖羅馬帝國,作為回報奧地利將支持貴國在撒丁王國和中歐地區的擴張。”

  拿破侖三世想了想說:“看來統一德意誌地區隻是一個幌子,你們的真實目的隻是為了吞並南德意誌地區,現在你們的目標已經達到了吧?”

  梅特涅嚴肅的回答道:“是的,陛下!要統一德意誌地區太難了,大家都不希望我們能夠成功,奧地利還沒有挑戰世界的計劃。”

  拿破侖三世陷入了沉思中,德意誌地區統一的呼聲很高,南德意誌地區奧地利已經吃下去了,顯然是不會輕易吐出來。

  站在法蘭西的立場上,他自然不希望奧地利能夠繼續壯大下去,可是現在想要幹涉又非常的困難。

  不要看近東戰爭暫時休戰了,拿破侖三世非常的清楚,英法俄三國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隻要俄國人不罷手,他們就不能讓步。

  靠外交壓力讓奧地利退縮?拿破侖三世可以肯定的說,別做夢了。這個年代大家都是看實力說話,奧地利已經亮出了肌肉,沒有壓倒他們的實力,就不要指望他們妥協。

  他不得不承認,奧地利選了一個好機會,趁英法俄三國鏖戰的機會,一舉拿下了南德意誌地區,造成了既定事實。

  拿破侖三世慎重的說:“貴國要割讓萊茵河以西的土地給法蘭西,同時貴國還必須要退出意大利地區。

  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僅限於目前的加盟國,不得繼續向德意誌地區進行擴張。

  在近東戰爭中,貴國不得繼續支持俄國人。如果貴國可以做到這些,我們可以承認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合法性。”

  同意拿破侖三世的要求,這怎麽可能呢?付出這麽大的代價,就收獲一個南德意誌,奧地利不是白忙活了。

  梅特涅搖了搖頭說:“陛下,你的胃口太大了,這已經超過了奧地利的底線。

  除了新神聖羅馬帝國不繼續在德意誌地區擴張外,別的條件我們都無法接受。

  首先,俄奧之間是有盟約的,我們不可能背棄盟友,這個問題沒有必要談。

  其次,退出意大利地區也不可能,我們最多可以承諾不在意大利地區繼續進行擴張。

  萊茵河以西的德意誌土地可以商量,但是現在不行,我們必須要考慮民眾們的感受。

  實際上我們在萊茵河以西的領土並不多,價值也不是很高,貴國從別的地方彌補或許更好。”

  得到了梅特涅親口承認俄奧之間存在盟約後,拿破侖三世的心就沉入了穀底,這意味著幹涉行動已經不可能了。

  不要看歐洲所有國家都來湊熱鬧了,實際上大部分國家都隻是為了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真要是讓他們出兵,一個二個就要打退堂鼓了。

  隻要俄國人支持奧地利,那麽幹涉聯軍就組織不起來。除非立即停止近東戰爭,英法抽回前線的軍隊,才有幹涉奧地利的實力。

  英國人肯不肯幹,拿破侖三世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絕對不可能幹的。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仗都打到了這個份兒上,如果沒有一場大勝,他根本就無法收場。

  這關乎到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拿破侖三世不可能為了幹預奧地利,就賭上自己的皇位,這不值得。

  既然俄奧之間有交易,梅特涅秘密出現在了巴黎,那麽倫敦呢?如果奧地利人說服了英國人,那麽有沒有法蘭西的承認,都無關緊要了。

  想到了這裏,拿破侖三世無奈的發現,這個時候自己的選擇餘地並不大,除非法蘭西未來不進行擴張,不然現在進行利益交換是最好的選擇。

  法國的礦產資源不足,德意誌萊茵河地區的礦產資源,一直以來都是法蘭西垂涎三尺的存在,尤其是當地豐富煤炭資源。

  這些地區目前大都在普魯士王國的控製下,這也是曆史上普法戰爭的誘因之一,普魯士人沒有履行事先的承諾,拿破侖三世才挑起了戰爭。

  ……

  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一個政客的本質,拿破侖三世也不例外,現在他需要在奧地利獲得一份好處,鞏固他那還不穩定的江山。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1853年8月6日,梅特涅和拿破侖三世在凡爾賽宮簽訂了《法奧意大利問題處理綱要》、《法奧中歐勢力範圍劃分條約》、《法奧互助密約》。

  前兩份條約,隻是約定了兩國的勢力範圍外,將很多可能存在爭議的地方用條約規定了出來。

  後麵的密約才是這次談判的核心,按照約定:法國支持新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奧地利將支持法國人獲得萊茵河以西地區、意大利部分地區。(包括比利時、盧森堡、萊茵蘭、撒丁王國、西西裏島)

  在慷他人之慨的時候,弗朗茨總是很大方的,如果法國人敢要,他們就算是把荷蘭、北德意誌地區都劃進去,梅特涅同樣也不會拒絕。

  反正這個承諾上的支持隻是停留在口頭上,又不需要付出實際利益。

  拿破侖三世不知道麽?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對法蘭西的實力有信心,自認為拿下這些地區完全沒有問題。

  隻要奧地利人能夠履行約定,在口頭上進行支持,不和其他國家一起來幹涉,他們就有很大的成功性。

  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提前做好了約定,萬一未來要進行行動,也提前排除了一個對手。

  當然,拿破侖三世也不傻,不會就真相信奧地利政府的承諾,這麽多目標,就算是他們要采取行動,也不可能一躍而就。

  路要一步一步走,肉要一口一口吃,隻要不貪功冒進,這些目標法國人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總之,一切都要靠實力說話。隻要法蘭西夠強大,這些小目標都可以實現。反之,要是實力不足,就算是奧地利人履行承諾,他們也沒有胃口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