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1-01-03 00:07      字數:4557
  網 ,最快更新神聖羅馬帝國</a>最新章節!

  餿主意也是主意,甭管性價比有多低,隻要關鍵時刻能夠救命,沙皇政府就隻能接著。

  原時空1904年底,西伯利亞鐵路已經通車,雖然無法正常運營,可平均下來每天好歹也能發上幾火車皮。

  別小看這不起眼的幾火車皮,在關鍵時刻,這些物資甚至能夠決定戰爭的勝負。

  缺口總是要補上的,寄希望於走私貿易,沙皇政府實際上也是病急亂投醫。

  歐陸戰爭結束後,各國空軍默契的選擇了淘汰飛艇,除了少量運輸飛艇外,天空基本上都被飛機搶占了。

  俄羅斯帝國同樣也有飛艇部隊,隻不過因為性價比的緣故,規模一直非常小。

  日俄戰爭爆發後,沒有把飛艇部隊調往遠東,一方麵是因為性價比,另一方麵則是軍方高層知道自家的飛艇部隊已經廢了。

  沒有辦法,飛艇的使用壽命是有些的,十幾二十年不更換裝備,日常訓練都不敢輕易升空。

  莫說是完成作戰任務,怎麽運到遠東都是一個問題,反正俄軍裝備的老掉牙飛艇自己是飛不到目的地的。

  相比之下,神羅的飛艇部隊就不一樣了。盡管退出了戰鬥序列,但是後勤部隊還保留完整的編製。

  不同於俄國官僚的應付,神羅的軍隊隻要有編製,武器裝備臨近退役時間就必須更換。

  雖然飛艇退出戰場,打擊了生產商們的積極性,但是被砍掉生產線的隻是戰鬥飛艇,運輸飛艇仍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

  不光軍隊在使用,民間同樣在使用。如果不是因為性價比跟不上,飛艇就要和火車、輪船、汽車並列成為第四大主流交通工具了。

  神羅這樣的發達國家都嫌成本高,其它發展中國家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想買,兜裏的錢也不允許。

  在這種背景下,軍方的退役後的飛艇就尷尬了。外銷沒市場,內銷被嫌棄。

  資本家雖然貪婪,但同樣也要考慮風險。軍隊裝備的飛艇性能確實好,可後勤維護要求也高。

  畢竟是在天上飛的,但凡是出點兒問題,都有可能艇毀人亡。

  現在甩賣給俄國人,無疑是最佳時機。交接之後,立即投放前線,連後期服務都省了。

  要是在飛行中發生了意外,那肯定日本人幹的;不然就是沒按要求進行操作,絕對和飛艇本身沒有絲毫幹係。

  從積極推銷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維也納政府高層保密工作還是做得非常出色。連自己人都不知道,政府已經做好了迎接沙皇政府債務違約的心裏準備。

  不提前做準備不行,誰讓俄國人有前科呢,並且還不隻是一次債務違約,屬於典型的慣犯。

  明麵上來看,俄國人現在仍然是勝券在握。即便是後勤出現了問題,外界還是普遍看好俄國人。

  對即將開通的西伯利亞鐵路,不光是沙皇政府信心十足,外界同樣對這條鐵路充滿了信心。

  按照“專家們的說法,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後,每年可以運輸一千五百萬噸貨物,縱使是一百萬俄軍在前線作戰,都能夠輕鬆滿足後勤所需。

  數字是怎麽計算出來的,弗朗茨不知道,反正他不認為俄國人能夠做到。

  莫說是西伯利亞鐵路,就算是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的鐵路,如果砍掉一條單線運營,也完成不了這個理論目標。

  並非是鐵路承載不了,更不是火車速度太慢,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組織能力。

  原時空二戰末期,蘇聯政府就創下來月運輸量145萬噸的最高記錄。

  不過也就那麽一個月,因為氣候的緣故,西伯利亞鐵路的年運輸量還是沒能突破一千萬噸。

  時間提前了四十年,運載力還要在蘇聯的基礎上提升百分之五十,除非給沙皇政府開掛,否則根本就沒得玩。

  考慮時代差異,莫說是挑戰極限運載力,隻要能夠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俄軍就能把日本人按在地上錘。

  很遺憾,每月運輸14.5萬噸物資,同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至少在西伯利亞鐵路周邊配套、管理體係完善前,不具備任何可行性。

  既然外界普遍看好俄國人能贏,自然不會認為沙皇政府會破產了。隻要贏得了戰爭,損失完全可以轉嫁出去。

  即便是日本很窮,但隻要用心搜刮,總是能夠榨出油來的。

  實在是不行,還可以拿勞工衝抵。不同於好吃懶做的……,日本勞工同樣是優質勞動力。

  ……

  就在俄奧兩國為前線俄軍後勤想辦法的時候,倫敦的局勢也緊張了起來,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整合工業產能,本身就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活。對資本家來說,大局遠沒有賺錢更重要。

  對推動這一切的坎貝爾政府,大家自然沒有好感。直接表現就是:輿論猛批,仿佛坎貝爾政府就是毀滅不列顛的罪人。

  反對黨也趁機在議會發起了彈劾,若不是國王愛德華七世親自力挺,加上競爭對手不想這個時候上去收拾爛攤子,沒有進一步咄咄逼人,估摸著唐寧街現在已經換了主人。

  挨罵也就罷了,隻要是認真做事的政府,就沒有不挨罵的。隻要成功了,罵名也是可以洗白的。

  看坎貝爾首相現在那副欲要吃人的樣子,就知道事情進展肯定不順利。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整合工業產能被民間視作政府勾結財團,意圖吞並大家的產業壟斷市場。

  一時間那是抗議聲絡繹不絕,遊行示威人群的驚天口號,一時間響徹英倫三島,中小資本家用實際行動向他們說——“不。

  不光是下麵的人抵製,就連財團也缺乏興致。“壟斷市場聽起來很美妙,真要是操作起來就會發現,很多行業都不能這麽玩兒。

  門檻低是一方麵,關鍵是為了社會穩定,坎貝爾政府要求大家不裁員、不得哄抬物價。

  本質上來說,壟斷的核心優勢就在於優化企業結構、降低生產成本、以及自助掌握定價權,現在這兩點都沒有了,那還玩兒什麽?

  尤其是對金融財團來說,這更是一場災難。賺慣了快錢,大家可沒有興趣老老實實的幹實業。

  作為“二八定律中的百分之二,金融家們正在為掌控全世界百分之一百二的財富而努力,對坎貝爾政府的計劃,大家自然是“敬謝不敏。

  上上下下都反對,計劃自然推廣不下去了。努力了幾個月,坎貝爾首相無奈的發現自己就收獲了一個寂寞。

  即便是政府已經實施了關稅壁壘,可國內萎靡不振的工業,還是沒有太大起色。

  國際競爭激烈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還是不列顛走上了原時空高利貸帝國的老路。國內越來越多的財團喜歡上了金融業,願意老老實實幹實業的人越來越少。

  英國政府本身就不怎麽強勢,政策導向能夠影響國內經濟,但是沒有一槌定音的能力。

  缺乏資本注入的夕陽產業,即便是有政府扶持,發展的同樣不順利。

  隻能說坎貝爾太急了,如果慢一點,等待之前製定的經濟政策發酵,讓外界看到投資實業同樣獲利頗豐,自然就會有人加入。

  顯然,坎貝爾等不起,不列顛同樣也等不起。風起雲湧的國際局勢,告訴他們必須要“快。

  工業部長亨利-伯克斯:“民間的反對聲越來越大,社會各界都在反對政府插手經濟市場。

  想要在短時間內整合國內工業,現在已經不可能了,工業部準備調整計劃,啟動備用方案。

  一頭紮進去不回頭的政客,始終隻是少數,大多數政客還是更喜歡“隨機應變。

  眼瞅著計劃失敗,作為具體執行人的工業部,自然要想辦法善後了。

  聽到“啟動備用方案,坎貝爾的臉色更難看了。沒有辦法,說得好聽是“備用方案,難聽點兒就是拿國家利益安撫資本界,以換取大家在接下來的配合。

  當然,這個“配合肯定是建立在政府放棄整合工業計劃的前提之下。

  內務大臣阿澤維多沒好氣的說道:“失敗就失敗了,既然大家都不關心大局,我們又何必要做這個惡人呢!

  這是真心話,對國家了解的越深,阿澤維多就越感到絕望。

  在神聖羅馬帝國強勢崛起後,牛逼哄哄的大英帝國,就也隻剩下了外表的光鮮亮麗。

  自由貿易成就大英帝國的輝煌,自由貿易也將大英帝國帶入了不歸路。

  在自由貿易體係下,英國資本馳騁於全世界,賺得那是盆滿缽滿。

  即便是神羅的經濟體量更大,但是資本市場還是英國人更用話語權。神羅資本用工商業製品賺錢利潤,而英國資本則靠收割韭菜謀取暴利。

  別看在國際貿易中,不列顛長年貿易逆差,可是英國資本賺取的利潤,卻絲毫不比神羅少,甚至還要更多一些。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才是以往幾屆政府,哪怕是明知道貿易逆差在不斷擴大,也沒有退出自由貿易體係的核心原因。

  直到坎貝爾時代,國內工商業界的怨氣已經積累到了頂點,矛盾實在是壓不下去了,不得不壯士斷腕。

  這一斷,大家才發現不列顛的脆弱。新興科技領域全麵落後也就罷了,關鍵是就連傳統的優勢產業,現在也出現了產能不足。

  在外麵受了一肚子氣的阿澤維多,現在已經無法壓製自己的怨氣,都忍不住要破罐子破摔了。

  財政大臣阿斯奎斯:“冷靜一點阿澤維多爵士,不列顛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刻,我們不能再讓怒氣影響理智。

  整合工業產能計劃雖然進展緩慢,但也不是沒有收獲,起碼鋼鐵、煤炭等領域,資源確實更加集中了,產能提升也是指日可待的。

  雖然進度比預想中慢了一點兒,但我們這段時間也沒有白過。利用日俄戰爭做掩護,帝國從海外那邊購買了大量的稀缺物資。

  有這些物資做補充,在短時間內,我們並不會落入下風。

  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室內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了。大家都在關注言外之意,短時間不落下風,那就意味著長期競爭要落入下風了。

  陸軍大臣馬庫斯·卡策爾:“我們這麽商量來、商量去,實質上也解決不了問題。

  作為一個島國,和神羅拚工業實力本身就不智。別忘了人家可是歐陸霸主,現在俄國人又忙於東進,根本就起不到牽製作用。

  真要是長期對抗下去,我們要麵臨的就不單單是一個神聖羅馬帝國,還有依附在他們羽翼之下的歐洲世界。

  從軍事角度上出發,與其等敵人準備好了,向我們發起挑戰,還不如趁現在擁有優勢先下手為強。

  不管采用什麽樣的辦法,隻要我們能夠重創、甚至是全殲神羅海軍,局勢馬上就會逆轉。

  縱使一次弄不死神聖羅馬帝國,至少也能夠讓他們再安分二十年。相信以帝國海軍的力量,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聽了馬庫斯的提議,海軍大臣斯溫丁再也坐不住了:“閣下以為我們不想麽,但現在的問題是神羅海軍主力就窩在地中海不挪窩。

  在敵人的地中海老巢,有空軍和岸炮掩護,帝國海軍就算是冒險深入進去,也很難取得戰績。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作為不列顛軍方的老大,皇家海軍當仁不讓的要抗起保衛不列顛的重任。包括英國政府製定的一切決戰計劃,都是圍繞著海軍展開的。

  皇家海軍也確實不負眾望,在過去的兩百年裏,那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用一場場戰役,奠定了大英帝國的百年輝煌。

  然而,皇家海軍的強大也是有極限的。敵人縮在老巢不出來,他們同樣也不無能為力。

  陸軍大臣馬庫斯毫不示弱道:“敵人不肯出來決戰,那就想辦法引他們出來。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總不會還有人幻想著同神聖羅馬帝國和平相處吧?

  反正都是要打,那還不如提前動手,打亂敵人的節奏,增加我們的勝算。

  馬庫斯真的好戰麽?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如果還有更多選擇,他絕對不會想著現在就同神羅決戰。真要是戰爭爆發,不光是海軍要往前衝,陸軍同樣也必須頂上去。

  別的不說,好望角就必須要想辦法守住。要是沒了這個重要港口,從英倫三島到印度的航線就難走了。

  不光是好望角,波斯、中南半島等一些同神羅接壤的區域,都要麵臨挑戰。

  可是不打又不行,現在英國政府已經是傾國之力支持海軍了,至於後娘養的陸軍隻能跟在後麵吃剩下的殘羹冷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