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遊擊隊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5-17 07:21      字數:4319
  阿富汗的冬天很冷,不過嚴寒沒有擋住戰爭的腳步。不知道是英國人太無能,還是俄國人太厲害。

  1889年的最後一個月俄軍如同開了掛一般,先後拿下了馬紮爾謝裏夫、昆都士、恰赫恰蘭,阿富汗地區五分之一的領土易主。

  就連英軍重兵雲集的瓦罕走廊和赫拉特也是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可能被攻克。

  打開窗戶,寒風呼嘯而過。望著飛舞的雪花,帕特裏克中將打了一個寒顫。

  零下十幾度的鬼天氣,對英軍實在是太不友好了,不列顛就從來沒有過這麽冷的天。

  不要說出去作戰了,就連呆在燒著火爐的指揮部,帕特裏克中將都感覺寒風刺骨。

  國內那幫官僚們錯估了形勢,準備的預寒棉衣是按照國內溫度配置的,根本就不頂事。

  幸好後勤部的官僚們發揚了優良傳統,按照之前的人數準備了棉衣。

  陣亡、失蹤的士兵自然是不需要了,外出執行任務的官兵能夠套上兩層棉衣。

  即便是如此,入冬已來英軍非戰鬥減員人員還是急劇增加。某些地區非戰鬥減員人數,還超過了和俄軍作戰的傷亡人數。

  前線的失利,與其說是俄軍太厲害,還不如是阿富汗的冬天太磨人。

  尤其是對一些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印度士兵來說,阿富汗的冬天就是人間地獄。

  手、腳、耳朵、臉……全身上下隻要露在外麵的,就沒有一處是好的。

  相比之下,對麵的俄軍就要好得多,雖然也有非戰鬥減員,但那隻是極少數。

  除了個別地區外,阿富汗的冬天比起俄羅斯帝國來說,完全可以稱得上暖冬。

  結果自不用說,俄軍士兵在這裏如魚得水,英軍在這裏度日如年。

  炮火的轟鳴聲還在繼續,赫拉特攻防戰再次開始了,親臨前線坐鎮指揮的帕特裏克中將,此刻已經慌了。

  他終於明白,為什麽俄國人敢在冬天降臨前發起戰爭了。

  “國內的援軍什麽時候能夠抵達?

  印度援軍是指望不上了,戰爭進行了三個月,印度總督已經先後給他派出了十五萬援兵。

  數量看起來是不少,可惜戰鬥力實在是太感人。依托工事防守還湊合,參加野戰就是送人頭。

  尤其是冬天降臨後,長年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印度士兵,很多人都出現了凍傷,近十分之一的人喪失了戰鬥力。

  相比之下,不列顛的本土士兵就要好得多了,不僅戰鬥力更強,就連抗凍能力也要強得的多。

  英倫三島也是有冬天,盡管沒有這麽冷,可是零下幾度的天氣還是有的。

  在這種背景下,英軍士兵的普遍適應能力,都要比從來沒見過雪花的印度士兵強得多。

  背後的中年軍官回答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國內的首批援兵,將在一個半月後抵達。

  從戰鬥爆發到援兵抵達,僅僅隻花費四個半月,對大英帝國來說,這也是質的提升。

  按照以往的慣例,能夠在半年內將援兵派過來,那都是國內的官僚勇於任事。

  當然,這次高效率也是被逼出來的。敵人是不可一世的俄國人,又是衝著印度來的,英國政府想不緊張都難。

  盡管這個效率已經不低了,但是帕特裏克中將還是不滿意。前線的局勢刻不容緩,拖得時間越長,後麵的仗就越難打。

  “再派人去催,另外通知他們準備好禦寒物品,阿富汗的冬天可不好過。

  盡管現在說這些,可能已經有些晚了,帕特裏克中將還是選擇了提醒。

  遠征軍司令官不好做,印度殖民軍的傷亡無所謂,可是英軍主力一旦傷亡慘重,帕特裏克中將就要倒大黴。

  國內短時間內是指望不上了。遠征軍遇到的情況雖然匯報了上去,可是等國內那幫老爺們做出決定,再組織生產、運送過來,冬天估計也差不多要結束了。

  讓援軍做禦寒準備,實際上也是讓官兵們自己想辦法。

  英軍沿途要經過不少地區,理論上來說是能夠采購一部分禦寒物資的。

  反正命是自己的,要不要為了增加戰場上的生存幾率砸錢——隨意。

  ……

  頂著寒風,一支運輸車隊緩緩駛出了傑曼城。從車隊前進的方向上判斷,大致可以確定這是通往阿富汗地區的。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馬上就要進入阿富汗地區了。那邊可不太平,一不小心就要提前見上帝。

  中年軍官響亮的聲音傳遍了運輸車隊,所有的人神情都嚴肅了起來。

  阿富汗地區可不太平,外有俄軍扣關,內遊擊隊肆掠,就連看上去老實本分的老農,都有可能隨時暴起襲擊運輸隊。

  在不到一年時間裏,英軍運輸車隊被襲擊四百七十六次,其中四十六次損失慘重,更有五次全軍覆沒。

  共計陣亡護衛官兵1371人,陣亡民夫3476人,損失物資更是無法統計。

  高風險也意味著高回報,押送物資雖然威脅,可是收獲也豐厚。

  一般來說,物資運輸是允許發生損耗的。這就是大家財源,隻要不超過規定的上限,上麵是不會過問的。

  要是遇到了遊擊隊襲擊,還可以向上報損失,可以撈上一筆。

  隻要做得不是太過分,上麵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當然,該分出去的那一份,肯定是要給的。

  如果不是阿富汗地區的遊擊隊太猖獗,運送物資實際上也是一份美差。

  油水不少、危險小,前線打贏了,運輸車隊的功勞不小;打輸了戰爭,和他們完全沒關係,通常是鍍金軍官的首選。

  遺憾的是阿富汗地區是個例外,單純從傷亡比例來看,運輸隊的傷亡率並不比前線的部隊小。

  遠征軍有關係背景的,都負責印度境內的物資運輸,打發到阿富汗地區執行運輸任務的,都是關係背景不夠深的主。

  一名青年軍官應聲回答道:“放心吧,中校。這段路我們都走十幾次了,就遇到一次亂民襲擊,真正危險的路段在前麵。

  這是事實,越是深入阿富汗境內越危險,這已經是英軍的共識。大部分襲擊都是發生在內陸地區,尤其是山林地帶最危險。

  經過長時間的襲擊與反襲擊鬥爭,英軍也總結了一套對付遊擊隊的方案。

  比如說:發生意外襲擊,就報複在周邊的原住民身上,逼迫他們站在遊擊隊的對立麵。

  為了立威,屠村滅鎮的事情,英軍可沒有少幹。在激發當地人仇恨的同時,也帶去了恐懼。

  人性是最複雜的,不是所有阿富汗人都能夠視死如歸,同樣也有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遊擊隊投靠英軍的二五仔。

  越是人煙密集地區,越不利於遊擊隊的潛伏。襲擊過後也不方便跑路,所以大部分襲擊都轉移到了城外。

  “閉嘴,韋爾!你的經驗都是狗屎,戰場上想要活得長,最重要的就是謹慎……

  中年軍官的話還沒有說完,一顆子彈飛嘯而來,命中了他的右臂。

  緊接著亂七八糟的槍聲響起,所有人都知道遊擊隊來了。慌亂之中押韻物資的民夫已經亂作一團,部分馬車已經奔馳了出去。

  護衛的官兵急忙拿槍反擊,受傷的中年軍官強忍著疼痛,繼續指揮戰鬥。

  似乎是意識到了運輸隊不好惹,約麽一刻鍾功夫過後,遊擊隊放棄了繼續強攻的準備,留下了幾俱屍體就揚長而去。

  類似的襲擊,幾乎每天都在阿富汗地區上演。遊擊隊如同例行公事一般,時常出去打伏擊。

  也不管雙方的實力差距,遇到了英軍就襲擊。襲擊過後立即撤退,絲毫沒有拖泥帶水。

  見遊擊隊退去,受傷的中年軍官鬆了一口氣,急忙對手下人喊道:“別追了,快清點傷亡,繼續上路。

  他們的任務是運送物資,而不是追擊遊擊隊。剿滅了遊擊隊隻是意外軍功,可要是因為剿滅遊擊隊丟了物資,那可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這方麵的反麵教材可不少,有人中了調虎離山之計,前腳剛出去追究,後腳就被遊擊隊端了運輸車隊;更有人追究遊擊隊進山,直接被人家反推了回來,下場那個慘……

  運輸車隊人數不多,除了八百多民夫,就隻有一個營的護衛隊,清點的傷亡的速度很快。

  片刻功夫後,韋爾的青年軍官就上前匯報道:“中校,這次我們損失慘重。

  人員傷亡共計184人,其中護衛官兵傷27人、亡11人,民夫傷127人、亡19人,物資損失7車……

  中年軍官揮了揮手,可能是碰觸的傷口,臉色一下子蒼白了起來,強忍著不適吩咐道:“傳令下去繼續上路。

  天黑之前,我們必須趕到下一個據點,要不然到了晚上就危險了。

  這是傑克中校總結出來的經驗,但凡是被遊擊隊盯上的車隊,都不會隻襲擊一次。

  很多時候就算是明知道襲擊不可能成功,但是遊擊隊還是會發起襲擊。就像是牛皮糖一樣,隻要粘上了就甩不掉。

  莫說這種數十人的遊擊隊,就算是遇上了獨行俠襲擊,傑克都不敢多停留。

  發現傑克中校右臂受傷,韋爾關心的問道:“中校,你的傷先處理一下吧,拖下去容易發炎。

  這年頭槍傷也是致命傷。即便是隻擊中胳膊,要是處理不及時,傷口一旦發了炎,同樣有可能喪命。

  很多被截肢的士兵,並不是說彈片把肢體炸沒了,很可能隻是被子彈擦破了皮。因為身體沒抗住,傷口發了炎,不得不做截肢處理。

  傑克中校搖了搖頭:“處理什麽?這裏又沒有軍醫,況且我們也沒有時間耽擱。

  放心吧,我已經包紮過了。現在是冬天,沒有那麽容易發炎的。

  帶上傷員,立即出發。陣亡官兵先不管了,等回來的時候,再給他們收屍。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即便是中層軍官,在戰場上安全同樣沒有保障。

  英軍中醫療醫院非常有限,還沒有奢侈到給運輸隊配備醫護人員的地步。

  就算是有醫護人員,傑克中校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接受治療。

  作為這支運輸車隊的指揮官,傑克非常清楚手下人是什麽貨色。

  別看他們剛剛打退了一次遊擊隊的襲擊,要是遊擊隊再次發起襲擊,能不能擋得住都是一個未知數。

  不是部隊沒有戰鬥力,主要是軍心士氣被折騰沒了。

  本來在冰天雪地的日子裏運送物資,大家心裏就有一肚子的委屈。要是再沒了士氣,士兵們就要跑路了。

  前麵就發生過,因為運輸隊多次遭遇遊擊隊襲擊,押運物資的官兵承受不了壓力,跑路的真實案例。

  為了降低再次遭遇襲擊的風險,傑克中校不得不抓緊時間趕路。以至於陣亡官兵的屍體,都沒有功夫處理。

  明眼人都知道,回來處理隻是一個拖詞。等大家把物資押送過去,再折回來的時候,屍體早就不知道喂什麽動員了。

  不過人都是自私的,且不說任務的問題,光在荒郊野外露宿的事情,大家打心眼裏排斥。不是吃不了苦,主要是真的很危險。

  隨著車隊離開,大地再次恢複了平靜,隻有地上的亂七八糟的屍體,證明這裏曾發生過戰鬥。

  夜幕降臨,英軍運輸車隊終於抵達了塔卡爾小鎮,危險之旅暫時結束了。

  荒野之中,一堆篝火旁邊幾名青年男子正在交頭接耳。

  一名絡腮胡子的中年男子厲聲說道:“我不同意你們的計劃,現在還沒有到和英國人決戰的時候,強攻塔卡爾小鎮隻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俄國人隻是我們暫時的盟友,你們不會天真的以為,他們就是真的來幫我們驅逐英國人吧?

  拿人手短,吃人口軟。

  拿到了俄國人的武器援助後,阿富汗遊擊隊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大節,從最近搞事情的成功率上就可以看出來。

  再怎麽提高,要靠一支人數幾百人的遊擊隊,跑去強攻英國人控製的城鎮,還是有不小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