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1-02-20 19:14      字數:4258
  網 ,最快更新神聖羅馬帝國</a>最新章節!

  解釋就是掩飾,理由再怎麽充分,也掩蓋不了美軍戰鬥力不足的事實。一再強調敵人的實力強大,無非是為失敗找借口。

  可不找借口,就要背黑鍋。縱使要表現敢於擔當的一麵,也絕對不是現在這種時候。

  局勢發展到現在這一步,誰也沒有想到。在發起進攻前,羅斯福做夢也想不到大洋聯盟七國連敵人的殖民地都拿不下來。

  翻翻曆史書就知道,美國的廣袤疆域,都是從殖民帝國手中奪取的。

  當年這些國家每一個都比合眾國強大,但是因為地緣的因素,最終的勝利者都是合眾國。

  現在還有英國人在前麵撐著,阻隔了敵人同殖民地之間的聯係,正是最好下手的時候,多國聯手萬萬沒有失敗的道理。

  怎奈萬無一失的計劃,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不同於以外的曆次領土爭奪,這次敵人表現的格外凶殘。

  在古巴碰了一個釘子就算了,反正敵人兵力不足,隻要耗下去就有希望獲勝。

  最重要的奧屬中美洲就麻煩了,當地的移民都是屬刺蝟的,一碰就紮刺。

  剛剛流露出要入侵的意圖,聯軍還沒有集結完成,人家就先打出來了。

  墨西哥、哥倫比亞兩個盟友,現在已經被敵人按在了地下摩擦,如果合眾國再不出手,他們就要投降了。

  至於其他盟友,也就南美三強有點兒戰鬥力。隻不過在羅斯福看來,這個“三強水分太大,完全和“強扯不上關係。

  阿根廷和智利兩強聯手居然奈何不了一個人口不過百萬的巴塔哥尼亞,如何算得上是強國。

  最重要的是不拔掉這顆釘子,穩定自己的後方,兩國就不可能出兵增援哥倫比亞。

  打醬油的盟友先忽略,僅僅隻是巴西派出的幾萬援兵,根本就保不住哥倫比亞共和國。

  在這種背景下,合眾國就要分兵三路,同時增援哥倫比亞和墨西哥,順便還要拿下古巴。

  這樣沉重的任務,軍方明顯是不堪重負。除非是打消耗戰,利用國力上的優勢慢慢磨死敵人,要不然真看不到勝算。

  隻不過現實是殘酷的,伴隨著戰爭的推移,國際局勢對大洋聯盟越發的不利。

  原本傾向於神羅的國家,現在已經蠢蠢欲動。如果英國再敗,這些國家恐怕就要下場了。

  別的國家是否參戰,大家可以不在乎,可是隔壁的聯盟國必須要考慮上。

  盡管英國人用經濟手段栓住了聯盟國,讓他們保持了中立,但是政治這玩意兒隨時都有可能反複。

  本來拔釘子就難,要是再增加一幫敵人,後麵的仗就更沒法打了。

  後悔已經晚了,政治口號已經喊了出去,合眾國的野心暴露了出來,維也納政府現在更不可能放過他們。

  “美洲人的美洲,也可以理解為“美國人的美洲。如果這一目標實現了,西奧多-羅斯福就和原時空一樣,成為合眾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遺憾的開門不利,遭遇了當頭一棒。不過到了現在這一步,也隻有硬著頭皮打下去。

  縱使無法獲得勝利,也必須要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讓敵人不敢輕辱。

  不需要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隻要美軍表現出二三流國家的戰鬥力,維也納政府秋後算賬的時候都要三思而後行。

  ……

  英吉利海峽,伴隨著“海獅計劃的啟動,大陸聯盟各國海軍主力全部雲集於此。

  大大小小一百八十餘艘大小軍艦,場麵那是一個浩大。尤其是為首的三十六艘超級戰列艦,更是氣勢磅礴。

  如果英國人能夠發起偷襲,幹掉眼前這支的艦隊,大陸聯盟至少五年之內無法翻身。

  不過看天上盤旋的飛機就知道,不先解決天上的眼睛,發起偷襲是不可能成功的。

  想想就行了,空軍是不列顛的短板。無論是飛行高度,還是飛行速度,又或者是靈活性,不列顛的戰機都落後了一個時代。

  整個工業體係上的落後,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追趕的。即便是再怎麽加大投入,也需要時間。

  在一覽無餘的海麵上,沒有製空權,隻有被人伏擊的份兒。

  看看皇家海軍就知道了,眼瞅著戰爭一觸即發,皇家海軍卻遲遲不敢入場。

  英吉利海峽自然不缺乏良港,可問題是港口在敵人的飛機轟炸範圍之內。這個時候過去,就是羊入虎口。

  本來大陸聯盟各國海軍完成後,皇家海軍就不具備優勢,要是再被敵人空軍轟炸一波,那就更沒得打了。

  馬六甲海戰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敵人先是用飛機擊傷軍艦,然後海軍再撲上去補刀,輕鬆鎖定勝局。

  吃一塹,長一智。吸取了經驗教訓的皇家海軍,果斷的選擇遠離神羅空軍。

  平常時期都可以躲,現在敵人要登陸英倫三島,再躲家都要沒了。

  作為海軍大臣,斯溫丁現在是壓力山大,生怕一不小心葬送了皇家海軍,成為不列顛的罪人。

  當然,感受到了壓力不光他一個,英國政府高層有一個算一個,現在全部都在承受“高壓。

  如同暴風雨來臨前一樣,空氣中彌漫著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

  ……

  “從搜集到的情報來看,敵人已經完成了集結,近期就會向我們發起進攻。

  考驗大英帝國的時候來到了,盡管我們在之前的戰爭中失利,但我們決不屈服,我們將戰鬥到底。

  不同於之前的任何戰役,現在我們的兵力是前所未有的充裕,四千萬英國民眾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

  敵人選擇進攻英倫三島,絕對是一個錯誤,在這裏我們有……

  ——1905年4月27日,坎貝爾首相《英倫保衛戰宣言》。

  判斷一個國家、民族是否偉大,看他們在危急時刻的表現就知道了。

  能夠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稱霸世界,不列顛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伴隨著局勢的不斷惡化,或許是大家意識到了危險,英國政府的內部鬥爭,也漸漸緩和了下來。

  反對黨雖然依舊在抨擊政府,但現在隻停留在口頭上,實際上行動中他們已經放棄了拖後腿。

  經過媒體的不斷宣傳,上至王公貴族,下到普通英國民眾,都知道這場戰爭意味著什麽。

  在大陸聯盟的高壓下,大英帝國這台戰爭機器,終於全速運轉了起來。

  終於內部團結了,坎貝爾首相卻絲毫沒有感到高興。如果可能的話,這份在敵人威脅之下,取得的國內團結他寧願不要。

  “萬眾一心,所向匹敵。隻是一個政治口號,真正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實力。

  對大英帝國來說,局勢已經惡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縱使贏得了英倫保衛戰,也隻能暫時免除亡國之危。想要贏得戰爭,依舊是遙遙無期。

  陸軍大臣馬庫斯:“為了攔截敵人登陸,我們已經在英吉利海峽沿岸部署了一百萬軍隊,後方還有五十萬機動部隊隨時可以增援。

  除此之外,我們組織了一百萬民兵,負責後勤運輸。如果戰勢緊急,也可以增援上去。

  不過,這隻是最壞的打算。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還是將敵人擋在英倫三島之外。

  戰火一旦燒到了本土,即便是將敵人全部殲滅,我們也輸了。

  看得出來,陸軍是真的盡力了。從戰爭爆發到現在,陸軍已經陸續向印度、好望角、中南半島增援了五十萬、十五萬、五萬部隊。

  為了維護愛爾蘭、蘇格蘭的穩定,又在兩地共計駐紮了十八萬部隊。

  以不列顛四千萬的人口,動員了這麽多部隊,真的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兒。

  尤其是這四千萬人口中,還有三百五十萬蘇格蘭人和四百四十萬愛爾蘭人。

  蘇格蘭人也就罷了,雖然也有矛盾,總體上還是認同不列顛的。

  愛爾蘭就不一樣了,最近半個世紀被欺負的太慘。當地人口從19世紀中期的八百二十萬,下降到了現在的四百四十萬,滿肚子都是怨氣。

  幸好愛爾蘭島的位置靠後,要不然敵人從愛爾蘭登陸,遍地都是帶路黨。

  為了安全起見,征召的愛爾蘭士兵、蘇格蘭士兵,基本上都派往了殖民地。

  抽走了大量的青壯,地方上暫時是安穩了。不過想要他們為這場戰爭出力,也指望不上了。

  即便是盡了全力,馬庫斯心裏還是沒底。敵人是整個歐洲大陸,要龍蝦兵單挑群雄,難度太大了。

  “海軍也做好了準備,隨時可以為帝國而戰。我們懷著必勝的信心,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偉大的不列顛。

  隻是敵人的空中優勢不容小覷,在決戰開始前,最好能夠先擊敗敵人的空軍,再不濟也要拖住他們。

  喊著最響亮的口號,幹著最從心的事。不是斯溫丁慫,實在是這場戰爭確實難打。

  大陸聯盟各國的海軍加在一起,無論是主力艦數量、還是軍艦總噸位,都不弱於皇家海軍。

  要不是對麵是多國聯軍,指揮上做不到上下如一,皇家海軍根本就沒有多少贏麵。

  為數不多的贏麵,還被敵人空中優勢給抹去了。搞得皇家海軍遲遲不敢抵達戰場,硬是要等最後一刻,以降低被空襲的風險。

  陸軍和海軍都有充足的理由,空軍就尷尬了,想要推脫都不行。局勢惡化到現在這種地步,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就是空軍不給力。

  比原時空都慘,起碼二戰時期英軍戰機不比德國人差,還有美國奶媽補血。

  現在受限於工業實力,本土生產的飛機性能差一截,美國人生產出來的戰機,更是隻能用作日常訓練,拿出去決戰就是送人頭。

  空軍想要奮發,現實都不允許他們爆發。好不容易忍氣吞聲,積攢了幾個月的家底,剛剛初具規模也要麵臨苦戰。

  心裏沒底的空軍大臣阿蒂利奧,現在自然不敢打包票了。畢竟,自家在積攢實力,敵人也沒有閑著。

  對比兩國的航空工業實力,不列顛造一架戰機,神羅就能造四五架,加上大陸聯盟這個差距還會更大。

  至於效仿日本招募飛行員敢死隊,那就是一個笑話。好不容易等來了十幾個人報名,結果還沒等到出戰又陸續退縮了。

  沒有辦法,不列顛沒有殺身成仁的社會氛圍,除非是一時頭腦發熱,冷靜下來真沒人幹這種十死無生的活兒。

  真想要實施,還是要等危機時刻,再去忽悠熱血少年。最好是動員了,馬上就出戰。

  猶豫了再三過後,阿蒂利奧狠狠說道:“經過這個幾個月的努力,空軍已經積累了三千架戰鬥機、五百架轟炸機……

  英倫三島保衛戰一旦打響,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纏住敵人的空軍,為海軍創造機會。

  除非我們全軍覆沒,否則絕對不讓敵人的空軍,幹預到海上決戰!

  被逼做出這個決定,阿蒂利奧的內心在滴血。可現在沒有辦法,空軍不頂上去敵人就要登陸英倫三島了。

  別看陸軍現在兵強馬壯,似乎能夠守住英倫三島;真要是打起來了,根本就不頂事兒。

  外交大臣亞當:“外交部和日本政府達成了協議,將從日本引進200名飛行員敢死隊,預計二十天後會抵達倫敦。

  與此同時,我們也和各國革命黨進行了溝通。他們同意動員一批熱血青年參戰,空軍可以優先挑選。

  除此之外,我們還資助了法蘭西、波蘭、保加利亞、阿富汗、芬蘭等民族獨立運動,他們會在近期發動起義。

  本來我們還找到了匈牙利獨立組織,可惜他們已經喪失了鬥誌,不敢回國領導革命。

  不得不承認,約翰牛的外交手段就是溜,哪怕是處於被動狀態,都能夠折騰出事情來。

  幸好在場的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要不然非得以為這是在說胡話。引進什麽都有,引進敢死隊大家還是頭一遭聽說,估摸著這也是開天辟地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仔細想想也就不奇怪了,現在的日本正急著要表現自己,讓維也納政府知道他們不是好惹的,以平安度過未來的秋後算賬。

  綜合國力拿不出手,軍隊戰鬥力也就一般般,唯一能夠令大家忌憚的也就是“敢拚命。

  隻有讓大家看到,勞師遠征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才有能夠打消大陸聯盟秋後算賬的念頭。

  要證明這一點,光在遠東和西班牙人玩兒還不行,必須要展示在歐洲各國麵前。隻有親眼所見,才有震懾力。

  恰好這個時候,英國人又願意出大價錢引進“人才,雙方一拍即合。

  …… <center class="clear"></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