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5-07 20:56      字數:3015
  唐寧街首相辦公室內,此時氣氛顯得格外詭異。

  格萊斯頓首相咆哮道:“警務部是幹什麽吃的,為什麽會發生這種事情?

  沒有辦法,就在幾個小時前,俄國駐倫敦公使懷特-尼古拉斯在前往英國外交部的路上遭遇襲擊,現在已經見了上帝。

  別說英俄還沒有正式開戰,就算是已經打起來了,英國政府最多也隻能驅逐俄國公使,並且還必須要保障人家離開前的人身安全。

  按照遊戲規則,各國政府都有義務保障外國公使的人身安全,現在俄國公使發生了意外,英國政府難辭其咎。

  警務大臣羅傑斯苦澀的回答道:“這完全是一起意外,懷特公使在前往外交部的途中遇到了遊行示威的民眾。

  跟隨在民眾中的記者上前采訪,懷特公使回答的語言有些過激,引發了民眾的不滿,雙方發生了衝突。

  隨行保護的警察雖然阻攔了人群,但是不知道是誰帶頭向懷特公使丟雜物,一塊石頭恰好命中懷特公使的頭部,搶救無效當場死亡。

  解釋就是掩飾,事情已經發生了,警方的安保工作沒做好是事實,再怎麽解釋也洗不白。

  看似是意外衝突,事情真有這麽巧合麽?

  格萊斯頓首相深表懷疑,譏諷道:“全都是意外巧合,警務部一點責任也沒有。

  那麽你告訴我,意外發生在倫敦最繁華的大街上,飛出來的石頭是怎麽來的?

  意外相遇,發生語言衝突,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雙方所站的立場不一樣。

  可是飛出來的石頭,就很有問題了。倫敦最繁華的大街,地麵上要是有石頭,環衛工人早就清理了。

  參加遊行示威,帶點兒麵包之內的,大家還可以理解,誰吃飽了撐著帶個石頭去?

  就算是個別人有怪癖,也不可能一幫人都有怪癖,命中要害的石頭隻有一塊,攻擊懷特公使的石頭可是有很多的。

  警務大臣羅傑斯解釋:“據警方逮捕的嫌疑犯稱,這些石頭是準備用來砸玻璃的。

  我們已經證實了,遊行示威的隊伍是衝著俄國使館去的。最近一段時間,民眾已經是第三次打砸俄國使館的玻璃了。

  綜合各方麵的資料,我們才確定這是意外事件,主要還是俄國人欺人太甚。

  據現場人員交代,記者詢問俄軍偷襲我們阿富汗駐軍的時候,懷特公使曾公開叫囂:就算是我們幹的,又能怎麽樣?

  這句話引發了民眾的憤怒,才有了後麵的事情發生。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負責保護懷特公使安全的警察,根本就來不及驅散人群。

  避重就輕,藝術加工,就等於最終答案。

  不是羅傑斯不負責任,主要是這種事情,沒有辦法深究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結案。

  事情拖得越長,後麵的麻煩就越大。不管政府怎麽認定,在很多民眾的心裏,幹掉懷特公使的人就是不列顛的英雄。

  格萊斯頓首相欲言又止,民眾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他們這些策劃者怎麽能不清楚了。

  俄軍偷襲不列顛在阿富汗的駐軍本來就是假的,背了黑鍋的俄國人,自然不可能承認了。

  俄國駐倫敦公使懷特,本來就是一個直性子。受記者挑撥幾句,說幾句過激的話也很正常。

  見氣氛不對,外交大臣喬治開口道:“事情已經到了現在這一步,懷特公使是怎麽死的已經不重要了。

  不管給出什麽樣的答案,俄國人都不會認可,我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死了一位公使,在沒有獲得利益補償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接受這種充滿疑惑的解釋。

  毫無疑問,英俄關係已經破裂,英國政府現在是不可能拿出利益補償敵人的。

  “唉!

  格萊斯頓首相歎了一口氣。

  一開始甩鍋給俄國人,隻是為了平息前線失利的不利影響,避免爆發政治危機。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不列顛是不可能進攻俄國人的,民間鬧得再凶也一樣。

  國會那幫老爺們雖然時常腦袋抽風,但是有一點他們很清醒,就是對英國陸軍沒有信心。

  他們不主動挑起戰爭,沙皇政府又沒有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為了口頭上的衝突,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根本就不用擔心局勢失控。

  按照原計劃,無非是英俄關係繼續惡化,外交上慢慢扯皮。

  奈何計劃沒有變化快,俄國公使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給打死了,英俄兩國政府都被逼到了牆角。

  英國政府給不了讓俄國人滿意的答複,因為政治上的因素,甚至連交出凶手都做不到。

  從倫敦警方將事件定義為意外,就可以看出來,那幫家夥受輿論影響並沒有賣力。

  英國政府有苦衷,俄國政府又何嚐沒有呢?

  本來隨著英軍在阿富汗地區的失利,沙皇政府中主戰派的力量就急劇膨脹。

  現在又發生了這檔子事,要是獲得不了滿意的答複,除了上帝,誰也無法阻止戰爭爆發。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格萊斯頓首相緩緩說道:“命令印度總督全力備戰,國內也要準備起來。

  光印度殖民地還不是俄國人的對手,一旦戰爭爆發,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出兵增援阿富汗地區。

  外交部繼續進行外交努力,如果可能的話,這場戰爭還是能不打就不打。

  阿富汗地區已經入手了,對英國政府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肅清地方,重新建立社會秩序。這個時候跑去和俄國人開戰,那完全是純虧本的買賣。

  打贏了戰爭,他們也無力進入中亞地區;打輸了戰爭,不僅剛剛獲得的阿富汗要丟出去,就連印度殖民地也會時刻受到俄國人的威脅。

  ……

  盡管英國政府極力封鎖消息,俄國公使遇害案還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傳遞了出去。

  消息傳到維也納宮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下午了。弗朗茨收到消息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

  “一國公使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打死,這不是開國際玩笑麽?

  英國人定義為“意外,這也要有人信才行。

  不管是飛石誤傷,還是別的原因。總之,從一開始“公使案就和陰謀扯上了關係。

  至於幕後黑手是誰,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不是不好猜,主要是嫌疑犯太多了。

  幕後黑手可以是英國人的敵人,也有可能俄國人的敵人,甚至有可能是英俄兩國的主戰派。

  如果要深究的話,就會發現英俄兩國都是拉仇恨的王者,他們兩家的敵人加起來,就約等於全世界。

  黑手不是越多越好,對弗朗茨來說,這種隱藏在幕後的同行,也必須要加強警惕。

  “從現在的國際局勢分析,你們覺得最有可能是誰幹的?

  話音剛落,弗朗茨就感覺自己問了一個傻問題。論起嫌疑來,奧地利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為了挑起英俄戰爭,維也納政府可做了不少事。其中的某些事,甚至沒有辦法保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回答道:“從嫌疑上來說,我們和法國人的嫌疑最大。在排除我們之後,最有可能的就是法國人了。

  不過這個推論,並不怎麽合理。挑起英俄戰爭的辦法很多,正常情況下,法國政府是不會對一國公使下手的。

  內心深處,弗朗茨還是有些尷尬。遙想當年……,算了還是不要想了,見不得光的黑曆史就讓它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不過韋森貝格的推論還是沒有問題的,正常情況下,政客們是不會選擇極端手段的。

  畢竟這是高風險的活,萬一消息暴露了,那是要出大事的。同時得罪死了英俄兩國,那就完犢子了。

  就算是必須要動手,大家也會選擇借刀殺人,要查也隻能查到背鍋俠身上。

  弗朗茨搖了搖頭:“算了,這個問題就留給英俄兩國政府去頭疼吧!

  不管幕後的黑手是誰,從短期內來看,對我們還是有利的。

  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了這種事情,英俄戰爭幾乎是無法避免。

  接下來我們就不用摻合了,把舞台留給英俄兩國,我們看著他們的表演就行了。

  越是關鍵時刻,就越不能冒頭。萬一被英俄兩國當成了幕後黑手,那豈不是冤枉?

  這種事情,隻能越抹越黑,可沒有辦法自證清白。但凡是牽扯到了其中,就不要想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