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舉國之力推一本期刊(求訂閱)
作者:肥美的韭菜      更新:2021-03-02 07:15      字數:4007
  趁著這次機會,許秋也順勢了解了一下sci期刊分區的方法。

  一直以來,關於sci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

  第一種是thoers公司(湯森路透)製定的分區,一般在每年的六月底更新;第二種是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製定的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一般在每年的十月底更新。

  這兩種分區方式均基於sci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但具體的計算方法以及劃分依據有所不同。

  湯森路透每年會出版一本《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s,簡稱jcr),jcr會對其中收錄的sci期刊的影響因子等指數加以統計,最終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

  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

  即各學科分類中影響因子前25(含25)期刊劃分為q1區,前25-50(含50)為q2區,前50-75(含75)為q3區,75之後的為q4區。

  顯然,湯森路透分區中期刊的數量是被均勻分為四個部分,每個分區中期刊的數量都是相等的。

  中科院分區參照了jcr分區,將jcr中統計到的期刊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大類。

  然後,再將13大類期刊各自分為4個等級,即4個區。

  中科院分區的標準寫法是阿拉伯數字的1、2、3、4區,但有時候也會被寫作漢字的一、二、三、四區。

  中科院分區設計思路始於2000年初,旨在糾正當時國內科研界對不同學科期刊影響因子數值差異的忽視。

  換句話說,那個時候的科研工作者評判一個期刊的好壞,幾乎隻看影響因子,覺得影響因子高就厲害。

  這顯然是不夠客觀的。

  因為這種評價方式忽略了不同學科的差異。

  比如數學、物理這些基礎學科的影響因子普遍偏低,化學、工程技術這些偏應用的影響因子普遍偏高。

  分區的目的,就是讓同一領域期刊進行內部pk。

  比如化學類的期刊和化學類的比較,物理、數學類的期刊和物理、數學類的比較,然後決出一個高下來。

  至於具體怎麽劃分,官方的表述是:

  中科院分區表選擇學術影響力作為劃分方式,把每個學科的所有期刊按照學術影響力,即3年平均影響因子(if)由高到底降序排列,依次劃分為4個區,使得“每個分區期刊影響力總和相同”。

  由於學科內期刊的3年if的“偏態分布”,這使得“1區期刊數量極少”。

  為了保證期刊1區期刊數量,1區期刊取整個學科期刊數量總數的5,即3年平均if最高的5的期刊為1區期刊。

  2、3、4區期刊使用3年平均if總和相同的方式劃分。

  具體方法如下:

  1、把每一個學科的期刊集合(數量為n本)按照3年平均if降序排列,以下各步計算,均基於此順序。

  2、前5期刊(該學科期刊總數量的5,即5n)為1區期刊。

  3、剩下的95期刊中,計算它們的3年平均if的總和s,然後求總和的13,即s3,剩下3個區的每區的期刊影響力累積和各為s3。

  4、上一步的期刊集合,也即除1區期刊外的期刊集合中,從第1本期刊往後計數,如果它們的3年平均if的總和s2等於上個步驟計算出的總和s3,那麽這些期刊就是2區期刊;相同的方式可以劃分出3區期刊,剩下所有期刊為4區期刊,即s2=s3=s4=s3。

  官方的表述比較複雜,許秋直接找到了具體的統計數據:

  13個大類中,工程技術類期刊總數有1860本,其中一區期刊數量為117本,二區期刊數量為270本,一二區期刊合計數量為387本,一區期刊數量占比為629,二區期刊數量占比為1452,一二區期刊合計占比為2081。

  化學類期刊的這幾項數值分別為:總357本,一區25本,二區54本,一二區合計79本,一區比例700,二區比例1513,一二區合計比例2213。

  許秋又瀏覽了一下其他大類的數據,大類與大類之間的具體比例雖然有所差異,但總體差別並不明顯。

  大體上,各大類中影響因子前5的期刊為該類1區、6-20的期刊為該類2區、21-50的期刊為該類3區,其餘的期刊為該類4區。

  可以近似這樣理解,發表在一區期刊上文章的平均水平,在同領域中就是前5,超過了95的同領域其他文章,發表在二區期刊上的文章,平均水平在同領域中是前20,以此類推……

  中科院的這種分區方式,導致中科院分區中1區和2區的雜誌非常少,而湯森路透分區q1的期刊數量遠遠多於中科院1區雜誌。

  因此,會出現有的人發表的文章按湯森路透jcr期刊分區標準算一區,而按中科院分區算二區甚至三區的情況。

  不過,這種分區方式非常符合種花家的國情,可以更好的激勵科研人員搞科研、發文章的熱情。

  但同時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

  比如,某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發布後不久,就引發了科研人員的熱議。

  大部分都是吐槽的,有人還做了一係列表情包:

  熊貓人甲:“你今年的科研工作怎麽樣?”

  熊貓人乙:“哎,不怎麽樣,就發了三篇二區。”

  熊貓人甲:“哦,那確實不太好,都是些什麽刊物啊?”

  熊貓人乙:“《自然·通訊》(nc)、《漂亮國科學院院刊》(pnas)和《科學·進展》(sa)。”

  熊貓人甲:“……!!”

  段子隻是段子,nas、sa這3本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不言而喻。

  出了這種詭異的分區,中科院分區的“專業性”自然是飽受詬病,比如說,伐南理工大學就表示將改用jcr分區作為期刊分區標準。

  當然,中科院這樣進行分區,肯定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這3本期刊降檔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中科院期刊分區中綜合期刊數量少,斷檔嚴重。

  這幾年,分區中的綜合大類期刊不到60本,原則上分區按照大類學科中前5為一區,算下來,綜合1區就該有3本,上下浮動不超過1本。

  sa雖然是根正苗紅的《科學》子刊,但前一年才正式有了影響因子,所以之前中科院期刊分區裏也沒它。

  今年要把它正式列入分區中了,那麽問題來了,把它放在哪裏呢?

  在以前的中科院分區裏,綜合1區就是“四大金剛”:《自然》、《科學》、nas。

  sa的出現讓中科院期刊分區犯了難,把它放一區吧,超過標準的3個太多;

  放二區,它和nc水平差不多,二區sa影響因子比一區的pnas還高,好像也不太合適。

  而且,就算是在一區“四大金剛”裏,《自然》、《科學》的水準口碑也是遠超pnas和nc,中間相差了一個段位。

  因此,中科院分區這次幹脆拉開區分度,在一區裏隻放了2。

  然後,將3本相近的期刊都放在了二區,再加上1本綜述期刊natnal sce revie《國家科學評論》,一共4本二區期刊。

  這樣操作下來,綜合大類期刊的這幾項數值分別為:總54本,一區2本,二區4本,一二區合計6本,一區比例370,二區比例741,一二區合計比例1111。

  雖然這樣操作,一二區期刊的比例要比其他大類的20少的多,但主要也是為了與降到三區的s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進行區分。

  《科學報告》是《自然》出版社旗下的新刊,本來最開始對標的是nc,宣傳的時候也是號稱“小nc”。

  結果影響因子一出,好家夥,5左右,不到nc的一半,加上綜合類期刊本來就少,直接就被打到了三區,成為了“水刊”之一。

  另外一個讓中科院做出這樣分區決定的可能原因,是這些期刊每年收種花家太多的版麵費了。

  pnas,它是漂亮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刊,影響因子雖然不高,隻有10左右,但也是公認的世界四大名刊,即《自然》、《科學》、《細胞》、pnas之一,是百年經典期刊。

  近兩年來,國內一共在上麵發表了874篇文章,pnas非oa(開源)的版麵費是1640刀,oa文章2200刀,平均算2000刀,這樣就是170萬刀,也就是1172萬軟妹幣。

  考慮到pnas在世界上的學術聲譽,這個價錢還能接受。

  但nc和sa就太燒錢了。

  sa,在剛創刊沒有影響因子的那兩年,國內在上麵發表的文章數量排世界第三,低於漂亮國和德意誌,但在有了影響因子後的兩年,種花家文章數就一躍超過了德意誌。

  sa是本oa期刊,每篇文章的版麵費是4500刀,國內的學者近兩年一共發了300多篇,那就是140萬刀,大約花費965萬軟妹幣。

  最厲害的是nc,版麵費5200刀。

  國內這兩年在nc上一共發表了2000篇論文,版麵費52002000=1000多萬美元,將近7000萬人民幣,還是非常誇張的。

  之前提到的《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告》也被降到了三區。

  因此這次中科院的分區可能也是一種導向,國家給的科研經費,不是拿去給那些期刊主編們浪的。

  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在和平時代下,很多已經既定的規則,尤其是國際上涉及多邊國家的規則,真的是難以改變。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ps:現實中nas降檔的事件,發生的時間是在2018年,然後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中科院的分區就把nc、sa、pnas都重新劃歸到了綜合類一區,同時還拉上了《國家科學評論》和sci bull,一共產生了7本綜合類1區期刊。

  ps2:sci bull,最開始叫做chese sce bullet,即《種花家科學通報》,後被更名為sce bullet,即《科學通報》。這是我國唯一的自然科學綜合性sci學術期刊,當年算是走後門上的一區,因為影響因子才6左右。不過嘛,舉國之力推一本期刊,有不少大佬在上麵發文章,質量也在逐年提升,2021年最新數據,這個期刊的影響因子已經95了,但想要讓國際同行們認可,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ps3:今天是月初,而且還是周一,擺碗求推薦票,求月票,求支持~