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尋斯人此生不渝
作者:韓十一陳延易      更新:2020-08-24 11:34      字數:2767
  皇上的身體已近大限,太醫們十二個時辰輪班守在養辰殿外,每日裏都要衝進殿內搶救幾次。

  這種時候皇上召見五皇子。五皇子隱約也猜到皇上要說什麽,必是相關如何安置二皇子蕭延昊和王皇後。畢竟舉國皆知王皇後是皇上從青梅竹馬,二十多年來衝冠後宮。而二皇子更是他最疼愛的兒子。五皇子繼位前,想是要給出些許諾,皇上才能放心駕鶴。

  皇上剛喝了一碗參湯補了些元氣,如今他一天裏清醒的時候不多,也不想耽誤時間。隻幾句話便說道了二皇子就藩之事,然後便眼望著太子。五皇子到也慷慨,主動道:“二皇兄賢能仁愛,若不出番地,必能造福一方百姓。”不出番地,暗示著二皇子在封地安分守己,便有平安的日子過。

  這個答案雖然勉強,但皇上心知五皇子言出必踐,也就些許放心了。再提到王皇後衣不解帶每日侍奉在側,五皇子卻一言不發,不搭這茬了。

  皇上見五皇子低頭不語,心知五皇子對他始終存著怨恨,自然無法承諾善待王皇後。然而五皇子繼位後,王皇後進為太後是理所當然,五皇子若要不利於王皇後,那會被天下人詬病。然而以五皇子的性格,他很可能並不在意世人的褒貶。

  他不在意,皇上卻在意自己的繼任者的名聲。於是他便近乎懇求地歎道:“你隻容她一年,也就夠了。”

  一年?五皇子迅速地分析著這個信息,一年的時間可以發生很多事,卻也不難控製。至於一年如何處置王皇後,他也不需細問。也許皇上早有安排,若是沒有,他也並不覺得除掉她是件棘手的事。當初他年幼,仍可在王皇後眼前活下來,何況如今。

  於是五皇子應了,“謹遵聖命。”語氣便是把這當成了聖旨,而不是父親的建議或囑托。

  皇上想起一件對他來說更重要的事,於是掙紮著竟靠著床頭坐了起來。

  因屏退了侍從,殿內隻有皇上與五皇子兩人。而五皇子就那麽眼望著皇上自己氣喘籲籲地爬起來,並沒有走近一步。這作為兒子來說,是有些無禮的。他有一瞬的表情出賣了他的內心,他惶惑,他不知道眼前的皇上是不是需要他的幫助,對於如何做一個皇子他駕輕就熟,但是如何做一個兒子,他很生疏。

  皇上內心也明白,自己與這個兒子之間以父子身份相處的時間太少。從他出生起,元皇後就背負著前太子夭折的痛苦,而將這仇恨無聲的傳遞給了這個幼子。他從來不會像二皇子一樣孺慕地眼神望著皇上,從小他對周遭便帶著冷淡的防備,這也包括了對皇上。

  “王家,也等一年後再由你處置,可否?”皇上平了氣息,帶著商量的語氣。

  然而五皇子這次卻沒有答應,直言道:“通敵叛國之罪,當立誅之以告屈死韓家軍英靈!”

  皇上額頭便沁出了汗珠,“你可有證據?”

  五皇子手裏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他拒絕了與拓跋詢的交易,於是證據隻能自己去查。

  皇上歎了口氣,“王家之禍,罪責在我。是我養虎為患。折損了韓家軍,也是我愧對韓家。然而當年我登基時,韓家與楚家手握重兵,這皇位形同虛設,二十年來我一點一滴的削弱兩家實力,隻是不想讓我的兒子再重蹈我的覆轍。我想要給他一個穩固的天下,一個真正陳家的天下。”這便是皇上二十多年的心願和努力,想要得到一絲認可亦或同情。

  然而五皇子卻讓他失望了,“若使良將卸甲,弄臣專權,何來天下安定,何來朝堂穩固?若想天下歸心,需以誠相待,君臣亦是如此。”

  五皇子說完,便見皇上額頭的汗珠更加密集了。皇上二年多年無法破解的局麵竟被他一言道破,韓家與楚家,並非不想榮退,而是無法信任皇上!於是兩方為求自保,便默默抗衡了二十多年。

  皇上先是震驚,接著便是汗顏,又想他或許該慶幸,有這樣的繼承者,他可以放手天下了。然而他卻還牽掛著他會如何留名青史。“一年,待我死後一年,再動王家……”

  這一年的意思五皇子很明了,一年足夠修完一朝皇帝的生平,一年是想給自己最後的顏麵。

  五皇子應下了,滿足皇上這最後的心願。

  五皇子告退後,還沒退到寢殿門前,皇上卻又道:“你再應我一事,一世不納楚家女,永不受製於外戚。”借助外戚上位,又一生都在恐懼自己受製於外戚,這便是皇上多年心病的由來,也是他與楚氏悲劇的根源。

  五皇子這次跪下行了大禮,很鄭重地應下了。

  五皇子的冊封大典在立儲詔書發出後三個月終於舉行了,朝廷大赦天下。

  東宮已立,國有儲君,皇子需到藩地為王。王皇後和王丞相感覺局勢更加緊迫,勸導二皇子坐好絕地反擊的準備,然而二皇子卻認為兄弟相爭這麽多年,他已經倦了累了,太子文治武功都在自己之上,自己隻想安生的做個王爺,不再有非分之想。

  王丞相知道五皇子登基後必然不會放過自己,遂開始為子女尋找出路。盡快為兒子王仲鈺與興州太守之女蘇慈完婚,並假傳母親重病,騙在外尋找韓十一的王仲鈺回京。

  興州太守隻有一個嫡女,名喚蘇慈。自幼便是蘇太守和夫人的掌上明珠。因蘇夫人為人本就寬厚,且以為女子無須多才,以德行為本,能夠持家擅女紅即可。故而蘇慈也被養得雖無才名,卻家中大小事情都能料理,並人品敦厚本分。

  夫妻倆本來為蘇慈定了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奈何那家的兒子竟一病亡故了。蘇慈這算是守了望門寡,偏就在這時,王丞相修書來要再續當年約定,讓兒子王仲鈺迎娶蘇慈。若在以往,這對蘇家便是天大的喜事,也是絕對的高攀了。然而此時朝廷動蕩,蘇太守雖遠離京城,但也知道個大概,於是便憂愁了起來,到不知如何回複了。

  蘇夫人聽聞王家要迎娶女兒,本是喜上眉梢。聽蘇太守一分析局麵,便憂心忡忡了,直叫丈夫趕緊想辦法回絕了這門親事,切不可讓女兒被王家連累。

  蘇太守卻道她是婦人見識,王家雖此刻勢力大不如前,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況且大世家哪個不是三起三落才延續幾百年,斷不可隻看一時。若是回絕了親事,也許反而埋下禍根。

  夫妻倆猶豫不決,最終還是蘇夫人悄悄問了蘇慈的意見。蘇慈卻說兩家既早有約定,人無信不立,雖是口頭約定,也當遵守。意思便是願意嫁入王家。

  蘇太守也知此時不能耽擱太久,便按女兒的意思,寫信應下了這門親事。不想王家竟催的急切,年下便要迎娶。於是蘇府便急急忙忙準備起嫁女之事。

  蘇夫人擔心王家相府高門,夫人胡氏是出了名的馴夫有道,那必是個不好伺候的婆婆,又有個厲害的小姑子王希媛,恐怕女兒嫁進去會吃虧,每日裏愁眉不展。到是蘇慈樂天知命一般,隻悉心準備送於婆家諸位親眷的手禮。按大梁的風俗,新婦入門,是要給每人都準備親手縫製的一件繡品的。

  蘇夫人開始費勁腦筋給女兒準備陪嫁,除了嫁妝外,還要準備陪送的丫鬟陪房。這陪嫁丫鬟尤其難選,女兒一向敦厚,隨身伺候的丫頭也都隻是中人之姿。若論靈巧,那是萬萬不及的。

  但是論理陪嫁丫頭當選幾個相貌出眾一些的,雖然擔心過府後不安分,勾搭姑爺給女兒添堵,但若都是樣貌一般,又會失了女兒體麵,到顯得女兒不夠賢惠大度。她在相府裏挑來挑去,卻沒有幾個中意的,便叫來管家,命他去買些身手好的丫頭,關鍵時候還能就近保護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